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蓖麻蚕核糖体RNA基因(rDNA)5′-非转录间隔区有长约1kb的核骨架结合区SAR(scafold-associat-edregion)[1]。本文对该SAR元件的酵母自主复制功能进一步研究,证明该SAR5′端688bp含有12个ACS(ARS的核心序列)同源序列,但无ARS活性,而其3′端仅3个ACS同源序列,但对酵母的转化率比全片段还高40~50倍。体外结合实验证明,蓖麻蚕rRNA基因的SAR能专一地同酵母核骨架结合,提示ARS的功能体现与核骨架结合紧密相关。rRNA基因SAR与ARS的功能在进化上可能是很保守的。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分析SAR中与DNA复制相关的正调及负调元件。  相似文献   

2.
采用二碘水杨酸锂盐 (LIS)制备细胞核骨架 ,Southern杂交法检测与细胞核骨架结合的rDNA片段 ,发现蓖麻蚕rRNA基因 5′非转录间隔区 (NTS)内存在一个很强的核骨架结合元件 .外切核酸酶Ⅲ消化限定表明 ,该SAR位于SacⅡ -EcoRⅠ限制酶片段内 ,长度约 1kb .经DNA顺序分析表明 ,该片段AT碱基富集 ,A +T >70 % ,含有拓扑异构酶Ⅱ保守序列和ATATTT结构花式 ,以及酵母自主复制序列(ARS)的同源序列 ,该SAR内含有 (AT) 18序列已证明是核酸酶S1的超敏感位点 ,这种核酸酶S1的超敏感性可能是SAR元件的信号特征之一 .  相似文献   

3.
核骨架与真核基因复制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核骨架 核骨架(nuclear scaffold)又名核基质(nuclear matrix,NM),是细胞核内一种动态亚组分结构,其功能是将DNA组织成相对独立的区域(domain),并为其提供专一性的转录、复制及RNA加工的控制位点。它在形态上为一种细胞核内不溶的骨架网络,包括核纤层(lamina)、内层蛋白纤维颗粒、残留的核仁和核孔复合体。它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维持了细胞核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4.
5.
为减轻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外源基因的沉默 ,进一步提高逆转录病毒MFG载体介导的转移基因的表达 ,将人 β INF基因上游 80 0bp的核骨架基质结合区 (S MAR)分别反向和正向克隆至MFG载体 3′LTR上游 ,以egfp为报告基因观察S MAR对egfp基因表达水平以及对病毒滴度的影响 .结果显示 :反向和正向的S MAR在瞬时表达的情况都不能提高egfp的表达 ,但在稳定整合的情况下反向S MAR可明显提高egfp在NIH3T3细胞内的表达 ,而正向的S MAR作用不明显 ,另外反向S MAR可明显提高MFG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滴度约 5倍 ;因此改造后的MFG逆转录病毒载体将能更好地用来介导外源治疗基因的表达 .同时还观察到 ,同一个载体骨架在稳定表达的情况下 ,磷酸钙介导较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表达水平高 .提示逆转录病毒的生活史可能参与其介导的外源基因的沉默  相似文献   

6.
我们测定了蓖麻蚕rDNA5‘-非转录间隔区SacⅡ-EcoRI片段的DNA序列,它的长度为1025bp,A+T含量大于70%。本文报道该片段的序列特征,用计算机对其内所具的结构基序进行分析结果说明。其中含有多个与核骨架结合区有关的结构基序和酵母自主复制序列的核心序列。包括9个弯曲DNA,10个T盒,5个A盒结构基序以及13个拓扑异构酶的II的识别位点的同源序列,34个反向重复序列,30多个ATTA  相似文献   

7.
用选择性抽提方法和整装细胞电镜技术观察苜蓿丫纹夜蛾多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感染的Tn5B1细胞的核骨架结构体系,发现感染早期病毒的复制过程未对宿主细胞核骨架的形态结构产生明显影响,而感染晚期多角体的装配在核骨架网络中进行.以ie-1基因和多角体蛋白基因为探针,点杂交分析基因转录活性与宿主细胞核骨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病毒感染早期,无论是正具转录活性的ie-1基因还是不具转录活性的多角体蛋白基因都可紧密结合在宿主细胞的核骨架上.  相似文献   

8.
文建凡 《动物学研究》1998,19(4):323-330
综合分析了国际国内近年来有关核骨架研究的新进展,从几个方面的研究事实,包括核骨架对染色质DNA的有序组织,核骨架参与DNA复制和基因的表达与调控以及核骨架的起源进化等,阐明核骨架是细胞核内染色质结构的有序组织者和功能活动的参与者,核内纷繁复杂的生命活动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核骨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
用选择性抽提方法和整装细胞电镜技术观察苜蓿丫纹夜蛾多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感染的Tn5B1细胞的核骨架结构体系,发现感染早期病毒的复制过程未对宿主细胞核骨架的形态结构产生明显影响,而感染晚期多角体的装配在核骨架网络中进行。ie-1基因和多角体蛋白基因为探针,点杂交分析基因转录活性与宿主细胞核骨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病毒感染早期,无论是正具转录活性的ie-1基因还是不具转录活性的多角体蛋  相似文献   

10.
郭霄  史硕博 《微生物学报》2024,64(3):882-892
【目的】与整合型表达载体相比,游离型表达载体通常具有更高的拷贝数以实现目标基因的高强度表达,并且对于DNA操作应用更加方便和灵活。然而,目前的研究尚未确定适用于圆红冬孢酵母的游离型质粒,该酵母外源基因的表达或者基于CRISPR/Cas9的基因组编辑都需要通过整合方式来完成,这也是对其遗传改造进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本研究目的是构建圆红冬孢酵母的游离型质粒,使得其外源基因的表达和基因组编辑更方便省时。【方法】首先对圆红冬孢酵母苯丙氨酸氨裂解酶基因(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gene, PAL)中可能存在的自主复制序列(autonomously replicating sequences, ARSs)进行挖掘和表征,将该基因及其上下游序列进行分段扩增,构建到带有β-异丙基苹果酸脱氢酶基因(β-isopropyl malate dehydrogenase gene, LEU2)的质粒中,通过电转化的方法导入LEU2基因缺陷的圆红冬孢酵母中,根据转化效率高低鉴定了该酵母的一个ARS。其次,以编码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合成酶(geranylgeranyl pyrophosphate synthase, GGPPS)的BTS1基因为敲除靶点,将其gRNA构建到基于ARS的游离型质粒中,通过转化子直观的颜色变化来验证该游离型质粒是否成功应用于圆红冬孢酵母的CRISPR/Cas9体系。【结果】本工作鉴定了圆红冬孢酵母的ARS,构建了基于ARS元件的游离型质粒,并将该质粒应用于圆红冬孢酵母CRISPR/Cas9体系,成功实现了基于游离型质粒的基因敲除。【结论】本研究丰富了圆红冬孢酵母现有的工具库,为圆红冬孢酵母的合成生物学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曾报道,蓖麻蚕rRNA基因的非转录间隔区内有1个单链核酸酶S1的超敏感位点,它具有d(AT)18的特征结构[1] .蓖麻蚕经饥饿,再食后.发现在该S1超敏感位点的下游还存在1个敏感位点,而在饥饿的情况下,未能检测到染色质上的这个敏感位点[2].新确定的这个可诱导的单链核酸酶的敏感位点,它是一个d(GT)10…d(AT)10的特殊结构,具有易解链的特征.这个新确定的核酸酶S1的敏感点结构可能直接参与了rDNA的转录和复制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核骨架结合元件功能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核骨架结合元件(nuclearscafold-associatedregion,SAR)或称核基质结合元件(nuclearmatrix-attachmentregion,MAR),是80年代发现的一个新的DNA元件。到90年代初,由于发现SAR/...  相似文献   

13.
外源基因在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杜氏盐藻中的核基质与核基质结合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真核生物细胞核DNA通过核基质结合区(Matrix attachment region,MAR)附着到核基质上。为了进一步探索染色体DNA与核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从单细胞真核藻类-杜氏盐藻中克隆出了MAR片段。首先构建了杜氏盐藻的随机MAR文库,通过体外结合实验分离出能与核基质结合的MAR序列。从构建的MAR文库中,筛选出3个能与核基质结合的MAR,其中两个片段与核基质具有较强的结合力,测序分析表明具有MAR片段的一些典型特征性基序。  相似文献   

15.
核rDNA ITS区序列在无脊椎动物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在无脊椎动物的分子系统学研究中,作为对线粒体DNA信息的重要补充,人们越来越多采用核DNA的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作为分子标记。本文介绍了ITS的组成和性质,并对近年来ITS在无脊椎动物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同时提出并讨论了目前在该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们测定了鲁鱼线粒体半胱氨酸tRNA基因和轻链复制起始区的核苷酸序列,绘制了半胱氨酸tRNA三叶草形的二级结构以及L链复制区的茎环结构。通过种脊椎动物tRNA^CYS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析发现,鲤鱼线粒体tRNA^CYS基因的不寻常的结构特点。鲤鱼线粒体L链复制起始区含有36个碱基,复制起始区茎环名的茎含有11对碱基,而环则是由14个碱基组成。同其它10种脊椎动物L-链复制起始区的核苷酸序列比较发现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植物系统发育研究中应用较多的核基因组的核糖体DNA基因间隔区序列主要有5S rDNA基因间隔区、内转录间隔区ITS和基因间间隔区IGS.虽然这些间隔区序列在长度、结构等方面各不相同,但都具有进化速率较快的特点,在植物属及属下分类水平的系统发育关系研究中非常有用.本文重点就核基因组的5S rDNA基因间隔区以及IGS在植物中的特点以及各自在植物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双向电泳定位复制叉技术是定位复制起点及分析复制叉移动过程的有力手段.用该技术分析了从酵母V号染色体克隆的pBY8-ARS在质粒上的复制起始功能 同时,构建了一个质粒模型包含ADH1启动子,终止子及βhCG-cDNA的转录单位,用双向电泳分析该转录单位逆向复制叉移动的情况. 首次证明,除rDNA以外,结构基因的终止区也存在逆向移动的复制叉的阻抑点,这为转录对逆向复制叉的移动具有阻抑作用的普遍性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9.
在水稻蜡质基因5‘上游区中一段31bp核苷酸序列能与水稻末成熟种子核蛋白特异结合。为了克隆这一核蛋白基因,以此31bp序列构建成“鱼饵”质粒,从水稻cDNA文库中筛选到13个阳性克隆,根据这些阳性克隆中插入cDNA片段的相互杂交结果,对这些克隆进行了分组。  相似文献   

20.
我们测定了鲤鱼线粒体半胱氮酸tRNA 基因和轻链(L 链)复制起始区的核苷酸序列,绘制了半胱氨酸tRNA 三叶草形的二级结构以及L 链复制区的茎环结构。通过五种脊椎动物tRNA~(cy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析发现,鲤鱼线粒体tRNA~(cya)基因有许多不同于细胞质tRNA~(cya)基因的不寻常的结构特点。鲤鱼线粒体L 链复制起始区含有36个碱基,复制起始区茎环结构中的茎含有11对碱基,而环则是由14个碱基组成。同其它10种脊椎动物L-链复制起始区的核苷酸序列比较发现,鲤鱼茎环结构中的茎序列是非常保守的,而环的序列及环的长度则变化较大。茎环结构可能在轻链复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