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尾核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损毁尾核后针刺的镇痛作用可明显减弱,刺激尾核可加强针刺的镇痛作用。针刺穴位可影响尾核神经元的电活动,并可抑制其伤害性反应,说明尾核可能参与针刺镇痛。针刺镇痛可以影响尾核内的OLS、ACh 和DA 等神经递质的代谢;而且,尾核内微量注射改变OLS 能、ACh 能和DA 能等神经元功能的药物可不同程度地影响针刺镇痛作用,表明尾核内上述神经递质可能参与针刺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阿片与抗阿片这一对矛盾中研究针刺镇痛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济生 《生命科学》1992,4(3):13-16
每一个科学工作者都希望能从自己祖国的科学遗产中发掘出一些精华以贡献于人类,我和我的同事们也不例外。针灸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个瑰宝。50年代末期医学界试图把几千年来针灸止痛的临床经验转用于现代外科学,借以预防或减轻外科手术引起的疼痛,称之谓“针刺麻醉”。在某些小手术(如扁桃腺摘除,拔牙)上取得成功后,六、七十年代曾把这一方法推广应用到几乎每一种外科手术。经过20—30年的实践逐渐认识到:①针刺有一定的镇痛或防痛的效果,这是确定无疑的事实;②单独应用针刺还不足以完全消除大手术引起的强烈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血浆肾素水平高血压大鼠心率变异的变化,进而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影响心率变异(HRV)的机制。方法:制备两种高血压大鼠模型,采集其连续心电图数据。分析HRV的变化。并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浓度。结果:肾性高血压大鼠血浆AngⅡ明显升高(P〈0.01),心率变异频域指标中TP(总功率谱)、VLF(极低频功率)、LF(低频功率)和HF(高频功率)明显降低,LF/HF(低高频比)升高;DOCA-盐型高血压大鼠血浆AngⅡ水平明显降低,TP、VLF、LF和HF也明显降低。LF/HF比值升高。结论:两种不同血浆肾素水平的高血压大鼠交感和迷走神经均受损,同时交感神经活性相对占优势;提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是通过脑内RAS的激活而影响HRV,不是循环RAS的外周作用。  相似文献   

4.
当我最近首次与姜淳(沈愕的博士研究生)接通电子邮件时,孰料他的第一个邮件竟是告知我沈愕先生不幸逝世,这一悲痛的消息令我震惊不已。我与沈锷先生相识已有见年,直接共事不下10余年。1958年,我被分配到生理研究所他主持的研究组工作。在近30年中,我和沈愕先生直接或间接的业务联系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项目。其一是自主神经系统生理;其二是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的神经原理,这在我和他相处的过程中占据最大的比重,也是他的科研事业中最主要的研究项目。沈锷先生自觉而积极地投身于这项具有理论联系实际、中西医结合意义的科学实践,…  相似文献   

5.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是脑内一个重要的镇痛结构。近年来国内外对其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和镇痛机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PAG被电针激活后,不仅可抑制躯体痛而且可抑制内脏痛。PAG有内啡肽能和5-羟色胺能两类神经元参与针刺镇痛过程,内源性鸦片样物质(OLS)和5-羟色胺(5-HT)是实现针刺镇痛作用的重要神经递质。电针穴位可激活PAG,通过其整合作用以及通过上行途径,特别是下行抑制通路抑制与痛感受有关的神经元,从而达到镇痛的效应。  相似文献   

6.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是脑内一个重要的镇痛结构。近年来国内外对其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和镇痛机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PAG被电针激活后,不仅可抑制躯体痛而且可抑制内脏痛。PAG有内啡肽能和5-羟色胺能两类神经元参与针刺镇痛过程,内源性鸦片样物质(OLS)和5-羟色胺(5-HT)是实现针刺镇痛作用的重要神经递质。电针穴位可激活PAG,通过其整合作用以及通过上行途径,特别是下行抑制通路抑制与痛感受有关的神经元,从而达到镇痛的效应。  相似文献   

7.
1.33只家兔进行尾核头部推挽灌流,测得 cAMP 的基础释放量为每分钟0.57±0.065×10_(-12)M。2.家兔电针后,在痛阈升高的同时尾核灌流液中 cAMP 含量降低。这二种作用均可被纳洛0.4毫克/公斤静脉注射所逆转。3.电针前2分钟,静脉注射 L-DOPA20毫克/公斤,使电针针效和尾核灌流液中 cAMP降低作用均减弱。4.电针前2分钟,静脉注射氟哌啶醇2毫克/公斤能加强电针镇痛,但1或2毫克/公斤的氟哌啶醇对家兔电针后尾核中 cAMP 降低作用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们曾经观察到,针刺可以抑制中脑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反应,针刺的这种效应并不依赖于高一级中枢结构的存在,在去大脑动物上仍可明显出现。推想这种效应的基本作用环节可能是在脑干内(广西医学院针麻研究小组1978)。据报道,损毁延脑的中央内侧部分,包括中缝核群,可使针刺对内脏躯体反射的抑制效应基本消失,从而认为延脑的中缝核群可能是针刺镇痛的作用系统的一个基本环节(杜焕基等,1975)。那么,在针刺对躯体的镇痛效应和对中脑神经元痛反应的抑制效应中,延脑的中缝核群是否也具有同样的作用呢?为此,我们以中脑痛敏神经元的活动为指标,研究了延脑中缝核群中的中缝大核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东莨菪碱镇痛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腔(25或50mg/kg)或侧脑室注射东莨菪碱(1mg/kg),均使大鼠的痛阈升高42—80%,并持续32—36小时之久。当在恒温室内作昼夜连续观察时,对照组的大鼠在深夜20时至次日8时之前,痛刺激反应稍有增强,此时东莨菪碱组的镇痛作用也相应地减弱,而白天的镇痛作用较强,似有昼夜规律的表现。东莨菪碱的镇痛作用与脑内阿片能系统无关,DA 能暂时增强其镇痛作用,毒扁豆碱能拮抗其镇痛作用,所以,东莨菪碱的镇痛作用,主要是阻滞中枢 M-胆碱能系统的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1.
兔视前区去甲肾上腺素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脑组织推挽灌流技术结合放射酶学测定法和脑内微量注射法,观察针刺镇痛时清醒家兔视前区去甲肾上腺素(NE)释放量的变化,以及微量注射α受体拮抗剂酚妥拉明对针刺镇痛的影响,探讨该部位NE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实验结果,针刺镇痛时视前区NE释放显著减少;双侧微量注射酚妥拉明(5μg/每侧)可显著加强针刺镇痛作用。结果提示,视前区NE可能通过α受体对抗针刺镇痛。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中医学理论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来认识疼痛的的产生与疼痛的治疗机理,剖析穴位作为感受器与经络的内在联系,应用现代电子技术设计一种新颖的镇痛仪器。  相似文献   

13.
腹外侧眶皮层 (ventrolateral orbital cortex, VLO) 是眶皮层的主要成分,它与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丘脑和其它皮层之间有广泛的纤维联系.VLO不仅是一个痛觉感受中枢,而且也是一个痛觉调制中枢,通过激活PAG脑干下行抑制系统在脊髓和三叉水平抑制伤害性信息的输入.研究还证实,阿片、 5-HT和GABA等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参与VLO的抗伤害效应.此外,VLO在针刺镇痛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腹外侧眶皮层在痛觉调制和针刺镇痛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糖皮质激素与镇痛和针刺镇痛的关系,我们在动物实验中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初步证明这类激素本身无镇痛作用,而且也不是直接参与针刺镇痛的过程(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978)。但对于它在临床针麻手术中的作用,尚不清楚。中国医学科学院分院的工作报道(1976),认为针麻手术的效果与血浆中皮质激素含量有关。此外,根据有些内部资料认为给针麻手术病人增补可的松激素可有助于提高针麻的疗效。 为了进一步探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临床上是否参与针麻过程,我们进行了下列两方面的研究:(1)内源皮质激素:肺叶切除手术过程中针麻病人血浆11-羟皮质类固醇含量变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过去的实验中曾经观察到:(1)针刺对血压反应的调整作用在去大脑动物上仍可出现(刘觐龙等,1964);(2)通过埋藏电极用脉冲电刺激中脑网状结构可以出现镇痛作用,并可对针刺的效应产生影响(广西医学院针麻研究小组,1973)。为了进一步研究中脑网状结构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进行了以下三项实验工作: 1.中脑网状结构神经元对于伤害性刺激有哪些反应形式?这些神经元在中脑内分布如何?针刺能否对这些反应产生影响?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伤害性刺激和针刺对中脑网状结构神经元的作用,是否有赖于高一级的中枢结构  相似文献   

16.
叶惟泠  冯小椿  沈锷 《生理学报》1986,38(2):123-131
本实验中,将γ-氨基丁酸(GABA)的受体激动剂异鹅羔胺(Mus)、受体拮抗剂荷苞牡丹碱(Bicu)、神经元摄取的阻断剂哌啶酸(Nip)和GABA合成酶抑制剂3-巯基丙酸(3-MPA)经埋植的引导管注入大鼠中缝背核,注射剂量均为 4μg/μl;并观察了上述注药对动物痛阈和针刺镇痛效应的影响。 脑内注射Mus和Nip 均能明显提高动物的痛阈( 20%— 40%,P<0.05和P<0.01)和加强针刺镇痛作用;这种增强作用至少能维持2h。脑内注射Bicu和3-MPA均不影响动物的痛阈(P>0.05),但是它们都能明显地降低针刺镇痛效应(P<0.05和P<0.01)。以上结果表明,中缝背核内的GABA递质在针刺镇痛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脑内5—羟色胺和儿茶酚胺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资料证明,针刺感觉由外周神经传入中枢,经过脊髓、脑干和丘脑各级水平的整合,达到抗痛的目的。针刺具有复杂的调整作用,它既能激发某些神经元的功能,又要抑制另一些神经元的功能,而神经递质正是实现这两方面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研究神经递质在针刺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颇受大家的重视。本文部分工作者曾用5、6-双羟色胺选择性损毁猫脑内5-羟色胺(5-HT)神经元功能后,观察到针刺镇痛因此  相似文献   

18.
依据系统论的基本原理,人类疾病动物模型采用整体设计,统筹考虑模型与实验动物生物学特性方面的相似性、模型复制的重复性、可靠性、适用性、可控性、易行性和经济性等,以便模型复制的顺利开展。整体性原则应贯穿整个模型复制过程,使复制的模型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模型复制要落实系统论的相关性原则,一个模型不是孤立的,动物的各系统、各器官、各分子之间是相互联系,人类和动物在生物学、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等方面的相互联系,疾病的发生、发展是相互联系的,相关性原则为动物模型研究人类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动物模型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之中,在研究模型的过程中,要用动态的方法而不是静止的方法来研究动物模型,应根据疾病的特点,分成不同的阶段,结合动物的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疾病的发展、转归等采用不同的对策。模型的复制采用最优化原则,要求模型设计最优化,选用高质量的实验动物,减少动物使用数量,保护动物福利与伦理,最终实现模型评价体系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9.
采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两种经典的镇痛模型对乌金草挥发油进行了初步的镇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乌金草挥发性成分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能明显延长小鼠热板痛阈值,有效降低小鼠因醋酸所致扭体反应次数。在给药1mL/kg剂量和2mL/kg剂量时,该挥发油均具有明显的镇痛效果,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一)防已碱对小鼠鎮痛作用,具有一定专一性,非继发于足掌部皮温下降而对热痛刺激迟鈍所致。 (二)盐酸防已碱小鼠脑內注射鎮痛作用的ED_(50)为0.060±0.028毫克/公斤,相当于其腹腔注射ED_(50)的1/2000。故防已碱的鎮痛作用主要是药物作用于脑組織的結果。 (三)防已碱与异丙嗪等抗组织胺药物合并应用时,其鎮痛作用产生协同,而毒性則否。两药协同的程度为增强,协同部位显在脑內。說明异丙嗪增强防已碱的鎮痛作用,主要系由于二药中樞作用的协同,部分还可能由于异丙嗪对抗了防已碱釋放的組織胺所致。 (四)防已碱与丙烯嗎啡合并用药,并不出現鎮痛作用的拮抗,反而产生协同作用。說明防已碱鎮痛机制与嗎啡类鎮痛药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