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芋(Colocasiaesculenta)又称香芋、芋头,系天南星科芋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在我国常作一年生栽培。香芋的用途广泛,除了淀粉含量丰富外,还含有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养分。其球茎可作为粮食,球茎和叶柄也可供菜用。此外,球茎、叶、叶柄及花药还供药用。香芋的适应性极广,我国南北均有栽培,产量高,菜农收入大,效益可观,所以发展香芋生产前景喜人。然而用球茎作为繁殖种源,不仅浪费产品,增加成本,而且还要解决贮藏休眠及发芽两个问题。为此,我们采用香芋茎尖作试材,通过组织培养方法,进行快速繁殖,其繁殖的速度大大…  相似文献   

2.
多子芋3个品种群在水旱生态环境中的栽培比较试验表明(1)多子芋在旱生环境中的单株母芋质量、单株子芋质量、单株孙芋质量、单株子芋孙芋总质量、单个子芋平均质量、单个孙芋平均质量、单个子芋孙芋平均质量都显著地高于在水生环境中的相应值,而单株子芋数量、单株孙芋数量、单株子芋孙芋总数量、单个曾孙芋平均质量差异不显著,仅单株曾孙芋质量和单株曾孙芋数量表现为水生环境极显著地高于旱生环境.因此,多子芋以旱栽为宜.(2)在品种群间,单株球茎质量和单株球茎数量在旱生环境中的差异较小,而在水生环境中的差异较大.红紫柄品种群对水生环境的适应性最强,绿柄品种群的适应性最弱.无论是在水生环境还是在旱生环境,品种群间同级别单个球茎质量的差异都不显著.(3)品种群间单株球茎质量、单株球茎数量、品种群内单个球茎质量的变异系数在水旱生态环境中,一般都表现为曾孙芋>孙芋>子芋,水生环境>旱生环境,单株球茎质量>单株球茎数量.  相似文献   

3.
以江西铅山红芽芋(Colocasia esculenta L.Schott var.cormosus‘Hongyayu’)试管苗为材料,建立了芋球茎片两步法离体快繁体系,并对其再生苗的形态指标、染色体数目、生理和光合特性以及叶绿素荧光特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红芽芋球茎片单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KT 2 mg/L+6-BA 1 mg/L+NAA0.1mg/L,诱导培养30d后将单芽从球茎片上分离,再接种到生根培养基(MS+KT 2mg/L+NAA 0.1mg/L)上培养30d即可形成完整植株,移栽成活率高达98%;(2)由球茎片单芽、丛生芽、不定芽离体快繁获得的红芽芋再生苗在形态指标、叶下表皮气孔参数、染色体数目、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叶片光合特性参数和叶绿素荧光特性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说明红芽芋球茎片两步法离体培养的再生苗繁殖系数高、染色体数目稳定,该离体快繁体系可应用于江西铅山红芽芋的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多子芋3个品种群在水旱生态环境中的栽培比较试验表明:(1)多子芋在旱生环境中的单株母芋质量、单株子芋质量、单株孙芋质量、单株子芋孙芋总质量、单个子芋平均质量、单个孙芋平均质量、单个子芋孙芋平均质量都显著地高于在水生环境中的相应值,而单株子芋数量、单株孙芋数量、单株子芋孙芋总数量、单个曾孙芋平均质量差异不显著,仅单株曾孙芋质量和单株曾孙芋数量表现为水生环境极显著地高干旱生环境。因此,多子芋以旱栽为宜。(2)在品种群间,单株球茎质量和单株球茎数量在旱生环境中的差异较小,而在水生环境中的差异较大。红紫柄品种群对水生环境的适应性最强,绿柄品种群的适应性最弱。无论是在水生环境还是在旱生环境,品种群间同级别单个球茎质量的差异都不显著。(3)品种群间单株球茎质量、单株球茎数量、品种群内单个球茎质量的变异系数在水旱生态环境中,一般都表现为曾孙芋>孙芋>子芋,水生环境>旱生环境,单株球茎质量>单株球茎数量。  相似文献   

5.
红顶大芋艿     
红顶大芋艿是浙江奉化民间选育出的芋头良种。球茎圆或长圆形,外表棕黄色,顶端红色。每个球茎重0.5—1公斤,大的达到2.5公斤。除供生产的大球茎,每株用于繁殖的小球茎,一般7—8个,每个重50克左右。红顶大芋艿光滑  相似文献   

6.
张石宝  魏兆祥   《广西植物》1997,17(2):162-165
本文对观赏植物异色芋(ColocasiaheterochromaH.LietZ.X.Wei)在昆明栽培环境下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总结,为商品化栽培异色芋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其分类也提供了一定的有益补充。结果表明:一年生植株不开花,根茎也不产生分枝;二年生植株开花率为73.6%,根茎平均分枝3.6条。异色芋3月上旬开始萌动,7月中旬抽花梗,8月上旬开花,11月份地上部分枯萎,因此在昆明异色芋生育期约260d。  相似文献   

7.
曹利民  龙春林   《广西植物》2006,26(2):192-193,191
报道了芋属两种植物的核型,结果如下:异色芋2n=2X=28=18m+10sm,属于“2B”类型;花叶芋2n=2X=28=20m(8sat)+8sm(2sat),属于“2A”类型;花叶芋的核型及两个种之间的核型比较系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芋侧球茎发生发育的形态学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了魁芋和多子芋腋芽、侧球茎发生发育的形态学变化规律,分析了主球茎顶芽和不同发育期腋芽中蛋白质的组成。结果表明,魁芋每一叶轮上腋芽数目为1;多子芋为3或3个以上,其中一个体积较大。魁芋侧球茎发育初期伸长的速度大于增粗,首先形成圆柱型,然后顶端膨大形成体积很小的侧球茎。多子芽腋芽伸的同时茎部明显变粗,首先形成圆锥型,然后发育成品种特有的形状。根据发育进程将腋芽发育分成AB1-AB9个时期,将主球茎  相似文献   

9.
采用12个不同品种花叶芋的叶片和叶柄进行组织培养,发现不同品种的最佳外植体并不一致,大叶型品种以叶片、小叶型品种以叶柄为佳。试管苗叶片和叶柄比栽培苗的叶片与叶柄更有利于作离体繁殖的外植体。不同外植体对培养基要求则差别不大。花叶芋离体叶片和叶柄在MS+BA 2mg/L+NAA 0.2~0.6mg/L培养基上可直接分化成小芋块,小芋块剖面坚实呈白色,以I-KI溶液染色呈现深蓝色,与盆栽苗芋块相同。小芋块在降低激素浓度培养基即于MS补加BA与NAA各0.1mg/L培养基上,即分化出大量的再生植株。在芋块上分化出芽,在芋块与苗之间分化出根。  相似文献   

10.
以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见植物三江藨草(Scirpus nipponicus)为研究对象,设置低(5 cm)、中(35 cm)、高(65 cm) 3个水位和低(4 mmol·L-1)、中(8 mmol·L-1)、高(12mmol·L-1) 3个氮浓度交互的室内控制实验,探究不同水位和氮浓度对湿地植物三江藨草幼苗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位对三江藨草幼苗生长、生物量及其分配均产生显著影响(P<0.05),随着水位的升高,三江藨草株高增加,分株数、球茎数及根生物量降低,根茎、球茎、地下、地上和总生物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植株地上生物量分配增加,地下(包括根和球茎)生物量分配降低;氮浓度仅对植株株高、球茎数以及地下与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分配有显著影响(P<0.05),对分株数及生物量的累积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三江藨草幼苗的生长特征和生物量累积,认为其生长的最适宜水位为35 cm;且低水位有利于植株对氮的吸收,高水位和高氮浓度限制植株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以江西铅山红芽芋脱毒苗为试材,研究不同因素对红芽芋脱毒苗球茎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再生体系的影响,以期对红芽芋脱毒苗的再生体系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红芽芋脱毒苗球茎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MS+TDZ 2 mg·L-1+2,4-D 1 mg·L-1。红芽芋脱毒苗球茎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是MS+TDZ 2 mg·L-1+NAA 1 mg·L-1。红芽芋脱毒苗不定芽生根的最佳培养基是1/2MS+NAA 0.5 mg·L-1+PP333 0.5 mg·L-1。红芽芋再生苗最好的移栽基质为发酵后的腐锯木屑。红芽芋脱毒苗球茎愈伤组织再生苗移栽时最佳的PP333浓度为20~50 mg·L-1。本试验成功建立了红芽芋脱毒苗球茎愈伤组织的再生体系,为红芽芋脱毒苗转基因的研究和种质创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唐菖蒲(Gladiolus hybridus Hort.),属鸢尾科多年生球茎花卉,是我国南方和北方布置花坛的主要花卉,又是切花的良好材料。由于是以球茎繁殖,产量较低,冬季难贮藏,故影响良种推广速度。为了加速繁殖,我们用离体方法培养了唐菖蒲的叶片和花轴,诱导出小植株,并且移栽成活。这样就可以用组织培养的小苗代替种球,不仅节省成本,而且可以加速引种和良种推广。  相似文献   

13.
双色花叶芋(Caladium bieolor)和亮白花叶芋(C.hortulanum)的叶及花序外植体在加有2,4-D 和激动素或只加有2,4-D 的培养基上产生了愈伤组织,它们在转移到无激素或含激动素和低浓度生长素的培养基上以后分化出大量胚状体,并进一步长成小植株。本工作为花叶芋的快速繁殖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芋(Colocasia esculenta(L.)Schott)试管球茎膨大期间糖类物质积累特点,以红香芋无菌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高浓度蔗糖诱导条件下,红香芋试管球茎形成及膨大过程中主要碳水化合物的变化规律,以及与相关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红香芋试管球茎膨大过程中,果糖、葡萄糖和总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果糖含量在诱导至第27天时达到最大值,而总可溶性糖和葡萄糖含量均在第34天达到峰值;蔗糖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在培养第48天时积累量达到最大值。(2)红香芋试管球茎总淀粉含量、直链和支链淀粉含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至膨大后期总淀粉含量达到最大值,淀粉总含量约占干重的76%,并以支链淀粉含量为主。(3)解剖学观察发现,随着试管球茎的形成与膨大,贮藏组织中淀粉粒密度不断增大,至球茎膨大后期,淀粉粒布满薄壁细胞,并且处于比较稳定的水平。(4)诱导培养至第41天时,试管球茎的ADPG焦磷酸化酶和Q-酶活性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2和2.39μmol·g~(-1)·min~(-1)。相关性分析发现,从茎基部开始膨大(20d)至ADPG焦磷酸化酶和Q-酶活性达峰值(41d)时,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与总淀粉含量、Q-酶活性与支链淀粉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9和0.738,二者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认为,淀粉的积累以及可溶性糖类含量的变化与红香芋试管球茎的膨大发育密切相关,并受到相关酶的调控。  相似文献   

15.
天麻球茎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麻(Gastrodia elata)是真菌寄生植物。密环菌侵入初生球茎并在其皮层被消化,营养物供次生球茎生长需要;密环菌不能侵染生长小的次生球茎。我们从初生球茎分离并纯化了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分子量各为31.5 kD和94kD,得率各为0.8和0.4 mg/100 g鲜重。纯化几丁质酶的内切酶比活为208 nmol GlcNAc s~(-1)mg~(-1),外切酶比活为4.1 nmol GlcNAcs~(-1)mg~(-1);纯化葡聚糖酶比活为546 nmol Glc s~(-1)mg~(-1)。以相同鲜重计,初生球茎中二种酶的总活性各为次生球茎的34和56倍;这主要是由于次生球茎的酶比活性很低。二种酶对平板上培养的木霉菌丝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但抑菌活性均较天麻抗真菌蛋白(GAFP)低。我们认为这两种酶在天麻初生球茎消化密环菌菌丝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对天麻球茎阻止和限制密环菌侵染的抗菌作用贡献甚少,后者主要属于天麻抗真菌蛋白。  相似文献   

16.
扁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和三江藨草(S.nipponicus)的球茎是迁徙白鹤(Grus leucogeranus)在莫莫格中途停歇地的主要食物。2010年9月15~25日,对莫莫格白鹤集中停歇地鹅头泡湿地的20条样线上100 m等间隔470个取样点进行了地下0~20 cm的藨草球茎的取样工作。基于此,采用反距离权重、4种径向基函数和普通克里格共6种空间插值方法模拟了该区域藨草球茎密度。交叉验证和插值结果的空间分布图对比,径向基函数中的张力样条插值效果最佳,是最适于该区域挺水植物藨草球茎密度的空间插值方法。张力样条插值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藨草球茎密度均值为(46.0±44.3)个/m2。其中,<25个/m2的面积占研究区的41.7%,25~100个/m2的面积占45.9%,而>100个/m2的面积仅占12.4%。研究结果为下一步分析白鹤迁徙种群与环境因子的生态关系、预测该地区白鹤的环境容纳量提供十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异色飘虫(Leis axyridis Pallas)越冬集群的报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色瓢虫(Leix axyridis Pallas)是我国最常见的分布较广的一种食蚜瓢虫。利用异色瓢虫防治蚜虫,首先应解决虫源问题。如果能够收集自然繁殖的瓢虫定会比人工繁殖的方法经济而简便。探索瓢虫越冬集群,从而得到大量越冬虫,以便保护利用,是本工作的主要目的。 调查方法 作者在1958、1960—1963年中,调查了沈阳、公主岭、怀德县及梨树县的村落郊区房舍及山洞中的越冬  相似文献   

18.
繁殖方式对矮慈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矮葱姑的种子繁殖和球茎营养繁殖对植株生物量和高度都有明显的影响。种子繁殖苗生物量的增长曲线方程不同球茎繁殖苗的生物量增长曲线方程从生物量比较可见,在生长初期。球茎繁殖苗的生物量远大于种子繁殖苗。生长过程中,种子繁殖苗的生长速率大于球茎繁殖苗。在生长后期,二者生物量接近。种子繁殖苗的高度动态方程与球茎繁殖苗的高度动态方程也不一样。种子繁殖苗和球茎繁殖苗高度的增长速率在生长的前期均高于生长后期。  相似文献   

19.
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是名贵的进口药用植物,原产西班牙、希腊、伊朗等国,我国浙江、北京等地引种栽培。在栽培条件下未见结实,以球茎繁殖,在生产过程中,球茎越种越小,花产量降低,种源紧缺。有关番红花试管植株培养国内已有报道,但是分化率较低。本文简要报道番红花试管繁殖的初步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王沫竹  董必成  李红丽  于飞海 《生态学报》2016,36(24):8091-8101
自然界中光照和养分因子常存在时空变化,对植物造成选择压力。克隆植物可通过克隆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可塑性来适应环境变化。尽管一些研究关注了克隆植物对光照和养分因子的生长响应,但尚未深入全面了解克隆植物对光照和养分资源投资的分配策略。以根茎型草本克隆植物扁秆荆三棱(Bolboschoenus planiculmis)为研究对象,在温室实验中,将其独立分株种植于由2种光照强度(光照和遮阴)和4种养分水平(对照、低养分、中养分和高养分)交叉组成的8种处理组合中,研究了光照和养分对其生长繁殖及资源贮存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扁秆荆三棱的生长、无性繁殖及资源贮存性状均受到光照强度的显著影响,在遮阴条件下各生长繁殖性状指标被抑制。且构件的数目、长度等特征对养分差异的可塑性响应先于其生物量积累特征。在光照条件下,高养分处理的总生物量、叶片数、总根茎分株数、长根茎分株数、总根茎长、芽长度、芽数量等指标大于其他养分处理,而在遮阴条件下,其在不同养分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表明光照条件可影响养分对扁秆荆三棱可塑性的作用,且高营养水平不能补偿由于光照不足而导致的生长能力下降。光照强度显著影响了总根茎、总球茎及大、中、小球茎的生物量分配,遮阴条件下,总生物量减少了对地下部分根茎和球茎的分配,并将有限的生物量优先分配给小球茎。总根茎的生物量分配未对养分发生可塑性反应,而随着养分增加,总球茎分配下降,说明在养分受限的环境中球茎的贮存功能可缓冲资源缺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根茎生物量对长根茎的分配显著大于短根茎,以保持较高的繁殖能力;而总球茎对有分株球茎的生物量分配小于无分株球茎,表明扁秆荆三棱总球茎对贮存功能的分配优先于繁殖功能。研究为进一步理解根茎型克隆植物对光强及基质养分环境变化的生态适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