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益生菌在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益生菌具有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定植抗力及调节免疫等功能,被应用于诸多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本文着重概述益生菌在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包括外科大手术、感染性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坏死性肠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腹膜炎.  相似文献   

2.
人体正常菌群微生物定量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生物医学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对生命现象和疾病本质的认识逐渐向分子水平深入.人类对感染性疾病的研究不仅满足于粗略的细菌定性诊断,医学工作者们开展了细菌定量技术的研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提高,更有效抗生素的应用,细菌感染性疾病已经越来越易于控制,改变医学研究方向的正常菌群的研究应时而生.以细菌定量技术为基础的菌群定量技术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天宇  谢建平  王明贵 《遗传》2016,38(10):857-858
正2016年9月5日,在杭州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发布公报,列举并阐述了若干影响世界发展的深远因素。其中,有关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赫然位列其中并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和讨论。自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1928年发现青霉素,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投入临床应用以来,抗生素对人类健康和医学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耐药菌的出现有可能使人  相似文献   

4.
林林总总的智能医疗器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技术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才开始出现的,应用在一些常规的医学诊断上。但由于研究任务的复杂性,缩小了其研究范围,临床应用也凤毛麟角。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特别是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才出现众多的智能医疗器械。  相似文献   

5.
抗生素是新时期临床使用范围最广的药物之一,对感染性与传染性等疾病控制与消灭作用显著,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应用十分普遍。然而,根据实际调查发现,目前感染性疾病依然是对人类身体健康构成威胁的第三大病因,由此证明抗生素不是所谓的"万能药"。由于儿童阶段的特殊性,所以,在儿科临床中使用抗生素时必须科学谨慎。  相似文献   

6.
微生态学是一门新的学科,中国微生态学的发展起步很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魏曦教授就已经认识到了抗生素应用引起的菌群失调。因此,魏曦教授指出:"光辉的抗生素来临之日,应注意其所带来的引起正常菌群的菌群失调的阴影。"这就是在当时中国或国际上对微生态学研究的初级阶  相似文献   

7.
我国植被数量分析方法的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植被数量分析是现代植被研究的重要手段,数量分类和排序是现代植被生态学研究最重要的,也是应用最广泛的生态学技术。数量分析方法在20世纪50年代引入植被生态学研究领域,我国学者在7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植被的数量分类和排序。本文主要从相关资料、应用研究、新方法研究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植被数量分析方法的发展,重点阐述了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出现的并且被广泛应用的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概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植被数量分析方法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现代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抗菌新药不断涌现的今天,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居高不下.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或不恰当使用,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种类、致病性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对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功能糖在畜牧健康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畜牧业生产大国.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5%,2008年我国全年肉类总产量7269万吨.牛奶3651万吨,禽蛋2638万吨.水产品4895万吨。全面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3,一些地区高达50%。20世纪50年代发现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具有防病促生长效果以来,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畜牧业生产。但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如药物残留、耐药性和畜产品品质下降等,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0.
核酸疫苗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酸疫苗(DNA疫苗)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疫苗。核酸疫苗不仅可引起体液免疫反应,而且能诱导高水平的细胞免疫应答,尤其是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反应,被认为在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的防治中具有更大的优势。核酸疫苗既可作为病毒、细菌或寄生虫的预防疫苗,也可作为非感染性疾病如肿瘤病的治疗用疫苗。  相似文献   

11.
环境微生物耐药性及其监测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环境微生物耐药性的原因与现状抗生素是微生物分泌的一类控制自身过度繁殖 ,维护微生态平衡的物质。目前已开发有近百种 ,用来抑制致病菌繁殖 ,治疗感染性疾病 ,使全球传染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 ,从 19世纪的 5 0 %~ 6 0 % ,下降到 10 %以下 [1 ] 。然而 ,抗生素很快被滥用了 ,现在药店和商场可以随意购买抗生素 ;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也很常见 ,美国生产的抗生素一半用于饲料。滥用抗生素造成的不良后果已逐渐暴露出来 ,不仅造成了 1970以后的医院中二重感染和院内感染大量增加 ,而且由于耐药菌株污染自然界微生态系统 ,1980后又引…  相似文献   

12.
在技术层面上,"绿色革命"的核心内容是矮秆高产农作物品种的应用和推广.那么,农作物是怎么变矮的呢?在那个时期,人们对于基因的本质刚开始有所认知,知道了基因是决定生物体存在方式的内在因素,生、长、衰、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植物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日益发展,科学家们才逐渐解锁了农...  相似文献   

13.
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是20世纪60年代发现的一种在紫外线下可发出绿色荧光的蛋白,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和环境检测等研究领域。1994年,查尔菲首次成功将GFP转入细胞内并观察到绿色荧光,从而开创了GFP应用的先河,为随后GFP的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查尔菲是一位线虫触觉机理研究领域的专家,但在GFP应用方面的贡献却使他于2008年分享了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植物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植物转基因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转基因植物大量出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此同时,转基因植物的释放可能带来的风险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抗生素抗性基因是筛选转基因植物的常用基因,其安全性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作者就转基因植物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安全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治疗性疫苗是一个新概念,而实际上在一个世纪之前该治疗技术即为众人所知:应用于治疗慢性葡萄球菌感染、梅毒和结核等慢性传染性疾病,只是其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至20世纪40年代后即消失在抗生素的发现和临床使用的浪潮中。然而,即使在现代医学发达的今天,疫苗的治疗性接种仍用于母亲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新生儿及拟诊为狂犬病病毒早期感染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正直到20世纪60年代,道路建设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才开始被人们关注。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主要关注公路对野生动物生境的干扰和水土水文效应的影响。欧美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席卷全球的环境启蒙运动中就针对道路建设对水土流失、水文效应给予了关注,并逐步发展了系统规范的防控方案。20世纪70年代以后,欧洲一些国家和美国开始建造一些为了野生动物穿越公路的桥梁和涵洞,如法国建造了150多座5~10米宽的小桥,建造了欧洲第一  相似文献   

17.
拉曼光谱自20世纪20年代被发现以来,经过近90年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分支。其中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是利用被测物质与粗糙金属表面的相互作用来提高拉曼光谱的信噪比,从而得到敏感度和精确度更高的图谱,可以将样品在不经过预处理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快速检测。本文综述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的原理、分类及鉴定特点,总结了该技术在食品、化学、医药、工业、病原等微生物学科的临床应用,进一步阐述了研究该技术的必要性和应用前景,旨在为从事该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间体自20世纪50年代被发现以来,被认为是细菌细胞膜内褶形成的囊状结构,具有多种功能,如合成酶类、DNA和细胞壁等,参与呼吸、细胞分裂和芽孢形成等.但由于纯化困难,缺乏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直接证据,间体一直受到质疑.在20世纪80年代,应用完善的电镜制片方法,充分证实了间体是制片时人为造成的矫作物,不是细菌细胞的结构.然而,教科书编写者对此并没给予足够重视,目前仍保留着对间体的阐述.间体问题给我们许多教训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英国科学家Fleming 1929年发现青霉素并于40年代进入临床应用以来,以其为代表的β-内酰胺抗生素药物的发展,在医药工业生产、临床应用和科研方面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又由于它对细菌细胞壁具有特殊的选择性毒性,使得β-内酰胺抗生素在具有副作用的其它药物大量被淘汰的今天,仍然居于领先地位。当前,关于β-内酰胺抗生素作用机理的分子和亚分子水平研究,使我们能深入地了解药物作用的本质,并关系到开发新的更有效的β-内酰胺药物。最新的研究表明,β-内酰胺抗生素的作用是一个多步骤而复杂的抑制机制。这方面的  相似文献   

20.
噬菌体在20世纪初被发现时,其抗感染的潜力就受到极大重视。但随着抗生素的问世,噬菌体治疗被逐渐忽略。近年来,多重耐药菌的不断出现和新型抗生素的缺乏使得噬菌体治疗再次受到全球关注。对噬菌体进行精确的遗传改造可以使之更好的发挥抗感染作用。此外,噬菌体通过遗传改造还可以用于药物传递、疫苗展示、病原体诊断等众多生物医药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本文着重对噬菌体遗传改造技术及其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