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猪Mu阿片受体基因外显子Ⅲ单核苷酸多态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行为规癖 (古板行为 )是母猪一种常见的异常行为 ,表现为重复、不变化的行为模式 ,并且不带有明显的目的性。Mu阿片受体 (Muopioidreceptor,简称MOR)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 ,分布在痛觉传导区以及与情绪和行为有关的区域 ,影响动物的神经反应和行为表现。本研究以Mu阿片受体基因作为候选基因 ,探讨影响母猪规癖性状的可能性。根据Mu阿片受体基因外显子Ⅲ的序列设计引物 ,用PCR -SSCP的方法对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发现该位点存在多态性。对两种纯合子片段克隆并测序表明 ,mRNA第 1169处存在C→T的单碱基突变 ,在第 12 2 6处存在C→A的单碱基突变 ,均为沉默突变。统计结果发现 3种基因型 (AA ,AB ,BB)在各品种中的分布不一致 ,χ2 独立性检验差异极显著 (P <0 0 1)。将大白猪 3种基因型同行为规癖性状进行最小二乘分析 ,结果表明 ,BB基因型与其他 2种基因型相比有较高的无食咀嚼表现频率 ,同AA型比较差异极显著 (P <0 0 1) ,咬栏和站立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因此 ,推测Mu阿片受体基因可能是影响母猪无食咀嚼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控制该性状的主效基因连锁  相似文献   

2.
猪肌细胞生成素基因对部分生长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薛慧良  周忠孝 《遗传学报》2006,33(11):992-997
采用PCR-SSCP方法对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山西黑猪和马身猪的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简称MyoG)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并分析MyoG基因对猪的初生重、断奶重、6月龄重和背膘厚的影响。根据猪MyoG基因的DNA序列设计10对引物,发现In2-3引物扩增的片段有多态性。统计结果发现,3种基因型(AA、AB、BB)在各品种中的分布不一致。χ^2独立性检验表明,基因型频率在外来猪种(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与地方猪种(山西黑猪、马身猪)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初生重和背膘厚基因型间差异显著(P〈0.05),而断奶重和6月龄重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BB基因型与其他两种基因型比较有较小的初生重,同AA和AB型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3种基因型在初生重的大小排列顺序为AA〉AB〉BB;AA基因型与其他两种基因型比较有较小的背膘厚,同AB和BB型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3种基因型在背膘厚的大小排列顺序为AA〈AB〈BB。因此,推测基因型对个体的初生重和胴体瘦肉率存在一定的影响,选择带有A等位基因的个体有望提高个体的初生重和胴体的瘦肉率。  相似文献   

3.
金华猪3个繁殖性状主基因的分布及其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2  
徐宁迎  章胜乔  彭淑红 《遗传学报》2003,30(12):1090-1096
采用PCR RFLP技术分析了金华猪 3个品系的雌激素受体基因 (ESR)、促卵泡素 β亚基基因 (FSHβ)、催乳素受体基因 (PRLR)在金华猪 3个品系中的分布情况 ,并采用SPSS程序分析了ESR、FSHβ和PRLR 3个基因对金华猪Ⅰ系母猪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ESR基因的 3个基因型AA、AB、BB在金华猪Ⅰ系、Ⅱ系和Ⅲ系中的频率分别为 0 0 2 37(AA)、0 36 0 9(AB)、0 6 15 4 (BB) ,0 (AA)、0 5 333(AB)、0 4 6 6 7(BB)和 0 2 90 9(AA)、0 6 (AB)、0 10 91(BB) ;PRLR基因的 3个基因型AA、AB、BB在金华猪Ⅰ系、Ⅱ系和Ⅲ系的频率分别为 0 2 5 6 0 (AA)、0 392 9(AB)、0 35 12 (BB) ,0 2 (AA)、0 2 6 6 7(AB)、0 5 333(BB)和 0 12 73(AA)、0 4 90 9(AB)、0 3818(BB) ,而FSHβ基因仅在金华猪Ⅰ系中存在多态性 ,且有利基因B的频率很低 ,仅为 0 0 12 0。ESR基因对金华母猪经产胎次产活仔数、所有胎次的产活仔数和总产仔数影响显著 (P <0 0 5 ) ,对金华母猪经产胎次的总产仔数的影响接近显著 (P =0 0 6 1)。B基因对产活仔数的加性效应为经产胎次 0 70头 胎 ,所有胎次 0 6 6头 胎 ;对总产仔数的加性效应为经产胎次 0 90头 胎 ,所有胎次 0 84头 胎。PRLR基因对金华母猪的各项繁殖性状都没有显著影响 (P  相似文献   

4.
崔世泉  李剑虹  崔卫国  包军 《遗传》2007,29(1):47-51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民猪和长白猪的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 简称PRLR)基因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以研究PRLR基因影响母猪母性行为性状的可能性。结果发现在PRLR基因的cDNA第1620位点处存在NaeⅠ多态性。测序表明, 该点存在一个T→C的单碱基突变, 属沉默突变。对3种基因型与部分行为性状进行最小二乘分析, 结果表明, AB型母猪与其他两种基因型母猪相比, 表现出较低的侧卧转为其他姿势的频率以及由母猪结束哺乳的频率(P<0.05), 其他行为性状在基因型间不显著。因此, 推测等位基因A可能是影响母猪母性行为的不良基因。  相似文献   

5.
以东北农业大学高低脂双向选择系的第 6世代肉鸡为材料 ,鸡 7周龄时测定体重和腹脂重等屠体性状。根据鸡瘦蛋白受体基因内含子 8的序列 (GenBank登陆号 :AF2 2 2 783 )设计引物 ,用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多态性位点 ,用PCR SSCP的方法进行基因型分析 ,建立适合的统计模型对多态性位点产生的基因型与生长和体组成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在第 50 0和 659位碱基同时发生了T—C、G—A突变。经最小二乘分析 ,3种基因型在腹脂重和腹脂率上差异显著 (P <0 0 5) ,BB型个体腹脂重和腹脂率显著高于AB型 (P <0 0 5) ,极显著地高于AA型个体 (P <0 0 1) ;3种基因型在肝重上差异显著 (P <0 0 5) ,且AA基因型个体的肝重显著低于AB和BB基因型个体。初步推断OBR基因可能是影响鸡脂肪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连锁 ,推测可以利用这个多态位点对鸡的体脂性状进行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6.
生长激素基因多态性与山羊体重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鲁北白山羊、波尔山羊以及波尔山羊与鲁北白山羊的杂交一代、回交一代共计224只山羊为材料,根据山羊生长激素基因5′调控区的序列(GenBank登录号:D00476)设计两对引物,用PCRSSCP法进行多态性分析。多态性片段的纯合基因型经克隆测序,发现共有5处突变。对突变位点产生的不同基因型与体重、体尺性状进行分析表明:第一对引物扩增片段波尔山羊AA型个体的初生重、周岁重显著高于BB型和AB型(P<0.05);杂交一代中断奶重、周岁重也以AA型偏高,但不同基因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鲁北白山羊BB基因型的体重相对于另外两种基因型的偏低,且断奶重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第二对引物扩增片段不同基因型对体重、体尺没有显著影响。由此初步推断生长激素基因可能是影响山羊体重性状的主基因或与主基因相连锁,可以用该位点对山羊体重性状进行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7.
以五指山猪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和测序相结合技术,对GH基因和IGFBP3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并分析其与生长性状(体质量,体高,体长和胸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GH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一处G→A转换,属沉默突变,该位点与生长性状关联分析显示,BB基因型的体重显著高于AA基因型和AB基因型;IGFBP3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一处G→C颠换,属沉默突变,该位点与生长性状关联分析显示,AA基因型的体高显著高于BB基因型;IGFBP3基因第4内含子存在一处碱基C缺失,该位点与生长性状关联分析显示,AA基因型体重显著高于AB基因型和BB基因型。研究将为五指山猪生长发育规律、系统选育及矮小机制等方面研究提供了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猪PRLR和RBP4基因多态性与产仔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PCR-RFLP方法, 对莱芜黑猪、鲁莱黑猪、里岔黑猪、鲁烟白猪、新沂蒙黑猪5个山东地方/培育猪种和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3个引进猪种共8个猪种323头繁殖母猪进行PRLR和RBP4基因的多态性检测, 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其对产仔数影响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 两个基因位点在8个猪种的测定群体中均存在多态性, 但山东地方/培育猪种与引进猪种间在基因型频率上存在较大差异。PRLR和RBP4基因对产仔数性状有显著影响(P<0.05), AA均为优良基因型。对于PRLR基因, 山东地方/培育猪种内AA基因型母猪的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比BB基因型母猪平均多产1.03头和0.89头, 引进猪种中AA基因型母猪比BB基因型母猪平均多产分别为1.26头和1.11头。对于RBP4基因, 山东地方/培育猪种内AA基因型母猪的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比BB基因型母猪平均多产0.59头和0.51头, 引进猪种中AA基因型母猪比BB基因型母猪平均多产分别为0.72头和0.64头  相似文献   

9.
猪产仔数分子标记及其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确定了2个新的猪产仔数分子标记,雌激素受体基因ESR的第8外显子处的ESRB位点、催乳素受体基因的第7外显子的FSHRB位点。通过比较和分析多个产仔数的效应,初步确定了4个有利于产仔数提高的分子标记基因型,基因位点ESR、FSHRB的基因型BB的产仔数显著地高于AB、AA型;位点ESRB、PRLR的基因型AA的产仔数显著地高于AB、BB型;4个基因位点多态性与仔猪生长性能、母猪乳头数不存在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雌激素受体基因和长白猪繁殖性能相关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检测612头长白母猪共2 239窝ESR基因的PvuⅡ酶切多态性,分析了不同ESR基因型和长白母猪繁殖性状的相关,以确定ESR基因在猪育种应用的可能性.头胎母猪、第2胎母猪和3胎以上母猪的资料分开统计.群体中B等位基因的频率很低,但似然比检验结果显示群体的基因频率处于哈代-温伯格连锁平衡状态.第1胎BB基因型母猪的总产仔数显著高于AA型母猪(12.05±0.82 vs 10.19±0.24)(P<0.05),但BB基因型母猪的初生仔猪重显著低于AA型母猪(1.23±0.07vs 1.42±0.02)(P<0.05).第3胎以上资料合并,BB基因型母猪的总产仔数显著多于AA和AB基因型母猪(11.98±0.63 vs10.90±0.48/10.92±0.51)(P<0.05),产活仔数显著高于AA型母猪(10.31±0.58 vs 9.43±0.45)(P<0.05);AB基因型母猪初生仔猪重显著低于AA型母猪(1.44±0.04 vs 1.48±0.04)(P<0.05).所有资料合并,BB基因型母猪的总产仔数极显著高于AB型母猪(11.63±0.52 VS 10.63±0.42)(P<0.01),显著高于AA型母猪(11.63±0.52 vs 10.70±0.40)(P<0.05);BB基因型母猪的产活仔数显著高于AB和AA基因型母猪(10.15±0.50 vs 9.33±0.39/9.41±0.41)(P<0.05).其余情况下各基因型母猪间繁殖性状间差异不显著(P>0.05).总之,BB基因型母猪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优于其他基因型母猪,但仔猪初生重较低.ESR基因可以作为遗传标记,用于本群长白猪产仔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For a plant selection model with frequency-independent viabilities, fertilities and selfing rates, it is shown that apart from global fixation, for certain parameter combinations a protected polymorphism and facultative fixation (either allele may become fixed according to initial frequencies) may both occur. Facultative fixation requires different selling rates for the dominant and recessive type. Protection of the polymorphism requires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male and female function. In this connection the problem of purely genetically caused population extinction is discussed.
For general frequency dependence and regular segregation, the chances for establishment of a completely recessive gene are compared to those of a completely dominant gene. It is proven that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ment of the recessive gene, despite a fitness advantage, may be considerably endangered by drift effects if random mating prevails. The recessive gene may reach the same effectivity in establishment as a dominant gene, only if the recessive homozygote mates exclusively with its own type during the period of establishment.  相似文献   

15.
16.
17.
杆状病毒是一类感染节肢动物的病原微生物,其基因组为双链环状DNA,大小为80~180kb.  相似文献   

18.
Zhang  Qingmeng  Ahmed  Niaz  Gao  George F.  Zhang  Fengmin 《中国病毒学》2020,35(6):868-874
In this article, we systematically review Dr. Wu Lien-Teh's academic achievements and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plague epidemic in northeast China and 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arliest public health epidemic prevention system in China in order to commemorate the 140th anniversary of Dr. Wu Lien-Teh's birth. We hope that this article will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as well as the current worldwide pandemic of COVID-19, facilitating the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public health systems in China and around the globe.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