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联合球囊及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形成性病变患者,先行置管溶栓治疗,再联合球囊及支架成形术治疗,观察其溶栓效果及血管再通情况。结果:本组溶栓总有效率为86.1%,尿激酶用量(75.5±34.6)万单位,溶栓后31例下肢缺血症状改善,下肢疼痛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下肢跛行距离明显延长,无垃圾脚发生。球囊及支架成形术后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39±0.11升高至术后的0.79±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48月,无死亡病例,9例出现支架内膜增生血管再狭窄,5例出现糖尿病膝下动脉狭窄闭塞,给予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术后下肢缺血症状减轻,其中1例患者于术后3年行下肢截肢治疗。结论:CDT联合球囊及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形成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为PTA血管成形或支架置入赢得时机,改善下肢缺血,该方式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利用基因治疗建立自体动脉旁路钱虎声,陈诗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200025)关键词基因治疗,动脉旁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动脉粥样硬化闭塞引起的慢性下肢动脉缺血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患者不仅可出现典型的间歇性跛行,难以忍受的静息痛和经久不愈的溃病,严重者...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下肢血管病变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临床特点主要有间歇性跋行、静息痛、缺血性坏疽等,严重者可发生肢端坏疽,一旦出现以上症状,治疗相当困难,甚至导致截肢。因此尽早发现并预防该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着极重要的临床价值[1]。目前临床上对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评估方法众多,包括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临床表现,足部动脉搏动检查,踝-肱血压指数,经皮氧分压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T血管成像,MR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在现今超声及影像设备和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本文对以上方法的价值、局限性及其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7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78例患者(98条血管)术前经CTA诊断后,行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治疗后随访1~18个月,分析踝/肱指数(ABI)、血管内径、皮温及足背动脉搏动的变化。结果:成功完成77例(98.7%)患者、97条(99.0%)患肢的PTA和支架植入术,除1例下肢动脉完全闭塞患者导丝未能成功通过病变导致介入失败外,其余病例经介入治疗后均开通,术中所有病例均未发生血肿、血管壁破裂、穿孔或内支架移位,远端血管血栓栓塞等并发症。术后,患者下肢缺血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踝/肱指数(ABI)由术前(0.39±0.23)恢复至(0.86±0.26),下肢血管内径及足背动脉搏动均明显改善。结论:PTA和血管支架植入术是一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的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再狭窄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闭塞症的52例患者,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合理调整饮食,加强患肢和创面护理,有效的时症处理,以及有针对性的出院指导等系列护理措施.结果:合理恰当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恢复.结论: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除采用恰当的外科治疗手段,实施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汪培清  郭水英 《蛇志》2000,12(4):46-47
目的 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热像图表现,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红外热像仪检查4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及18例正常人的双下肢。结果 正常人热图像呈现双下肢皮温无明显差异,大腿与小腿中央呈现淡红色、周边绿色、膝部淡绿色、足背淡兰上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热图像,双下肢温差在1℃以上,色彩明显不一致,患者的闭塞区呈现绿色,在闭塞区以上呈现高温为淡红色,以下低温为兰色。结论 红外热像图能直观显示下肢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清胆红素与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1)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318例符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者的血清胆红素含量。并依照Fontaine分类法将患者分成临床四期。2)回顾性分析我院体检中心2012年100例体检者的血清胆红素含量。3)将上述1、2组的数据做两样本t检验,并将1组数据根据临床的分级进行内部小组t检验。以P〈0.05为有差异,P〈0.01为有显著差异。结果: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着临床分级的进展而进一步降低。结论: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其发生成负性相关,低浓度血清胆红素是独立的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经验总结(178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水英  郭勇 《蛇志》2003,15(4):25-27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ASO)是一种周围血管疾病 ,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血管动脉粥样斑块的不断扩大和继发性血栓形成 ,引起动脉管腔狭窄、闭塞 ,使肢体缓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发生。ASO好发于中、大动脉 ,以股动脉闭塞常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饮食结构不合理及人口老龄化 ,以及无创伤血管检查技术的普遍应用 ,ASO的检出率明显提高。  典型的 ASO患者初期多数表现为间歇性跛行 ,其常常也是患者前来就诊的原因。ASO常伴有大关节酸痛 ,肢体怕冷、乏力、麻木感、刺痛感。初期患者的体征多不明显 ,只有血脂升高、血糖偏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Deep球囊扩张膝关节以下动脉及支架置入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96例糖尿病足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A、B两组,A组(74例)使用deep球囊扩张膝关节以下细小动脉甚至足背动脉,合并股动脉狭窄者植入支架;B组(22例)单纯给以抗凝、扩血管、溶栓及相关治疗.分别观察记录和比较治疗前、后及术后1周、1、3、6、10个月患者下肢及足部皮肤颜色、温度、静息痛、足背动脉搏动、间歇性跛行、溃疡愈合情况.结果:(1)糖尿病足的血管病变多为膝关节下的动脉,包括胫前、胫后、腓动脉以及以下分支,常累及双侧数支动脉,呈阶段性分布;(2)A、B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8.32%和48.63%,A组显著高于B组(P<0.05);(3)溃疡愈合情况:0-2期A组:100%愈合,B组83.72%;3-4期A组56.25%愈合,B组18.46%,对于溃疡治疗的有效率A组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Deep球囊扩张糖尿病足膝关节以下动脉联合动脉支架术治疗糖尿病足与保守治疗相比,效果明显,可恢复下肢动脉血供,明显消除和缓解静息痛、间歇性跛行,促进溃疡的愈合.降低截肢的几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常规血运重建失败的重度肢体缺血患者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5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14例卢瑟福4~5级肢体缺血患者,术前均曾接受常规血运重建治疗,包括人工血管旁路术、动脉支架植入术等,中位年龄(48±15)岁,术后缺血无显著改善,或短期内复发。接受GCSF动员5 d后,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集,获得移植物后,肌肉注射于缺血肢体。接受纯化CD34~+细胞移植治疗共计11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共计3例。术后12个月保肢率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无痛步行时间差异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14例均获随访,平均(42±25)个月(12~74个月),1例死亡,2例截肢,死亡及截肢患者均为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后2年总体生存率92.86﹪(13/14),无截肢生存率78.57﹪(11/14)。术前平均无痛步行时间(3±2)min,术后6个月(12±8)min,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F=14.95)。术前平均Wong-Baker疼痛评分为7±1,平均静息痛缓解起始时间为术后(3±1)周,术后6个月疼痛评分为1±1,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F=18.00)。结论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常规血运重建失败的重度肢体缺血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对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截肢术患者循环系统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9年11月收治的82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下肢截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对比两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情况、阻滞效果,循环功能,疼痛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较对照组短,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优良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30 min时,对照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下降,研究组无明显改变,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时,两组疼痛指标浓度均较入室时增加,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截肢术患者予以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更快,能够减轻围术期疼痛,保持术中循环功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冯蔚芬  曾庆玲  陈虹 《蛇志》2006,18(4):281-281
慢性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是指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动脉壁增厚和失去弹性,最后导致血管壁僵硬,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疚病。可分为细小动脉硬化、动脉中层钙化.动脉粥样硬化。其发病率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多发于52岁以下男性,多并发有高血脂、高胆固醇及高血压、糖尿病等,且多有吸烟史,可有家族史.或由于缺乏维生素、感染、中毒、微量元素平衡失调、长期精神恐惧、悲观、过度思虑、情绪急躁、好胜等不良刺激致使外周血管长期处于紧张收缩状态.导致动脉壁营养障碍、管腔增厚狭窄及硬化。症状多见肢体末端皮色苍白或紫绀、畏冷、疼痛、间歇跛行;严重者皮肤破溃致坏死,体征见皮温低。皮色苍白或紫绀、趾甲增厚如鹰咀状、足背动脉搏动减弱,伯尔格氏征阳性。  相似文献   

13.
蕲蛇酶注射液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水英 《蛇志》2003,15(2):71-75
近年来 ,研究表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高胰岛素血症、高体重和脂肪肝 ,这“六高一脂”实际上都属于内分泌代谢疾病。这是悬在中、老年人头上的七支剑 ,若不高度重视 ,及早干预 ,将会带来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动脉闭塞症及足坏疽、慢性动脉硬化闭塞症、脉管病、痛风、胆结石、肝硬化等严重后果 ,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预期寿命缩短 ,病死率升高。我国联合调查公布资料 :高血压 1亿人 ,脑血管疾病 45 0万人 ,每年新发生 1 5 0万人 ,其中 70 %是缺血性脑中风 ,心肌梗死、心绞痛患者也数百万人 ,还有大量心血管供…  相似文献   

14.
陈宝珠  范淑华  郑光儒 《蛇志》2001,13(4):57-58
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ASO)是四肢中、大动脉的动脉硬化性狭窄或阻塞、缺血而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1] 。由于动脉内膜粥样改变 ,导致管腔狭窄、闭塞 ,发生肢体血液循环障碍 ,甚至出现溃疡或坏疽。常伴有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临床以下肢发病多见 ,病残率和致死率较高 ,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2 ] 。我科自 1 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共收治下肢 ASO病人 74例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74例中 ,男 5 9例 ,女 1 5例 ,年龄 40~86岁 ;单纯左下肢发病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 型糖尿病患者肝损伤标志物水平与其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性,为2 型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 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 型糖尿病患者946 例,根据下肢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为以下3 组,即无动脉硬化组(276 例)、单纯性动脉硬 化组(598 例)和动脉硬化伴管腔狭窄或闭塞组(72 例)。分析和比较三组之间肝损伤标志物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的差异,及其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动脉硬化程度的加重,2 型糖尿病患者的ALT 水平逐渐升高,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硬化伴管腔狭窄或闭塞组AST 水平显著高于非动脉硬化组和单纯性下肢动脉硬化组,而动脉硬化组和非动脉硬化组之间AST 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之间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Spearman 等级相关分析显示ALT 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的相关系数为0.30484。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ALT 水平与其下肢动脉硬化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跨病灶压力梯度(TLPG)检测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长沙市第一医院住院并进行腔内治疗的7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造影证实管腔病灶,并通过管腔真径测量记录其狭窄程度。予导丝通过病灶后,进行病灶前-后的管腔压力的测定并记录干预前压力梯度值。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术前病灶影像学检查及压力梯度值,决定是否进行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植入干预治疗。完成所有干预后再次进行病灶近-远端测压,并记录干预后压力梯度值,分析干预前TLPG与Fontaine分期、踝肱指数(ABI)、疼痛评分的相关性,分析TLPG与管腔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并分析干预前后压力梯度值差值与ABI指数差值、疼痛评分差值的相关性。结果: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前TLPG与Fontaine分期、ABI指数、疼痛评分呈正相关(P<0.05),TLPG与管腔狭窄程度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干预前后压力梯度值差值与ABI指数差值呈正相关(P<0.05),与疼痛评分差值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在腔内治疗过程中进行TLPG测定,可能成为指导下肢动脉硬化病变评估的客观精确指标,可能有助于临界性病变的干预指征把握,可能有助于客观评估干预的即时效果,从而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规范腔内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肝损伤标志物水平与其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性,为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46例,根据下肢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为以下3组,即无动脉硬化组(276例)、单纯性动脉硬化组(598例)和动脉硬化伴管腔狭窄或闭塞组(72例)。分析和比较三组之间肝损伤标志物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的差异,及其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动脉硬化程度的加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ALT水平逐渐升高,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硬化伴管腔狭窄或闭塞组AST水平显著高于非动脉硬化组和单纯性下肢动脉硬化组,而动脉硬化组和非动脉硬化组之间AsT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之间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ALT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的相关系数为0.30484。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ALT水平与其下肢动脉硬化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蛇志》2020,(2)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蕲蛇酶治疗血瘀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患者64例(患肢数70),按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36例(患肢数40肢)和对照组28例(患肢数30肢)。治疗组给予蕲蛇酶联合中药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贝前列素钠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Fbg)、踝肱指数(ABI)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愈显率70%,对照组为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Fbg、ABI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ABI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Fb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蕲蛇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蛇志》2018,(2)
目的探讨蕲蛇酶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疼痛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76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在蕲蛇酶治疗上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疼痛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疼痛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VAS评分比较,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蕲蛇酶治疗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痛苦,缓解患者因疾病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加快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2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些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D)在国内外发病率均明显上升。其诊断方法很多,包括动脉造影、彩色超声多普勒、核磁共振血管造影、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和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等。动脉造影做为诊断动脉病变的金标准,因其价格相对昂贵,技术复杂,在临床应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操作简便,无创伤、可重复,临床应用较多,但不能直观的提供病变血管的形态;新近发展的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无创伤、可重复、分辨率高,且可直观的提供病变血管的形态,发展前景广阔;PVL作为一种无损伤血管检查,可进行多普勒血流图形描记和节段性测压,在判断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方面与彩色超声相关性好,准确性高,可在LEASD病人的门诊初步筛选、病情估计和随访等方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