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明确STIM1是否参与调控细胞运动促进骨肉瘤的转移。方法:应用靶向STIM1的si RNA沉默MG-63骨肉瘤细胞中STIM1的表达,然后用侵袭实验、迁移实验以及黏附实验检测骨肉瘤细胞侵袭、迁移与黏附能力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FAK和paxillin的表达及Rac1和RhoA信号通路的活性。结果:转染靶向STIM1的si RNA后,MG-63骨肉瘤细胞中STIM1的蛋白表达和m 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细胞的侵袭、迁移与黏附能力均显著下降(P0.05),细胞伪足与细胞骨架的重要组分FAK和paxillin的表达及调控细胞运动的Rac1和RhoA信号通路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STIM1可能通过激活RhoA和Rac1的信号通路,增加FAK和paxillin的表达,从而调控骨肉瘤细胞运动,促进骨肉瘤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质交联分子1(STIM1)表达下调对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研究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构建携带STIM1基因si RNA的慢病毒载体转染SW1990细胞,分为对照组、空载体组和STIM1组。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STIM1组SW1990细胞STIM1表达下调。通过MTT增殖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STIM1表达下调对细胞增殖、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相关分子表达的变化。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STIM1组SW1990细胞中STIM1表达mRNA(0.261±0.029)、蛋白(0.120±0.032)低于空载体组mRNA(1.002±0.091)、蛋白(0.996±0.053),t=20.74、26.89,P均0.01。SW1990细胞24、48、72 h的增殖水平STIM1组分别为(0.122±0.008)、(0.252±0.031)、(0.373±0.028),相比空载体组(0.223±0.035)、(0.618±0.017)、(0.924±0.140),t=6.48、16.90、23.99,P0.01,受到抑制。STIM1组中SW1990细胞G2/M期细胞比例(41.47±0.66)﹪高于空载体组(10.30±2.24)﹪,t=23.14,P0.01。STIM1组中SW1990细胞凋亡率(25.21±1.96)﹪高于空载体组(3.71±1.23)﹪,t=16.03,P0.01。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提示,STIM1组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 B1)表达mRNA(0.344±0.031)、蛋白(0.776±0.042)相比空载体组mRNA(1.011±0.060)、蛋白(1.034±0.036),t=40.06、8.51,P均0.01下调;STIM1组p21表达mRNA(1.970±0.107)、蛋白(1.315±0.093)相比空载体组mRNA(1.025±0.044)、蛋白(0.998±0.036),t=17.10、9.52,P均0.01上调;STIM1组Bcl-2表达mRNA(0.156±0.025)、蛋白(0.381±0.028)相比空载体组mRNA(1.010±0.072)、蛋白(0.980±0.057),t=15.46、14.63,P均0.01下调;STIM1组survivin表达mRNA(0.188±0.022)、蛋白(0.022±0.019)相比空载体组mRNA(1.016±0.090)、蛋白(0.994±0.047)t=58.08、442.58,P均0.01下调;STMI1组procaspase-3表达蛋白(0.389±0.030)相比空载体组蛋白(1.008±0.040)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2,P0.01)。结论在胰腺癌SW1990细胞中,沉默STM1可阻滞细胞于G2/M期,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有望成为胰腺癌治疗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3.
本研旨在探讨Janus激酶3 (JAK3)对乳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制。利用si RNA (si JAK3)沉默乳腺癌MCF-7细胞JAK3的表达,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用荧光钙成像技术检测钙池操纵性钙通道(store-operatedcalcium channel,SOCC)活性,用Westernblot和RT-PCR检测钙池操纵性钙内流(store-operatedcalciumentry,SOCE)过程中的重要分子Orai1和STIM1表达水平。结果显示,SOCC抑制剂2-APB对MCF-7细胞的迁移能力有抑制作用。si JAK3转染可显著抑制MCF-7细胞的迁移能力,降低SOCC活性,下调Orai1和STIM1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JAK3沉默细胞中过表达Orai1或STIM1,可使MCF-7细胞迁移力恢复。上述结果提示,JAK3通过影响SOCC促进乳腺癌细胞的迁移。  相似文献   

4.
本研旨在探讨Janus激酶3 (JAK3)对乳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制。利用si RNA (si JAK3)沉默乳腺癌MCF-7细胞JAK3的表达,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用荧光钙成像技术检测钙池操纵性钙通道(store-operatedcalcium channel,SOCC)活性,用Westernblot和RT-PCR检测钙池操纵性钙内流(store-operatedcalciumentry,SOCE)过程中的重要分子Orai1和STIM1表达水平。结果显示,SOCC抑制剂2-APB对MCF-7细胞的迁移能力有抑制作用。si JAK3转染可显著抑制MCF-7细胞的迁移能力,降低SOCC活性,下调Orai1和STIM1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JAK3沉默细胞中过表达Orai1或STIM1,可使MCF-7细胞迁移力恢复。上述结果提示,JAK3通过影响SOCC促进乳腺癌细胞的迁移。  相似文献   

5.
VPS35是Retromer复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吞体蛋白分选转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最近研究表明,VPS35作为一种新的致癌基因,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调控多种因子及通路,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本文综述了目前VPS35调控肿瘤相关因子及通路进而促进肿瘤发生与转移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讨论了VPS35在肿瘤发生与转移中的作用机制,为将来深入研究VPS35/Retromer组分在肿瘤发生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eptidase, MMPs)家族是一类锌依赖性内肽酶,可降解大多数细胞外基质。MT1-MMP是MMPs家族的重要成员,定位在细胞膜上,并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MT1-MMP通过影响细胞外基质重塑、血管生成、脂质代谢、炎症反应等过程促进肿瘤转移。然而,其具体的调控作用机制仍未完全阐明。本文综述了目前MT1-MMP在各系统肿瘤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并探讨了其在肿瘤中的促转移调控机制,为其在肿瘤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TGF-β受体所介导的信号在肿瘤发生的后期具有促进肿瘤发展的作用,这一作用被视为掌控乳腺癌细胞转移的主要调节因素.哺乳动物细胞中存在6种不同类型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相关因子(TRAF1~TRAF6),其中TRAF4的功能在过去的研究中并未被广泛证实.尽管大量研究已表明,TRAF4在肿瘤发生时高度表达,但其涉及的致癌机制仍未知.本文旨在阐述TRAF4参与调控TGF-β诱导发生的下游SMAD依赖型和SMAD非依赖型的2条TGF-β信号通路在乳腺癌肿瘤转移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Yin Yang-1(YY1)属于GLI-Krüppel转录因子家族,其基因进化保守,在人类多种组织中广泛表达。YY1参与多种基本生物学过程如胚胎形成、染色质重塑、细胞组织分化等,具有非常复杂的功能机制。YY1基因敲除后的小鼠胚胎期死亡。近年来有关YY1在肿瘤发生及治疗中作用的研究报道很多,我们对YY1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发生、侵袭转移、治疗中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DEPDC1(DEP domain containing 1)是一个新的肿瘤相关基因,在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前期工作中在鼻咽癌细胞内沉默了DEPDC1的表达,发现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发细胞凋亡。本研究旨在探讨沉默DEPDC1表达后,对鼻咽癌细胞HNE-1和CNE-1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结果显示,siRNA介导DEPDC1表达沉默后,细胞侧向运动能力、侵袭及迁移能力显著降低。qRT-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DEPDC1沉默导致EMT上游关键转录因子Twist1及间质细胞标志分子Vimentin表达显著下调。这些研究表明,鼻咽癌细胞中DEPDC1通过调节Twist1等EMT关键分子的表达在细胞侵袭转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推测DEPDC1在鼻咽癌中高表达可能对于促进其侵袭转移具有重要作用,进而促进肿瘤发生发展,但具体分子机制仍有待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大鼠STIM1基因重组质粒并在A7r5细胞中表达、定位。[方法]应用基因合成方法获得STIM1基因序列,克隆至携带EGFP标签的真核表达载体p EGFP-C_1、p IRES_2-EGFP,经菌落PCR、酶切、测序鉴定后,转染至A7r5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激光共聚焦观察其定位。[结果]STIM1全长2 058 bp,重组载体经酶切、PCR、测序鉴定构建正确,在A7r5细胞内高表达,并主要定位于细胞质。[结论]构建大鼠STIM1基因重组质粒并在A7r5细胞质中表达,为建立稳定高表达细胞系及后续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CD44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CD44是一种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分子 ,在许多细胞上均有分布 ,如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及肿瘤细胞等[1-3 ] 。CD44蛋白属于未分类的粘附分子 ,其正常功能是作为受体识别透明质酸(HA)和胶原蛋白 I、II等 ,主要参与淋巴细胞的激活以及细胞 -细胞 ,细胞 -基质之间的特异性粘连过程 ,CD44基因的变异性、多样性表达与肿瘤的生长及转移有密切的相关性 [4~ 7] 。现将 CD44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主要功能、在常见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浸润、转移的关系和可能的转移机制作简要…  相似文献   

12.
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活化子3(STAT3)是一个具有信号转导和转录调控双重功能的转录因子,有文献报道STAT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显著升高,并能促进乳腺癌的转移。为了深入探索STAT3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乳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采用RNA干扰技术在小鼠乳腺癌细胞株4T1中沉默STAT3的表达。MTT实验结果显示STAT3沉默对4T1细胞的增殖能力没有影响;细胞迁移实验结果表明STAT3表达被沉默后4T1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被抑制;定量PCR结果显示,STAT3基因沉默后4T1细胞中VEGF和IL-6的mRNA水平下降,E-cadherin表达上升,mosin表达下降;信号通路检测显示STAT3基因表达沉默后MAPK的活化明显降低。研究表明STAT3在小鼠乳腺癌细胞的迁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以STAT3基因为靶向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Circ-COL5A1的生物学功能、调控机制和作用机制,进而为HCC转移的干预提供候选分子并进一步了解HCC转移。方法:通过前期工作基础选定目标分子Circ-COL5A1。通过慢病毒转染在HCC细胞系中过表达Circ-COL5A1,进而通过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观察Circ-COL5A1的生物学功能。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干扰实验和RNA免疫共沉淀(RIP)实验探究目标分子的调控机制。通过western blot技术、实时定量PCR(qRT-PCR)技术对目标分子的下游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索。结果:Circ-COL5A1在肝癌干细胞中表达下调,而且Circ-COL5A1过表达的HCC细胞系侵袭和迁移能力减弱。在Circ-COL5A1生物学合成过程中,RNA结合蛋白TDP-43可以富集其线性前体,并在环化结构形成后解离。Circ-COL5A1还可以降低其亲本基因V型胶原蛋白α1链(COL5A1)的蛋白质表达水平,这可能会影响多个信号通路进而干预HCC的转移过程。结论:内源性的Circ-COL5A1可以抑制HCC的转移能力,可以为阻断HCC转移提供候选分子。TDP-43的促进环状RNA形成提示RNA结合蛋白是环状RNA生物学合成过程中的重要调控因子。Circ-COL5A1可以通过转录后调控抑制其亲本基因COL5A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KiSS-1基因是从人黑色素瘤细胞中分离出的一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能够编码多种蛋白质。研究表明,KiSS-1基因产物kisspeptins在肿瘤发生、转移、生殖系统功能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KiSS-1基因作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其表达受到极为精细的调控,并通过NF-κB介导的方式参与了对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转录调节,并抑制趋化因子受体CXCR4介导的信号通路,进而影响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近年来,kisspeptins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备受关注,它们可作为评价肿瘤恶性进程及预后的标志分子,并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16.
Twist1(人类直系同源物为TWIST1)蛋白是一种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碱性螺旋-环-螺旋(basic helix-loop-helix,bHLH)转录因子,最初在果蝇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现其具有重要作用,Twist1基因突变引起头面部和肢体畸形。近年来研究表明,Twist1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具有诱导上皮-间质转化,促进细胞迁移、侵袭,增强化疗药物抗性等生物学功能。本文主要对Twist1蛋白的结构特征、基因表达调控与蛋白修饰调控机制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其作为潜在的药物靶点及癌症治疗研究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增强子结合蛋白-1(insulin gene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1,ISL1)是一种含两个LIM结构域和一个HD(homeodomain)结构域的转录因子,已被证明能调节多种信号通路和生物进程。在正常组织细胞中,ISL1通过与多个转录因子相互作用来精确调控靶基因表达从而促进细胞的分化、增殖等生物学过程。在肿瘤细胞中,ISL1通过影响细胞增殖和转移以及其他细胞过程最终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作用。该文回顾ISL1参与的调控网络如何影响细胞增殖和肿瘤发生,细胞分化,细胞迁移、侵袭和转移,细胞凋亡。在不同的细胞中,ISL1的表达受不同的蛋白信号调控,并与不同的分子协同作用对细胞生物进程产生相应的影响,通过探究与ISL1功能相关的蛋白和信号通路,揭示正常组织发育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进一步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也可为新药开发、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与肿瘤发生、转移、耐药等息息相关,研究肿瘤微环境的调控机制能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线索。维生素D作为机体代谢性物质,广泛分布在细胞微环境中,能够参与肿瘤微环境的调控并发挥抑制肿瘤的功能。本文总结了维生素D的代谢以及作用机制,并综述了维生素D在肿瘤微环境中影响肿瘤细胞、肿瘤干细胞、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等研究进展,为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等方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闭合环状的内源RNA分子,广泛存在于不同物种及多种人体细胞中,具有丰富性、稳定性和组织特异性等特点。人体细胞中的circRNA主要可分为外显子circRNA、环状内含子RNA和外显子-内含子circRNA等。与正常组织相比,circRNA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异常表达,并具有作为微小RNA(microRNA,miRNA)海绵调控miRNA、结合蛋白质、参与翻译等功能。虽然circRNA在肿瘤中异常表达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但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细胞癌、神经胶质瘤等多种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通路中具有重要作用,并有望成为全新的肿瘤标志物和治疗靶点。circRNA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本文根据最新研究报道,就circRNA的基本特征、异常表达机制、调控肿瘤的机制及其在多种肿瘤中发挥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是女性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远处转移是患者致死的最重要原因。目前乳腺癌转移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乳腺癌转移相关微RNA(microRNA,miRNA)的发现,为我们研究乳腺癌转移提供了新的思路。miRNA参与包括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凋亡、迁移、侵袭等肿瘤发生、发展过程,进而实现对乳腺癌转移的调控。有些miRNA在乳腺癌转移过程中起促进作用;有些则起抑制作用;还有一些miRNA的功能存在争议。本文将主要着眼于近年来发现的这几类miRNA在乳腺癌转移中所起的作用,并对其将来在乳腺癌诊断、预后判断及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