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恒河猴正常子宫及妊娠后期胎儿的MRI表现。方法对3只未妊娠和3只妊娠135d的恒河猴分别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扫描,观察子宫及胎儿的影像学特点。结果未妊娠恒河猴的子宫T1WI冠状位呈椭圆形,子宫体各层呈中等信号,矢状位呈葫芦形。在T2WI上,冠状位显示宫体可见2~3层不同的信号带,在矢状位子宫体肌层的信号高于子宫颈,信号的移行区是体颈的交界处。妊娠恒河猴的子宫肌层变薄,胎盘及胎儿的脑、脊柱、肝、肺等结构显示清楚。结论MRI能很好地显示恒河猴子宫的形态、胎儿各部分的结构。对人畸形胎儿的产前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蛇志》2019,(3)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子宫恶性肿瘤分期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子宫恶性肿瘤患者43例,所有患者术前给予横断面T1WI、横断面T2WI、矢状面T2WI STIR、Gd-DTPA动态增强矢状面、常规横断面以及矢状面T1WI增强扫描,分析动态增强扫描与常规序列扫描的肿瘤图像、结合带及子宫肌层情况,评估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子宫恶性肿瘤分期的价值。结果 MRI动态增强扫描图像可见子宫结合带和子宫肌层显示良好,且未见明显侵犯;DCE-MRI(动脉晚期)可见子宫后下方结合带部分毛糙,并累及浅肌层。43例子宫恶性肿瘤患者中,术后病理Ⅰ期36例,其中Ⅰa期6例,Ⅰb期25例,Ⅰc期5例;Ⅱ期5例;Ⅲ期2例。4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均为Ⅱ期。术后病理检测诊断子宫内膜癌Ⅰa期和Ⅱ期准确率均高于常规序列组(P0.05);常规序列扫描与动态增强扫描诊断Ⅰb期和Ⅱ期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子宫恶性肿瘤有显著价值,能够清晰显示子宫恶性肿瘤范围和组织侵犯情况,对手术前分期以及治疗措施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脑图像中海马的自动分割方法及海马的形态学分析方法,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0例AD患者和60名正常对照者行MRI T1 WI 3D容积扫描,建立海马的三维主动表观模型,并以此模型对每个个体脑部磁共振图像上的海马进行自动识别和三维分割,分别建立正常对照组和AD组的海马统计形状模型,比较AD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海马形状的差异性。结果:海马三维分割方法与手动分割方法在海马体积测量上无统计学差别(P>0.05);AD患者海马头部发生萎缩(P<0.05)。结论:基于主动表观模型的MR脑图像海马自动识别和三维分割法是准确可靠的;海马头部萎缩可作为AD诊断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4.
采用尾壳核胶原酶注射诱发脑出血模型,结合不可预知慢性应激建立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模型,通过行为学评估筛选符合结局动物,研究活体正常大鼠(Rattus norvegicus)和PSD模型大鼠脑部MRI T1,T2加权成像和局域质子谱(1H MRS)的变化,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和神经元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和谷氨酸(Glu)及肌醇(m I)等指标变化及颐脑解郁方的干预作用.建立脑出血后抑郁大鼠模型,筛选行为评估合格动物,麻醉状态下固定头部于7.0T核磁共振成像仪上扫描,分别扫描横断面位及矢状位图像;之后选择感兴趣区,采用PRESS序列采集1H谱,确定肌酸、胆碱化合物、谷氨酸、肌醇(m I)等信号.经行为学评估测试,造模后及6周后的模型组蔗糖水消耗量均减少,与正常组、中药组、西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敞箱实验模型大鼠水平得分及垂直得分均小于正常组、中药组、西药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水迷宫测定中,模型大鼠错入盲端次数增加,与正常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后抑郁大鼠磁共振平扫脑正中裂增宽,中脑导水管面积扩大,提示大鼠存在脑萎缩.波谱提示模型组海马区NAA/Cr,Cho/Cr比值降低(P0.05),中药组有显著升高(P0.05).通过采用磁共振波谱技术观察颐脑解郁方对脑出血后抑郁大鼠的干预作用,发现其对于神经元的功能修复和保护的作用尤为突出.同时,也发现磁共振波谱技术确实可无损伤地获得脑内物质代谢的信息,可以反映药物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对比剂动力学时间分辨成像(Time Resolved Imaging of Contrast Kinetics,TRICKS)技术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ngiography,MRA)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技术活体动态监测兔VX2肌肉肿瘤生物学生长与血管生成,探讨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生长的关系。方法:30只新西兰白兔,每只均在右后腿肌肉内接种VX2肿瘤细胞1×107建立肿瘤模型。分别在肿瘤接种后第4、7、10、13、16天(每个时间点6只)分别进行T1WI、T2WI、DWI、TRICKS动态增强MRA及T1WI增强延迟扫描,活体监测兔VX2肌肉肿瘤血管生成,肿瘤标本HE及CD31免疫组化染色进行验证。两位医师双盲法分别测量不同生长点肿瘤的长、短径及体积,并与大体病理标本比较;测定TRICKS增强动态MRA所能显示肿瘤血管的最小直径及形态变化;观察ADC值变化与肿瘤生长的关系。结果(:1)ADC值随着肿瘤体积的长大而逐渐增大。(2)MRI活体测定肿瘤大小与病理大体标本所测算肿瘤体积的差异无显著性。(3)TRICKS增强MRA动态显示肿瘤血管的最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和研究阿尔兹海默病(AD)转基因模型小鼠(APP/PS1)活体脑部影像学特征。方法本研究利用7.0 T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1、3、5、7、9和11月龄AD转基因小鼠模型及对照组活体脑组织的微观结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定量分析了脑组织顶叶皮层及海马区的横向弛豫时间(T2)、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随AD小鼠年龄变化情况。结果从9月龄开始AD转基因小鼠顶叶皮层及海马区可见散点状低信号区,并且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多;AD转基因小鼠顶叶皮层和海马区的T2磁豫时间在1~9月龄过程中有减小趋势,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顶叶皮层及海马区ADC值的计算结果表明,7~11月龄AD转基因小鼠的ADC值明显下降(P≤0.05);同样APP/PS1小鼠的FA值从5月龄就开始降低(P≤0.05),并且这种差异一直持续到11月龄。结论高场强MRI能够显示AD病变出现早期小鼠顶叶皮层及海马区FA值的明显改变,揭示FA值对早期痴呆症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肝癌DC疫苗治疗的活体MRI成像,评价MR活体检测肝癌免疫基因治疗的价值。方法:建立兔肝癌的动物模型,研究组30只注射磁标记负载肝癌相关抗原的DC疫苗,对照组10只不注射疫苗。通过MRI成像,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及信号改变。结果:接种肿瘤14 d后,MRI平扫T2WI期36个病灶显示34个(94.44%),采取强化扫描所有病灶均得以显示;接种21d后,MRI平扫即可显示所有病灶。注射DC疫苗后,三组的肿瘤体积变化不大,部分体积有所缩小,无播散、转移现象。注射DC疫苗后肿瘤得到了明显的抑制,但不同注射方式比较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接种21 d后的肿瘤体积迅速增大,增强扫描后可见肿瘤壁较14 d时有不均匀的增大。28 d后,肿瘤继续扩大,部分出现肝内大面积播散或肺内转移,肿瘤病灶的T2信号增强。结论:肝癌DC疫苗治疗的活体MRI成像检查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伟  李肖  袁元  陈宪  孙家愈  周翔平 《四川动物》2005,24(4):617-620
目的:在常规磁共振成像仪(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上进行小型动物实验,探讨SD大鼠MRI最佳成像参数,为小型动物影像学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西门子1.5T超导MR成像仪(Siemens Sonata, Erlangen, Germany),膝关节专用线圈.选取雄性SD大鼠41只,体重250~400g,分5组依次进行T1加权(T1WI)、T2加权(T2WI)及质子密度加权成像,并比较5组参数成像的图像质量,确立Siemens Sonata 1.5T超导MR成像仪应用于大鼠的最佳成像参数.结果:T1WI采用SE序列、T2WI及质子密度加权采用TSE序列;T1WI、T2WI及质子密度加权的最佳成像参数分别为TR 350 ms/TE 12 ms、TR 2500 ms/TE 75 ms和TR 3000 ms/TE 15 ms.在MRI成像相关参数中,重复时间(TR)、回波时间(TE)主要影响对比度,决定权重;扫描野(FOV)、矩阵(Matrix)主要影响空间分辨率;层厚、激励次数(Nex)、带宽(Bandwidth)主要影响信噪比.结论:在常规MRI上进行小型动物实验切实可行,通过综合调节相应参数,不仅可以发现肝脏病变,证实了肝癌模型的成功建立,而且可以获得较理想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研究对比增强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评价的大脑动脉斑块与脑脊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到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70例,根据其病情分为急性脑梗死组(ACI)(n=30)和非急性脑梗死组(No-ACI)(n=40),所有患者均行颅脑磁共振检测,比较两组患者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以及T1加权成像增强(T1WI+E)斑块信号和强化程度,并比较两组患者或不同MRI表现患者脑脊液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人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ACI组和No-ACI组脑梗死患者在T1WI和T2WI上低信号、等信号和高信号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而ACI组患者在T2WI+E上大脑动脉斑块无强化和轻度强化患者比例显著低于No-ACI组患者(P<0.05),明显强化患者比例显著高于No-ACI组患者(P<0.05)。ACI组患者脑脊液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No-ACI组患者。在T2WI+E上,轻度强化脑梗死患者TNF-α和IL-6含量显著高于无强化脑梗死患者(P<0.05),而显著低于明显强化组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对比增强高分辨率MRI可有效评估大脑动脉斑块特征,并且大脑动脉斑块强化程度与脑积液炎症因子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3.0T磁共振成像过程中,刀锋伪影较正(BLADE)技术在克服关节扫描中运动伪影方面的的的临床应用.方法:20例行四肢关节MR扫描检查的患者(肩关节10例,腕关节10例),在常规行T2WI常规扫描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伪影,然后引入BLADE技术,扫描T2WI.,以能否清晰显示韧带肌腱而无重影为标准,对比常规序列扫描来评价BLADE技术在消除关节扫描过程中图像运动伪影方面的价值.结果:常规T2扫描出现运动伪影,用BLADE技术序列扫描出来的图像运动伪影消失,对比度明显提高.结论:应用BLADE技术进行扫描可以有效消除病人细微运动造成的运动伪影,获得高分辨率无伪影具有临床诊断价值的理想的图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并比较CT与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恒河猴全身成像研究中的应用范围,以及全身一体化技术(total imaging Matrix,TIM)配合增强扫描对恒河猴骨骼、循环、神经系统成像,总结其影像学表现中与人相应系统解剖的差异。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的表面遮盖成像重建技术(3D-SSD)对恒河猴全身骨骼系统进行全身平扫及重建,3.0TMRI的TIM技术与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对恒河猴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进行全身平扫及增强扫描并重建。结果64层螺旋CT骨骼系统成像显示恒河猴腰椎骨6块、骶椎骨8块、尾椎骨11块、真肋骨9根,数量多于人类;颈椎棘突未见分叉,与人类不同。MRI动态增强技术与一体化成像技术联用显示恒河猴的动脉系统与人类相近,端脑矢状位最长径与冠状位最长径比值比人类略低,脊髓膨大位置比人类略低。结论多层螺旋CT与MRI的TIM技术可应用于对大型实验动物进行无创性的解剖学分析,是一种无创、快速、可以在体研究并动态连续观察其结构的科学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RI,fMRI)方法考察汉语Slroop任务大脑激活模式.方法:对8例正常汉族人进行了汉语Stroop色词任务实验测试,同时采用Siemens Sonata 1.5 T成像系统,采集其脑部的BOLD-fMRI数据,通过AFNI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脑功能活动的图像,分析不同脑区的激活模式.结果:汉语Slroop任务主要激活双侧额中回、额下回、前扣带回和顶后区,双侧额上回、中央前回、基底节区和颞叶也有不同程度激活.结论:汉语Stroop任务有固定的大脑激活模式,是一种研究大脑高级认知的良好的神经心理学任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大鼠脑感染隐球菌模型并探讨MRI评估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运用立体定位技术给30只SD大鼠尾状核注射浓度为1×106 CFU/mL的新生隐球菌菌悬液10μL,分别于大鼠建模后第14、21、28天进行T1WI、T2WI序列扫描,MRI动态监测大鼠脑内感染情况,病理解剖鼠脑并观察组织形态。结果 1×106 CFU/mL浓度的新生隐球菌菌悬液建立大鼠隐球菌感染模型成功率为73.33%,隐球菌肉芽肿60%,隐球菌性脑膜脑炎13.33%;无明显异常改变20%。大鼠脑隐球菌肉芽肿MRI表现为尾状核类圆形或结节样异常信号影,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脑膜脑炎MRI表现为脑膜、室管膜明显线样异常信号。结论 1×106 CFU/mL浓度的新生隐球菌菌悬液建立大鼠脑感染隐球菌模型,耗时短且接种成功率较高。MRI表现与病理结果高度契合,可为人脑隐球菌感染诊断及效果评估提供良好的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大腿肌肉注射法建立兔VX2肿瘤模型,于造模后第7天、14天及21天进行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观察不同时期MRI表现。并于造模后第21天对照大体标本测量结果比较DWI及T2WI图像肿瘤最大径,同时比较肿瘤实体部分与髂窝内转移淋巴结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显示,造模后第7天,12只模型兔MRI常规及DWI图像均可见成瘤;第14天,2例肿瘤内出现坏死灶;第21天,12例肿瘤内均出现坏死,DWI图像可发现局部淋巴结转移灶,DWI及T2WI图像肿瘤最大径与大体标本测量结果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髂窝内转移淋巴结的ADC值与原发肿瘤实体部分ADC值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DWI可以监测兔大腿VX2肿瘤生长,有效区分肿瘤早期坏死成分,并判断相应引流区域淋巴结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在直肠癌的诊断以及分期方面,CT与MRI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经过病理检测,确诊为直肠癌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个实验组,其中一组采取CT成像方法,另一组患者采取MRI成像。并记录在不同的分期中CT及MRI的应用价值。CT诊断包含了常规CT平扫以及CT增强扫描,MRI诊断包括轴位DWI、T2W1冠状位以及矢状位、轴位T1WI、轴位T2WI的图像。结果:在直肠癌的诊断中,CT诊断的T分期与病理性T分期差异不大,其准确率为70.0%。MRI诊断的T分期和病理性T分期差异极小,其准确率为85.0%。CT诊断的N分期与病理性N分期差异不大,准确率为72.5%;MRI诊断的N分期与病理性N分期差异较小,其准确率为87.5%。CT诊断的T分期以及N分期的准确率与MRI诊断的T分期以及N分期的准确率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直肠癌的术前诊断以及局部分期中,MRI诊断与CT诊断相比,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磁共振成像(MRI)征象及其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计分和预后的关系。方 法:回顾性分析2012 年1 月-2014 年7 月我院收集的30 例DAI 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病灶累及部位分析其与GCS 计分和 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30 例患者共53 个病灶,17例多发病灶,13 例单发病灶;42 个病灶T1WI显示出低信号或者是等信号,11 个病灶T1WI显示为高信号;T2WI显示为高信号,FLAIR 序列以及弥散加权像(DWI)上表现出的信号更高,范围更清晰;病灶形 态呈条索状27 例,斑片状11 例,卵圆形8 例,不规则斑点状7 例;病灶未累及脑中线部位的患者临床预后优于病灶累及脑中线 部位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36,P=0.008),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的患者GCS 计分情况比未累及组严重,计分更低,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Z=-2.519,P=0.012)。结论:DAI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的患者GCS计分较低、预后差,MRI检查是诊断DAI 首选 的影像学方法,临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测散发性WHBE兔阿尔茨海默症(AD)模型脑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取雄性WHBE兔30只,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NC)组,高胆固醇饮食(HCD)组,高胆固醇饮食+铜饮水(HCD+Cu~(2+))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老年WHBE兔作为老年(Senile)组。NC组和Senile组给予普通饲料,HCD组给予2%胆固醇饲料,HCD+Cu~(2+)组给予2%胆固醇饲料和添加0.12 ppm铜饮水,连续造模12周。造模12周时,取血测定总胆固醇(TC)和β淀粉样蛋白(Aβ)1-42水平;取部分脑组织测定脑皮质和海马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另取冠状切片脑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Aβ、β-分泌酶1(BACE1)、磷酸化tau(p-tau)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同时切片行刚果红和皮尔苏斯基氏(Bielschowsky)染色分别观察老年斑和神经纤维缠结情况。结果老年组WHBE兔的体重明显高于NC组(P0.01),各组血浆TC、Aβ1-42明显高于NC组(P0.05,P0.01);且各组脑组织中SOD活性明显低于NC组(P0.05),MDA含量显著高于NC组(P0.05,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各组脑组织中Aβ、BACE1、p-tau蛋白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NC组(P0.05,P0.01),且HCD+Cu~(2+)组脑组织中BACE1和p-tau蛋白阳性表达亦显著高于HCD组(P0.05,P0.01)。刚果红和Bielschowsky染色显示HCD组、HCD+Cu~(2+)组和老年组WHBE兔脑组织中观察到大量的老年斑和神经纤维缠结。结论高胆固醇饮食或复合添加微量铜饮水能诱导散发性AD模型WHBE兔脑部明显的AD病理学变化,包括氧化损伤、脑内Aβ沉积增多、老年斑和tau病理学等改变,WHBE兔可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脑部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成人ADEM患者8例。8例均进行MRI平扫,7例进行增强扫描。采用自旋回波(SE)序列、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FLAIR序列及EPI序列扫描。常规行矢状面、横断面及冠状面扫描。结果:(1)病变主要位于双侧侧脑室周围及额、顶、颞、枕皮质下白质区,主要特点为多发且分布大部分不对称,双侧侧脑室旁白质可见"垂直脱髓鞘征",病灶部分呈对称分布,同时累及丘脑、脑干、胼胝体、小脑白质或大脑皮质。4例累及双侧丘脑,病灶呈对称性分布。(2)8例病变信号均以长及略长TW1信号、长TW2信号为主,3例在病变中心可见更长TW1、更长TW2信号。(3)7例平扫异常信号增强扫描均可见不同程度异常强化,急性期病灶多呈点、斑片状、环形、类圆形及索条状强化。结论:ADEM脑部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的X线平片及MRI表现,其中10例行X线平片检查,8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X线平片显示局部稍高密度软组织肿块影,邻近骨质未见明显异常或轻度侵蚀破坏。MRI表现为相应部位软组织肿块影,T1WI多呈较低信号,内可见条片状更低信号影,增强后强化明显;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影;病灶与邻近肌腱关系密切,其中一例包绕指屈肌腱蔓状生长;局部骨皮质可受侵。结论: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一种改良的新生兔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动物模型。方法选择孕期30 d的孕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5 min组、缺氧10 min组和缺氧15 min组。给予孕兔吸入7%二氧化碳的氮气使其窒息后剖宫产出新生兔,观察新生兔出生时的一般情况,4 d后作头颅磁共振影像(MRI)检查,5 d后处死动物采用HE染色和光镜观察新生兔脑组织结构改变,并作病理评分。结果缺氧10 min组新生兔活体观察、头颅MRI、病理改变符合窒息后HIBD动物的变化特点,MRI检查新生兔脑组织可见大片状、弥漫性分布的不均匀信号,呈稍短T2信号,白质、灰质界限模糊;正常对照组、缺氧5 min组和缺氧10 min组病理评分分别为(4±0,5.44±1.13,13.3±2.39),缺氧5 min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10 min组主要见变性、坏死和小胶质细胞增生改变,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缺氧15 min组新生兔生后6 h内全部死亡,不作MRI检查及病理评分。结论向孕兔输7%二氧化碳的氮气10 min使其窒息后剖宫迅速取出新生兔是简单、快速、可靠制备HIBD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