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剂量创伤弧菌感染小鼠心肌、骨骼肌的超微结构变化,比较创伤弧菌引起的特征性病变下肢水肿骨骼肌病变与心脏病变出现的次序,探讨下肢水肿是否存在与心肌病变有关.方法:16只6~8周ICR(清洁级)小鼠.实验组12只腹腔注射<LD50(1.34×107个/ml)的菌量(4.45×105个/ml)0.2ml,4只注射生理盐水0.2 ml作为菌液对照.分别取1 h、3 h、6 h、12 h小鼠心肌、后肢骨骼肌肌肉组织0.1cm×0.1 cm×0.1 cm置电镜固定液,超薄切片观察超微结构.结果:引起的动物模型实验组小鼠主要的实质性病变在心肌.实验组3 h就发现肌原纤维间隙扩大,肌丝断裂,肌膜下水肿较明显.6 h肌丝排列紊乱,疏松,局灶性肌丝断裂溶解.12 h核固缩水肿,间隙水肿,肌丝断裂,线粒体肿胀.而骨骼肌肌肉超微结构变化不明显,3 h、6 h和12 h实验组未死亡小鼠只表现肌组织间质变化,肌浆网扩张,组织间质水肿,胶原纤维排列稀疏、溶解.结论:本实验心肌、骨骼肌水肿与临床下肢水肿的症状相吻合,并提示心肌的实质病变明显早于骨骼肌,比较而言创伤弧菌所致病变是以重要脏器心脏的损伤为主,早期创伤弧菌对骨骼肌肌肉的实质性损伤并不明显.由创伤弧菌所致的原发性败血症表现双下肢出血性水肿可能不是创伤弧菌初始病变.  相似文献   

2.
大鼠心肌整体缺血及离体再灌注致生物膜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和方法:利用整体大鼠异丙肾上腺素损伤(ISO)和离体大鼠全心停灌/再灌(I/R)两种模型,观察了心肌缺血和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生物膜-线粒体膜及肌纤维膜损伤的影响。结果:ISO(5mg/kg,皮下注射)和I/R(20min/20min)可导致大鼠心脏生物膜产生严重损伤,表现为心肌线粒体脂质过氧化产物明显增加,线粒体磷脂酶A2(PLA2)激活,从而导致线粒体膜磷脂(PL)含量减少,磷脂分解产物游离脂肪酸(FFA)增加,膜脂流动性(LFU)降低,线粒体Ca^2 -ATPase及肌纤维膜Na^ ,K^ -ATPase活性降低,线粒体呼吸功能降低、呼吸链氧化磷酸化解偶联,高能磷酸化合物生成减少。结论:整体ISO和离体I/R可导致大鼠心肌线粒体、肌纤维膜结构和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3.
大豆磷脂脂质体对再灌注心肌线粒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装置,研究在缺血-再灌注时补充大豆磷脂脂质体对心肌线粒体膜脂质特性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在缺血-再灌注时补充大豆磷脂脂质体可提高线粒体膜磷脂含量,抑制胆固醇-磷脂摩尔比和膜脂质微粘度的增加,改善线粒体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补充大豆磷脂脂质体对再灌注心肌线粒体的脂质特性和超微结构的损伤性变化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FoxO1与骨骼肌纤维类型之间的关系,本试验以大白猪为实验材料,利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了FoxO1与肌纤维类型标志基因MyHCⅠ、MyHCⅡa、MyHCⅡb和MyHCⅡx在特定骨骼肌中的表达规律,以及调控肌纤维类型关键基因Mef2c和NFAT的表达,并用Wortmannin处理原代培养的猪骨骼肌成肌细胞,检测了FoxO1与肌纤维类型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FoxO1在不同骨骼肌类型中mRNA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其蛋白表达与MyHC各亚型显著相关.Wortmannin处理结果显示,在处理的第3和5d,FoxO1蛋白与MyHCⅡb,MyHCⅡx和NFAT表达显著正相关,而与MyHCⅠ,MyHCⅡa和Mef2c表达显著负相关.结果表明,FoxO1通过抑制MyHCⅠ的表达调控肌纤维类型.  相似文献   

5.
选取大、小白鼠各32只,雌雄各半,按年龄和性别分成8组。采用Ca^2 -ATPase法测定比目鱼肌(SOL)的mATPase活性,计算Ⅰ型和Ⅱ型肌纤维比例;并称量大、小白鼠的脏器,计算脏器指数。结果显示:SOL中Ⅱ型肌纤维比例,①大白鼠和小白鼠幼龄组均极显著高于成年组;成年雌性均显著低于成年雄性;②成年大白鼠极显著低于成年小白鼠。大白鼠和小白鼠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均幼龄组极显著高于成年组,肝脏指数则均极其显著低于成年组;大白鼠幼龄组与成年组的肝脏指数、脾脏指数均极显著低于相应的小白鼠。提示在发育过程中大白鼠和小白鼠SOL中的mATPase活性均逐渐降低,因而其Ⅱ型肌纤维比例逐渐减小,且mATPase活性具有种间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模型心肌线粒体再灌损伤和SOD抗缺血再灌损伤的作用。实验分为:A组(缺血再灌组)B组(SOD组)和C组(假手术组)。电镜见A组线粒体高度肿胀、外膜缺损、嵴断裂溶解,出现无定形致密体、四膜嵴和杆状嵴等改变。B组线粒体轻度或中度肿胀、少数有轻度嵴溶解。个别线粒体内出现无定形致密体。三组线粒体超微结构立体计量数据比较,A组线粒体密度、线粒体体密度与肌原纤维体密度比率增高((P<0.01),线粒体比表面和比膜面降低(P<0.01)。自身动图像分析仪检测SDH反应灰度值A组呈强损伤反应,B组反应较轻,二者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果表明,心肌缺血再灌可致线粒体发生不可逆性损伤,SOD能减轻线粒体缺血再灌性损伤。  相似文献   

7.
蛇伤性肢体溃疡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平  余培南 《蛇志》2004,16(4):48-50
混合毒类毒蛇和血循毒类毒蛇的蛇毒中含有丰富的血循毒素,卵磷脂酶A、透明质酸酶、蛋白水解酶等毒性物质,进入人体后对组织产生严重损害,尤其是对微血管的内皮细胞、细胞的膜系统,增强管壁的通透性,以致发生组织水肿、坏死性炎症,甚至直接作用于肌纤维,导致肌纤维的断裂,从而形成溃疡和组织坏死,严重时坏死可深达骨膜,使肌腱和骨骼外露。中医认为,  相似文献   

8.
黑曲霉A3木聚糖酶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曲霉A3(AspergillusnigerA3)的固体培养物浸出液,经过多步分离纯化后,获得三个组份的木聚糖酶,称为xⅠ、xⅡ和xⅢ.经7%凝胶浓度的盘状电泳分析均为单一组份.经等电聚焦电泳测xⅠ、xⅡ和xⅢ的等电点分别为6.8、5.5和6.1.SDS-PAGE测得亚基分子量(Da)分别为xⅠ,42000;xⅡ,20000;xⅢ,31000.三个酶组份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xⅠ,40℃;xⅡ,50℃;xⅢ,50℃.最适反应pHxⅠ,3.5;xⅡ,4.5;xⅢ,5.0.保温一个小时后,酶的半失活温度分别为xⅠ,55.6℃;xⅡ,54.8℃;xⅢ,46.6℃.金属离子Ag+、Hg2+、Ni2+和脲对不同的酶组份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骨骼肌由异质性的肌纤维组成,不同类型的肌纤维具有不同的形态、代谢、生理和生化特性.根据不同肌纤维中表达的特异肌球蛋白重链亚型可将成体哺乳动物骨骼肌纤维分为4类,即Ⅰ,Ⅱa,Ⅱx和Ⅱb型.骨骼肌保持高度可塑性,当机体受到某些生理或病理刺激时,骨骼肌为了适应需要,通过激活胞内相关信号通路改变肌纤维特异基因的表达从而诱发肌纤维类型的转化.本文综述了细胞内参与调控肌纤维类型转化的多条重要信号通路,如Ca2+信号通路,Ras/MAPK信号通路及多种转录调节因子,辅激活因子和抑制子等,为改善肉类品质,提高运动训练效果及治疗肌肉相关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分别以0、25、50、100mg/kg饲料的维生素E水平进行了鲤维生素E缺乏的病理学和血液学研究。经20周的饲喂试验,各试验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日粮中维生素E水平呈负相关,其发病率分别为47.5%、22.50%、10.0%和0%,死亡率分别为22.5%、12.5%、5.0%和0%。病鱼出现特征性的背部两侧肌肉萎缩变薄,呈刀刃状的“瘦背病”、脊柱前凸及以突眼、竖鳞和腹水、体侧红肌纤维退色变白为特征的渗出性素质样病变。组织学上最突出的变化表现为营养性肌病、骨骼肌纤维变性、坏死,残存的肌纤维萎缩变细;心肌纤维变性、坏死;肝脏发生营养性肝病,肝细胞变性、坏死,甚至溶解消失,形成溶解灶。在肝细胞内可见大量黄色或棕黄色、圆形或椭圆形的蜡样质沉着。性腺发育障碍,精巢内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卵巢发育迟缓,卵母细胞数量减少。胰腺变性、坏死。肾小球肿大,细胞增生,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超微结构上,骨骼肌横纹模糊不清或消失,肌浆凝固,核膜间隙增宽,核固缩;骨骼肌纤维、心肌纤维、肝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溶解、有的呈囊泡化,内质网扩张,脱核糖体颗粒。  相似文献   

11.
中华眼镜蛇细胞毒素溶液构象的激光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由中华眼镜蛇细胞毒素CTⅡ、CTⅢ和CTⅣ水和重水溶液的拉曼光谱,按照Lippert的方法计算了它们的二级结构含量.β折叠含量为33-35%,无规卷曲为59%.后者包括大量β回折结构.根据S-S伸缩振动频率,C-C-S-S-C-C构型都属于扭曲—扭曲—扭曲式.它们的三个酪氨酸残基有两个埋藏在分子内部,一个暴露在分子表面.联系已知结构的神经毒素erabutoxin b对上述结果进行了论讨.  相似文献   

12.
中华眼镜蛇毒心脏毒素对人肝癌细胞株细胞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和方法:运用570 型粘附式细胞仪光漂白后荧光再分布法测定单个细胞膜脂流动性的动态变化和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群细胞膜电位,以观察中华眼镜蛇毒心脏毒素对人肝癌细胞株细胞膜的影响。结果:心脏毒素使肝癌细胞膜脂流动性下降,并且使肝癌细胞膜电位下降。结论:心脏毒素对人肝癌细胞株H7402细胞膜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荧光染料FIuo-3标记人肝癌细胞株H_(7402)细胞内游离钙,在粘附式细胞仪观察检测单个细胞内游离钙水平的动态变化,细胞在无钙环境中,直接溶解因子(DLF)刺激下细胞内游离钙迅速升高,达到峰值后下降;在细胞培养皿中加入1mmol/L CaCl_2,DLF使胞浆游离钙持续升高;加入10mmol/L CaCl_2,DLF刺激后胞浆游离钙水平无明显变化,表明DLF能引起胞内Ca~(2 )释放和胞外Ca~(2 )内流,细胞外高浓度Ca~(2 )能阻断DLF升高细胞内Ca~(2 )浓度的 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日立835-5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广东眼镜蛇蛇毒与眼镜王蛇蛇毒的氨基酸成分,结果表明两种蛇毒的氨基酸组成基本相同,但多种氨基酸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为蛇毒鉴别和质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曹宜生  刘志平 《蛇志》1993,5(3):6-8
应用羧甲基纤维素盐浓度阶段洗脱柱层析法分离湖南眼镜蛇毒获得15个蛋白峰,其中四个神经毒素峰,产率12%.两神经毒主峰合并对小白鼠皮下注射半数致死量为0.13mg/kg,全毒为1.27mg/kg,广西产克痛宁(眼镜蛇神经毒)为0.35mg/kg。本室制备的蛇神经毒活性较全毒提高近9倍。较广西产克痛宁高1.5倍。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四个神经毒峰蛋白迁移率分别为0.64,0.70,0.76,0.82。克痛宁为三条神经毒蛋白带,全毒为10条以上蛋白带.  相似文献   

16.
李寿崧  吴瑞敏 《动物学报》1992,38(2):172-179,201
本研究记录了经25°,35°和15℃驯化的眼镜蛇,在交感和迷走神经下行通路分别或同时离断后;降、升温的心率效应,并与正常对照组相应的变化量比较;观察了腹腔注射儿茶酚胺类激素及直流电脉冲刺激左、右迷走神经对心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体温和心率之间,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呈现对数回归关系;交感、迷走下行通路分别或同时离断,均不影响这种关系;儿茶酚胺类激素对心率没有作用;刺激左、右迷走神经使心率大幅度下降。说明眼镜蛇在变温条件下的心率变化,主要是心脏自律细胞温敏代谢作用的产物,但迷走中枢的下行紧张性调控将使这种变化更有规律性。  相似文献   

17.
用SB 2T内置热敏无线电发射器、HOBO和TINYTALK数据记录块等电子设备研究实验室围栏内越冬眼镜蛇 (Najaatra)的体温调节和低温耐受性。围栏内总平均气温 (10 6℃ )与总平均巢温 (10 9℃ )无显著差异 ,但气温变化幅度 (- 2 0~ 37 4℃ )大于巢温变化幅度 (6 5~ 14 5℃ )。眼镜蛇体温变化幅度 (3 4~34 1℃ )介于气温和巢温的变化幅度之间 ,平均体温的个体间差异显著 ,总平均体温 (15 0℃ )大于平均气温和平均巢温。最低体温的平均值为 8 9℃ ,与经验估测的眼镜蛇低温耐受极限 (9 0℃ )相近。白天气温高于15℃时能见到巢外调温个体 ,其体温记录次数约占处于此条件下的个体总体温记录次数的 2 9%。巢外调温个体的体温高于处于晚间和白天 15℃以下气温个体的体温 ,亦高于处于白天 15℃以上气温但不进行巢外调温个体的体温。处于白天 15℃以下气温个体的体温低于晚间个体的体温。处于白天 15℃以上气温但不进行巢外调温个体的体温与处于晚间和白天 15℃以下气温个体的体温无显著差异。处于晚间和白天 15℃以下气温个体的体温与气温呈显著的正相关 ,表明眼镜蛇在低温和缺乏热斑块的环境中是体温调节的顺应者。气温高于 15℃时 ,进行巢外调温和不进行巢外调温个体的体温均与气温无关 ,表明眼镜蛇在气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