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金荣  兰海 《蛇志》2006,18(3):233-233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正常肝内脂肪占肝重的3%~4%,如果脂肪含量超过肝重的5%即为脂肪肝。脂肪肝已成为人们健康上面临的普遍问题。轻度脂肪肝是治疗脂肪肝的最佳时期,最简易的方法就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和配合内科治疗。如果盲目服药,或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脂肪肝会发展为不可逆转的严重病变。现将我们对脂肪肝患者实施非药物疗法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多种病因导致的慢性疾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脂肪肝发生发展与肝内脂肪合成排出动态平衡、激素、胰岛素抵抗等有关,目前还缺少有效治疗药物。综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中西药物治疗进展,以期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借鉴,脂肪肝治疗药物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景荣先  张国林  王友群 《生物磁学》2011,(16):3191-3192,3091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多种病因导致的慢性疾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脂肪肝发生发展与肝内脂肪合成排出动态平衡、激素、胰岛素抵抗等有关,目前还缺少有效治疗药物。综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中西药物治疗进展,以期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借鉴,脂肪肝治疗药物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饵料中不同脂肪水平诱导红姑鱼脂肪肝病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1260尾初始重约为273g的红姑鱼(Sciaenopsocellatus)分为9组,每组3个平行,用9种不同水平蛋白质与脂肪日粮饲养于循环水系统的水泥池网箱内,在水温为232±20℃条件下养殖56d。本实验为饵料中不同脂肪水平诱导红姑鱼脂肪肝病的研究。9种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6%,40%,44%;脂肪含量分别为:4%,8%,12%。红姑鱼的各期生长率和存活率随着日粮脂肪含量增加而显著下降,红姑鱼肝胰脏脂肪含量与日粮脂肪水平成正比,各组红姑鱼均发生程度不同的营养性脂肪肝病,其病变程度与日粮脂肪水平成正相关。饲喂脂肪含量分别为8%,12%日粮的红姑鱼从实验3周起开始大量发病死亡,死亡率在5周达到高峰。主要表现为厌食,不游动,皮肤发黑,消瘦直至死亡。解剖见肝胰脏肿大,苍白发黄,柔软易碎。组织学检查发现,各组红姑鱼肝胰脏均见肝细胞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溶解坏死,胰腺细胞亦萎缩。电子显微镜观察,在肝细胞线粒体、内质网与细胞浆内有大量微细至大颗粒状的脂滴出现。实验结果表明,饲喂9种不同水平的蛋白质和脂肪日粮的红姑鱼均引起营养性脂肪肝病,其病变程度与日粮脂肪水平成正相关,日粮中脂肪是红姑鱼发病与死亡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超声技术来评价大鼠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方法选取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n=20只)。模型组按每周测定的体重早晚各1次乙醇灌胃(10 g/kg),第1周浓度为40%,第2、3周分别为45%和50%,第4周为55%灌胃直至12周;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造模于第4、8和12周时对两组大鼠进行超声监测,并从两组中各随机抽取3只大鼠进行肝脏病理学分析,与超声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与病理检查结果均提示酒精性脂肪肝造模成功,超声可以监测模型组大鼠肝脏脂肪病变从轻到重的渐变过程以及对照组大鼠无脂肪病变过程。这与肝组织的病理学诊断结果具有一致性。结论超声检测技术可以较好地进行活体评价大鼠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不断上升,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病率也急剧上升,已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疾病,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晚期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而NASH是由单纯性脂肪肝发展至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阶段,因此,预防和治疗NASH已成为一个研究焦点.动物模型是研究疾病的...  相似文献   

7.
实验性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造模时间较短、成本较低,成功率更高的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动物模型.方法 320只14日龄青脚麻鸡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模型组、雌激素模型组和高脂结合雌激素模型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共处理28 d.期间每天观察记录鸡的临床状况,并于实验14、28 d测定血清生化指标、肝脏相关参数以及腹腔脂肪重、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对照组在28 d内未发生脂肪肝出血综合征,而高脂结合雌激素模型组在实验14 d发生了脂肪肝出血综合征.临床观察见10d后部分鸡开始出现张口呼吸、嗜睡、腹部大而下垂等临床表现.14 d及28 d后,剖检见腹腔脂肪过度沉积,肝脏明显肿大、黄染、质脆、边缘钝厚、表面可见散在点状或斑状出血;14 d后,显微镜下可见肝细胞轻度变性,胞质内出现较小的脂肪空泡.28 d后,可观察到大量肝细胞体积极度肿大,胞质内充满较大的脂肪空泡,肝脏结构紊乱等病理学变化;28 d后FLHS发生率高于14 d.血清甘油三酯浓度、总胆固醇浓度、肝脏相对重、腹脂相对重、肝脂率、肝出血分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皆有显著性(P<0.05或P<0.01).雌激素模型组和高脂模型组的临床症状、剖检特征、病理组织学变化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与高脂结合雌激素模型组相似,但程度稍轻、发生时间较晚.结论 通过28 d的高脂日粮与雌激素复合诱导,可成功建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模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关于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肝内脂肪过量堆积的慢性疾病。生理解剖结构上的“肠-肝轴”表明肠道和肝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肠道菌群一般情况下处于动态平衡,可以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肠道菌群可通过改善肠道通透性、干预脂质代谢、产生内源性乙醇和产生短链脂肪酸等来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临床上对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没有确切的药物,增加有益肠道菌群的因素,如益生元、益生菌等能够调节肠道的微环境,这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无酒精滥用的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肝病综合征,目前已成为广受关注的肝病医学难题。随着抗脂肪肝药物的深入研究,动物模型制作得到很好发展。近年来,在大鼠、沙鼠、小鼠、兔和小猪等动物种属成功地建立了食物、胃肠外营养与蛋氨酸胆碱缺乏等诱导的单纯性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动物模型,这些模型为研究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的发病机理与治疗提供了机会。每种动物模型各有优缺点,合理应用动物模型能更好地开展脂肪肝病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本文综述了非酒精性脂肪肝及脂肪性肝炎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的若干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肝脂肪变性是长期饮酒、肥胖、药物中毒等致脂肪肝形成过程中重要的中间阶段,严 重的脂肪堆积会导致肝细胞坏死或肝硬化,但是有关肝脂肪变性的分子机理目前仍不十分清 楚.本实验利用四氯化碳建立大鼠肝脂肪变性模型,四氯化碳处理组较对照组肝脏丙二醛含 量增加68%,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GRP78 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表达均明显增加;人肝癌细胞株HepG2体外培养中,加入四氯化碳处理后内质网发生应激,并导致SREBP-1表达增加且活化.结果表明,四氯化碳导致的肝脂肪变性与肝细胞的氧化损伤和内质网应激有关,其分子机理可能为内质网应激发生后促进SREBP-1转录因子的表达与活化,SREBP-1在细胞核内参与生脂相关酶如HMG CoA 还原酶等基因的诱导表达,生脂相关酶含量的增加进一步使肝细胞甘油三酯、胆固醇合成增加,脂质的异常堆积导致了肝脂肪变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东方田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东方田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并观察测定其肝指数、病理、血清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6周龄湖南洞庭湖种群雄性东方田鼠70只,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饲喂高脂肪料,对照组饲喂高纤维料,分别于第2、4、6、8、12周处死,称量体重及肝重,计算肝指数,采血检测东方田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r-谷氨酰转移酶(r-GT)、胆碱酯酶(CHE)、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葡萄糖(GLU)、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并取肝脏HE染色后做病理学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6周时肝脏出现了典型的脂肪肝特征,肝重和肝指数都明显升高(P<0.05),血清ALT、AST、r-GT、CHE、TC、FFA、GLU和LDL都明显升高(P<0.05),HDL和TG均明显降低(P<0.05)。镜检观察到模型组田鼠肝细胞逐渐呈现弥漫性脂肪变性,6周时大范围出现脂滴,8周时肝内出现弥漫性大脂肪滴,12周后出现炎细胞的浸润。结论采用高脂饲料成功诱发东方田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可为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和药物干预提供新的模型。  相似文献   

12.
<正>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为当前全球最常见慢性肝病,且呈低龄化趋势,其俗称为"脂肪肝";其病理特征,为肝细胞脂肪变性;其病因,可排除酗酒史及其他肝病因素;其发病率高,西方国家达15%~30%,我国达15%;该病初期,为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NAFL)病情较稳定;然而,如发展到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则可进一步恶变为肝硬化、肝癌;脂肪性肝炎患病10~15年肝硬化率达15%~25%,其中约30%~  相似文献   

13.
关于防治肝病的植物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是人体中最大的消化腺 ,肝细胞分泌胆汁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肝细胞内进行着蛋白质、脂肪和糖的各种代谢活动 ,同时肝还是人体内主要的解毒器官。正因为肝脏的重要性 ,因而其发病轻则影响正常生活 ,重则危及生命。肝病常见的有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脓肿、肝硬化和肝癌等。肝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是很高的 ,目前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致力于攻克这一顽症的研究。为了维护人类的健康 ,防治肝病 ,力求从大量植物中寻找治疗肝病的植物资源是其中重要的一种途径 ,现在此简介几种。1. 鸡骨草 (AbruscantoniensisHance)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硬脂酰CoA去饱和酶-1(SCD-1)对高脂饮食引起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脏能量储存下降的机理.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用高脂饮食分别喂养8wk、16wk和24wk,后者同期予正常饮食.采用RT实时荧光PCR分析大鼠肝脏SCD-1 mRNA、β-actin mRNA及UCP2 mRNA与β-actin mRNA的比值,荧光素酶.荧光素发测定肝脏ATP含量.结果:肝组织HE染色显示实验组大鼠肝脏内有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8wk达到脂肪肝诊断标准.8wk表现为单纯性脂肪肝,16~24 wk进展为脂肪性肝炎.8 wk、16 wk和24 wk时实验组和对照组SCD-1 mRNA的测定值分别为0.39±0.18和0.83±0.28(P<0.05),0.44±0.17和0.81±0.30(P<0.05),0.47±0.23和0.88±0.22(P<0.01);肝UCP2 mRNA的测定值依次为5.41±1.94和3.56±1.43(P>0.05),9.56±2.95和3.68±1.74(P<0.05),13.74±3.17和3.79±1.65(P<0.01);肝匀浆ATP含量为2.40±0.54和2.96±0.43(P>0.05)、2.26±0.55和3.00±0.42(P<0.05),1.74±0.45和2.79±0.40(P<0.01).结论:长期高脂饮食促使脂肪在肝内蓄积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同时加重氧化应激对肝细胞的打击和肝脏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针腧穴联合当飞利肝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2010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1]诊断标准的8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电针联合当飞利肝宁治疗组)和对照组(护肝宁治疗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在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控制饮食(BMI24)、适量有氧运动等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治疗,对照组仅服用护肝宁,3次/d,联合组服用当飞利肝宁及电针腧穴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的疗效、血清转氨酶、血脂水平、脂肪肝程度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6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血清转氨酶、血脂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中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电针腧穴联合当飞利肝宁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指排除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西药尚缺乏治该病的特效药,主要是运用调节血脂的药物作为辅助治疗。中药在治疗NAFLD方面具有安全、毒副作用低等优势,近年来对中药治疗NAFLD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在梳理了国内外治疗NAFLD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分别从单味中药、复方中药等方面详细阐述中药治疗NAFLD的现状,旨在为NAFLD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高脂饮食建立NAFLD大鼠模型,连续监测4~16周模型动物肝功能、脂质代谢、胰岛素抵抗及肝细胞凋亡在NAFLD进展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及相互关系,为该模型在脂肪肝发病机制、脂肪肝治疗药物评价等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SD大鼠5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动物饲喂高脂饲料,分别检测4,8,12,16周大鼠血清GLU、CHO、TG、HDL、LDL、GPT、GOT及胰岛素水平,肝脏组织切片进行病理学及细胞凋亡观察,进一步分析大鼠肝功能、脂质代谢、胰岛素抵抗及肝细胞凋亡对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4周后就出现肝功能损伤,脂质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肝细胞凋亡8 W后明显增加,肝细胞脂变及炎症为肝组织病理变化的主要特征,且造模时间越长,病变程度越严重。结论经过高脂饲料的喂养,SD大鼠在4~16周内可形成病变程度逐步加重的NAFLD模型,肝功能损伤,脂质代谢紊乱及肝细胞凋亡是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中脂肪变性和炎症的重要因素,该模型可应用于脂肪肝治疗药物评价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饲料氧化鱼油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肝胰脏组织结构及其功能的影响, 研究以豆油、鱼油及氧化鱼油作为饲料脂肪源, 分别设计鱼油组(6F)、豆油组(6S)、2%氧化鱼油(4S2OF)、4%氧化鱼油(2S4OF)及6%氧化鱼油(6OF)5组等氮、等能的半纯化饲料, 在池塘网箱中养殖72d。结果显示: 氧化鱼油显著增加草鱼血清ALB、GLB、MDA和GSH含量(P0.05), 显著降低肝胰脏GSH和SOD含量(P0.05); 氧化鱼油会显著增加草鱼肝胰脏指数及肝胰脏脂肪含量(P0.05), 且草鱼血清TG含量显著上升(P0.05), HDL/LDL显著下降(P0.05); 氧化鱼油使血清及肝胰脏TC含量显著增加(P0.05), 血清TBA显著下降(P0.05), 肝胰脏TBA显著上升(P0.05); 氧化鱼油会引起草鱼脂肪肝, 损伤肝胰脏细胞线粒体, 并导致肝胰脏细胞纤维化和组织萎缩。结果表明: 饲料添加氧化鱼油会引起草鱼氧化应激, 并降低草鱼肝胰脏抗氧化能力; 扰乱草鱼肝胰脏脂肪代谢, 引起脂肪肝; 影响胆汁酸肝肠循环, 使胆汁酸在肝胰脏中堆积, 并损伤肝胰脏细胞线粒体, 最终增加草鱼肝胰脏脂肪性肝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金志勇  谢林辉 《蛇志》2016,(2):166-167
目的探讨古拉定联合三七脂肝丸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古拉定联合三七脂肝丸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甘草酸二铵和硫普罗宁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48,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为8.9%,对照组2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古拉定联合三七脂肝丸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病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高脂饲料复制肥胖与肥胖抵抗型非酒精性脂肪肝SD大鼠模型。方法:体质量100±10g的雄性SD大鼠140只,按照体重随机抽取120只用于模型建立,喂食高脂、高能饲料。连续8周后,将体质量大于正常对照组平均体质量+1.96倍标准差的模型大鼠作为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组(NO组),体质量小于正常对照组平均体质量+1.0倍标准差的作为肥胖抵抗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组(NOR组)。8周内动态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体质量变化,8周末每组随机取8只处死,比较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水平变化及肝指数、脂体比,观察肝脏形态学改变。剩余2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喂食普通饲料。结果:NO与NOR组大鼠体重增长差距逐渐增大,至8w末,NO组体重显著高于NOR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脂肪重量和脂体比均显著升高,NO组脂肪重量显著高于NOR组(P0.05,0.01),但脂体比间未见显著差异;NO与NOR组TG、ALT显著升高(P0.05),其中NO组大鼠血清TG、TC显著高于NOR组(P0.05);两组肝重量和肝指数均显著升高,NO组肝重量显著高于NOR组(P0.05,0.01),但肝指数间未见显著差异,两组肝细胞内均弥散大量脂肪空泡。结论:利用高脂饲料成功建立肥胖与肥胖抵抗型非酒精性脂肪肝SD大鼠模型,与人类发病特征相似,为肥胖与非酒精性脂肪的研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