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视网膜双极细胞的突触传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u HP  Yang XL 《生理科学进展》2001,32(3):240-243
双极细胞是视网膜中处于信号传递的直接通路中的中间神经元,以带型突触传递由分级电位编码的视觉信号。近年来,应用膜电容测定、钙光成像等技术,对双极细胞递质释放的特点及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不仅有助于阐明这些细胞独特的生理功能,也对了解以带型突触传递信号的感觉神经元的功能特性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2.
以往研究已证明,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广泛存在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组织中,并作为逆向信号分子在突触信号传递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本文就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对皮层下运动中枢的调控作用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以期系统地论述皮层下运动中枢在躯体运动、动作选择和运动技能学习等高级神经活动过程中的突触和神经环路机制,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靶向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突触前α7烟碱受体对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Liu ZW  Yang S  Zhang YX  Liu CH 《生理学报》2003,55(6):731-735
采用盲法膜片钳技术观察突触前烟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l receptors,nAChRs)对海马脑片CAl区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nAChRs激动剂碘化二甲基苯基哌嗪(dimethylphenyl—piperazinium iodide,DMPP)不能在CAl区锥体神经元上诱发出烟碱电流。DMPP对CAl区锥体神经元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pontaneous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EPSC)具有明显的增频和增幅作用,并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DMPP对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iniature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mEPSC)具有增频作用,但不具有增幅作用。上述DMPP增强突触传递的作用不能被nAChRs拮抗剂美加明、六烃季铵和双氢-β-刺桐丁所阻断,但可被α-银环蛇毒素阻断。上述结果提示,海马脑片CAl区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前nAChRs含有对α-银环蛇毒素敏感的胡亚单位,其激活可增强海马CAl区锥体神经元突触前递质谷氨酸的释放,从而对兴奋性突触传递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寻大麻素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反应的机制,为大麻素临床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的HU210刺激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并比较刺激组和未刺激组细胞CXCR4蛋白水平的差异,进而用Ⅰ型大麻素受体(type-1 cannabinoid receptor,CBIR)拮抗剂AM281刺激细胞后,观察HU210对CXCR4表达的影响。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高浓度HU210能下调星形胶质细胞CXCR4表达,AM28能阻断HU210所致的CXCR4下调。结论 HU210经由CB1R下调CXCR4,这可能是大麻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皮层-纹状体谷氨酸能通路活动异常增强,谷氨酸(glumate,Glu)释放增多引起的兴奋性毒作用与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内源性大麻素系统(endocannabinoid system,eCBs)作为一类神经调质系统,可调节突触前Glu的释放,并调节皮层-纹状体通路内源性大麻素介导的长时程抑制(endocannabinoid-mediated long-term depression,eCB-LTD)发生。帕金森病的病理机制可能与eCB-LTD受损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6.
大麻和大麻受体与免疫应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麻类物质通过与免疫细胞表面抑制性G蛋白偶联受体CB1和CB2结合 ,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大麻受体可根据组织分布不同分为中枢型和外周型两类 ,前者主要分布在脑组织中而后者主要分布在免疫细胞表面。绝大多数大麻类物质具有结合两种类型受体的能力 ,而且内源性大麻可以快速通过血脑屏障 ,提示其可能是神经 免疫轴中的活跃递质。  相似文献   

7.
8.
Lu T  Yang XL 《生理科学进展》1997,28(3):197-202
AMPA受体是离子型谷氨酸受体中重要的一类亚型,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主要介导快速的兴奋性突触传递。近年来,AMPA受体独特的失敏特性逐渐被阐明,已经确定了一些特异调节AMPA受体失敏的化合物。大量的生理学和药理学证据表明,AMPA受体失敏在快速兴奋性突触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单个突触的传递效率、神经元的整合功能和突触的可塑性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当前国际上在神经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较新动向:分子生物学及分子遗传学的技术用于神经递质受体及离子通道的研究。着重介绍了南非爪蟾卵母细胞翻译系统在这一研究中的作用及特点,以及应用该方法在神经生物学的研究。这一方法的应用可能从基因水平认识各种神经递质受体、离子通道的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10.
胰腺炎、炎症性肠病等消化系统炎症性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不清,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大麻素受体2(cannabinoid receptor2,CB2)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receptor,GPCR)家族,主要分布于免疫系统。近年来的研究揭示消化系统有CB2的存在,参与调节多种信号通路,而且发挥抗炎作用。本文综述有关CB2在消化系统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的进展,以望为临床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朱幸  朱辉 《生理学报》1994,46(5):495-499
利用两栖类卵母细胞表达鸡视网膜mRNA,借助电压箝方法研究鸡视网膜中的神经递质受体和离子通道。结果表明,鸡视网中存在甘氨酸受体和N型的乙酰胆碱受体。但天冬氨酸和5-HT、多巴胺未能诱导电流反应,此外还检测到电压依赖性的离子流、主要为延迟整流的外向钾电流和快速的内向钠电流。  相似文献   

12.
T细胞受体介导的T细胞活化在胸腺T细胞发育、T细胞亚群分化以及效应T细胞功能发挥过程中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TCR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提呈细胞表面MHC提呈的抗原肽(peptide),并将胞外识别转化成可向细胞内部传递的信号,通过诱导TCR邻近酪氨酸激酶活化,促进信号传递复合物组装,活化下游MAPK、PKC以及钙离子等信号途径,最终活化相应的转录因子,调控效应蛋白分子的表达,完成T细胞的活化。TCR信号传递过程受到不同类型调控分子的调控,这些具有调控功能的分子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来精细调控TCR信号的起始、强度及终止。  相似文献   

13.
在神经冲动传递中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后引起末梢钙内流 ,从而释放神经递质 ,钙内流到递质释放只须 2 0 0毫秒 ,意味着钙通道与释放神经递质的装置非常接近 ,甚至是相连的。而且突触前和突触后是密切合作的 ,这才能让神经递质精确地释放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部位。这种密切合作与粘附分子有关 ,它们是一些特定的位于突触前后膜之间的细胞表面蛋白 ,在突触间隙紧密相连 ,从而将突触前后装置联系在一起。Neurexin是与突触形成粘附的一个相关蛋白家族 ,在结构上它们有长的细胞外区域和短的细胞内尾部。它们的分子具有多样性特点 ,有三个基因编码 ,…  相似文献   

14.
七次跨膜G蛋白偶联的大麻素受体至少有CB1和CB2两种亚型.尽管两种CB受体在胃肠道的分布不尽相同,但多数分布于肠神经系统.CB1受体激活可通过神经机制抑制瞬时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抑制小肠收缩和蠕动,减慢胃肠运动.CB2可能与一些特殊病理生理条件下胃肠运动的调节有关.这些结果提示CB特别是CB1受体在胃肠运动调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吗啡在疼痛治疗中广泛应用,但其长期使用可以导致耐受,这大大影响了其临床应用价值,吗啡耐受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发现大麻素受体2(cannabinoid receptor 2,CB2受体)参与吗啡耐受的发生与发展。CB2受体选择性激活剂与吗啡联合使用,可以减弱吗啡诱导产生的痛觉过敏和异常疼痛,抑制吗啡耐受的发生与发展。激活CB2受体抑制吗啡耐受的机制尚未明确,本文将就CB2受体在吗啡耐受中作用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Liauw J  Wang GD  Zhuo M 《生理学报》2003,55(4):373-380
谷氨酸性突触是哺乳动物神经系统的主要兴奋性突触。在正常条件下,大多数的突触反应是由谷氨酸的AMPA受体传递的。NMDA受体在静息电位下为镁离子抑制。在被激活时,NMDA受体主要参与突触的可塑性变化。但是,许多NMDA受体拮抗剂在全身或局部注射时能产生行为效应,提示NMDA受体可能参与静息状态的生理功能。此文中,我们在离体的前额扣带回脑片上进行电生理记录,发现NMDA受体参与前额扣带回的突触传递。在重复刺激或近于生理性温度时,NMDA受体传递的反应更为明显。本文直接显示了NMDA受体参与前额扣带回的突触传递,并提示NMDA受体在前额扣带回中起着调节神经元兴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跨膜信号转导是细胞信息传递的起始环节,受体和离子通道在此环节上起重要作用,受体和通道蛋白易受多种因素的调节。蛋白南磷酸化是受体及离子通道调节的关键步骤,不仅使受体及离子通道的功能发生改变,而且地影响到其在细胞的分布状况。受体 子通道蛋白酸化过程及其调节机制对于分析细胞信号转导的过程及细胞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时,内源性大麻素在血液、肝脏、心肌及大脑中表达量增加,通过其受体和其他途径促进肝硬化的发生发展,提示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肝硬化及其并发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近年来肝硬化药物作用的新靶点,为肝硬化的治疗拓展新的视野,本文就内源性大麻索及其受体在该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观察下行通路激活在脊髓运动神经元(motoneuron,MN)诱发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EPSP)的长时程增强现象(long-term potentiation,LTP)之受体动力学性质。应用8~14日龄新生大鼠离体脊髓MN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同侧腹外侧索(ipsilateral ventrolateral funiculus,iVLF)电刺激诱发的iVLF-EPSP的变化,进行EPSP受体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EPSP的幅度、曲线下面积和最大上升斜率与刺激强度呈正相关(P0.05或P0.01);而EPSP表观受体动力学分析的参数中表观解离速率常数K2和表观平衡解离常数KT与刺激强度呈负相关(P0.01或P0.05)。给予iVLF强直刺激(100 Hz,50脉冲/串,波宽0.4~1.0 ms,共6串,串间隔10 s,10~100 V),在11个记录的MNs中有5个MNs的EPSP幅度增大到基础值的120%以上,且至少维持30 min,可以被判为iVLF-LTP,同时EPSP的曲线下面积和最大上升斜率也增大到基础值的120%以上。选择iVLF-LTP过程中的EPSP进行表观受体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有3个MNs的K2和KT在强直刺激后10 min内减小到基础值的80%以下,后逐渐有所恢复。以上受体动力学分析结果提示,部分MNs的iVLF-LTP早期可能涉及突触后受体亲和力增强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两栖类卵母细胞表达鸡视网膜mRNA,借助电压箝方法研究鸡视网膜中的神经递质受体和离子通道、结果表明,鸡视网膜中存在甘氨酸受体和N型的乙酰胆碱受体。但天冬氨酸和5-HT、多巴胺未能诱导电流反应。此外还检测到电压依赖性的离子流,主要为延迟整流型的外向钾电流和快速的内向钠电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