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老年小鼠与青年小鼠海马区中细胞凋亡相关分子、神经再生相关分子的表达,探讨全脑缺血再灌注对老年鼠海马区神经再生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18月龄雄性ICR小鼠与2月龄雄性ICR小鼠各1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3d组和缺血再灌注7d组,采用二血管加低血压法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细胞凋亡相关分子BAX、Bcl2、caspase9,神经再生相关分子nestin、doublecortin的表达。结果全缺血再灌注后,老年鼠海马区细胞凋亡相关分子BAX、Bcl2、caspase9的表达均显著高于青年鼠,而神经再生相关分子nestin、doublecortin的表达均较青年组低。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老年鼠海马区细胞凋亡,并影响海马区神经再生能力,削弱组织的自我修复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后缺血边缘区海马和皮层NG2细胞的动态表达,探讨其在脑缺血神经损伤与修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和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再灌注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流模型(MCAO),假手术组不插入线栓,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结合共聚焦显微镜成像观察sham组及脑缺血后3d,7d,30d不同时间点缺血边缘区的海马CA1区和皮层区NG2的动态表达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边缘区海马和皮层NG2胶质细胞表达增加,缺血后7d最明显。结论脑缺血后缺血边缘区存在NG2细胞的增生和形态变化可能与脑缺血后损伤修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齿状回巢蛋白(nestin)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再分为3、7、14和21d等4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组选取"百会"、"大椎"穴给予2Hz电针刺激,持续30min,每天1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显示各组大鼠齿状回nestin及GFAP的表达。结果①模型组nestin的表达在3d、7d、14d时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21d时和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组各时间点nestin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②模型组GFAP的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电针组在7d、14d时GFAP的表达强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但细胞数变化不明显(P0.05),21d时GFAP阳性细胞数及表达强度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电针能明显增强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齿状回nestin的表达,促进神经再生;并可以下调GFAP的持续过度表达,抑制星型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和增殖。  相似文献   

4.
小鼠短暂前脑缺血海马中半胱天冬酶-3酶原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测定脑缺血再灌注时海马中半胱天冬酶-3酶原(procaspase-3)的表达变化, 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procaspase-3的活化机制.将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 后者夹闭双侧颈总动脉20 min后再通血流, 建立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分别于再灌注6 h、12 h、24 h和48 h取海马.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海马中pro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 12 h I/R及24hI/R组海马中总procaspase-3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明显升高,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 I/R组海马中去磷酸化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明显升高,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procaspase-3磷酸化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发procaspase-3表达增加,其中procaspase-3去磷酸化水平高明显, 提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诱发procaspase-3去磷酸化, 继而促进procaspase-3转化为活性形式.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研究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抗体对银屑病小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IL-6抗体治疗对银屑病小鼠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影响。方法:30只6-8周龄SPF级BALB/c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ormal组、Model组和IL-6组,Model组和IL-6组小鼠通过在背部脱毛区涂抹咪喹莫特建立银屑病小鼠模型。IL-6组小鼠通过在背部脱毛区皮下注射IL-6抗体进行治疗。比较三组小鼠皮损组织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表皮厚度和血管数、血清TNF-α、IL-17和IL-23含量、外周血树突状细胞、Th17细胞和Th22细胞比例以及皮损组织IL-6、IL-21和STAT3蛋白表达。结果:IL-6抗体治疗后,Model组和IL-6组小鼠皮损组织PASI、表皮厚度和血管数,血清TNF-α、IL-17和IL-23含量,外周血树突状细胞、Th17细胞和Th22细胞比例,以及皮损组织IL-6、IL-21和STAT3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Normal组小鼠(P<0.05);与Model组相比,IL-6组小鼠皮损组织PASI、表皮厚度和血管数,血清TNF-α、IL-17和IL-23含量,外周血树突状细胞、Th17细胞和Th22细胞比例,以及皮损组织IL-6、IL-21和STAT3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IL-6抗体对银屑病小鼠模型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IL-6/STAT3通路影响Th17/Th22和树突状细胞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PPARβ mRNA在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表达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PPARβ mRNA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合并低血压的方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变化,RT-PCR检测大鼠海马PPARβ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海马神经元核固缩;与假手术组相比,全脑缺血/再灌注后2h时PPARβ 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48h时达表达高峰,15d时表达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而在30d时其表达略高于假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诱导大鼠海马PPARβ mRNA表达明显增加,此升高可能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缺血/再灌注后认知功能及海马神经元损伤和调解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趋化因子(RANTES)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Kyoto大鼠(WKY)和SHR,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W-Sham、S-Sham)、缺血/再灌注组(W-I/R、S-I/R)和姜黄素组(S-Cur),各组按再灌注时间分为3h、12 h、1 d、3 d、7 d 5个亚组(n=6)。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Nissl染色计数海马CA1区平均锥体细胞密度,ELISA法检测海马RANTES表达,于再灌注后7 d观察行为学。结果: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加重,海马RANTES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W-I/R大鼠比较,S-I/R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加重,海马RANTES蛋白表达上调(P〈0.05);姜黄素组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改善,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减轻,海马RANTES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更易导致SHR海马神经元损伤。姜黄素减轻SHR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ANTES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miR-92a与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细胞的相关性,以及miR-92a表达改变对抗细胞凋亡的影响,本研究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将21只大鼠分为7组,每组3只,分别为A:假手术(Sham)组;B:缺血(Model)组(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3只:6 h,12 h,24 h);C:缺血再灌注(IR)组(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3只:6 h,12 h,24 h)。缺氧模型建立,分为Control组和IR组。缺氧/复氧模型建立,分为Control组、Mimic组、Inhibitor组。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miR-92a、MAP2K4 (MKK4)和MAPK8(JNK1)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2、active Caspase-3、pJNK1的表达。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IR处理后大鼠肝组织损伤增加,缺血12 h时损伤最重,同时Bcl-2、active Caspase-3、pJNK1和MKK4表达增加,缺血引起细胞凋亡;IR处理后,大鼠肝组织miR-92a表达水平上升,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过表达miR-92a能降低active Caspase-3、IL-1β和IL-18的表达。抑制miR-92a表达,Bcl-2、active Caspase-3、pJNK1、IL-1β和IL-18表达会显著上升,同时诱导细胞凋亡。大鼠肝脏miR-92a的表达能抵抗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细胞损伤和凋亡,与miR-92a调控抗凋亡蛋白、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及促进细胞增生作用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黄连浸出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随机将50只雄性SD大鼠(240±20) g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连浸出液低剂量(2.5 g/kg)、中剂量(5.0 g/kg)和高剂量(10.0 g/kg)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假手术组不予线栓处理,术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对各治疗组给予灌胃治疗,按照人和大鼠等效剂量关系换算,每只大鼠1d灌胃两次,每次2.5 mL,连续灌胃3d。模型组、假手术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应用RT-PCR测定了黄连浸出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BDNF表达的影响。与假手术组(BDNF mRNA相对表达量为(0.386±0.011)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区BDNF mRNA表达显著增加,相对表达量为(0.458±0.0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连中剂量和高剂量治疗组BDNF mRNA的表达均显著增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22±0.040)和(0.518±0.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黄连高剂量组相比,中剂量治疗组差异更为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黄连浸出液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区BDNF mRNA的表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保护神经元,黄连浸出液中剂量(5.0 g/kg)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究紫草素(SHI)调节白细胞介素(IL)-6/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信号通路对牙髓炎大鼠牙髓组织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牙髓炎大鼠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Model组)、SHI低、中、高剂量组(SHI-L、SHI-M、SHI-H组,0.125 mg/kg/d、0.25 mg/kg/d、0.5 mg/kg/d SHI)、SHI高剂量+STAT3激动剂Colivelin组(SHI-H+Colivelin组,0.5 mg/kg/d SHI+1 mg/kg/d Colivelin),每组18只。观察大鼠一般行为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牙髓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牙髓组织IL-6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IL-6/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大鼠饮食减少,不敢咬食物,精神萎靡;牙髓组织出现坏死,牙本质细胞排列紊乱,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加,根髓充血扩张;血清IL-6、IL-1β、TNF-α、CXCL10和VEGF水平,IL-6平均光密度及IL-6和JAK2蛋白水平、p-STAT3/STAT3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Model组相比,SHI-L、SHI-M和SHI-H组大鼠饮食较正常,精神状态较佳,牙髓组织病理变化减轻;血清IL-6、IL-1β、TNF-α、CXCL10和VEGF水平,IL-6平均光密度及IL-6和JAK2蛋白水平、p-STAT3/STAT3水平逐渐降低(P<0.05)。与SHI-H组相比,SHI-H+Colivelin组大鼠饮食较差,精神不佳,牙髓组织病变加重;血清IL-6、IL-1β、TNF-α、CXCL10和VEGF水平,IL-6平均光密度及IL-6和JAK2蛋白水平、p-STAT3/STAT3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SHI能抑制牙髓炎大鼠炎症水平,减轻牙髓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6/STAT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骨髓间基质干细胞颅内移植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在中枢神经再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各6只,再灌注组48只.再灌注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细分为再灌注3h、8h、16h、24h、3d、7d、19d和21d 8个时间点各6只.缺血时间均为1h;细胞移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移植组各36只,移植时间细分为16h、24h、3d、7d、19d和21d 6个时间点各6只:跑台运动训练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运动组各24只,训练时间细分为3d、7d、19d和21d4个时间点各6只;水迷宫试验随机分为对照组、再灌注组和康复组各24只,训练时间细分为3d、7d、19d和21d 4个时间点各6只.另4只大鼠作为细胞移植的供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UNEL和GAP-43在皮层区、海马齿状回阳性细胞中的表达,用TTC法观察皮层及海马梗死灶的改变.按照Bederson评分标准进行神经行为检测及功能评分.结果:缺血/再灌注3h点TUNEL阳性细胞增加,24h点达高峰,21d时仍维持较高水平表达;GAP-43阳性细胞缺血/再灌注3h点在两区表达增加,19d点达高峰;21d时降至最低.梗死灶于再灌注8~16h点开始逐渐形成,3d点梗死面体积最大,随后梗死面积逐渐缩小,21d时恢复趋于正常.再灌注组缺血8h~16h点行为症状加重,24h~19d点症状逐渐改善,21d时症状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脑缺血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激发GAP-43特异性表达有效地促进了中枢神经再生,并介导了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神经元凋亡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核通路的变化特点,以及姜黄素对其保护作用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istar-Kyoto大鼠(WKY)和SHR,随机分为5组:WKY假手术组(W-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W-I/R组)和SHR假手术组(S-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S-I/R组)、姜黄素100mg/kg预处理组(S-Cur组),上述5个实验组按再灌注时间又分为再灌注2h、6h、1d、3d、7d5个亚组(n=6)。采用四动脉结扎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的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分析海马CA1区c-jun、c-fos的动态变化。结果:S-Sham组大鼠海马CA1区TUNEL细胞数量和c-jun、c-fos表达高于W-Sham组(P0.05),S-I/R组TUNEL细胞数量和c-jun、c-fos表达高于S-Sham组及W-I/R组(P0.05);S-Cur组TUNEL细胞数量和c-jun、c-fos表达较S-I/R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更易导致SHR海马神经元凋亡。姜黄素可抑制SHR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神经元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jun、c-fos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吸入麻醉药异氟烷预处理对小鼠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保护作用,探讨NALP3(NACHT-LRR-PYD-containing Protiein-3 inflammsome)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将45只ICR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异氟烷预处理组(Iso),每组数字15只。其中假手术组仅分离血管,缺血再灌注组采用线栓法制备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缺血半暗带模型,异氟烷预处理组造模前吸入2.0%异氟烷2 h。再灌注24 h后处死小鼠,激光共聚焦检测脑组织内NALP3的表达分布;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和荧光实时定量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法检测脑缺血半暗带中NALP3、NF-κB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脑缺血半暗带中IL-1β的表达。结果:脑组织内NALP3的表达主要集中于脑缺血半暗带中,正常组织与梗死区NALP3表达较少;脑缺血再灌注后,I/R组小鼠脑缺血半暗带中NALP3、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sham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氟烷与处理后,Iso组小鼠脑缺血半暗带中NALP3、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I/R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I/R组脑缺血半暗带中IL-1β表达水平较Sham组升高了4倍,而异氟烷预处理组的小鼠脑缺血半暗带IL-1β表达水平较I/R组降低3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氟烷预处理可抑制NALP3的表达及炎症因子IL-1β的分泌,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异氟烷抑制NF-κ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研究地锦草(Euphorbia humifusa Willd.)提取物对高脂饲料联合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改善作用及其干预的分子机制。将SPF级别C57BL/6小鼠雌雄对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ASH模型组,地锦草提取物低、高剂量组(n=10)。对照组给予正常饮水和食物。模型组和药物组在实验全程的14 d中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在此期间药物组进行灌胃给药,从第8 d开始给予持续饮用2%DSS水7 d。实验结束后杀小鼠,检测小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含量;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根据生物信息学及前期研究预测靶向调节TLR4的miRNA;采用RT-qPCR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miR-106-5p、Toll样受体4(TLR4)、IL-6及TNF-α基因的相对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分析小鼠肝脏中TLR4、IL-1β蛋白水平表达变化。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TG、ALT均有升高。H&E染色结果显示肝脏出现明显脂肪变性和炎症反应。RT-qPCR结果显示TLR4和炎性因子(IL-6、TNF-α)表达明显升高,而靶向调节TLR4的miR-106-5p表达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肝脏中TLR4、IL-1β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经药物干预后,小鼠TG、ALT均有所下降;肝组织中TLR4和炎性因子mRNA相对表达水平达降低,miR-106-5p表达上升;TLR4、IL-1β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地锦草提取物可有效改善高脂饲料联合DSS诱导的NASH的炎症情况及脂肪沉积,其机制可能与调控miR-106-5p/TLR4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针促进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海马区血管再生的机制。方法1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CXCR4特异性拮抗剂AMD3100药物组、AMD3100+电针组。线栓法制备右侧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取大鼠“百会”穴( GV 20)及左侧“四关”穴(合谷LI 4/太冲LR 3)为电针穴位,刺激时间为30 min/d。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 RT-PCR)检测各组缺血海马区SDF-1α、CXCR4 mRNA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CD34+VEGFR2+EPCs源性血管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与电针组SDF-1α、CX-CR4 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5),其中电针组各时间点相对模型组增高更为显著(P<0.05)。 AMD3100+电针组缺血海马SDF-1α、CXCR4 mRNA表达在再灌注后1 d时明显高于电针组( P<0.05),但后逐渐下降,7 d时明显低于电针组( 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再灌注3 d、7 d海马CD34+VEGFR2+EPCs源性血管表达明显增多( P<0.05)。与电针组比较,AMD3100+电针组再灌注后7 d CD34+VEGFR2+EPCs源性血管表达明显下降( P<0.01)。 CD34+VEGFR2+血管表达变化与SDF-1α的表达变化显著相关(R=0.784,P<0.01)。结论电针可通过上调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海马区SDF-1α/CXCR4的表达,促进血管再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CCL21单克隆抗体处理对小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CCL21单抗干预组,并进一步分为1、3、7和21 d亚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构建小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在冠状动脉结扎后5 min和第3天,模型组小鼠静脉注射isotype-IgG 1.0 mg,CCL21单抗干预组小鼠静脉注射山羊抗小鼠CCL21单克隆抗体1.0 mg。建模后,Western blot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后第1、3、7天心肌组织CCR7表达,检测急性心肌梗死后第7天心肌组织MMP-2和MMP-9表达;建模后第1、3、7天,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TNF-α和IL-6水平,每组检测8只小鼠。在建模后第7天和21天,超声心动图法评估左心室功能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清CCL21、TNF-α和IL-6及心肌组织CCR7、MMP-2、MMP-9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CCL21单抗干预组小鼠血清TNF-α和IL-6及梗死区心肌组织MMP-9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抗CCL21单克隆抗体处理,通过抑制梗死后炎症反应及MMP-9表达水平发挥防止小鼠心脏重构和保护左心室功能的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神经元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VD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备小鼠VD模型,设立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术后第29、30d,经跳台试验和水迷宫试验对两组小鼠进行行为学成绩测试,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两组小鼠海马神经元中ERK的表达变化。结果:V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成绩较假手术组显著下降(P〈0.05).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ERK1、ERK2的表达及海马CA3区p-ERK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减少,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海马神经元内ERK的表达减少可能参与了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因此,应用能促进ERK表达的药物可能成为治疗VD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肢端远程缺血预处理(limb 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对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6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对照组和LRPC预处理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结扎;对照组分离颈总动脉后结扎双侧颈总动脉,20 min后松线;LRPC组首先暴露双侧股动脉,然后结扎1 min,松开5 min,进行3个循环,最后结扎颈总动脉20min后松线.观察和比较各组小鼠海马神经元形态,MPO及炎性因子IL-1β、TNF-α和IL-10含量的变化.结果:再灌注24 h后,LRPC可明显抑制神经元形态的改变(P<0.05),减少MPO、IL-1β和TNF-α含量,而增加抗炎因子IL-10的含量.结论:LRPC可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其降低海马组织TNF-o,IL-1β的含量,增加IL-10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Gao YQ  Gao H  Zhou ZY  Lu SD  Sun FY 《生理学报》2004,56(2):153-157
实验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性脑缺血(middle cerebral arterv occlusion,MCAO)模型上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程(6h、12h、1d、3d)脑组织中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4(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4,TRPC4)的表达情况,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结果显示,12 h、1 d、3 d组纹状体、海马区域TRPC4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定位检测,显示TRPC4主要表达在神经元细胞膜上;免疫组化阳性细胞统计分析显示,在不同时程缺血组中纹状体、海马区域TRPC4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有所增加,其中纹状体、海马区缺血再灌注1 d、3 d组缺血同侧1RPC4阳性细胞升高显著(P<0.05)。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RPC4相对含量增加,提示TRPC4可能参与脑缺血引起的急性和迟发性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及P-tau蛋白表达变化。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根据时间点分为6 h、1 d、7 d和21 d,每组10只。采用改良的Feeney's自由落体装置制备大鼠颅脑损伤模型。损伤后6h、1d、7 d和21 d采用水迷宫法动态观察大鼠认知功能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P-tau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颅脑损伤6 h后,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假手术组(P0.05),随损伤时间延长,其逃避潜伏期时间逐渐缩短,损伤后7 d逃避潜伏期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在损伤同侧脑组织中,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损伤后6 h脑组织中P-Tau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差异(P0.05),随损伤时间延长,P-Tau蛋白表达逐渐增多,且在损伤后7 d表达最高(P0.05),21 d时减少(P0.05)。在损伤对侧脑组织中,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损伤后6 h脑组织P-tau表达明显增高(P0.05),1 d时处于较高水平(P0.05),后逐渐减少,7 d,21 d时P-tau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颅脑损伤可导致大鼠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其损伤脑组织P-tau蛋白表达呈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且以损伤中后期表达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