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在2009年《化石》第一期上刊登的董枝明怀念杨钟健先生文章中,着重提到云南禄丰蜥龙动物群。的确,从1938年卞美年先生首次发现禄丰恐龙化石后,经历了我国几代古生物学家的努力,已使禄丰恐龙动物群显赫闻名于世。先是杨钟健在抗战年代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发拙、修理和研究.发表了14篇论文和4本专著.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早期分化的蜥脚型类恐龙化石主要发现于云南省禄丰市早侏罗世地层。本文描述的是一件产自禄丰川街盆地禄丰组的早期分化蜥脚型类恐龙新材料, 包括较完整的颈椎、背椎以及破碎的肩胛骨、耻骨和脚趾骨骼。本文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骨骼形态学描述, 并与其他早期分化蜥脚型类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在禄丰组发现的所有早期分化蜥脚型类中, 该标本与禄丰龙(Lufengosaurus)在形态上相似程度较高。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 该标本与Coloradisaurus和Glacialisaurus构成一个多分支, 该分支又和禄丰龙一起被归入大椎龙科。由于颈椎和背椎的椎体与椎弓未完全愈合, 推测该标本的个体发育阶段为幼年—亚成年。该标本的发现提高了大椎龙科在亚洲的属种分异度, 进一步扩充了对禄丰早侏罗世恐龙动物群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早期分化的蜥脚型类恐龙化石主要发现于云南省禄丰市早侏罗世地层。本文描述的是一件产自禄丰川街盆地禄丰组的早期分化蜥脚型类恐龙新材料, 包括较完整的颈椎、背椎以及破碎的肩胛骨、耻骨和脚趾骨骼。本文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骨骼形态学描述, 并与其他早期分化蜥脚型类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在禄丰组发现的所有早期分化蜥脚型类中, 该标本与禄丰龙(Lufengosaurus)在形态上相似程度较高。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 该标本与Coloradisaurus和Glacialisaurus构成一个多分支, 该分支又和禄丰龙一起被归入大椎龙科。由于颈椎和背椎的椎体与椎弓未完全愈合, 推测该标本的个体发育阶段为幼年—亚成年。该标本的发现提高了大椎龙科在亚洲的属种分异度, 进一步扩充了对禄丰早侏罗世恐龙动物群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6.
7.
为了进一步探讨动物视网膜结构与机能的关系,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比较观察了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丽纹龙蜥(Jspalura splendida)视网膜的结构。结果表明,红腹锦鸡、丽纹龙蜥的视网膜均由四层细胞构成,在光镜下均可分为十层结构。红腹锦鸡视网膜平均厚225·2μm,视细胞与节细胞数比约为2:1;丽纹龙蜥视网膜平均厚156.2μm,视细胞与节细胞数比为1:1。红腹锦鸡、丽纹龙蜥视网膜视细胞的平均密度分别为(124828±24404)个/mm2和(33165±7034)个/mm2。显示了红腹锦鸡和丽纹龙蜥均具有昼行性动物视网膜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8.
9.
1987年,在云南禄丰古猿化石地点D剖面第4层(薄层黑色炭质粘土与灰色细砂互层)发现植物叶部印痕化石,经鉴定属壳斗科绝灭的雷龙潭檞叶(Dryophyllum relongtanense Colani),该种植物常参与组成亚热带至暖温带的常绿阔叶林或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10.
记述了云南禄丰晚中新世石灰坝古猿地点发现的松鼠科化石。禄丰石灰坝动物群的松鼠动物共有 7属 7种 :地松鼠Sciurotamiaswangisp .nov .,树松鼠Tamiopssp .、Callosciurussp .、Dremomysprimitivussp .nov .和飞松鼠Miopetauristaasiaticasp .nov .、Hylopetodondianensegen .etsp.nov.、Pteromyinaegen.etsp .indet.。该动物群松鼠类动物的组成以树松鼠和飞松鼠为主 ,反映了较为湿润的热带—亚热带森林环境。在动物地理上 ,其成员几乎局限于东南亚分布 ,具有浓厚的现代东洋界色彩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记述的裂头鳄属-新种 (Dibothrosuchus xingsuensis sp. nov.)的标本采自云南禄丰盆地下禄丰组深红层.通过描述,对裂头鳄属属级特征作了补充.新种的头骨中鳞骨缺失降突;方骨极度向前背方伸展,形成大的耳凹,乌喙骨具后腹突,以及具有鳄类式的腕骨等,表明裂头鳄属应改属为楔形鳄科 (Sphenosuchidae).根据该科各属的头骨中方骨与脑颅侧壁的连接关系,可以清楚地看到楔形鳄科在这局部解剖学上存在一连续的发展过程.在形态上,裂头鳄属和南非的 Sphenosuehus (典型属)最为相近. 相似文献
12.
云南禄丰、元谋晚中新世古猿地点始鼠科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始鼠科(Eomyidae)是一类绝灭了的啮齿类动物,渐新世和中新世时广布全北区,但亚洲远没有欧洲和北美常见。中国含始鼠类化石地点不多,发现的属只有渐新世的Eomys、Eomyodon和Pseudotheridomys,以及中新世的Keramidomys和Leptodontomys(Zheng and Li,1982;Falhbusch et al.,1983;Wang and Emry,1991;Qiu,1996;Wang,2002)。本文描述的云南始鼠类化石,系1983年在禄丰石灰坝和1999、2000年在元谋雷老两个古猿地点采集到的。材料不多,但至少代表始鼠科的两个新属,为我国惟一采自南方,并与古猿类共生的稀少啮齿类动物。新种的模式产地均为禄丰石灰坝。 相似文献
13.
14.
禄丰古猿地点的猪尾鼠类化石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记述亚洲首次发现的猪尾鼠类化石。材料系1983年于云南禄丰古猿地点最晚中新世石灰坝组采集到的,计有代表两属三种——Platacanthomys dianensis sp.nov.,Typhlomysprimitivus sp.nov.和T.hipparionum sp.nov.的百余枚牙齿。文中除对新种的形态作了描述和对比外,还对猪尾鼠类的分类位置及系统发育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