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抗阻训练抵抗低氧诱导骨骼肌萎缩的效果,为解决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骨骼肌丢失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8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24只,平均体重约230 g,随机分为4组:常氧安静组(C)、常氧抗阻训练组(R)、低氧安静组(H)和低氧抗阻训练组(HR)。H和HR组在模拟海拔4000 m,R和HR组则进行抗阻训练,进行4周的低氧及抗阻训练干预后测试各组大鼠体成分,比目鱼肌、趾长伸肌、腓肠肌、肱二头肌的湿重和肌纤维横截面积。结果观察到HR组瘦体重显著高于H组,H组瘦体重显著低于C组;HR组的肱二头肌湿重和肌纤维横截面积显著高于H组。结论抗阻训练有助于预防低氧诱导骨骼肌萎缩的发生,爬梯形式的抗阻练习可刺激大鼠肱二头肌的肥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考察抗阻运动对海洛因诱导大鼠的自身给药及伏隔核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抗阻运动组(n=20)和安静对照组(n=20)。抗阻运动组大鼠进行4周的负重爬梯训练。采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查两组大鼠药物成瘾相关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表明,抗阻运动组大鼠(海洛因剂量为0.001 mg/kg, 0.005 mg/kg和0.01 mg/kg)的自身给药输注次数明显低于安静组;抗阻运动组大鼠NAc核区中的阿片样物质受体(OPRK1 (Opioid receptor kappa1), Oprm1 (Opioid receptor mu1))和多巴胺受体(D1, D2, D3)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安静组大鼠,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外显子(Ⅰ,ⅡA,ⅡB)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安静组;两组大鼠NAc壳区的上述基因表达无显著差异。本研究发现抗阻运动减少了海洛因诱导大鼠的自身给药,并引起了大鼠药物成瘾性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有氧与抗阻运动对去负荷性肌萎缩大鼠比目鱼肌收缩特性及蛋白MuRF1,PGC-1α和FNDC5表达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恢复组(CT)、有氧运动组(A)、抗阻运动组(R)和对照组(C),每组6只。对照组不作任何实验处理,其余3组先进行2周尾部悬吊,而后恢复组安静恢复,有氧组与抗阻组进行2周运动干预。运动方案:有氧组大鼠采用65%最大摄氧量(VO2max)对应的跑台速度,60 min/d,5 日/周;抗阻组大鼠负重65%最大有意负重(MVCC)爬梯,3次为一组,共5组,每次休息1 min,每组间歇2 min,5 日/周。最后一次运动后禁食24 h,取比目鱼肌观察组织学变化、测试收缩性能并检测MuRF1,PGC-1α和FNDC5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恢复组大鼠体重、比目鱼肌湿重、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与肌收缩性能都明显降低(P<0.01),PGC-1α/FNDC5表达明显降低(P<0.01)和MuRF1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恢复组相比,有氧组和抗阻组大鼠体重、比目鱼肌湿重、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与肌收缩性能都明显升高(P<0.01),PGC-1α/FNDC5表达明显升高(P<0.01)和MuRF1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有氧组相比,抗阻组大鼠比目鱼肌PGC-1α表达显著升高(P<0.05)且MuRF1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有氧和抗阻运动可明显提高肌收缩性能,上调PGC-1α/FNDC5的表达,抑制MuRF1蛋白表达,表明有氧与抗阻运动改善去负荷性肌萎缩的分子机制可能与PGC-1α和MuRF1蛋白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负重爬梯与有氧跑台运动对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效果并探索其可能分子机制。方法: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对照组(DC)、糖尿病负重爬梯组(DL)和糖尿病有氧跑台组(DA),以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DL组在晚上进行负重爬梯训练,10次/组×3组/天,每次间歇2 min,6天/周×6周;DA组在同一时间进行20 m/min的跑台训练,30 min/d。于造模成功和运动干预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第2次水迷宫测试结束后断颈处死大鼠,采用RT-QPCR法检测大鼠海马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TRKB、CREB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相比,DC组大鼠海马BDNF、CREB基因表达显著下降,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与DC组相比,DL和DA组大鼠海马BDNF、CREB基因表达显著上调,学习能力显著提高;DL大鼠海马TrkB基因显著上调,大鼠空间记忆能力显著改善,而DA组大鼠海马TrkB基因无显著变化,大鼠空间记忆能力无改善,与DA组相比,DL组大鼠海马TRKB、CREB基因显著上调。结论:有氧跑台运动与负重爬梯运动介导BDNF/TrkB/CREB信号通路对糖尿病大鼠的学习能力均有促进作用,而负重爬梯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记忆能力的改善优于有氧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两种运动方式对快速衰老小鼠(SAMP8小鼠)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 24只28周龄雄性SAMP8小鼠分为模型组、有氧运动组、抗阻运动组,每组8只;另设8只同龄正常老化SAMR1小鼠作对照组。有氧运动组经匀速水平运动跑台训练8周,有氧运动组经递增负重爬梯运动训练8周。每两周测定相对抓力、转棒测试时间。测定免疫器官指数,观察免疫器官组织形态学,ELISA法检测血清IL2浓度,免疫组织化学观测脾IL2Rα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脾IL2、IL2Rα、IL2Rβ、IL2R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相对抓力、转棒测试时间均显著下降(P<0.0001);胸腺指数、脾指数均显著下降(P<0.001);免疫器官衰老明显;血清IL2浓度显著降低(P<0.0001);脾IL2Rα蛋白阳性率显著降低(P<0.001);脾IL2、IL2Rα、IL2Rβ、IL2Rγ基因表达显著下降(P<0.01)。经8周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有氧运动组和抗阻运动组相对抓力、转棒测试时间均显著升高(P<0.05),抗阻运动组相对...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下肢可调负重支具训练联合渐进性抗阻运动训练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3月~2021年6月间收治的9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n=46,接受常规训练、渐进性抗阻运动训练)和研究组(n=47,接受常规训练、渐进性抗阻运动训练联合下肢可调负重支具训练)。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髋关节功能、疼痛情况、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依次升高,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依次下降(P<0.05),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采用下肢可调负重支具训练联合渐进性抗阻运动训练,可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轻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探究不同运动类型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小鼠肠道机械屏障及相关调节信号的影响。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和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 STZ)制备T2DM小鼠模型。将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自由活动)、抗阻运动组(每周5次尾部负重爬梯运动)、有氧运动组(每周5次无负重跑台运动)和联合运动组(每周第一、三、五天进行有氧运动,第二、四天进行抗阻运动)。8周干预完成后,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脂质水平和炎症因子,用HE和PAS染色法观察回肠病理学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分别检测肠道紧密连接相关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 MLCK)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和模型组相比,三种运动都能降低血糖,减轻体重。有氧运动和联合运动降低血清脂质(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上调回肠组织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和HIF-1α的表达,提高肠道碱性磷酸酶(alkalin...  相似文献   

8.
目的:尝试用混合喂养法建立一种与临床相仿的成年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方法:55只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普通饲料喂养)和实验组45只(混合喂养),喂养2周后实验组剔除肥胖抵抗大鼠。每周记录大鼠体重,喂养9周后观察两组大鼠体重、体长、Lee's指数、空腹血糖(FBG)、血脂、葡萄糖耐量水平和肝脏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喂养第9周末,实验组大鼠和对照组大鼠体重分别为(645.6±34.8)g和(483.3±31.5)g,Lee's指数分别为(326.3±24.2)和(302.7±19.8),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PG、糖负荷后30、60、120分钟血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E染色病理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肝脏均出现脂肪样变,而对照组未见明显变性。结论:本研究所应用的混合喂养法可以稳定成功地建立伴有葡萄糖耐量减低和高脂血症的成年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9.
观察环磷酰胺对大鼠睾丸组织学变化和生精细胞凋亡影响。用清洁级性成熟的15周龄雄性sD大鼠16只,体重300-350g。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只,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每天一次20mg/(kg·体重),连续5d,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用药后两个月,以3%戊巴比妥钠(30mg/kg)麻醉,摘取一侧睾丸称重,4%多聚甲醛固定24h;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PCR芯片研究细胞焦亡在32周负重跑训练对增龄大鼠趾长伸肌(EDL)丢失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90只SD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C0组,n=10)、增龄不运动组(C组,n=40)和增龄负重跑组(R组,n=40)(着负重袋的跑台训练),C组和R组分别干预8、16、24和32周后取材,即分为C8组、C16组、C24组、C32组、R8组、R16组、R24组和R32组(n=10)。干预后测量大鼠体重和肌肉总量;取EDL称量湿重,HE染色观察肌纤维形态,测试横截面积(FCSA);Western Blot测试细胞焦亡关键蛋白NF-κB、ASC、GSDMD和Caspase1的表达;PCR芯片筛选EDL中的细胞焦亡差异表达基因,qPCR验证芯片结果准确性。结果 (1)C组大鼠体重持续增加,R组大鼠体重相对平稳;C32组肌肉总量及其百分比显著低于C0组;R8组、R24组和R32组肌肉总量百分比显著高于其相应的C组(P<0.05)。(2)R24组和R32组EDL湿重和FCSA分别显著高于C24组和C32组;C组各组FCSA均低于C0组(P<0.05)。(3)C16组和C24组NF-κB、...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维生素D3与高血压和炎症的关系。方法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只。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维生索D3制剂3μg/kg(溶于20%丙二醇0.5mL中),每周2次;对照组仅腹腔注射丙二醇0.5mL,两组均干预12周。实验过程中监测大鼠血压变化。干预前后,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25(OH)D3、钙、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浓度;计算肾脏-体重比和心脏-体重比;HE染色观察两组大鼠肾脏、心脏、主动脉、小动脉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血压无差异显著性(P〉0.05);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平均收缩压分别为(157±9)mmHg和(173±8)mmHg(P〈0.05)。实验组的血清25(OH)D3、血钙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IL-6、MMP-9水平实验组比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的心脏-体重比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肾脏、心脏和小动脉高血压、炎性损害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规律的维生素D3用药能够抑制炎症因子IL-6、MMP-9的产生,抑制机体炎症反应,调节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运动干预对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BIM-JNK1-IRS1-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4组(n=10):对照组(普通膳食喂养16周);高脂膳食安静组(高脂膳食喂养16周);慢性运动组(高脂膳食喂养16周且后8周进行慢性运动干预,5%体重负重的游泳运动,1 h/d,5天/周)和急性运动组(高脂膳食喂养16周后进行同样5%体重负重的6 h急性运动干预,分两个3 h进行,中间间隔休息45 min)。干预结束后,所有大鼠称重后进行口服糖耐量和胰岛素释放实验,分别使用罗氏血糖仪和大鼠胰岛素ELISA试剂盒测定血糖含量和血清胰岛素含量,以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衡量胰岛素抵抗状态。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脏Bcl-2细胞死亡调节因子(BIM),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1(p-JNK1), 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1(p-IRS1)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大鼠相比,高脂膳食安静组大鼠体重和内脏脂肪质量显著增加(P<0.01),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显著下降((P<0.01);肝脏中BIM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1),JNK1和IRS1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0.01),Akt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高脂膳食安静组相比,慢性运动组大鼠体重和内脏脂肪质量显著降低(P<0.01),急性运动组大鼠体重和内脏脂肪质量无明显变化。与高脂膳食安静组相比,慢性运动组和急性运动组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显著提高(P<0.05),肝脏中BIM蛋白水平显著减少(P<0.01),JNK1和IRS1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1),Akt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0.01)。结论: 慢性运动降低大鼠体重和内脏脂肪质量,急性运动并不影响大鼠体重和内脏脂肪质量,但两种运动方式都可以改善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这可能与大鼠肝脏中BIM调节的JNK1-IRS1-Akt信号通路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下丘脑室旁核注入胃动素及其拮抗剂对大鼠消化功能和体重增长的研究。方法:将剂量为0.005-5nmol的motilin和GM109注入大鼠下丘脑室旁核,1小时后可观察到大鼠摄食量显著增加并持续到两小时后。进食量的计算是通过预先称量好的鼠粮和应用药物20分钟、1小时、两小时后剩余数量比较而得出。实验持续一周。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进食量和体重进行比较。结果:室旁核注入胃动素5nmol的实验组和合并应用GM1090.005nmol的实验组在应用药物后1小时和2小时,可观察到摄食量显著增加(p<0.01),一周后体重也增加(p>0.05),然而摄食量的增加有显著性差异,体重的增加并无显著性差异。其他实验组也没有观察到显著性差异。结论:胃动素有调节消化运动,促进胃肠排空,促进食欲的作用。可能由于胃肠排空是频繁的,没有充裕的时间消化吸收,从而体重增加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大鼠COPD-OSAHS重叠综合征(OS)模型,为开展OS基础研究提供可行手段及实验平台。方法将14只SPF级雌性6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8只)予烟熏和间歇低氧暴露,对照组(6只)予假烟熏和正常氧暴露。8周后计算实验组大鼠的存活率,并对比两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血气分析、右心室肥厚指数、平均肺泡数、平均肺泡间隔、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间歇低氧箱氧浓度-时间变化曲线显示氧浓度均周期性降低及恢复正常,成功模拟出间歇低氧气体环境;实验组最终存活6只,存活率为75%,对照组6只大鼠全部存活。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6只存活的SD大鼠一般情况较差,存在酸中毒、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右心室肥厚、平均肺泡截距明显增大、平均肺泡数明显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组织病理观察显示肺间质炎症浸润、支气管壁淋巴细胞增生、细支气管管壁平滑肌增生、管壁平滑肌部分断裂、杯状细胞增生及肺气肿。结论采用烟熏联合间歇低氧暴露方法成功建立了大鼠OS模型,更加有意义及客观的模型评价指标有待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15.
不同强度的运动训练对大鼠骨骼肌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的运动训练对大鼠骨骼肌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对Wistar大鼠进行8周不同强度的跑台运动训练,观察了运动训练对大鼠在不同功能状态下骨骼肌中自由基代谢的影响。结果:在安静状态下以及力竭运动后对照组大鼠骨骼肌中超氧化物歧化醇(soD)、过氧化晦(CAT)的活性都明显低于训练组,丙二醛(MDA)的含量明显高于训练组。结论:三种不同强度的运动训练都能提高大鼠安静状态下骨骼肌中SOD、CAT的活性,降低MDA含量,抑制因力竭运动所导致的SOD、CAT活性的降低,而且中、大强度运动训练的效果强于小强度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16.
高原低氧环境会引起肌力下降和运动能力退化,而抗阻训练是刺激骨骼肌生长的重要手段,叉头转录因子1(fork head box protein O 1,FoxO1)在调控骨骼肌蛋白质分解通路中承担重要角色。为探究Akt-FoxO1通路是否参与抗阻训练抑制低氧诱导的骨骼肌萎缩,本研究构建低氧诱导骨骼肌萎缩的大鼠模型,并模拟海拔4 000 m低氧环境下(12.4% O2)进行抗阻训练,对比观察大鼠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湿重和横截面积,以及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叉头转录因子1、泛素蛋白连接酶1(muscle ring finger 1,MuRF1)的表达差异等。结果表明,低氧暴露导致大鼠趾长伸肌湿重显著下降,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切片分析肌纤维横截面积、低氧环境下比目鱼肌横截面积明显下降,而低氧抗阻训练后趾长伸肌横截面积明显高于安静组。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低氧暴露后FoxO1和MuRF1基因表达明显上调,低氧下抗阻训练后发现,Akt基因表达明显上调而FoxO1、MuRF则明显下调。免疫荧光观察磷酸化FoxO1在细胞核内外表达情况,发现抗阻训练后FoxO1(S256)于细胞核外表达增强。上述结果表明,抗阻训练可以达到抑制低氧诱导骨骼肌萎缩的效果,Akt促进FoxO1磷酸化从而减缓骨骼肌蛋白质分解过程是抗阻训练能够抑制骨骼肌萎缩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旨在探讨补充九香虫醇提物对运动大鼠骨骼肌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对大负荷游泳训练大鼠补充剂量分别为各组平均体重的0.5、1.0和1.5 g/kg的九香虫提取物,在8周大负荷训练结束后测定骨骼肌抗氧化酶活性与表达水平。8周大负荷训练后,相比单纯大负荷运动组,补充九香虫提取物组SOD、CAT、GST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增加,同时3种酶的编码基因表达水平也显著上调。说明补充九香虫提取物提高运动大鼠骨骼肌抗氧化酶系活性的机理之一是上调了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8.
旨在探讨补充九香虫醇提物对运动大鼠骨骼肌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对大负荷游泳训练大鼠补充剂量分别为各组平均体重的0.5、1.0和1.5 g/kg的九香虫提取物,在8周大负荷训练结束后测定骨骼肌抗氧化酶活性与表达水平。8周大负荷训练后,相比单纯大负荷运动组,补充九香虫提取物组SOD、CAT、GST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增加,同时3种酶的编码基因表达水平也显著上调。说明补充九香虫提取物提高运动大鼠骨骼肌抗氧化酶系活性的机理之一是上调了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分析共轭亚油酸(CLA)对其脂质代谢和visfatin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CLA对脂肪代谢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用高脂饲料饲喂雄性Wistar大鼠,4周后断尾采血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和血糖(GLU)含量,将构建成功的高脂血症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天定时灌胃CLA(0.8 mL/0.1 kg),每周定时称重,记录采食量;4周后眼球采血,测定血清中GLU、CHO、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断颈处死大鼠,分离体脂并提取肝脏总RNA,半定量RT-PCR分析visfatin基因表达水平。结果高脂饲料饲喂4周后,模型组大鼠血清TG、CHO、GLU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P〈0.05),表明高脂大鼠模型构建成功。灌胃CLA 4周后,实验组大鼠体重、体脂和采食量低于对照组大鼠(P〈0.05),血清中GLU、CHO、TG、LDL含量明显降低,但实验组HDL浓度升高。RT-PCR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大鼠visfatin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大鼠(P〈0.05)。结论CLA能降低高脂血症大鼠摄食量,改善高血脂大鼠脂质代谢,并能降低visfatin基因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将人生长激素基因重组 DNA 导入银鲫受精卵,或用人生长激素对60日龄银鲫连续6周腹腔注射,均观察到了受体鱼的快速生长效应,转移人生长激素基因鱼在60日龄时的平均体重比对照鱼平均体重增加82%,相应体长平均值比对照鱼增加19.7%;在125日龄时,转基因组平均体重比对照组增加17.7%,相应体长平均值比对照增加3.5%。定期注射人生长激素,在6周的注射实验过程中,实验鱼的体重,体长都与对照组相近或略有减小。但是,在水泥池中饲养一个月后,注射10/μg/g 体重的实验组鱼平均体重比相应对照组鱼的平均体重增加32%;相应体长平均值增加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