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在整理广西竹节虫标本中,发现瘦枝(虫脩)属Macellina Uvarov一新种,现描述如下。模式标本存放于北京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腹指瘦枝(虫脩) Macellina digitata 新种(图1—3) 雄性:体细瘦,头明显长于前胸背板,后缘几与前胸等宽;头上无瘤突;头顶中央有一纵沟,至后半部较浅。触角19节,长约为前足股节的1/2;第1节长,两侧近乎平行,背面  相似文献   

2.
瘦枝(虫脩)属Mavellina,隶属于短角枝(虫脩)亚科Pachymorphinae、枝(虫脩)族Ramulini。本属共记载有3种,即褐瘦枝(虫脩)M.souchongia(Westw.);齿瘦枝(虫脩)M.dentata(stl)和仿茎瘦枝(虫脩)M.caulodes(Rehn)。前一种分布丁我国广东和海南岛,后二种分布于东南亚。笔者于1988年收集到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产该属雄虫1头,经鉴定为一新种,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北京林业大学。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整理陕西省(虫脩)目标本中,发现短肛棒(虫脩)属Baculum Saussure 1新种,现报道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北京林业大学,描述中所用量度单位为mm。 褐纹短肛棒(虫脩) Baculum brunneum新种(图1—2) 雌虫:体褐至棕色,身体与足均长,体密被细颗粒突起。头较大,端宽基窄,头顶有3条由颗粒组成的纵纹,眼后每侧有1条褐纹。眼圆形,外突,长约为其后至头后缘的1/3,  相似文献   

4.
记述采自中国陕西佛龙的瘤(虫责)属Tyloperla 1新种:双凹瘤(虫责)Tyloperla bihypodroma Du, sp. nov.,该种与尖突瘤(虫责)Tyloperla attenuata很相近,但前者第8背板近后缘形成1个隆起脊、其中部有1凹陷,后者则在背板中部形成1近圆形的隆起、其上的锥状感觉器比前者多;前者第9背板中央微凹、其前缘骨化明显、极小的锥状感觉器稀少,后者中部有1丛明显的锥状感觉器;前者翅透明,后者翅微烟褐色.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在扬州大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5.
陈树椿 《昆虫学报》1991,34(4):450-452
华枝(虫脩)属 Sinophasma Günther(1940)隶属于竹节虫目,长角枝(虫脩)亚科(Necrosciinae)。本属昆虫一般生活于森林中,大部分为害壳斗科植物,至目前为止全世界共记载有5种,均分布于我国,它们是:异尾华枝(虫脩)S.mirabile Gnther,克氏华枝(虫脩)S.Klapperichi Günther,瓦腹华枝(虫脩)S.hnei Günther,垂臀华枝(虫脩)S.brevipenne Günther,和斑腿华枝(虫脩)S.maculicruralis Chen。1987年笔者从贵州省森林昆虫考察  相似文献   

6.
记述了中国台湾蹦蝗属Sinopodisma Chang, 1940 3个新种。新种黄氏蹦蝗Sinopodisma huangi sp. nov. 同素木蹦蝗S. shirakii (Tinkham, 1936) 近似,但前胸背板的眼后带下缘具长方形黑斑和体较大,体长雄性为21.3~21.8 mm,雌性29.3 mm。 新种徐氏蹦蝗Sinopodisma xui sp. nov. 近似黄氏蹦蝗Sinopodisma huangisp. nov.,不同之处为前胸背板沿中隆线缺黑色纵带纹,后缘中央具浅的凹陷,前胸背板黑色眼后带下方具倾斜纹, 腹板中隔长等于最狭处。新种杨氏蹦蝗Sinopodisma yangi sp. nov. 近似台湾蹦蝗formosana (Shiraki, 1910),不同之处为体较细,黑色眼后带在前胸背板下缘具长方形突出带,向后到达腹部未端,腹板中隔长为最狭处的1.2 倍。列出了产于台湾的蹦蝗属8个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7.
林平 《昆虫学报》1979,(2):184-187
棘丽(虫犮)属(Spinanomala)和肩丽(虫犮)属(Tichanomala)所包括的种类和分布范围都比较小,体长一般在10毫米以下。棘丽(虫犮)属已知有9种,大多数分布东洋区,我国记栽1种;属征:在第2 腹节两侧各有1—3根棘状粗毛刺,其色泽和大小,通常跟腹部的被毛不同。肩丽(虫犮)已知3种1亚种,我国记载的1种,分布于西藏南部;属征:中胸后侧片十分发达,突出在前胸背板和鞘翅基角之间,在背面可见,前胸背板周缘披短毛。  相似文献   

8.
叶(虫脩),是一类拟态和保护色均十分巧妙的珍稀昆虫。早在公元九世纪,我国唐朝房千里撰写的《投荒杂录》一文中,对该类昆虫已有生动描述和当时人们采捉此虫用作春药的记载。这可能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关于叶(虫脩)形态、习性和利用的最早报道。到十八世纪中叶以后,欧、美学者才开始陆续记述叶(虫脩)。至今,全世界已有30余种。叶(虫脩)绝大多数种类产于亚洲热带潮湿的近海地区。有趣的是,在我国西藏、云南、贵州、广西、海南、广东及江西诸省、自治区,都有其分布。然而,长期以来,关于中国叶(虫脩)的情况,却鲜为人知,实为憾事!本文主要记述我国叶(虫脩)属PAyllium Illiger,丽叶(虫脩)亚属  相似文献   

9.
云南尖同蝽Cyphostethus yunnanensis,新种 椭圆形,身体后端明显窄缩。雄虫,长10.40毫米,前胸背板宽4.72毫米。翠绿色,局部具黄绿色斑纹,有大小不等和分布不均的刻点。头顶及眼后缘,前胸背板前部,小盾片基半部及其顶端通常黄绿色。触角基部两节暗绿色,第3—5节暗棕色。眼棕色,单眼红色。前胸背板侧角及后缘淡红色或棕红色。爪片,革片内侧及端缘灰黄色,有时带棕红  相似文献   

10.
1973年我们在陕西省卫生防疫站所收藏的一大批蚤类标本中,发现一个新属新种,它属于蚤目角叶蚤科,兹记述如下。 巨胸蚤属Megathoracipsylla,新属 此新属较近单蚤属Monopsyllus Kolenati,1857,但有不少属征易于区别。 鉴别特征 主要是前胸背板特长,其长连同前胸栉在内约等于中胸背板(包括颈片),远较窄短的后胸背板为长;无额突,额除眼鬃列和后头除后缘鬃列外,各具1根  相似文献   

11.
记述了中国齿甲属UlomaDejean2新种,即扁平齿甲U.compressa sp.nov.和方胸齿甲U.quadratithoraca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河北大学博物馆。1 扁平齿甲,新种Uloma compressa sp.nov.(图1 ~8 , 17)新种与眼脊齿甲U.nanshanchica Masumoto et Nisiiikawa,1986相似,主要区别:眼内侧无横脊;触角较长,达到前胸背板基部1/2处;前胸腹板中间有少许短毛;鞘翅行间扁平;后足第1跗节明显长于末节。正模♂,云南景东景屏利月(1 630m) , 2001-11-16 ,童正强采。副模1 ♂,张家界, 1986-07 ,采集者不详。词源:种名由拉丁词compressus(扁压的,直的)变化词尾而来,意指该虫身体扁平。2 方胸齿甲,新种Uloma quadratithoraca sp.nov.(图9 ~16 , 18)新种与贡山齿甲U.gongshanicaRenetLiu, 2004相似,主要区别:体中等大小,红棕色;触角末节很长,卵形,端部尖;下颚须末节细长,近刀状;前胸背板方形;前胸腹板突末端缓慢下降。正模♂,湖南省溆浦县大江口, 1962-04 ,邓爱国采。词源:种名由拉丁语词quadratus(成方形的) 拉丁语词thorac(胸部)组合并变化词尾而成,意指该虫的前胸背板为方形。  相似文献   

12.
给出了中国蝼蛄属的检索表,并描述了该属1新种G.mabiana sp.nov..新种与尼泊尔种类 G.pygmaea相似,但可以通过如下特征加以区分:径脉末端不分岔,翅室呈三角形,阳茎基片横向骨片的侧端尖锐;此新种还与河南蝼蛄G.henana相似,区别为:新种前翅超过第5节背板,后翅到达第4节背板后缘,而河南蝼蛄G.henana前后翅均未伸达腹部第4节背板后缘;新种前胸背板无心纹斑,河南蝼蛄G.henana有;新种阳茎侧突囊弯钩状,后者为弯月形.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记述采自西藏短肛(虫脩)属Baculum Saussure和岔臀(虫脩)属Dixippus st(?)l各一新种.新种模式标本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采自我国广西省枝(虫脩)科皮(虫脩)属Phraortes Stl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系。  相似文献   

15.
梁铭球  郑哲民 《昆虫学报》1991,34(3):331-332
本文报告采自西藏的蝗虫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标本室。 工布雏蝗 Chorthippus gongbuensis 新种(图1—4) 雄虫 体小。触角丝状,到达后足股节基部,中段一节长为宽的3.7倍。颜面倾斜与头顶成锐角。颜面隆起具深纵沟,两侧自上而下微展开。头侧窝长方形,长为宽的4倍。复眼卵形,纵径为横径的1.47倍,眼下沟与横径等长。前胸背板前缘略呈弧形,后缘宽圆形;中隆线明显,侧隆线在沟前区呈弧形弯曲;后横沟明显,位于前胸背板中部。中胸  相似文献   

16.
蹦蝗属一新种(直翅目:斑腿蝗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铬球 《昆虫学报》1988,(4):410-411
在调查广东省蝗虫中,发现蹦蝗属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山大学昆虫标本室。 英德蹦蝗Sinopodisma yingdensis新种(图1—6) 雄虫 体中等,近圆筒形。头宽短,约为前胸背板长之半。触角细长,到达后足股节基部。复眼卵圆形,垂直直径为水平直径的1.2—1.3倍,为眼下沟的2.1—2.3倍。前胸背板中隆线较低,缺侧隆线;沟前区为沟后区长的1.6—1.9倍;前缘近平直,后缘圆弧形,中央微向内凹入。前胸腹板突圆锥形,略向后倾斜,末端附尖。前翅鳞片状,侧置,不到达、到达或略超过腹部第一节背板后缘,长为最宽处的2.2—2.6倍。后足胫节外侧具刺  相似文献   

17.
记述采自青海省蚱属1新种,即黑胫蚱Tetrix nigrotibialis sp.nov.。新种近似于二斑蚱Tetrix bipunctata(Linnaeus)及拟二斑蚱Tetrixparabi punctata Zheng,其与上述2种的主要区别:1)前胸背板前缘平直;2)触角长于前足股节长的1.3倍;3)侧面观前胸背板上缘弧形隆起,中部平直;4)肩部之间不具1对短纵隆线;5)前胸背板后突到达后足股节顶端;6)后足股节下侧及后足胫节黑色。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正模)及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副模)。  相似文献   

18.
郑哲民  欧晓红 《昆虫学报》2011,54(7):838-842
拟科蚱属Cotysoides建立于2000年, 该属的主要特征为体小型; 头顶前缘突出于复眼之前; 触角丝状, 着生于复眼前缘下1/3处; 前胸背板背面密具小瘤突; 中隆线波状, 形成一连串小突起; 后突不超过后足股节顶端; 前胸背板侧片外翻, 后角顶平截; 后翅不达后突顶端; 后足跗节第1节长于第3节。本文记述拟科蚱属6种, 包括1新种, 即断隆拟科蚱Cotysoides interruptus sp. nov. 该新种近似于广西拟科蚱Cotysoides guangxiensis Zheng et Jiang, 2000, 主要区别为: 1)头顶为一眼宽的1.5倍; 2)前胸背板侧片前角钝角形; 3)后翅伸达后足股节膝部; 4)中足股节宽狭于前翅宽; 5)雌性下生殖板后缘中央三角形突出。附有分种检索表、 分布及文献引证。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及西南林业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19.
记述了中国叶蜂属Tenthredo L.两新种:衡山短角叶蜂Tenthredo hengshana Wei et Yan,sp.nov.和红盾槌腹叶蜂Tenthredo pseudocylindrica Wei et He,sp.nov.。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昆虫模式标本室。1衡山短角叶蜂,新种Tenthredo hengshana Wei et Yan,sp.nov.鉴别特征本种与贵州分布的宽带短角叶蜂Tenthredo latistriatena Wei,2005最近似,但本种体型稍大(体长13mm),背面观后头两侧膨大,前翅烟斑内侧仅伸抵1M室基部,后眶下半部、前胸背板后缘和外侧缘、小盾片前部3/5、附片、后胸后背板大部、中胸前侧片后部中央向前弯曲的条斑、中胸后侧片后缘宽边、腹部第1背板中部后缘、第3~4节腹板全部、5~7腹板后缘、各足基节大部、转节全部、股胫节前侧和腹侧黄白色,锯腹片锯刃具1个内侧亚基齿,与后者不同(宽带短角叶蜂体长11mm,背面观后头两侧平行,前翅烟斑内侧伸抵前翅基部,后眶下半部、前胸背板后缘和外侧缘、小盾片全部、附片、后胸后背板大部、中胸侧板全部、腹部第1背板全部、第3~4节腹板大部、5~7腹板全部、各足基节大部、转节、后足股胫节全部黑色,锯腹片锯刃具2个内侧亚基齿)。正模♀,湖南衡山,海拔900~1100m,2004-05-11,刘卫星。副模1♀,湖南衡山,900~1100m,2004-05-11,刘卫星。词源:本种根据模式标本的采集地命名。2红盾槌腹叶蜂,新种Tenthredo pseudocylindrica Wei et He,sp.nov.鉴别特征本种与T.cylindrica Rohwer很近似,但额区和单眼后区棕色,无显著黑斑;中胸背板前叶和小盾片棕色,无黄斑;中胸腹板黄白色,腹部第3背板黑褐色,后足胫节黑褐色,腹部第2、3节显著窄于第1、4节等,可与之鉴别;T.cylindrica Rohwer的头胸部具显著黑斑,中胸背板前叶两侧和小盾片白色,中胸腹板黑色,后足胫节黄褐色,具细窄黑色条斑,背面观腹部第1~3节几乎等宽。正模♀,湖南衡山,海拔600~700mm,2004-05-11,刘卫星;副模:1♀,1♂,湖南衡山,海拔600~700mm,刘卫星;1♀,广西花坪天平山,1963-06-05,杨集昆。词源:新种的种加词由pseudo-(假的)和cylindrica两部分组成,指新种与T.cylindrica外观近似,但并非同种。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记述采自海南尖峰岭自然保护区异摇蚊属一新种 ,命名为额瘤异摇蚊Xenochironomustuberosussp .nov .新种头部具额瘤 ,腹部第六节背板生有粗大的刚毛 ,肛节背板毛序及生殖节上附器与本属已知种明显有别。依据该新种 ,本文对Cranston等 (1989)所描述的本属鉴别特征予以部分订正。该属在中国系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