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是探索再生机理常用的模式动物之一.本实验利用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组织化学定位整体日本三角涡虫神经系统,对其方法做了改进,取得理想效果.结果表明:1)日本三角涡虫的AChE阳性(DjAChE+)神经系统结构由中枢神经及其分支神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恒定磁场对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无性横裂生殖及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方法:应用种群累积培养法,观察了恒定磁场对日本三角涡虫的种群增长、无性横裂生殖及涡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影响.结果:场强大小在200mT-500mT范围的恒定磁场能促进涡虫的无性横裂生殖,但恒定磁场显著抑制涡虫的SOD及CAT活力.结论:日本三角涡虫对恒定磁场的生理学响应较为敏感,可作为生物磁学研究适宜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3.
通过切割57条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每条切割为四段,观察和比较了228个涡虫体段眼、头、尾和咽在15种市售直饮水中的再生过程。结果显示:(1)切割后的涡虫体段在矿泉水中,无解体现象的比例为66.6%;而在纯净水中为12.5%。(2)解体体段占涡虫体段总数的19.74%。(3)头部解体占解体总数的55.55%。头部解体大于50%的现象分布在纯净水,其中3种纯净水中的头段全部解体。本实验结果提示,长期饮用能使涡虫正常再生的市售矿泉水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4.
涡虫室内养殖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角头涡虫(Dugesia)由于其结构典型,分布广泛.一直是动物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材料。之前,人们所介绍的饲养涡虫的方法中,大多是营造阴凉的条件,在实验室内用特制的装置饲养涡虫。经探究,我们在家庭内用鱼缸混合养殖涡虫和热带鱼,连续7年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淡水涡虫”一文(见《生物学通报》1989年第9期)发表后,有的读者对我国三角头涡虫的种名更改问题尚不理解。本文就此进一步说明。三角头涡虫属涡虫是一类种类最多和分布最广泛的三肠目淡水亚目涡虫,迄今全世界已经发现该属涡虫79种,它们遍布于南北两半球的大多数地区。欧洲三角头涡虫(Dugesia gonocephala(Duges,1830))是欧美动物学家较早在欧洲和非洲发现的一种涡虫。历史上有一段时间,人们曾经以为世界许多地方的其它种三角头涡虫也是欧洲三角头涡虫,这种情况也发生在亚洲。日本涡虫专家饭岛魁和镝木外岐  相似文献   

6.
陕北淡水涡虫组织形态学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陕北常见淡水涡虫的外部形态和石蜡切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经过绘图、照相、分析、鉴定,结果表明陕北淡水涡虫的常见种主要为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涡虫神经生物学的比较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通过RNAi技术为研究与脑部再生有关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本研究使用石蜡连续切片技术,经HE和Masson染色后,对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的神经系统进行观察.日本三角涡虫的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2条纵神经索组成,脑呈马蹄形;纵神经索从头部到尾部逐渐变细;脑部神经细胞突起连接成网状,纵神经索内神经细胞突起呈纵向排列;咽壁神经组织排列成内外2个圆筒状.这些结构差异反映出日本三角涡虫在涡虫纲系统演化中处于较高级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三角真涡虫生态因子初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角真涡虫(Dugesia gonocephala)为淡水中生活的一种扁虫。属于扁形动物门涡虫纲三肠目。在动物演化史上处于三胚层动物的低级阶段。是教学与科研的常备材料。鉴于目前国内尚未真涡虫生态因子研究的报道,笔者自1984年开始,通过观察、培养与实验,就所得初步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国淡水三角涡虫(Dugesia sp)的染色体研究(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空气干燥法对不同产地淡水三角涡虫的染色体进行了研究。核型分析表明:河南淇县鱼泉三角涡虫(Dugesia sp)和浙江杭州龙井三角涡虫(Dugesia sp)体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为二倍体,核型公式为2n=2x=16=16m,均为具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河南济源不老泉三角涡虫(Dugesia sp)有24条染色体,为三倍体,核型公式为2n=3x=24=24m,亦全部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上述3个产地淡水三角涡虫染色体的形态较为接近。北京樱桃沟三角涡虫(Dugesia sp)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4,为三倍体,核型公式为2n=3x=24=22m 2sm,由中部和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其中第2、4号各有一条染色体属于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研究结果表明:4个产地三角涡虫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存在较大差异,包括二倍体(2n=2x=16)和三倍体(2n=3x=24),染色体基数属于x=8类型。  相似文献   

10.
于2005年3-5月、9~11月对生活于鲁中山区的东亚三角头涡虫(Dugesia japonica)的有性生殖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鲁中山区东亚三角头涡虫1年只有1次有性生殖过程。卵囊产出的高峰在4月,卵囊孵化与种群密度最高峰在5月,其有性生殖过程与温度、食物、虫体大小密切相关。经实验观察1个卵囊最多能孵出涡虫幼体10条,最少3条。  相似文献   

11.
日本三角涡虫摄食行为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光强度、温度变化、食物种类、饥饿程度以及破坏耳突对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涡虫摄食行为的影响。弱光和低温最利于涡虫摄食;4种人工饲料中,涡虫偏爱食熟的鸡蛋蛋黄;在一定范围内,饥饿时间长短与摄食强度呈正相关;破坏耳突后涡虫的摄食能力基本消失,“脑”对涡虫摄食是否有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借助自行设计的圆盘混合法和水槽独立法研究了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对食物的选择趋性以及光照强度对其摄食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本三角涡虫对5种食物的趋食性由强至弱依次为鱼脾脏牛肝脏蚯蚓鸡肝脏熟蛋黄;400 lx以下的光照强度对涡虫摄食没有影响;当光照强度达到800 lx时,对涡虫摄食有明显影响,其中96.7%的涡虫停止摄食;当光照强度增加至1000 lx时,涡虫全部停止摄食。研究结果为淡水涡虫进化生物学和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Cullin1蛋白是细胞周期进展的重要参与者,也是泛素连接酶E3的重要骨架蛋白。TGF-β信号通路在涡虫再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下游分子TGF-β诱导核蛋白(Tinp1)也参与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再生。虽然cullin1基因和tinp1基因在涡虫体内均呈阳性表达,但二者之间的关系还不清楚。本研究采用RNA干扰技术(RNAi)敲减日本三角涡虫体内Djcullin1基因的表达,然后运用整体原位杂交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基因敲减后TGF-β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在涡虫体内的表达。结果显示,敲减日本三角涡虫Djcullin1基因可明显增强TGF-β信号通路相关分子Smad2/3及Smad4的表达,Tinp1的表达也明显增强。这些数据表明,在日本三角涡虫体内敲减Djcullin1基因可负性调控TGF-β信号通路和Djtinp1基因的表达。同时,敲减涡虫Djtinp1基因可增强Djcullin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以上结果说明,这2个基因之间存在互相调节作用,Djtinp1基因反作用于Djcullin1基因的原因未知。  相似文献   

14.
利用空气干燥法对采自河南省桐柏县下虎山和盘古溪两产地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的染色体及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日本三角涡虫下虎山种群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以16条为主,染色体基数x=8,为2倍体,核型公式为2n=2x=16=16m;日本三角涡虫盘古溪种群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以24条为主,染色体基数x=8,为3倍体,核型公式为2n=3x=24=24m。  相似文献   

15.
对采自中国云南省的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13个地理种群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I亚基基因(CO I)的部分片段进行PCR扩增、克隆和测序,以采自河南省的日本三角涡虫Luoyang种群为外群,用Clustal X 1.80、MEGA 4.0、PAUP*4.0、MrBayes 3.1.1等程序对其进行序...  相似文献   

16.
东亚三角头涡虫的全年采集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启贵 《四川动物》1992,11(3):44-44
东亚三角头涡虫(Dugesia japonica)隶属涡虫纲(Class Turbellaria)三肠门(Order Tricladida)、三角头涡虫科(Dugesiidae),主要分布于东亚各国,是教学、科研的重要材料,但由于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许多产地的涡虫濒临绝灭,采集越来越难。1 采集笔者常在重庆缙云山的溪水及北碚城边附近的小溪沟采得东亚三角头涡虫。首先应准确的找到涡虫可能存在的流水或积水小坑环境,据观察有涡虫的环境,往往同时也有蜉  相似文献   

17.
涡虫在动物系统演化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如何显示其正常组织结构,对研究涡虫的再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3种染色方法(H.E染色、Masson染色、Van Gieson染色)显示了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的神经系统,结果表明,尽管3种方法都能很清晰地显示涡虫的神经系统,但在显示咽部神经时,只有Masson染色能够很清晰地显示。  相似文献   

18.
《遗传》2021,(8)
细胞自噬基因Atg6在细胞自噬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功能缺陷影响神经发生。涡虫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再生的良好模型,其头部切除后1周就能再生出一个新的头部。因此,研究Atg6基因在涡虫CNS再生中的作用对探究自噬调控神经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 Atg6基因(DjAtg6)的分子特征,并利用RNAi技术研究了其在涡虫CNS再生中作用。结果显示:DjAtg6 cDNA全长1366 bp,编码423个氨基酸。DjATG6含有ATG6/Beclin 1蛋白家族的Coil-Coil结构域和β折叠α螺旋自噬功能结构域。涡虫沿咽前咽后切割后,DjAtg6表达量显著增加,其转录本主要在新再生的脑神经节表达。RNAi-DjAtg6引起涡虫头部再生迟缓、脑神经结构偏小,并下调神经相关基因的表达。此外,本研究还发现,RNAi-DjAtg6不影响涡虫干细胞的增殖,但下调细胞迁移相关基因mmp1和mmp2的表达,且干扰mmp1和mmp2的表达影响涡虫头再生。因此,本研究结果表明,DjAtg6在涡虫CNS再生的组织重构中发挥重要作用,干扰DjAtg6影响涡虫CNS再生可能与细胞迁移有关,其详细的分子机制尚需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淡水三角涡虫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空气干燥法对安徽肥东龙泉山、安徽滁州琅?山、云南昆明海源寺龙潭和湖北恩施龙洞河4产地淡水三角涡虫的染色体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昆明海源寺龙潭的涡虫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有16条,24条和32条共3种类型,核型公式分别为2x=2n=16=16m,2x=3n=24=24m和2x=4n=32=32m。安徽肥东龙泉山、安徽滁州琅?山和湖北恩施龙洞河的涡虫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有16条和24条两种类型,核型公式分别为2x=2n=16=16m和2x=3n=24=24m。染色体组型分析初步鉴定上述4产地淡水三角涡虫均为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另外本文还对淡水三角涡虫的混倍体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Neoblasts是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成体体内唯一具有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多能干细胞,是其损伤修复和再生的细胞基础。Neoblasts的组成是均质还是异质,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研究表明,neoblasts具有异质性,由不同的细胞亚群组成。本文从形态、射线抗性、细胞周期及分子标志等4个方面综述了neoblasts异质性研究的最新进展,为将来探讨neoblasts不同亚群功能、相互关系及各亚群在涡虫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