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明确多寄主型寄生蜂蝇蛹俑小蜂Spalangia endius对不同类型新寄主的偏好选择与适应性。【方法】选择分别以瓜实蝇Zeugodacus cucurbitae、南瓜实蝇Z.tau和家蝇Musca domestica的蛹为寄主饲养的蝇蛹俑小蜂成蜂,比较研究其对上述3种寄主中其他2种非饲养寄主的选择行为、寄生选择及适应性。【结果】与家蝇蛹相比,以瓜实蝇蛹为饲养寄主的蝇蛹俑小蜂成蜂偏好选择和寄生南瓜实蝇蛹,且在南瓜实蝇蛹上产生更多的子代;以南瓜实蝇蛹为饲养寄主的蝇蛹俑小蜂成蜂偏好选择和寄生瓜实蝇蛹,且在瓜实蝇蛹上产生更多的子代;而以家蝇蛹为饲养寄主的蝇蛹俑小蜂成蜂对瓜实蝇蛹和南瓜实蝇蛹的选择数量以及在选择和非选择试验条件下的寄生率与子代数量上并无显著差异。此外,以瓜实蝇和南瓜实蝇蛹为饲养寄主的蝇蛹俑小蜂成蜂分别更容易适应南瓜实蝇和瓜实蝇蛹。【结论】基于3种蝇的生态位关系,推测蝇蛹俑小蜂偏好选择和更容易适应与其饲养寄主有重叠生态位的新寄主。  相似文献   

2.
【背景】对寄生蜂与寄主之间关系的研究是寄生蜂有效利用的基础。寄生蜂雌蜂通常选择最适于子代蜂发育的寄主进行产卵。【方法】在室内26℃条件下,研究了橘小实蝇蛹体型大小对蝇蛹俑小蜂产卵和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饥饿方法处理3龄橘小实蝇幼虫以获得体型大小(用体质量表示)差异较大的寄主蛹,供寄生蜂选择寄生。【结果】蝇蛹俑小蜂显著偏好寄生体型中等的寄主蛹,然而,随着寄主体型的增大,后代雌性比率增大,且寄主蛹个体大小与后代雌蜂体型大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橘小实蝇蛹个体大小对蝇蛹俑小蜂后代发育历期和寿命无显著影响。【结论与意义】蝇蛹俑小蜂雌蜂能够根据寄主蛹质量来调整后代数量和性比,以使后代适应度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背景】蝇蛹俑小蜂是实蝇类害虫蛹期的一种重要寄生蜂,对压制下一代实蝇类害虫的种群数量具有重要作用,但有关其对不同实蝇害虫的寄生特性尚缺乏研究。【方法】采用"H"型装置和培养皿测定方法,研究了蝇蛹俑小蜂的寄主选择偏好性。【结果】蝇蛹俑小蜂在橘小实蝇蛹和瓜实蝇蛹共存的情况下,偏好在橘小实蝇蛹上停留,且寄生率较高,最高寄生率达61.11%。【结论与意义】本研究为合理利用蝇蛹俑小蜂控制实蝇类害虫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蝇蛹俑小蜂是很多双翅目害虫的蛹寄生蜂。了解温度对寄生蜂寄生效能的影响是利用寄生蜂控制害虫的重要前提。【方法】实验室条件下设置温度为21、24、27、30、33℃,测定温度对蝇蛹俑小蜂雌蜂寄生瓜实蝇蛹功能反应的影响。蝇蛹俑小蜂对瓜实蝇蛹的功能反应用Michaelis-Menten-Ⅱ型功能反应模型N_a=AN/(F+N)进行拟合。【结果】不同温度下蝇蛹俑小蜂的寄生潜能(A)和寄主半饱和密度(F)不同。当温度在27℃时,其寄生潜能最大;而寄主半饱和密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结论】瓜实蝇在瓜地盛发期的栖境温度适宜蝇蛹俑小蜂的寄生。  相似文献   

5.
【背景】蝇蛹俑小蜂是蝇类害虫蛹期重要的寄生蜂,该蜂可寄生家蝇、瓜实蝇、橘小实蝇和南瓜实蝇等多种蝇类害虫。研究蝇蛹俑小蜂对寄主的选择性及在不同寄主上的发育情况有助于该寄生蜂的扩繁和利用。【方法】在温度(26±1)℃、相对湿度(70±5)%,光周期L∶D=14 h∶10 h的条件下,研究了蝇蛹俑小蜂对瓜实蝇蛹、南瓜实蝇蛹和橘小实蝇蛹的寄生率及子代蜂发育、寿命的影响。【结果】蝇蛹俑小蜂在瓜实蝇蛹、橘小实蝇蛹和南瓜实蝇蛹上均能产卵并发育至成虫,其对瓜实蝇蛹的选择系数和寄生率分别为0.37和55.33%,显著高于其对另外2种实蝇蛹。在非选择条件下,蝇蛹俑小蜂在瓜实蝇蛹上的出蜂量最高,发育历期最短。在同一寄主条件下,蝇蛹俑小蜂雌蜂的发育历期、寿命显著较雄蜂的长,雌蜂的质量显著大于雄蜂。【结论与意义】蝇蛹俑小蜂可用于瓜实蝇的防治,瓜实蝇蛹是扩繁蝇蛹俑小蜂的理想寄主。  相似文献   

6.
【背景】蝇蛹俑小蜂是实蝇类害虫蛹期重要的寄生蜂之一。有关植物果实和寄主挥发物在蝇蛹俑小蜂寻找寄主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方法】采用"Y"型嗅觉仪测试了寄主和果实(健康果实和虫害诱导果实)对蝇蛹俑小蜂的引诱作用。【结果】虫伤1 d的番石榴和杨桃果实对蝇蛹佣小蜂雌蜂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寄主蛹——3日龄橘小实蝇蛹和4日龄瓜实蝇蛹对蝇蛹俑小蜂雌蜂也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蝇蛹俑小蜂雌蜂对雄蜂有显著的吸引作用。橘小实蝇性诱剂甲基丁香酚对蝇蛹俑小蜂的搜索行为则无显著影响。【结论与意义】寄主蛹和幼虫危害1 d的果实能释放对蝇蛹俑小蜂有引诱作用的物质,这可为利用蝇蛹俑小蜂防治实蝇类害虫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7.
通过适当方法处理寄主并长期保存,是大量繁殖寄生蜂的重要途径.蝇蛹金小蜂是多种有害蝇类的蛹期重要寄生蜂,在生物防治上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探讨了蝇蛹金小蜂对-20℃冷冻、6℃冷藏和二氧化碳窒息处理1、3和30 d的家蝇蛹以及热处死和热处死后冷藏保存30 d家蝇蛹的寄生能力.结果表明:蝇蛹金小蜂可以利用上述蝇蛹,且其后代在胫节长度上均与源自新鲜蛹的寄生蜂胫节长度无显著差异;但除冷冻方法外,寄生蜂后代产量均随寄主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保存30 d的前提下,冷冻方法保存的寄主上寄生蜂后代最多.表明在大量繁殖蝇蛹金小蜂时,可以利用冷冻等方法对寄主进行处理并保存.  相似文献   

8.
詹月平  周敏  贺张  陈中正  段毕升  胡好远  肖晖 《生态学报》2013,33(11):3318-3323
寄主大小模型认为寄生蜂后代性比与寄主大小相关,寄生蜂倾向于在大寄主上产出更多雌性后代,在小寄主上产出更多雄性后代.探讨了以家蝇蛹为寄主时,蝇蛹佣小蜂后代产量和性比变化;单次寄生情况下,寄主大小及寄生顺序对寄生蜂后代性比等影响.结果表明,蝇蛹佣小蜂的产卵期为(8.93±3.34)d,单头雌蜂能产雌性后代(34.11±16.34)头和雄性后代(11.04±8.87)头,且雄性百分比为0.24±0.11.随成蜂日龄的增大,寄生蜂产生雄性后代的比率显著增加.蝇蛹佣小蜂在寄生家蝇蛹时,会优先选择寄生个体较大的蛹;在单次寄生的情况下,蝇蛹佣小蜂倾向于在较大的家蝇蛹内产出更多的雌性后代.  相似文献   

9.
【目的】蝇蛹金小蜂Pachycrepoideus vindemmiae(Rondani)是杨梅园等果园果蝇类害虫蛹期常见寄生蜂种类,在对果蝇类害虫的生物防治上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旨在探讨使用家蝇蝇蛹为替代寄主繁育蝇蛹金小蜂的方法。【方法】探讨分别以家蝇蛹和果蝇蛹繁育的蝇蛹金小蜂对家蝇和果蝇蝇蛹的选择性,并比较了在两种寄主上繁育的蝇蛹金小蜂在大小、寿命、产卵期、后代产量和性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结果表明与果蝇蛹相比,家蝇蛹明显较大,在家蝇蛹上发育的蝇蛹金小蜂后代个体也明显较大;家蝇蛹和果蝇蛹发育的寄生蜂雌蜂寿命为(13.4±4.11)和(3.94±2.49)d、产卵期分别为(11.4±4.11)和(3.13±2.42)d、单头雌蜂后代雌蜂数量分别为(34.31±31.83)和(7.88±3.58)头,在家蝇蛹上繁育的寄生蜂明显具有较长的寿命和产卵期、更多的雌雄蜂后代数量;在对家蝇蛹和果蝇蛹的选择上,繁育自家蝇和果蝇的蝇蛹金小蜂雌蜂选择频率的差异不大。【结论】利用家蝇蛹繁殖的蝇蛹金小蜂在寄生果蝇蛹时具有更大优势,在繁殖蝇蛹金小蜂控制杨梅园等果蝇的为害时,可以选择家蝇蛹作为替代寄主。  相似文献   

10.
蝇蛹俑小蜂Spalangia endius(Walker)是实蝇类害虫的蛹期单寄生蜂。本文在温度26℃±1℃、相对湿度(RH)为70%±5%、光周期L∶D=14 h∶10 h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日龄南瓜实蝇蛹对蝇蛹俑小蜂选择、发育及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中,蝇蛹俑小蜂均偏好寄生3、4日龄的南瓜实蝇蛹,且随着南瓜实蝇蛹龄期的增加,蝇蛹俑小蜂对其寄生率呈下降趋势。蝇蛹俑小蜂能在1-7日龄南瓜实蝇蛹上产卵并可发育至成虫,在3、4日龄的南瓜实蝇蛹上的发育历期显著较短,子代雌蜂寿命较长。综上所述,3、4日龄的南瓜实蝇蛹是蝇蛹俑小蜂寄生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明高强度和低强度紫外辐射不同持续时间处理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以及强度与持续时间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不同强度(0.20 mW/cm2, 0.75 mW/cm2)、不同持续时间(3 h, 9 h和15 h)的UV-B处理后, 采用编制特定年龄生命表和测量麦长管蚜体重方法, 统计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mean relative growth rate, MRGR)、生命表种群参数、繁殖参数以及存活率和繁殖率的变化。【结果】生命表数据表明, 在同一辐射持续时间下, 麦长管蚜种群内禀增长率rm、净增殖率R0、繁殖力F随紫外强度增加而显著(P<0.05)下降, 短时间内死亡率升高, 繁殖率降低; 在同一紫外强度下, 麦长管蚜的rm, R0和F也随处理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 存活率下降最快时期提前, 繁殖率降低; 紫外强度和持续时间两因素的影响具有极显著(P<0.01)的交互作用, 但在短时间(3 h)、低强度(0.20 mW/cm2)的处理中, 麦蚜的rm, R0和F却高于无紫外辐射组(对照)。MRGR数据表明, 高强度(0.75 mW/cm2)、长时间(15 h)紫外辐射处理下麦长管蚜MRGR显著降低, 但低强度、相对短时间(3 h和9 h)紫外辐射处理下的MRGR间均无显著性差异。随辐射强度和持续时间增加, 发育为成蚜时有翅蚜所占比例增大。【结论】麦长管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受到紫外UV-B胁迫的影响, 且随着紫外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而产生相应变化, 强度和持续时间影响具有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12.
张平  孟玲  李保平 《昆虫学报》2014,57(9):1032-1036
【目的】“圆屋顶形”假说认为,对单寄生性姬蜂和茧蜂适合度而言,中间龄期幼虫寄主的品质高于更早和更晚龄期幼虫。该假说得到许多研究支持,但这些研究常以寄主幼虫脱皮划分虫龄,很少观测生殖特征,从而难以确切和全面描述适合度随寄主生长发育变化而变化的关系。本研究旨在检验“圆屋顶形”假说。【方法】本研究以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不同日龄幼虫为寄主,观测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寄生和发育特征,并测定成蜂生殖力。【结果】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雌蜂对中间日龄寄主幼虫的寄生率大于对两端日龄寄主幼虫的寄生率;蜂卵至成虫的存活、成虫体型大小及其生殖力(产卵量)等适合度相关特征均表现出中间日龄寄主幼虫处理大于两端日龄幼虫处理。【结论】研究结果支持“圆屋顶形”假说。  相似文献   

13.
UV-B胁迫小麦上麦长管蚜的生命表参数和取食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明确UV-B胁迫小麦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种群生命表参数和取食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特定年龄生命表方法和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 研究了不同强度UV-B胁迫处理小麦对麦长管蚜生命表参数和取食行为的影响。【结果】生命表结果表明, 取食高强度(0.75 mW/cm2) UV-B辐射小麦后, 麦长管蚜种群内禀增长率rm、 净增殖率R0、 繁殖力F下降, 平均世代周期T缩短, 且差异显著(P<0.05); 取食低强度(0.2 mW/cm2)UV-B辐射小麦后, 麦长管蚜种群生命表参数与对照组(正常光照处理小麦饲喂的蚜虫种群)无显著差异(P>0.05)。刺探电位图谱结果显示, 高强度UV-B处理组np波(即非取食)数量显著增加, pd波(刺探波)首次出现的时间延迟, 表明紫外处理小麦干扰了蚜虫的在叶表面的正常刺探活动, 延长了搜索和刺探时间; C波持续时间显著延长, 反映取食难度加大, 有效取食时间缩短, 从而影响种群生命表参数; 而低强度UV-B处理组小麦对蚜虫取食行为影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但pd波首次出现时间显著延长。【结论】高强度UV-B胁迫小麦会严重影响麦长管蚜的生长发育、 繁殖与取食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us母蜂可合作寄生寄主,但在产卵前需不断蛰刺释放毒液以麻醉寄主.已明确合作可有效制服和寄生体型较大的寄主,但迄今对由此而付出的适合度代价尚不明确.[方法]用管氏肿腿蜂S.guani和替代寄主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蛹为材料,在两头已交配雌蜂(母蜂)分别合作0.5,1....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由Bt棉花和玉米构成的华北农田景观, 探讨不同寄主作物对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越冬抗寒的影响。【方法】2013年在河北廊坊科研中试基地的作物田中将棉铃虫幼虫接到Bt棉和玉米上, 比较取食不同作物后棉铃虫的化蛹率、存活率和越冬蛹羽化率;在室内控制条件下分别用棉蕾和鲜玉米粒饲喂棉铃虫幼虫。 测定滞育蛹和非滞育蛹的鲜重、干重、以及脂肪、糖原和低分子物质含量等指标, 比较取食不同作物后棉铃虫的抗寒能力。【结果】取食玉米的棉铃虫滞育蛹干重(117.5 mg)、脂肪含量(457.2 μg/mg DW)以及海藻糖浓度(86.45 μg/g)均显著高于取食Bt棉的棉铃虫滞育蛹干重(56.6 mg)、脂肪含量(239.6 μg/mg DW)以及海藻糖浓度(13.87 μg/g);取食玉米的棉铃虫冰点(-10.2℃)显著低于取食Bt棉的棉铃虫冰点(-6.5℃)。【结论】结果表明取食玉米更加有利于棉铃虫越冬。 据历史数据, 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这将提高棉铃虫成功越冬比率, 对棉铃虫种群扩张起到促进作用, 因此注重玉米上棉铃虫的防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The ability of Spalangia cameroni Perkins, Spalangia endius Walker, and Muscidifurax raptorellus Kogan and Legner to locate and attack stable fly hosts was evaluated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Postfeeding third-instar stable fly larvae were released and allowed to pupate in two arena types: large 4.8 liter chambers containing a field-collected, soiled equine bedding substrate; or 120-ml plastic cups containing wood chips. At the time of fly pupariation, parasitoids were released and permitted 72 h to locate and attack hosts. On average, parasitism rates of freely accessible stable fly pupae in cup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parasitoid species. However, parasitism rates in chambers containing either Spalangia spp. were ≈50-fold more than M. raptorellus. Additional intraspecies analysis revealed that parasitism rates both by S. cameroni and S. endiu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hen pupae were freely accessible or within bedding, whereas M. raptorellus attacked significantly more pupae in cups than in the larger chambers where hosts were distributed within bedding.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palangia spp. are more suited to successfully locate and attack hosts in habitats created by equine husbandry in Florida. Therefor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parasitoid mixtures containing Muscidifurax spp. may be ineffective if used as a control measure at Florida equine facilities.  相似文献   

17.
周金成  何玥  赵倩  董辉 《昆虫学报》2021,64(1):80-89
[目的]明确两性生殖品系和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在不同品种柞蚕Antheraea pernyi卵中的寄生及发育表现,为以柞蚕卵为替代寄主更好地规模化繁育赤眼蜂提供依据.[方法]测定两性生殖品系和孤雌产雌品系雌蜂在6个品种柞蚕卵[抗大(KD)、大四(DS)、高新(GX)、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