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由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自养型的脱氮硫杆菌 (Thiobacillusdenitrificans,硫杆菌属 ,硫杆菌科 ,革兰氏阴性化能自养细菌 ) ,该菌株的最佳生长 pH为 7 0。将此菌株与硫酸盐还原菌 (SulfateReducingBacteria ,SRB ,脱硫弧菌属 ,革兰氏阴性厌氧细菌 )混合培养 ,测定SRB的菌量变化 ,结果表明 ,脱氮硫杆菌的生长抑制了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 ,降低了SRB的腐蚀性的代谢产物硫化物的浓度 ,腐蚀速率降低 ,有利于防治SRB引起的微生物腐蚀。  相似文献   

2.
脱氮硫杆菌生长特性及其对SRB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自养型的脱氮硫杆菌(Thiobacillus denitrigioans,硫杆菌属,硫杆菌科,革兰氏阴性化能自养细菌),该菌株的最佳生长pH为7.0。将此菌株与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SRB,脱硫弧菌属,革兰氏阴性厌氧细菌)混合培养,测定SRB的菌量变化,结果表明,脱氮硫杆菌的生长抑制了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降低了SRB的腐蚀性的代谢产物硫化物的浓度,腐蚀速率降低,有利于防治SRB引起的微生物腐蚀。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从临床病人和医院内环境分离的165株革兰氏阴性不发酵杆菌的鉴定,以及这些菌对常用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的结果。165株菌归属为五个菌属: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莫拉氏菌属、无色杆菌属和产碱菌属。绝大部分菌株对于常用抗生素耐药。讨论了细菌鉴定方法和程序。提出这些菌与临床感染具有密切关系,耐药菌株对于感染症治疗和医院内感染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株与鳆发光杆菌最相似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从海鲜食品中分离到的1株少见细菌M1进行系统分类鉴定。采用常规方法[1]进行分离培养,以形态学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可见,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杆状细菌,16SrDNA核甘酸序列测定与鳆发光杆菌最为相似,生理生化特征与发光杆菌属、弧菌属相近,但都不完全相符,而与鳆发光杆菌相似性最高。  相似文献   

5.
广东南岭森林土壤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但对其中的可培养细菌种类仍缺乏系统了解。本研究采用贫营养型的R2A培养基和富营养型的TSA培养基对南岭森林土壤中细菌进行了分离,获得细菌408株,分别从属于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的35属。其中的优势类群为厚壁菌门,占分离总数量的71%。在属水平,芽胞杆菌及其近缘属为优势类群。除芽胞杆菌外,假单胞菌、伯克霍尔德氏菌草酸杆菌科Collimonas属和罗丹诺杆菌科Dyella属是分离获得的主要类群。R2A培养基在分离革兰氏阴性的变形菌门菌株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偏好性,而TSA培养基分离得到的更多为快速生长的芽胞杆菌及其近缘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发现了15属的菌株具有一定的水解酶活性,大多表现出对淀粉和牛奶的水解活性,对有机磷的水解性能优于对无机磷的水解。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则主要集中于芽胞杆菌及其近缘属中。发现了潜在新物种26株,分布于芽胞杆菌、Dyella、类芽孢杆菌等9属中。本研究仅使用了两种营养类型的培养基,进一步借助培养组学技术有望能更加全面反映南岭森林土壤中的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聚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基因阳性菌株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从中国云南省采集土样,采用GPY培养基、淀粉_酪素琼脂培养基和甘油天门冬酰胺琼脂培养基分离得到了876株细菌放线菌菌株。经聚酮类化合物基因筛选得到75株Ⅰ型和Ⅱ型聚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基因双阳性的菌株,经抗菌活性、形态、生理等结果分析比较,选取其中的10株进行了16S rDNA序列分析。在物种多样性方面,分离到的菌分布至少有7个科,8个属。其中有链霉菌科的链霉菌属,分枝杆菌科的分枝杆菌属,链孢囊菌科的链孢囊菌属和野野村菌属,诺卡氏菌科的诺卡氏菌属,微球菌亚目的一新属、产碱杆菌科的无色杆菌属和β_亚纲中与紫色杆菌属紧邻的一革兰氏阴性菌新属。综合其表型、基因型特征,初步确定其中8株为新物种。研究表明利用新的思路和程序从自然环境分离、鉴定未知菌是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杨正时  钟熙   《微生物学通报》1990,17(2):105-107
在培养基中加入卵黄常用于鉴定革兰氏阳性细菌及某些厌氧菌,以检查其产生卵磷脂酶的能力。作者用以检查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弧菌),发现它对某些细菌具有重要的鉴别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养殖牡蛎体内检出坎氏弧菌的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 0 0 3年 9月从福建近海养殖太平洋牡蛎 (Crassostreagigas)体内分离出 4株细菌 ,对它们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盐度、温度和pH生长条件以及 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4株细菌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具极生单鞭毛 ,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氧化酶阳性 ,生长需NaCl,无色素 ,不发光 ,在TCBS平板上形成中等大小圆形绿色菌落 ,对弧菌抑制剂O 12 9敏感 ,具有弧菌属的典型特征。结合 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该菌 (编号SXS1)与坎氏弧菌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 ,其同源性达 99 .0 % ,因此将该菌鉴定为坎氏弧菌。对该菌在环境中的分布与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渤海水母体细菌的微生态分布及弧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稀平板法对我国辽宁渤海海域水母体中细菌的微生态分布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渤海水母体中各部位均有腐生性细菌及弧菌生长,其中腐生性细菌主要存在于水母体现,而弧菌除存在于水母体表外,有的则能在水母体内深层生长,水母体细菌微生态研究结果表明,弧菌的占细菌总数的90%以上,通过改进TCBAS培养基,从水母体中分离得到6株优势类群的细菌,对其菌落特征、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它们都具备弧菌属的共同特点:革兰氏阴性,氧化酶阳性,兼性厌氧,TCBS培养基上能生长,对O/129敏感,初步鉴定为弧菌属,研究还发现,这几株菌都能产蛋白酶,其中JF2、JF4、JF5、JF6产蛋白酶的能力明显较强,它们极有可能是导致水母捕捞后快速解体腐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新疆胀果甘草内生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新疆的健康野生胀果甘草不同组织中的内生菌进行分离,确立了分离的条件为5%NaClO4浸5min,分离纯化得到149株细菌和2种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和革兰氏染色,细菌中芽孢杆菌为93株,杆状菌56株,使用法国梅里埃细菌自动鉴定仪对其进行鉴定,得到鉴定结果的细菌属于13个属,真菌显微形态鉴定属于Penicillium青霉菌属和Fusarium镰刀菌属。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吡咯烷酮芳胺酶(L-Pyrrolidonyl-β-naphthylamide,PYR)实验快速鉴别肠杆菌科细菌。方法:检测细菌的PYR,以色原为底物,采用斑点法,对115株肠杆菌科细菌进行鉴定,结果:大肠埃希菌,弧菌属,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属均为阳性,枸椽酸杆菌,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均为阴性,结论:应用PYR水解实验能简便,快速区别枸橼酸杆菌与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尤其鉴别费劳地枸橼酸杆菌和沙门菌更为有用。  相似文献   

12.
副猪嗜血杆菌aroA基因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细菌aroA基因参与芳香族氨基酸的生物合成,被成功应用于细菌分类和基因失活致弱突变菌株的构建.副猪嗜血杆菌(Hps)是感染猪出现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一种病原细菌,鉴定该菌aroA全基因序列将有助于鉴定遗传进化关系和突变分析.[方法]利用PCR和细菌基因组步移技术鉴定Hps的aroA基因序列,进而对不同血清型菌株该基因序列进行鉴定,并与其它革兰氏阴性细菌进行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自Hps血清5型基因组DNA中获得包含完整aroA基因的3.7 kb基因片段,其中aroA基因全长1314 bp,编码产物长度437 aa,分子量大小47.9 kDa,该基因上游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自本试验选择的Hps不同血清型菌株中均可扩增出包含完整aroA基因的1476 bp片段,且这些不同血清型菌株间核酸序列同源性在97.7%以上.Hps血清5型aroA基因序列与巴氏杆菌科其它成员核酸序列同源性为70.6%-78.9%,与E.coli和S.typhi-murium的同源性分别为66.4%和67.2%.[结论]本试验首次对Hps的15个血清型国际参考菌株及地方分离株aroA全基因序列进行了鉴定,序列比较结果显示aroA基因在革兰氏阴性细菌中具有较高的同源性.aroA基因鉴定对构建基因失活突变菌株以研究Hps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广东省南澳岛采集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分离海洋来源的琼胶酶产生菌,并对其进行分类鉴定,为琼胶酶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利用4种不同的筛选培养基分离产琼胶酶的菌株,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DNS法测定琼胶酶活力,研究菌株所产琼胶酶的类型,对菌株的生长曲线及发酵产酶曲线进行初步测定。结果显示,分离得到一株高产琼胶酶的菌株ZQM2017,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菌株属于弧菌属(Vibrio sp.),结合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实验结果鉴定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可同时产α-琼胶酶与β-琼胶酶;该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28℃,180 r/min振荡培养时,其对数期出现在3-9 h,发酵5 h即有明显产酶,当发酵至46 h,所产琼胶酶活力达到最高109.87 U/mL发酵液。从南澳岛龙须菜上自主分离筛选得到的海洋细菌ZQM2017,经鉴定命名为Vibrio alginolyticus ZQM2017,可同时分泌α-琼胶酶和β-琼胶酶,所产琼胶酶初始活力高达109.87 U/mL。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对位于云南滇西北的明永冰川地区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三个不同垂直气候带中可培养低温细菌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利用四种不同培养基对该地区可培养低温细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共得到细菌37 513株,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分为了391种,其中LB培养基分离到99种,Organic培养基分离到78种,PSG培养基分离到96种,PYGV培养基分离得到118种,可以看出寡营养培养基PYGV分离得到的细菌种类多于LB和Organnic等富营养培养基,表明PYGV针对冰川地区细菌的分离与鉴定更为合适;通过革兰氏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大部分菌株为革兰阴性杆菌;对已分离得到的优势菌进行了16S rRNA基因测序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得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耶尔森氏菌属(Yersinia)和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在明永冰川不同垂直气候带上均有分布,其中假单胞菌属最多占据35%;而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是寒温带上特有的菌属。本研究证明明永冰川地区垂直气候带中可培养低温细菌多样性非常丰富,也为下一步了解这一特殊地理生态环境下微生物的群落演替规律、研究冰川环境中微生物群落如何响应气候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一株牙鲆皮肤溃烂症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从山东荣成养鱼场发病牙鲆分离到一株病原菌M3,革兰氏阴性,杆状,能运动,菌落半透明,用BIOLOG细菌鉴定系统不能鉴定。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检索发现M3菌株与弧菌属的同源性较高,为94%~98%。系统发育学分析表明菌株M3与鳗弧菌关系最近,相似性为996%,其生化性状也和鳗弧菌的特征相似,故可把M3定为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  相似文献   

16.
小龙虾肠道产木聚糖酶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小龙虾肠道微生物是小龙虾降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主要驱动力。【目的】研究肠道内细菌的相对丰度,为揭示肠道微生物在小龙虾纤维素降解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纯培养法从小龙虾肠道筛选产木聚糖酶细菌,并且对小龙虾肠道细菌进行16S高通量测序。【结果】形态学和16SrRNA基因分子鉴定表明,筛选到的4株产木聚糖酶细菌均属于芽孢杆菌科芽孢杆菌属;结合进一步的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结果为:菌株Z-3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Z-4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Z-29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菌株Z-30为高地芽孢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在属水平上,小龙虾肠道细菌主要是Candidatus Bacilloplasma、拟杆菌属、弧菌属、不动杆菌属、Dysgonomonas、Tyzzerella3、气单胞菌属和希瓦氏菌属细菌。【结论】小龙虾肠道内细菌资源丰富,且芽孢杆菌属细菌在木质纤维素降解过程中发挥一定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从放线菌发现新的药物先导化合物,研究了川滇4个地区的放线菌多样性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集250份土样,用4种培养基分离放线菌;从中选择98株代表菌进行了初步分类鉴定;采用琼脂扩散法,检测了169株放线菌对4种细菌和7种真菌的抑菌活性;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法,测定了它们产生的聚酮合酶(PKSI、PKSⅡ)基因、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RPS)基因和多烯类化合物合成酶(CYP)基因。【结果】黄荆老林的放线菌有13个属,峨眉山、青城山仅5个属,九寨沟9个属,西双版纳达20个属;不同地区的放线菌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平均约占10%;有27%-36%的菌株产生PKSI、II、NRPS、CPY化合物合成基因。【结论】在采集样品的地区中,人类干扰越少,放线菌的多样性越高。分离放线菌时,使用"极端"条件,虽然分离到的放线菌数量可能不多,但获得未知菌的比例较大。添加抑制剂可减少革兰氏阴性细菌和真菌,有利于分离放线菌。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塔里木河天然胡杨林部分地区可培养细菌的生态分布。方法:通过塔里木河胡杨林采样,可培养菌分离及16S rDNA序列鉴定。结果:从3种不同样品(水样、土样和胡杨树杆分泌物)中分离筛选了22株细菌,其中17株菌为革兰氏阳性菌,5株为革兰氏阴性菌。根据生理生化特征与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中15株菌属于芽孢杆菌属,4株属于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动性球菌属和Agrococcus属各含有1个分离株。结论:塔里木河胡杨林可培养微生物中芽孢杆菌比较丰富,其中有3个可能的新种。  相似文献   

19.
研制出一种一管多用鉴定培养基。在一支单管培养基上,可根据高层是否产气,斜面有无荧光,高层、斜面与凝固水附近的颜色变化五个特征,结合氧化酶试验与鞭毛染色结果,同步将临床常见的氧化型革兰氏阴性杆菌鉴定到属或种,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自1955年 Duguid 氏将细菌菌体表面所带有的与鞭毛不同的发样细丝命名为菌毛以来,一直认为:“菌毛主要见于革兰氏阴性的肠道杆菌,……”。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进展,逐步发现在自然环境中能形成菌毛样结构的微生物种类甚多。菌毛的遗传学、分类原则、形态学,抗原组成及功能,已引起微生态学、环境与生物学、以及空间科学界等多个领域专家的密切关注。现已证明:革兰氏阴性细菌中的奈瑟菌属、布拉汉氏菌属、肠道杆菌科、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