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在1955—1956年福州市痢疾杆菌分型研究工作中,发现所分离的福氏4型菌株,用标准4a菌血清作吸收试验时,有的菌株能完全吸收该血清的凝集素,有的菌株则不能完全吸收。据方纲认为福氏4型菌的型抗原尚可再分为A、B、C3个成分。兹选取1955—1956年分离的福氏4型菌27株,进行血清学研究,以了解福氏4型菌的型抗原特性,并追证方纲的发现。首先以能完全吸收标准4a菌(No.51305,捷克)血清凝集素的菌株9308制备免疫血清。 相似文献
2.
在痢疾桿菌的分型鑑定中骚现福氏痢疾捍菌第5型中有33%的菌株在福氏痢疾桿菌型因子V血清内及族因子3,4的血清中凝集,但不在族因子7,8,9血清内凝集。用吸收试验封其中1750菌株的晃疫血清作了抗原分析,得出该型菌株的抗原筒式为V:4(7)…。今建议将福氏痢疾桿菌第5型分为二个亚型,Va的抗原棒造为V:4(7)…,Vb者则为V:7…。 相似文献
3.
福氏痢疾杆菌第4型,为我国近年来比较重要的流行菌型,国内外学者都曾进行过有关的研究报导,方纲等并进行了它的型抗原成分的分析。为了要深入了解它的生物学性状,特作进一步的研究。材料与方法实验用菌株及血清福州市分离的福氏4型菌(福氏痢疾杆菌第4型的简称,下同)55株,标准菌4a及4b各1株(来源捷克)。因子血清购自大连及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部分系自制。实验方法生化反应检查及玻片凝集试验均按一般肠道杆菌的检定步骤进行。传代试验为先把待检菌进行平板分离。 相似文献
4.
5.
6.
7.
由于福氏痢疾杆菌4型菌株极易发生变异,故对此研究尚无一致结果,其抗原成分亦未完全阐明。最早Boyd提出型抗原的消失变异,Ewing又提出群抗原的形体变异,Fukumi报告此型菌株有5个亚型,安齐博则认为5个亚型中有4个亚型实际是一个,这是由于在变异过程中,群抗原“4”的时隐时现。Seeliger首次提出了4型菌的型抗原是复合体,方纲和冯振南证实了复合体的存在,并指出有三种抗原成分。我们在鉴定地方菌株时发现,初分 相似文献
8.
9.
11.
12.
13.
14.
痢疾杆菌的分型工作,国内外报告很多,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地区这方面的资料很少,现将我站在1964年由凤凰、花垣、州人民医院化验科收集的,以及我站工作组深入现场采集患者大便分离的痢疾菌株,进行鉴定与分型后报告如下。实验方法是按国内所采用的一般方法,进行生化反应观察及血清凝集试验,所用之痢疾诊断分型血清系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供应的。实验结果一共分离出46株痢疾杆菌。 相似文献
15.
16.
福氏痢疾菌膜成分与细菌抗原性和毒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转移技术,用从感染福氏痢疾菌的病人获取的恢复期血清分析了福氏痢疾菌膜成分与细菌抗原性和毒力的关一。发现福氏痢疾菌的膜蛋白67kD和63kD均含有两种成分,一种和膜蛋白60kD都可能是保护性抗原,而另一种与膜蛋白78kD和35kD一样与福氏痢疾菌的毒力有关。采用微细胞同位素掺入示踪显示这些与病人恢复期血清反应的膜蛋白由质粒编码。 相似文献
17.
18.
19.
《生命科学》2016,(1)
福氏志贺菌是发展中国家引起痢疾的主要致病菌。福氏志贺菌O-抗原除噬菌体介导的糖基化和(或)乙酰化外,最近发现一种新的修饰方式磷酸乙醇胺修饰,其机制为由质粒携带的opt基因编码磷酸乙醇胺转移酶在O-抗原的鼠李糖II或(和)鼠李糖III上添加磷酸乙醇胺基团,从而形成血清型Xv、4av和Yv福氏志贺菌,并表达MASF IV-1抗原。人工转化携带opt基因的质粒到无MASF IV-1抗原表达的不同血清型福氏志贺菌中,转化菌株都能表达MASF IV-1抗原。在某些血清型福氏志贺菌中,O-抗原的磷酸乙醇胺修饰与糖基化、乙酰化修饰之间相互作用。现对福氏志贺菌的O-抗原磷酸乙醇胺修饰机制及其与糖基化、乙酰化修饰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