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邦颖  郭郛 《昆虫学报》1974,(2):148-160
本文报道东亚飞蝗交配后雌蝗卵巢中核酸和蛋白质的含量变化,以及孤雌生殖和雄蝗促性腺因子对卵巢中核酸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雌蝗羽化后7—10天进行交配,卵巢开始迅速发育,卵巢鲜重、总磷量以及蛋白质含量皆迅速增长,同时末端卵母细胞长度亦不断增加。到羽化第15天时卵巢已接近发育完成。末端卵母细胞长达6.2毫米。在各种磷化合物中,酸溶性部分在羽化15天时占总磷量的70%,磷脂磷可达20%。这表明酸溶性磷化合物和磷脂在卵巢发育过程中有较高的代谢和积累。卵巢中RNA-P增长28倍,DNA-P,增长6倍。RNA/DNA比值随着卵巢的发育而增加,这标志着蛋白质在卵巢中合成;对蛋白质含量的测定也证实了这一点。如果以RNA-P和DNA-P占总磷量的百分含量或以每百毫克卵巢鲜重计算其含量,则在卵巢发育过程中反而皆相对降低,表明卵巢中其他含磷化合物的积累优于核酸磷的增长。当雌蝗第一次产卵后,卵巢的各组成成份迅即减少,此后四天内卵巢中核酸和蛋白质的含量复可再度迅速增长,末端卵母细胞(即原未产卵前之末端第二卵母细胞)亦进一步长大,从而表现了卵巢发育的周期性变化。 人为隔离的孤雌生殖的雌蝗在羽化后40天内,卵巢发育缓慢,其末端卵母细胞长度增长缓慢,卵蜒中核酸和蛋白质的含量皆较低,相当于正常发育卵巢5—10天的水平。如将雄蝗脂肪体脂类提取物涂抹于羽化后5—7天雌蝗体表,则表现出促进雌蝗卵巢发育的作用,卵巢鲜重、卵巢中核酸等磷化合物和蛋白质含量,以及卵管中末端卵母细胞长度,在短时期内,基本上相同于正常交配对照的卵巢发育水平。因此证实:雄媓促健腺因子对卵巢发育过程中核酸和蛋白质代谢和合成起调节作用。这种调节因子可能是与保幼激素共同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2.
稻蝗卵巢发育级别和体重关系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明庆  张建平 《昆虫知识》1997,34(5):257-258
稻蝗由于不属于迁飞性害虫,在国内对其卵巢发育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作者在1994~1995年通过系统解剖,对稻蝗群体的产卵期及其一段时间内精蝗产卵的比例,有了一个量化指标,为预测其发生期提供科学依据。三材料和方法在汉中平坝稻区的同一生态环境内,自稻蝗成虫羽化盛期后第5天,即8月5日~10月10日,每5天从稻田网捕1次。并将当地优势种,中华稻蝗ocyachinensis(Thunbefg)和日本稻蝗ovajaranica(Thunbefg)[1]逐头称重、解剖,同时记载卵巢发育的级别。(称重天平感应量0.029)。2结果与分析2.l卵巢发育分级标准根据稻蝗卵巢小管…  相似文献   

3.
郭郛 《昆虫学报》1965,(3):211-224
本文报导了东亚飞蝗生殖活动和内分泌器官之一——咽侧体的关系。从解剖组织学上观察到咽侧体体积增长,并表现出一定的细胞学变化;在雌蝗成虫中,咽侧体特别表现有周期性分泌活动。雌雄飞蝗羽化后1—2日内将咽侧体摘去,对雌雄成虫初期交配活动影响不大:但去咽侧体雄蝗到了后期交配次数较少,而去咽侧体雌蝗卵巢始终不能发育。如果将咽侧体植入正常交配雌蝗或人为孤雌生殖雌蝗体内,则缩短产卵前期并增加产卵量。摘去咽侧体的雌蝗又植入咽侧体,或割断咽侧体的神经连系,对雌蝗卵巢发育并无影响,并照常产下卵块。由此证明咽侧体是控制飞蝗卵巢发育的内分泌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4.
二化螟性外激素与其腺体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作者于1975—1977年对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雌性外激素的释放、性外激素腺体的发育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方法 收集越冬老熟幼虫,放于29℃±2℃的温室内,用纸褶法饲养,经常饲以清水。化蛹后分开雌雄。待其羽化。 分别收集正在羽化的雌蛾、羽化1小时、2小时、3小时、5小时、7小时、10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3天、5天及交配后10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室内饲养成虫,对柑桔爆皮虫的蛹及正常取食和交配、正常取食但未交配以及正常交配但未取食三种处理的雌成虫的卵巢发育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显示:该虫具有1对卵巢,每侧有5根卵巢管。前两种处理的雌虫卵巢管均能正常发育,成虫寿命在30天左右; 没有取食的雌虫寿命只有7天左右,在其卵巢管的生长区和成熟区均无卵形成。根据卵巢的形状、卵的产生过程、卵巢萼内有无卵粒以及卵黄沉积情况等将卵巢发育程度分为6个级别,即发育初期(0级)、卵黄沉积前期(Ⅰ级)、卵黄沉积期(Ⅱ级)、成熟待产期(Ⅲ级)、产卵盛期(Ⅳ级)和产卵末期(Ⅴ级)。每头雌虫最高怀卵量在140粒左右,根据雌虫怀卵量变化趋势,推测正常取食和交配的柑桔爆皮虫雌虫在出孔后10天左右开始产卵,产卵历期可达22天左右。据此提出该虫卵巢管发育到成熟待产期(Ⅲ级)之前(即羽化出孔后10天之内)为出孔成虫的防治适期。  相似文献   

6.
虫草蝠蛾羽化、交配和产卵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和室内的观察,虫草蝠蛾成虫主要集中在月均气温6.2—8.3℃、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时羽化;羽化后即进行交配,交配过程中雄蛾倒悬于雌蛾体下,交配时间10—150分钟,95%以上约25分钟;雌蛾产卵2—6次,产2—3次后可产出全部卵的80%以上;雌蛾每只产卵18—890余粒;雌蛾平均寿命118小时,雄蛾平均寿命75小时;成虫交配时间的早迟随海拔高度的不同而有差异,雌雄性比率接近1:1,成虫个体生存期2—8天,群体生存期28天左右。  相似文献   

7.
不同时期加温催化的红铃虫越冬代雌蛾,其卵巢的发育程度及速度是明显不同的,而卵巢的发育与否似乎又与其交配能力相关。4月上旬刚羽化的雌蛾卵巢小而透明,没有任何卵巢沉积,以后几天的发育甚微,而此时的交配率仅为13%左右。到8月初,刚羽化的雌蛾卵巢已部分发育,末端卵粒已有少量卵黄沉积,其发育速度也较前者快,而此时的交配率已上升至49%左右。 经ZR515点滴的刚羽化雌蛾(无论是什么时期加温催化的),它们的卵巢发育程度和速度均显著提高,并促进了卵黄沉积。因而,它们的交配能力也随之增强。经最适剂量0.1μg/头点滴的雌蛾,交配率可高达70%。 经点滴的雌蛾产卵周期和产卵高峰均大大提前,卵母细胞的成熟比较一致,因而每次均能产出成批的卵,总产卵量也明显高于对照。并且,这些卵均能孵化,胚后发育亦属正常。 本文还探讨了激素、卵巢以及交配等三者的相互关系,并试论了补充营养、激素对交配及产卵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脂类作为褐飞虱飞行能量来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刚羽化的褐飞虱长翅雌虫腹部,仅有少量脂肪体悬浮于腹腔内,当卵巢发育至第Ⅱ发育级时,腹部脂肪体最为丰满,脂肪体因提供卵子发育的营养而逐渐消耗减少。 在卵巢发育至Ⅰ级和Ⅱ级初期时,飞行力最高。此时翅的负荷较少,脂肪体发达,含水量低。持续飞行两小时的个体,其腹部脂肪体细胞内出现明显的空泡,这可能表明其中所含的脂类已被消耗。 根据褐飞虱迁飞途径,定期收集起飞迁出,空中运行和降落的虫源,并测定了脂肪的含量,表明在迁移过程中褐飞虱脂肪含量随迁移距离而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东亚飞蝗生殖的研究:抱持动作在生理上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祖玉  郭郛 《昆虫学报》1962,(3):217-222
本试验系将五龄雄蝗蝻的外生殖器器官芽摘除, 经手术后雄蝻照常羽化, 性成熟后, 并能抱持雌蝗, 但缺少交配动作。正常雌蝗经去外生殖器的雄蝗抱持后, 其产卵前期缩短(与孤雌生殖的比较);卵的孵化率也比孤雌生殖的高, 但不及正常交配的那样。孵出后代全是雌性, 产卵量也不低。去外生殖器的雄蝗寿命较长。由试验结果认为仅有雄蝗的抱持动作, 借雄蝗的机械刺激或化学刺激, 就足以致使雌蝗内分泌中心活化, 因此产出激素来促进卵巢发育, 正常产卵。  相似文献   

10.
2005年3—5月,在室内养殖条件下对第一次产卵后的中华绒螯蟹进行连续采样,系统研究了其第二次卵巢发育期间的卵巢指数(GSI)、肝胰腺指数(HSI)、卵巢外部特征的变化,并测定了卵巢和肝胰腺中的主要生化成分(水分、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变化。结果表明:1.中华绒螯蟹第二次卵巢发育过程中,卵巢指数(GSI)显著增加(p<0.05),肝胰腺指数(HSI)先增加后减少,GSI与发育天数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HSI和GSI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2.第二次卵巢发育过程中,卵巢中的水分含量显著下降,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显著上升(p<0.05);肝胰腺中的水分含量显著增加(p<0.05),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显著下降(p<0.01),蛋白质含量基本不变。3.第二次发育过程中,卵巢中的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与GSI呈正相关(p<0.01),卵巢中的水分含量与GSI呈显著负相关(p<0.01);肝胰腺中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随着HSI的下降而显著下降,肝胰腺中的水分含量与HSI呈显著负相关(p<0.01);肝胰腺中的脂肪含量与GSI及卵巢中脂肪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这说明中华绒螯蟹第二次卵巢发育过程中肝胰腺中的部分脂肪转运到二次卵巢中去。  相似文献   

11.
粘虫生殖的研究——Ⅲ.生殖系统的发育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吴秋雁  郭郛 《昆虫学报》1964,(6):795-802
根据粘虫生殖系统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来区分雌蛾的日龄,是较为可靠和方便的方法。我们从前蛹期开始,研究粘虫雌雄两性生殖系统发育的形态发生过程,在25℃恒温条件下,粘虫雌雄两性内生殖系统的分化在蛹期第五天基本上完成。而生殖细胞发育成熟的时期则雌雄各不相同,雄性精子在成虫羽化时便已发育完成,雌性卵子必须在成虫羽化取食补充营养后方能发育成熟。我俩将粘虫雌蛾卵巢的发育分为4个时期:即(1)乳白透明期,(2)卵黄沉积期,(3)成熟期,(4)产卵后期。卵巢的发育情况可以作为鉴别雌蛾日龄的标准之一。雄性粘虫的睾丸在蛹期有合并现象,井由于排精体积逐渐缩小。由于羽化后雄蛾的生殖系统外形上无特别明显的变化,所见较难判断它的日龄。最后比较了卵粒的发育成熟与咽侧体活动以及飞翔、交配、产卵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埃及金钢钻Earias insulana(Boisd.),是棉花蕾铃的危险害虫。1957年以后在云南棉区普遍发生为害,造成严重损失。本文是作者1957—1960年在云南元江地区研究工作的一部分。 一、成虫习性 1.羽化:以20—24时羽化最盛,夜1时后渐稀少,自天羽化数量最少。成虫从茧末端裂缝处爬出,经10—20分钟开始爬行,伸展翅膀,片刻即可飞行。 2.交配:清晨5—7时30分常在叶背面、嫩芽上交配,亦有少数延迟到9时30分交尾的。交配时雄虫与雌虫并列,将抱握器握住雌虫生殖器后,把身体反  相似文献   

13.
在20℃条件下,蓖麻蚕蛹期发育需14天,接近发育完成的卵巢中各亚细胞组分中DNA、RNA和蛋白质含量迅速增长。经手术去脑后的蓖麻蚕无脑蛹卵巢不发育,其卵巢中上述成分的含量皆处于蛹早期水平。经脑激素处理后的无脑蛹卵巢即可迅速发育,在处理后18—20天,卵巢发育可接近正常水平,但较晚。在电镜下观察到的游离多核糖体呈二到七聚体,其紫外光谱特性为A260/A280=1.70;A240/A280=1.27。将脑激素注射到无脑蛹中去,可促使卵巢中游离多核糖体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黄复生  况明书 《昆虫学报》1989,32(4):438-444
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大劣按蚊(Anopheles dirus)雄蚊交配能力和日龄、交配及交配后间歇期对其生殖系统形态学的影响.羽化后1小时可见丝状精子,22小时尾器全部旋转180°.3—12日龄雄蚊交配能力最强.随着日龄增加,精囊数逐渐减少,睾丸内成熟精子占据整个睾丸的比例逐渐增加,附腺透明区宽度变窄直至消失.多次交配比一次交配后,其睾丸内精子量减少、透明区宽度增加明显;交配后经过一定间歇期后,生殖系统能重新恢复活力,但多次交配后其恢复程度和速度远比交配一次者为慢.大劣按蚊雄蚊生殖系统的变化可初步判断其日龄和交配史.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大劣按蚊(Anopheles dirus)雄蚊交配能力和日龄、交配及交配后间歇期对其生殖系统形态学的影响。羽化后1小时可见丝状精子,22小时尾器全部旋转180°。3—12日龄雄蚊交配能力最强。随着日龄增加,精囊数逐渐减少,睾丸内成熟精子占据整个睾丸的比例逐渐增加,附腺透明区宽度变窄直至消失。多次交配比一次交配后,其睾丸内精子量减少、透明区宽度增加明显;交配后经过一定间歇期后,生殖系统能重新恢复活力,但多次交配后其恢复程度和速度远比交配一次者为慢。大劣按蚊雄蚊生殖系统的变化可初步判断其日龄和交配史。  相似文献   

16.
条纹小斑蛾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海敏  黄芳  杨东  薛芳森 《昆虫知识》2009,46(3):411-414
条纹小斑蛾Thyrassia penangae(Moor)是乌蔹莓(Japanese cayratia)的重要害虫,在南昌1年发生4~5代,以老熟幼虫结茧越冬。由于该虫各世代总有极少部分个体进入滞育,少数进入越夏的个体1年只发生2代或3代。羽化时间多出现在上午7~10时,羽化后当日或次日下午交配,交配时间集中在下午3~6时,交配一般可持续12个h左右。成虫羽化后需取食花蜜做补充营养才能充分产卵。产配后次日即可产卵。第1代成虫常将卵数十粒聚产于幼嫩叶片的背面,以后各代主要聚产于花蕾上,平均每雌产卵量为43粒。幼虫为4龄。第1代主要取食叶芽、幼枝及嫩叶,以后各代主要取食花蕾。在自然条件下各虫态发育历期:卵为4~7d;幼虫为10~14d;非滞育的茧期(指幼虫结茧后的预蛹至成虫羽化的日期)为8~11d,越夏茧期为32~40d,越冬茧期为205~224d。成虫寿命为3~13d。  相似文献   

17.
粘虫蛾飞翔研究——Ⅰ.飞翔持续时间和振翅频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用记纹方法测定粘虫蛾飞翔持续时间和振翅频率所获得的结果。 粘虫蛾在羽化展翅后就能飞翔,随后,飞翔能力依蛾龄增长逐渐增加,至羽化后第3、4天达最强,此时室内饲养的成虫,在24小时内平均累积的飞翔时间达10.8小时,野外挖回的蛹羽化的成虫达20.6小时。羽化后5天,由于体内卵发育成熟,飞翔能力又逐渐降低。相同蛾龄的粘虫,飞翔持续时间可能受环境温度和营养条件的影响,环境温度较低时飞翔持续时间较长,饥饿显著地降低飞翔时间。长时间的记录表明,有些粘虫蛾在48小时内能累积飞翔30-40小时,若干个体能连续地飞翔36小时,这是迄今在实验条件下昆虫所能达到的最长飞翔时间。 粘虫蛾的振翅频率,雄虫较雌虫高。两性振翅频率都依蛾龄而变化,从羽化开始至第3天,随蛾龄而增加,3-12天中,雄蛾变化较小,雌蛾在第7天后则显著地降低。振翅频率依温度升降而变化,其关系曲线呈抛物线型。 突然的闪光刺激或声音刺激,可临时增加振翅频率和振幅,亦可使未飞翔的粘虫蛾开始飞翔。  相似文献   

18.
入侵害虫蔗扁蛾成虫及卵内蜕皮激素的定性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液相色谱和放射免疫分析法首次对入侵害虫蔗扁蛾(Opogona sacchari Bojer)成虫及卵内的蜕皮激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以期明确蔗扁蛾成虫及卵内蜕皮激素的主要组分及动态变化规律.羽化后第4天,雄成虫蜕皮激素含量仅为0.080ng/只,而雌成虫蜕皮激素含量高达5.978ng/只,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鉴于雌成虫的蜕皮激素主要是由卵巢合成分泌,因此我们测定了卵巢发育过程中整个蜕皮激素的变化动态,发现前期卵巢蜕皮激素含量较低,后期则相对较高,其峰值出现在发育到第3天的卵巢,蜕皮激素含量为10.480ng/卵巢.卵内蜕皮激素含量测定表明,前3天的卵内蜕皮激素含量相对稳定,维持在0.010ng/卵左右,而到第4天时,卵内蜕皮激素含量则下降到0.006ng/卵.蜕皮激素定性分析发现,卵巢和卵内均含有3种主要的蜕皮激素组分:20-羟基蜕皮酮、26-羟基蜕皮酮和一个尚未鉴定的组分.  相似文献   

19.
飞蝗黑卵蜂的生物学特性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庆文 《昆虫学报》1985,(2):153-159
飞蝗黑卵蜂在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蝗区均有分布,对蝗卵寄生率一般在10%左右,个别年份在50%以上,局部地区可达90%以上。它在江苏泗洪一年发生三代,在寄主卵内越冬。幼期在22—30℃之间的发育天数为22—34天,发育起点温度为16.3℃,积温平均为309.34日度(95%置信范围为253.72—364.96日度);成虫羽化温度在20—30℃之间(以25℃为最适)。第一代幼期为25—29天,第二代24天、第三代260—280天;成虫最长寿命为34天。雌蜂喜在新产的飞蝗卵块内产卵,每头可寄生2—3个卵块(约80—130粒),亦可寄生大垫尖翅蝗及中华蚱蜢的卵内;能孤雌生殖,其后代均为雄性。本文也介绍了对飞蝗黑卵蝗蜂人工饲养与繁殖释放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1962—1963年对不同类型田和不同水稻生育期的三化螟第1—4代各虫期进行解剖,研究其生殖系统,得出如下结果: 一、三化螟雌、雄生殖系统的发育,在一龄幼虫期体内腹部第五节背血管两侧就出现了卵巢或睾丸各一个,随着龄期的增加,卵巢或睾丸的体积逐渐增大。雄蛹的初期,左右睾丸仍然分开。化蛹末期两睾丸愈合包被在一层围膜内,同时,输精管、复射精管和附腺发育完成。成虫期除全部发育完成外,睾丸内并有精细胞和精子出现。雌蛹的初期,左右卵巢的分隔比较明显,包被在一层围膜内。化蛹中期,每边卵巢已分成四根卵巢管,而顶端仍包在膜质囊内。化蛹末期膜质囊消失,各卵巢管顶端出现端丝,在下端有成熟的卵,同时,输卵管、受精囊、贮胶囊、交配囊等都发育完成。成虫期内部生殖系统发育更完善,卵巢管有8根或6根,卵巢管的三分之二处充满了成熟的卵。 二、雌、雌幼虫的卵巢或睾丸的发育因不同类型田和水稻不同生育期而异。越冬代♀、♂幼虫9—10月取食开花的一季晚稻,和幼穗分化、抽穗及开花期的连作晚稻,其六龄幼虫卵巢或睾丸的发育比第3代同龄期雌、雌幼虫取食分蘖期和拔节期的一季晚稻,其卵巢或睾丸要大,这可能是与水稻生育期所含氮、醣营养物质比例不同有关。在晚稻生育初期氮代谢占主要地位,第3代幼虫期的食料内氮化合物多于醣,可能不适于螟虫的卵巢或睾丸的发育。在晚稻幼穗分化至抽穗开花乳熟期含醣量多于含氮化合物,在越有代幼虫期取食醣多的食物可能有利于卵巢或睾丸的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