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疫病是我国植胶区的主要病害。近年来,作者从云南西双版纳和广东海南岛的橡胶树和胶园土共分离出57株疫霉菌种。通过分类研究,共鉴定出4个种:恶疫霉 Phytophthoracactorum(Leb.& Cohn)Schroeter,辣椒疫霉 P.capsici Leoman,柑桔褐腐疫霉 P.citrophthora(Sm.& Sm.)Leonian,和棕榈疫霉 P.palmivora(Butl.)Butler。其中辣椒疫霉是首次在橡胶树上发现。我国橡胶树疫霉的种群结构与东南亚和南亚的有所不同,除棕榈疫霉外,其余3种在东南亚和南亚均未发现。而东南亚常见种:簇囊疫霉(P.botryosa)、橡胶疫霉(P.heveae)和蜜色疫霉(P.meadii),在我国却迄今尚未发现或有待证实。以前报道分离自胶园土壤中的芋疫霉(P.colocasiae),可能系柑桔褐腐疫霉之误。绝大多数分离物经配对培养均可产生性器官:辣椒疫霉的A~1交配型和A~2交配型大致相等;柑桔褐腐疫霉和棕榈疫霉的A~2交配型则明显多于A~1交配型。  相似文献   

2.
庄剑云  魏淑霞 《菌物学报》2001,20(4):449-453
本文报告了我国西部的四种柄锈菌。黑果茜草Rubia cordifolia var. pratensis上的西北柄锈菌Puccinia boreo-occidentalis被描述为新种。垂花报春Primula nutans上的北极柄锈菌P. arctica、车叶草Asperula aparine上的车叶草柄锈菌P. asperulae-aparines和黄水枝Tiarella polyphylla上的黄水枝生柄锈菌P. tiarellicola为中国新记录。根据我国的标本对每个种作了描述和讨论并附有孢子线条图。所有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3.
中国橡胶树疫霉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疫病是我国植胶区的主要病害。近年来,作者从云南西双版纳和广东海南岛的橡胶树和胶园土共分离出57株疫霉菌种。通过分类研究,共鉴定出4个种:恶疫霉 Phytophthoracactorum(Leb.& Cohn)Schroeter,辣椒疫霉 P.capsici Leoman,柑桔褐腐疫霉 P.citrophthora(Sm.& Sm.)Leonian,和棕榈疫霉 P.palmivora(Butl.)Butler。其中辣椒疫霉是首次在橡胶树上发现。我国橡胶树疫霉的种群结构与东南亚和南亚的有所不同,除棕榈疫霉外,其余3种在东南亚和南亚均未发现。而东南亚常见种:簇囊疫霉(P.botryosa)、橡胶疫霉(P.heveae)和蜜色疫霉(P.meadii),在我国却迄今尚未发现或有待证实。以前报道分离自胶园土壤中的芋疫霉(P.colocasiae),可能系柑桔褐腐疫霉之误。绝大多数分离物经配对培养均可产生性器官:辣椒疫霉的A~1交配型和A~2交配型大致相等;柑桔褐腐疫霉和棕榈疫霉的A~2交配型则明显多于A~1交配型。  相似文献   

4.
高山耳蕨组的成员是中国西部、印度北部和喜马拉雅山区常见的蕨类。其成员为夏绿植物,叶片 薄而柔弱。秋季叶片枯萎后叶柄基部宿存在地面形成一个丛堆以保护幼芽,这显然是对高山严峻环境 的适应。作为高山地带特有类型,1972年日本蕨类学家Sigeru Daigobo将它们作为耳蕨属下的一个组 ——高山耳蕨组Sect.Lasiopolystichum Daigobo,这是合理的。Daigobo建立此组时只包含3个种,经过 对中国大量标本及有关文献的研究,现知在中国约有30种应归人此组,其中有3新种:红鳞耳蕨P.ru- fopaleaceum,石生耳蕨P.saxicola,康定耳蕨P.kangdingense;2新变种.裂叶耳蕨P.sinense var.loba- tum,条裂耳蕨P.mollissimum Var.laciniatum;1新组合,钝裂耳蕨P.integrilobum(Sorolepidium)。据羽片背面的小鳞片类型可将高山耳蕨组划分为2个系:穆坪系Ser.Moupinensia和中华系Ser.Sinensia。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新疆腔菌纲座囊菌目刺球座属(Lasiobotrys)、穴壳属(Dothiora)和普氏腔孢属(Plowrightia)的六种子囊菌,即:忍冬刺球座菌(L.loniccrae)、花楸穴壳菌 (D.sorbi)及其无性阶段花楸疡壳孢(Dothichiza sorbi)、茶蔗子普氏腔孢菌(P.ribesia)、小檗普氏腔孢菌(P.berberidiJ)、沙棘普氏腔孢菌(P.hippophaeos)及雕刻普氏腔孢菌(P.insculpta)。这三个属的真菌在我国均未报道过,为我国新纪录属(种)。标本均采于新疆,保存于新疆八一农学院植保系真菌标本室(HMAAC)。  相似文献   

6.
魏淑霞 《菌物学报》1990,9(Z1):43-52
本文报告了中国唇形科植物上的柄锈菌共9个种,其中新种2个,即灯笼草柄锈Puccinia clinopodii-polycephali和火把花柄锈P. colquhouniae;中国新纪录种1个,即香茶菜柄锈P.pletranthi。每个种都有描述并附有孢子图,对有些种作了简短讨论,对于过去的错误鉴定作了订正.有三种由于缺乏标本未能研究,仅列出文献、寄主及产地。已研究的种附有检索表。所有引证的标本均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7.
真核生物的转座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s)特别是果蝇P因子在研究生物进化上有重要的意义。以我国东北地区13个地方及毗邻的北京、烟台和呼和浩特三个地方共130个黑腹果蝇(D.melanogaster)单雌系为材料,对P因子序列的ORF2-ORF3区段进行PCR扩增,统计不同地方黑腹果蝇群体的P因子在此区段的缺失频率,再从整个地区来分析P因子缺失的分布规律,以推导东北地区黑腹果蝇中P因子的传递和扩散途径。结果显示P因子缺失频率由边境地区向内地逐渐递减,群体相对隔离的地方也较低,推断我国东北地区黑腹果蝇中P因子由朝鲜和俄罗斯向中国边境入侵后,逐步向中国内地扩散。  相似文献   

8.
阿当耳蕨 新种 图1 Polystichum adungense Ching et Fraser-Jenkins sp. nov. in sched. Species affinis P. rhomboidei Ching, sed pinnis herbaceis, utrinque paleis fibrosis dif-fert. Tota planta 12—14 cm. alta. Rhizoma erectum, paleis brunneis, lanceolatis obtectum.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北地区地卷属地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根据前人的文献资料,对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1950年以来在东北地区所采集的1200余号地卷属地衣植物标本进行整理、研究,共报道23个种,其中8个种为东北地区新分布。本文包括属的特征、分种检索表、种的文献考证、生境、产地以及国内外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10.
球粉衣属地衣主要分布在南半球,某些种分布于热带至亚热带。中国的球粉衣属地衣只在台湾有过记载,作者对云南、贵州、湖南的有关标本进行了形态与化学研究,并与来自澳大利亚的有关标本进行了比较,首次报道中国大陆球粉衣属的三个种:二型球粉衣,台湾球粉衣和黑果球粉衣。所有三个种均出现在云南,湖南只有黑果球粉衣,贵州只有台湾球粉衣。对这三个种的形态和化学中的某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根据文献资料提供了它们的世界分布。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潘麻蝇属一新种(双翅目:麻蝇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整理四川省雅安地区采集的麻蝇科标本中,发现潘麻蝇属Pandelleana Rohdendorf,1937一新种,特此描述。模式标本存于沈阳师范学院生物系。 鸵潘麻蝇Pandelleana struthioides,新种(图1—4) 体长:9.5毫米。 雄额约为头宽1/6强,在最狭处间额为一侧额2倍宽,外顶鬃不发达,额鬃约10对,侧额下部不显著向前方突出;侧颜等于或大于触角宽,侧颜鬃一列,同侧额的小毛列相连续,下方的侧颜鬃约等于侧颜宽;芒基部2/3呈长羽状,口上片不突出;颊高约为眼高的1/3,颊后头沟之后的毛为淡黄色,眼后鬃三行;下颚须黑色。  相似文献   

12.
继续报道中国顶丝藻科新记录4个种;豪氏旋体藻Audouinella howei;矮生旋体藻A.humilis;斑点旋体藻A.macula;细枝旋体藻A.tenuissima。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八角科植物拾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种国产八角科植物做了补充或修订。恢复了华中八角和匙叶八角;将川茴香作为华中八角的变种;将短柱八角归并至匙叶八角,滇南八角归并至小花八角;报道了一些省级分布新纪录。  相似文献   

14.
吴文平 《菌物学报》2004,23(3):313-323
本文描述了中国鞘孢属Chalara真菌八种,包扩四个新种:间型鞘孢C.intermedia,微小鞘孢Chalara minima,中国鞘孢Chalara sinensis和云南鞘孢Chalara yunnanensis。其余四个种为中国新记录种.文中还提供了所有中国已报道种的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诺维信中国研发中心标本室.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乳菇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东北地区乳菇属(Lactarius)的29种,其中包括新种2个,长白乳菇(L.chanbainensis Y.Wang et Xie sp.nov.)温泉乳菇(L.wenquanensis Y.Wang et Xie sp.nov.);国内新记录种5个:茶绿乳菇[L.necator(Pers.ex Fr.)Farst.],条纹乳菇[L.oculatus(Peck)Burl.],变红乳菇[L.acris(Bolt.ex Fr.)Gray],复生乳菇(L.repraesentaneus Britz.)和点柄乳菇(L.maculatus Burl.)。新种有汉文和拉丁文描述以及形态、显微构造图;国内新记录种有汉文描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中国假尾孢属的24个种,其中有2个新种:杨桐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adinandrae Guo&Liu),钟萼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bretschneiderae Liu&Guo),10个新组合,1个新名称:木豆假尾孢(Pseudoeercospora cajani-flavi Guo&Liu)和11个中国新记录。文中对2个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描述及图。所研究的标本全部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17.
林秉南  王苏文   《广西植物》1994,14(3):209-210
中国黄荆属一新种林秉南,王苏文(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绿化公司,222047)(连云港海滨公园,222042)关键词黄荆属,单叶黄荆ANEWSPECIESOFVITEXFROMCHINA¥LinBingnan(LianyungangEconomic&T...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中国假尾孢属的24个种,其中有2个新种:杨桐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adinandrae Guo&Liu),钟萼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bretschneiderae Liu&Guo),10个新组合,1个新名称:木豆假尾孢(Pseudoeercospora cajani-flavi Guo&Liu)和11个中国新记录。文中对2个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描述及图。所研究的标本全部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19.
中国鹿花菌属志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外许多学者对鹿花菌属 Gyromitra Fr.的一系列研究导致该属传统的概念、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动。本文在接受了 Harmaja 将 Discina 和 Neogyromitra 合并在Gyromitra 名下的观点的基础上,报道了近年来作者在我国鹿花菌属研究中所确认的8个种。其中乳白鹿花菌 Gyromitra lactea 和新疆鹿花菌G.xinjiangensis 为新种,含糊鹿花菌G.ambigua、帚状鹿花菌 G.fastigiata 和亮鹿花菌 G.splendida 为我国首次报道。我国文献中所记载的鹿花菌 G.esculenta 在我国是否存在,尚需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20.
李法曾  倪陈凯 《植物研究》1995,15(4):433-436
本文发表隐子草属Cleistogenes两新变种, 即多枝隐子草C.caespitosa Keng var.ramosa F.Z.Li et C.K.Ni, var.nov.天目山隐子草C.ramiflora Keng et C.P.Wang var.tianmushanensis F.Z, LietC.K.Ni.var.n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