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跆拳道运动对改善大学生心肺适能、柔韧性以及体成分的重要价值,为跆拳道运动在高校,乃至中小学的普遍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对102名大学生(男女各51名)进行每周3次,每次90 min,为期24周的跆拳道训练,所有学生在跆拳道训练前2 d和24周的训练结束后2 d进行肺活量、坐位体前屈、体脂率以及身体质量指数测试,比较跆拳道训练前后心肺机能、柔韧性以及身体成分的变化。结果:24周的跆拳道训练后,大学生的肺活量和坐位体前屈都较训练前有显著提高(P<0.05),体脂率较训练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跆拳道训练对改善大学生心肺适能、柔韧性以及身体成分等健康体适能具有一定作用,跆拳道运动可作为高校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一种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隙训练(HIIT)对大学生健康体适能、能量消耗和心率的影响。方法:以18~19岁男性大学生108人为研究对象,平均配对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参加正常体育课;一组为试验组,在正常体育课上进行1次HIIT,课外进行2次HIIT,包含原地高抬腿、开合跳、弓步跳、立卧撑、原地深蹲、平板支撑、俄罗斯转体、俯卧背肌8个动作,每次8~10 min,共持续12周,对试验前后两组大学生的身体成分、能量消耗、肌肉力量、心肺适能和心率进行了测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学生心肺适能、肌肉适能、能量消耗均有所提高,其中立定跳远、静息能量消耗、总能量消耗、最大心率以及安静时心率显著升高(P< 0.05)。与试验前比较,试验组立定跳远、肺活量和中长跑成绩显著高于试验前(P<0.05);试验组身体成分改善,BMI下降;静息心率降低。结论:HIIT是一种高效、安全的运动方式,花费时间少,能有效增加能量消耗,提高肌肉和心肺适能,增加最大心率和安静时心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补充蒺藜提取物对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的男子拳击运动员肩、肘关节的爆发力和耐力的影响。方法:15名青少年男子拳击运动员随机分为训练对照组(n=7)和训练+蒺藜组(n=8,完成所有测试项目的n=6)。两组运动员同时进行3周大强度力量训练,休息4周,再进行3周中强度耐力训练,每周训练6d。训练+蒺藜组运动员每日上午训练前服用1250mg的蒺藜提取物胶囊,而对照组服用安慰剂。训练前、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后,用瑞士CONTREX等速肌力测试仪检测两组运动员肩关节的屈伸肌、收展肌和肘关节的屈伸肌在90°/s和120°/s角速度运动时的相对峰力矩(峰力矩/体重)、相对平均功率(平均功率/体重)、相对总功(总功/体重)、做功疲劳度和屈伸肌(和收展肌)峰力矩比。结果:与训练前比较,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可降低男拳击运动员肩和肘关节屈伸肌的相对总功(90°/s和120°/s),增加肩关节屈肌做功疲劳度(120°/s)(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补充蒺藜提取物可改善男拳击运动员力量训练所致肩关节屈伸肌相对总功的减少及屈肌做功疲劳度的增加,以及耐力训练所致肘关节屈伸肌相对总功的降低(P均<0.05);其余各检测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补充蒺藜提取物可改善力量训练所致肩关节、耐力训练所致肘关节的屈伸肌爆发力和耐力的降低;但不影响肩关节收展肌的爆发力和耐力,也不影响肩和肘关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加压力量训练是指在加压限制或短时间断性阻断静脉血流量的情况下,以较小的练习强度刺激肌肉生长、改善肌肉功能的训练方法。为探讨加压力量训练促进肌肉肥大、肌肉量增加的可能机制,本研究通过研究加压力量训练对肌肉适能即时性、短期、中长期影响以及该影响的生理机制,发现加压力量训练可显著刺激体内性激素合成与代谢压力提升,产生加剧性反应,对加速肌肉蛋白合成有良好效果;6 d至16周的加压力量训练均有助于MVC、1RM及CSA的提升,效果与高强度阻力训练类似。训练的强度在20%~50%1RM、加压压力在50~250 mmHg范围内,可适用于大部分的人群。加压力量训练生理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的途径包括:肌肉在缺血状态下招募更多Ⅱ型肌纤维,并增加代谢压力物质,进而刺激GH的释放;mTOR路径的活化与泛素-蛋白水解酶复合通路的抑制;热激蛋白与神经性一氧化氮合成酶-1活性的增加;肌肉生成抑制素浓度降低与肌肉干细胞数量增加等。  相似文献   

5.
不同强度的耐力训练对下丘脑—垂体调节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不同强度的耐力训练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性腺轴与运动有关的几个主要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强度的耐力训练对其合成,释放的作用是不同的。跑台上36m/min的耐力训练,与其它强度相比,能增加下丘脑-垂体中β-内啡肽(β-EP)的储备,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降低运动应激和乳酸水平,增加有氧供能,从而说明,适宜的耐力训练可提高运动能力,其中β-EP对性腺轴和肾上腺轴的间接或直接的调控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小球藻摄入干预对抗阻运动诱发的肌肉损伤的影响,本研究招募32名排球运动员为受试者,进行随机对照双盲实验设计,分别随机分为安慰剂组(n=16)与小球藻组(n=16),每位受试者以4.5 g/d的剂量连续服食小球藻或安慰剂35 d,进行单次抗阻运动以诱发肌肉损伤,损伤模式以85%最大肌力为负荷进行大腿蹬卧推、大腿曲屈、卧推3个动作各进行4组,每组动作重复8次。在摄入小球藻或安慰剂前,运动后24 h,运动后48 h分别测量血清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以量表评估肌肉疼痛程度,并在运动后第3天、第4天、第5天测量最大肌力表现。研究发现,抗阻运动造成血液肌酸激酶活性与肌肉酸痛感增加,肌肉力量降低;小球藻组运动后第24 h和第48 h血液肌酸激酶活性与肌肉酸痛感显著低于安慰剂组;小球藻组运动后3~4 d大腿推蹬力量显著高于安慰剂组,运动后4~5 d大腿曲屈与卧推力量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研究表明,小球藻摄入干预可以改善抗阻运动诱发的肌肉损伤,避免运动后的肌肉疲劳,同时降低恢复期的肌肉损伤。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察单一抗阻运动模式和联合运动模式对举重运动员的卫星细胞活化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本研究以30名男性举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将受试者随机分为抗阻运动组和联合运动组,抗阻运动组接受60%最大重复次数(1 RM)的负重蹲起训练,联合运动组接受60%1 RM的负重蹲起和卧推训练。运动前和运动后3 h立即获得肌肉活检样品,采用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活化的卫星细胞数(Pax7+/MyoD+)。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肌肉组织中Akt、mTOR、p70S6K和4E-BP1的磷酸化情况。研究发现,运动后,联合运动组活化的卫星细胞数显著高于抗阻运动组(35.14 vs 29.86个,p=0.011)。运动后联合运动组的Akt、mTOR、p70S6K和4E-BP1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抗阻运动组(p<0.05)。本研究表明,与单一抗阻运动模式相比,联合运动模式更有助于肌肉卫星细胞的活化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活化,从而改善肌肉功能。  相似文献   

8.
运动诱导的骨骼肌适应性变化是骨骼肌在受到长期运动刺激后出现骨骼肌质量、快慢肌纤维比例、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合成、自噬和氧化代谢水平以及骨骼肌运动损伤后修复等方面的变化,导致肌肉肥大、氧化代谢能力提高,从而提高运动能力。核受体是一类配体依赖性的转录因子,主要包括雄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甲状腺激素受体、Rev-Erbα以及孤儿核受体Nur77、Nor1和雌激素相关受体等,它们在运动诱导的骨骼肌适应性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可通过影响快肌肥大促进抗阻运动对肌肉力量和爆发力的增强、慢肌纤维比例的增加以及慢肌线粒体合成、自噬和氧化代谢酶的提高等途径促进耐力运动对肌肉耐力的增强等。该文就以上核受体在骨骼肌运动性适应中的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这对理解运动增加骨骼肌质量、提高线粒体数量和功能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运动防治肌肉流失、改善骨骼肌代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弹力带抗阻训练联合七步法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心肺适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4月期间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收治的113例冠心病患者,分组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康复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弹力带抗阻训练联合七步法运动康复干预,对比两组血脂、日常生活能力、心功能、心肺适能及运动能力。结果: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径(LVEDD)以及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改良Barthel量表(MBI)评分、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高密度脂蛋白(HDL)高于对照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峰值公斤摄氧量(VO2/kg peak )、无氧阈、峰值氧脉搏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峰值功率(WR peak )、峰值代谢当量(MET peak )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弹力带抗阻训练联合七步法运动康复可促进患者心功能、血脂状况改善,提高其心肺适能、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压力血流限制(BFR)结合低强度抗阻训练对男性大学生下肢肌肉及心肺功能影响。方法:27名健康男性大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低压组(L组)、高压组(H组),每组9人,受试者大腿近端放置可充气非弹性袖带后分别进行无压力、120 mmHg、180 mmHg,进行20%1次重复最大力量(1RM)强度的负重半蹲训练,比较每周3次,共12周训练前后及各组间股直肌、股中肌肌肉厚度(MTH)、相对伸膝峰值力矩(rM)、峰值功率(P)、相对最大摄氧量(rVO2max)、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射血分数(EF)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训练前比较,12周训练后L组和H组股直肌MTH、股中肌MTH、rM、rVO2max、SV、EF均显著提高(P<0.05,P<0.01),且显著高于训练后C组(P<0.05,P<0.01),而L组与H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2周120 mmHg或180 mmHg压力下20%1RM强度BFR训练均可有效提高男性大学生股四头肌肌肉厚度及力量并显著提高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脂膳食和耐力运动联合作用对大鼠心肌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活力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8,);普通膳食对照组(C)和普通膳食耐力训练组(E),高脂膳食对照组(H)和高脂膳食耐力训练组(R)。E、R组每天进行30~60min低强度(≤16.7m/min)的持续跑台运动;每周训练6d,训练8周。最后一次训练结束后的24—48h内取左心室肌,比色法检测CaN和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活力。结果:高脂膳食诱导心肌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力显著升高(P〈0.05)及CaN活力显著下降(P〈0.05)。耐力训练诱导心肌CaN活力显著下降(P〈0.05),而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力无显著变化。与高脂对照组相比,高脂膳食与耐力训练联合作用诱导心肌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CaN活力显著升高(P〈0.05)。结论:高脂膳食和耐力训练在提高心肌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活性方面可能有正协同作用,但在抑制CaN活性方面则可能存在有负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甘草酸(GA)饮料对中等强度耐力训练的女大学生运动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2名女大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GA组(n=6),两组都进行4周的中等强度耐力训练,每周训练5 d,每天1 h。检测训练前、后女大学生的400 m、Wingate无氧功率测试和心率在170次/分时的身体工作能力(PWC170)、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和分类以及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IL-6,以及IL-10和骨骼肌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GA组的400 m跑和PWC170的成绩显著提高(P0.05),而Wingate无氧功率测试指标无差别。白细胞总数不变,但淋巴细胞比例增加、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P0.05);血浆MDA降低(P0.05)、GSH-Px和T-AOC升高(P0.05);LDH和CK无显著变化,炎症因子在试剂盒的检测范围之下。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GA组400m跑成绩和PWC170的提高与抗氧化能力和淋巴细胞比例的改变有关(P0.05)。结论:中强度耐力训练中补充GA饮料能提高女大学生的运动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强抗氧化能力和细胞免疫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3.
白藜芦醇对耐力训练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6周耐力训练小鼠的白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亚群和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能力的影响。方法:72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A组)、耐力训练组(B组)、耐力训练+白藜芦醇组(C组),每组24只小鼠,C组小鼠每日给予白藜芦醇10mg/kg灌胃,与B组共同进行6周递增负荷游泳训练,再进行力竭游泳实验,力竭后24h处死小鼠取材进行指标检测。结果:补充白藜芦醇使耐力训练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CD3+CD8+显著回升,维持CD3+CD4+/CD3+CD8+在正常范围,使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转化能力提高,一定浓度范围内的白藜芦醇体外均能增强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转化能力。结论:白藜芦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耐力训练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阻力训练配合补充脱氢表雄酮对中年女性葡萄糖吸收能力和荷尔蒙的影响。本研究选用平均年龄为(50.8±7.22)岁的女性,并于实验期前1周进行最大反复阻力测验(RM)及基础值测验,包括身体组成、肌力、荷尔蒙、葡萄糖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其后将受试者分为DHEA组、运动组运动DHEA组,实验期间给予补充DHEA每天50 mg,阻力训练强度为70%RM,并于实验期第3天及8周结束后实施与基础值相同的测验。发现仰卧起坐的能力经运动训练后显著增加,实验前3 d皮质醇浓度明显因运动效应而增加,运动DHEA组的睾酮浓度明显高于运动组;GAUC及IAUC的指标,各组皆明显低于基础值,且运动DHEA组呈现低于运动组的趋势。实验期8周结束后,各组皮质醇浓度明显少于基础值,各组GAUC明显高于实验期第3天值,但在IAUC方面没有差异。因此阻力运动训练初期补充DHEA,可以增加葡萄糖吸收能力,虽然长期运动配合补充DHEA其效益不如初期明显,但仍有优于未补充DHEA的运动组的趋势,所以可以认为运动训练同时补充DHEA在初期及长期对改善葡萄糖吸收能力均有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强度全身振动训练对于生物体运动表现、运动疲劳以及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本研究使用4周大雄性C57BL/6J小鼠为模型,随机分作3组,每组8只动物:无振动训练对照组(sedentary control,SC);相对较低强度振动训练组(5.6 Hz/0.13 g; relative low-intensity vibration, LV);相对较高强度振动训练组(13 Hz/0.68 g; relative high-intensity vibration, HV)。振动训练以每天振动15 min,每周5次,为期4周,随后进行各项测试包括:前肢抓力、衰竭性耐力运动测验、疲劳生化指标分析、临床血液生化检测以及病理组织切片观察。数据以单因素方差进行分析,并以Duncan's test检验不同的组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两组接受振动训练介入的小鼠比对照组,具有显著提升肌力和衰竭性耐力运动的时间。在疲劳与肌肉损伤相关生化指标部分,振动训练具有明显降低单次运动测试后血氨与血乳酸浓度以及肌酸激酶活性上升的作用。在临床血液生化方面,4周振动训练显著降低草醋酸转胺酶、麸丙酮酸转胺酶与肌酸激酶活性,以及尿素氮浓度。本研究证实振动训练4周的连续介入下,具有提升运动表现与抗疲劳的作用,而且不会造成健康小鼠在生理生化以及病理上的副作用。在提供一般健康成人的运动训练指导上,全身振动训练具有健康促进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采用高脂饮食诱发C57BL/6J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耐力运动对实验动物已经形成的AS的治疗或干预效果。方法:选取48只8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n=12):正常对照组(N组)、12周高脂饮食致AS组(H组)、12周高脂饮食致AS后继续10周高脂饮食并结合游泳运动组(H+E组)和持续22周高脂饮食不运动组(HS组)。取主动脉制备组织切片,采用电镜分析及病理学研究方法。观察耐力性运动对实验动物主动脉壁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12周高脂饮食可致C57BL/6J小鼠形成明显的AS;10周耐力性运动对实验动物已经形成的AS具有改善或减轻其主动脉病变程度的效果。结论:耐力性运动能有效地防治高脂饮食造成的AS。  相似文献   

17.
高海拔地区常伴随着诸多不利环境因素,使初上高原者处于应激状态,对机体代谢系统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其中之一就是诱发骨骼肌萎缩。肌萎缩是一种肌肉功能减退的反应,表现为肌纤维横截面积减小,肌纤维类型转变和肌肉力量、耐力下降。高原环境造成的肌萎缩与低氧环境密切相关。高原训练是竞技体育中一种提高氧运输能力、心脏供血能力及最大摄氧量的有效训练方式,但此过程中造成的骨骼肌质量丢失会影响运动员力量和耐力的发挥,不利于运动表现;同时,随着高原旅游和低氧减肥的兴起,世居平原大众进入高原后发生的肌量丢失和肌力下降也会影响其健康状态。低氧暴露所诱发的肌萎缩程度由低氧浓度和暴露时长所决定,是一个多器官、多组织参与的整体调控骨骼肌蛋白代谢失衡的过程,且在不同类型的肌纤维中表现不同。但目前关于低氧暴露导致肌萎缩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因此,本文将就该问题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阐明低氧诱导肌萎缩的生物学机制,从而利用低氧刺激更好地提高运动成绩和服务大众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肌电指标分析拳击运动员上肢和腰部肌肉力量训练效果。方法:用Mega公司的ME6000肌电图仪记录分析10名女子拳击运动员上臂肱二头肌(主动肌)与肱三头肌(拮抗肌)、前臂屈肌(主动肌)与伸肌(拮抗肌)和腰部肌群的运动诱发肌电,规定运动为手持2.5 kg的哑铃负荷进行直拳空击运动直至局部肌肉力竭。结果:直拳空击运动至局部肌肉力竭过程中,上肢拮抗肌的中位频率(MF)下降幅度和速度大于相对应的主动肌,且从肌群作功来看,主动肌作功百分比较拮抗肌大。其中9名普通运动员腰肌的肌电频率(MF)均值较1名指定样本世界冠军的下降缓慢,而且其作功百分比都较小。结论:通过对普通女子拳击运动员上肢和腰部肌群肌电指标测试与世界冠军的比较分析,提示本研究中所测普通拳击运动员拮抗肌和腰部肌肉力量训练不足,有待加强该部肌肉的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19.
体育运动训练改变肌肉和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运动训练可以增加肌肉中毛细血管的数量,改变肌原纤维的比例,刺激多种细胞因子和肌肉因子的合成与分泌,增加肌肉体积,增强肌肉力量。相反,身体活动长期受限则会使肌肉体积减小,肌肉力量下降。另外,运动训练还会使大脑部分脑区的灰质体积增加,促进神经发生,促进脑血管增生,改变大脑激活模式及其结构和功能联结,增加神经营养因子水平。这些作用受运动类型、运动时长、运动强度的影响或调节。目前我们对肌肉可塑性与大脑可塑性之间关系的了解还十分有限。运动相关的代谢过程与肌肉收缩的分泌物可能与大脑可塑性有密切关系。本综述为倡导运动锻炼,制定科学的运动和康复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运动训练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骨骼肌血管调节因子的影响,探讨运动降压的机制。方法:原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R-C)和训练组(SHR-T),配对正常血压大鼠对照组(WKY-C)(n=7)。SHR-T进行10周游泳训练,每周训练5 d,每天运动1次,第1周每次运动40 min,第2周50 min,第3周增加到60 min后保持不变,直至训练完毕。SHR-T训练结束24 h后大鼠全部处死并提取比目鱼肌,RT-PCR和免疫印迹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指标。结果:与WKY-C比较,SHR-C骨骼肌VEGF、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训练前SHR-C、SHR-T两组血压显著性高于WKY-C(P〈0.01);训练结束后,与SHR-C比较,SHR-T血压显著性降低(P〈0.05),心率降低更加显著(P〈0.01),VEGF mRNA及蛋白、VEGFR2、eNOS均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氧运动训练能明显降低高血压大鼠血压,促进骨骼肌VEGF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同步提高VEGFR2、eNOS蛋白含量,血管生长因子水平增加有利于血管生成并产生降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