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飞虱科的一些新属和新种记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74至1977年期间,在全国各地采集了一批飞虱标本,现发表已定名的10个新种和一个新属。模式标本分别保存于各定名人的单位。 一、长突飞虱属 Stenocranus Fieber1.红条长突飞虱 Stenocranus hongtiaus Kuoh新种(图1) 头顶中央长度为基部宽的1.4倍,向前略渐收狭,侧缘儿直,基缘波曲,两中侧脊起自基部1/3处,于头顶端部汇合成一宽隆脊,显著突出于端缘,Y形脊明显,头顶基缘与Y形脊主干长度比为1.5:1,与基  相似文献   

2.
我国云南害竹飞虱的新属和新种记述(同翅目:飞虱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迄今为止,我国已记录为害竹子的飞虱共5属18种。1983年我们应邀参加云南农作物病虫害的普查,对为害竹子的飞虱进行了重点采集,经鉴定发现下面记叙的3新属和7新种,均隶于飞虱亚科(Delphacinae)凹距族(Tropidocephalini)。模式标本除指定者外,均保存在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量度单位均为毫米)。  相似文献   

3.
褐飞虱属Nilaparvata Distant,1960在全世界共记录有16种,在我国及邻近地区常见的是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tal),拟褐飞虱Nilaparvata bakeri(Muir)和伪褐飞虱(Nilaparvata muiri China等,其中褐飞虱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最近在整理从云南省思茅采集的飞虱标本中,发现有褐飞虱属的2个新种,分别命名为线斑褐飞虱Nilaparvata lineolae Huang et Tian 和粟褐飞虱 Nilaparvata castaneaHuang et Ding。褐飞虱属的主要特征是后足第1附节上有一到数个小刺,易于和飞虱科中的其它各属相区别,但褐飞虱属中的种类在形态上都很相似,为了避免与害稻的褐飞虱相混淆,兹将褐飞虱属的两个新种给予描述。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南京农学院植保系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4.
梯顶飞虱属一新种(同翅目:飞虱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锦华 《昆虫学报》1987,(4):439-440
梯顶飞虱属Arcofacies Muir自1915年建立以来共纪录3种,其中有一种分布于我国,现又发现一新种。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南京农业大学。 花翅梯顶飞虱Arcofacies maculatipennis sp.nov.(图1—5) 头顶五边形,基宽大于中长(1.4:1)和端宽(1.5:1),侧缘向端部收狭;额长为中部最宽处宽的2.2倍,侧脊略拱曲,中脊单一;唇基基部宽于额的端部,侧面观,唇基弯曲与额呈直角;喙伸达中足转节;触角圆柱形,第一节长为宽的2.4倍,第二节长于第一节的1.3倍;前胸背板侧脊弧形,伸达后缘;后足胫距鸟喙状,内面拱,具一端齿,后缘无齿列。  相似文献   

5.
中国簇角飞虱属一新种(同翅目:飞虱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簇角飞虱属Belocera Muir,1913是一个甚小的属,文献记载仅二种,均发生于中国。本文记述采自中国浙江杭州的一个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浙江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杭州。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述的一新属二新种隶属于同翅目、飞虱科(Delphacidae)、片距族(Delphacini),皆采自我国南部地区。模式标本均存放于安徽农学院。 披突飞虱属 Parathriambus,新属 头部比前胸背板窄;头顶长度略短于基宽,二者比约为1:1.1,二中侧脊于顶端末会合,侧面观头顶与额成直角圆接;额长与最宽处宽度比约2:1,中脊于距基端1/3处分叉;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述飞虱科凹距族1新属,脊额飞虱属Carinofrons Chen et Li,gen.nov.,1新种,斑翅脊额飞虱C.maculatipennis Chen et Li,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的一新属二新种,隶属于同翅目、飞虱科(Delphacidae)、片距飞虱亚科(Delphacinae)、片距族(Delphacini),与额叉飞虱属(Dicranotropis Fieber)属于同一类群。模式标本藏于安徽农学院。  相似文献   

9.
记述了飞虱科1新属和1新种:西藏宽唇飞虱Latidypenus tibetensis gen.et sp.nov..该属根据后足胫距和雄虫阳茎构造特征,应归属于飞虱亚科中的凹距飞虱族,其亲缘关系接近于圆翅飞虱属Yuanchia Chen et Tasi和奇节飞虱属Mirocauda Chen,但可根据下列的特征与后两者相区别:1)后唇基基部膨大,向两侧扩张,明显宽于额的端部(后者为常态,仅稍宽于额的端部),侧面观,前唇基基部明显低于后唇基的端部,呈阶梯型(后者在同一线上);2)后足刺式为5-8-4(后者为5-6-4);3)后翅ⅡA1脉在端部分岔,A脉分为4支伸达后缘(后者ⅡA1脉在端部不分岔,A脉分为3支伸达后缘).模式种为西藏宽唇飞虱Laticlypenus tibetensis sp.nov..标本采自西藏墨脱上亚东村,灯光诱集.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
中国褐飞虱的分布和为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国文  唐启义 《昆虫知识》1997,34(1):50-51,61
褐飞虱Nilaparvatalugeus(Stal)是亚洲产稻国家水稻上的主要害虫,具有远距离迁飞的特性。了解褐飞虱在国内的常年分布和不同地区的发生程度,是长期趋势预测的基础材料之一。根据全国各地多年发生的实况和有关植保部门、科研教育等单位的研究资料,就褐飞虱在中国的分布和为害进行整理如下。褐飞虱在中国的发生为害历史较长,但正式记述为1926年[1],记述1921、1924年在江苏、上海大发生。据邹钟琳先生当时对稻飞虱为害史料查考结果认为,惟有费君耕所作稻虱考查录中,1624年(明天启四年)胡震亨编的“浙江海盐县图经”记载,公元匕兀…  相似文献   

11.
中国长突飞虱属新种记述(同翅目:飞虱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突飞虱属Stenocranus Fieber 1866是飞虱科Delphacidae飞虱亚科Delphacinae飞虱族Delphacini中较大的一个类群,全世界共记录60种左右,以古北区和东洋区的种类占优势。目前我国共记录了13种,尚有9个新种,兹报道于下。 新种模式标本按订名人分别保存在南京农学院和安徽农学院。  相似文献   

12.
厉螨科(Laelaptidae)的厉螨属(Laelaps Koch,1836)是常见的鼠类体外寄生虫,寄生性革螨中最大的一个属。种类甚多,属的定义和范围比较混乱。Hirst(1925)认为雌虫生殖腹板有4对毛者皆属Laelaps。Zumpt(1950)和Keegan(1956)仍依从这个定义。Zumpt和Patterson(1951)及Baker和Wharton(1952)将Laelaps分为若干亚属。Tipton(1960)系统修正Laelaps,并将各亚属独立成属。关于有些属的独立地  相似文献   

13.
影响褐飞虱猖獗和为害的因素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是1977—1983年关于褐飞虱(Niloparvata Lugens St?l)迁飞和猖獗因素研究和观察的结果。褐飞虱在我省田间不能安全越冬,早稻上最初虫源系由冬季气温较高的南部地区依次长距离迁飞而来。连作晚稻一般受害不重,虫口高峰即为害盛期是在晚稻抽穗以后。造成在晚稻上猖獗的虫源固有本地的和陆续由南方迁入的,但主要系在晚稻移栽以后的8月中旬,由西南一季中稻区长距离迁入的。至于晚稻后期的受害程度,在这7年的虫口条件下,主要受后期尤其9月高温的影响。褐飞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南方性害虫,即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升高而缩短,在25°—30℃适温条件下,20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代,加之产卵量多,所以在晚稻上短时期内即能猖獗成灾。构成我省晚稻虫口基数的主要虫源,系夏季以后8月中旬迁入的虫口,决定晚稻受害程度的主要系9月份高温。但是造成褐飞虱猖獗的根本原因是感虫品种的推广和有利于虫口上升的耕作制度。  相似文献   

14.
飞虱科一新属二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祥盛  丁锦华 《昆虫学报》2002,45(2):226-229
记述飞虱科一新属,即沟茎飞虱属Sulculus Ding et Chen, gen.nov.,二新种,即沟茎飞虱S. sulcatus Ding,sp.nov.和荔波沟茎飞虱S. liboensis Chen, sp. Nov.。模式标本分别保存于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和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丁锦华 《昆虫学报》1983,(3):626-330
本文记述飞虱科的两个新属,均采自我国南方。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南京农学院植保系。 片飞虱属Platycorpus新属 体扁平;头顶长大于基部宽,端缘弧形,中侧脊在头顶端部相遇,致呈一倒置的Y形;复眼大;额长为最宽处宽的1.5倍,以中部为最宽,中脊单一,基部宽于端部;触角圆筒形,伸近后唇基中部,第一节长宽近相等,第二节为第一节长度的3倍;唇基明显低陷;前胸背板短于头顶中长,二侧脊前半近平行,后半向侧方强弯,不伸达后缘;中胸背板短于头顶和前胸背板长度之和。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发表的二新属五新种均属于片飞虱亚科 Delphacinae片距族 Delphacini。二新属是阔条飞虱属 Latistria Huang et Ding和淡背飞虱属 Sogatellana Kuoh。前者与带背飞虱属 Himeunka Matsumura et Ishihara 近缘,共有三个新种;后者与白背飞虱属 SogatellaFennah接近,有二新种。这二个新属体背都有一条浅色的中纵带。模式标本分别保存于  相似文献   

17.
叶片恙螨属(Trombiculindus Radford,1948)是Radford 1948年根据叶片状的背毛和后端腹毛而建立的。1951年Wharton等认为叶片恙螨只能作为恙螨属(TrombiculaBerlese,1905)中的一个亚属。1952年Womersley认为背毛形状的改变在蜘蛛纲各科属中是颇为常见的现象,因而不能作为建立新属的根据。1953年Audy,Jameson和佐佐学等先后都同意上述的意见。1954年Sinha认为叶片恙螨是一属很明显的种类,应当作为  相似文献   

18.
<正> 丽带背飞虱Himeunka formosella(Matsumura)的寄主,据记载有千金子、蟋蟀草等。据1979年3月原全国褐稻虱科研协作组在云南省西南部进行越冬考察期间,在与缅甸交界的耿马县勐定公社稻田内(拔节期)调查,丽带背飞虱的虫口数量较多,各稻田间为20—300头/百丛,比白背飞虱,褐飞虱和灰飞虱的虫量大。而且各虫态均有(包括短翅型雌成虫)。  相似文献   

19.
粉毛蚜属(Pterocomma)隶于蚜科Aahididae的粉毛蚜亚科(Pterocommatinae),目前全世界已知约30种,大都是杨柳科植物的害虫。我国正式纪录过的该属蚜虫只日本粉毛蚜Melanoxanthus salijaponicusShinji一种,但我们在工作中迄今未发现此种。 本文记述在我国发现的为害杨树和柳树的粉毛蚜共9种,其中包括5新种,2种在我国首次纪录。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20.
金大雄 《昆虫学报》1975,(3):341-346
1952年1—3月我们在云南大理的树(鼠句)(Tupaia glis Diard)体上采有吸虱,经研究鉴定为一新属、新种,订名为丁Tupaiphthirus dolabrifer。现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