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探索人工植被重建对土壤放线菌的影响,采用稀释平板法及琼脂块法对青海沙珠玉地区植被重建后沙土中放线菌的生态分布及拮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高寒干旱沙地植被重建和覆盖度的提高:土壤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其中退耕还草地土壤中放线菌总数较沙地提高145.4%,小单孢菌数量约为沙地的6倍;拮抗性放线菌平均筛出率大幅度增加,退耕还草地土壤中拮抗性放线菌、天然草地土壤中抗细菌放线菌及林地土壤中抗病原真菌放线菌的平均筛出率约分别为沙地的2、3.2及1.5倍;地表植被盖度与土壤养分对放线菌数量以及拮抗性放线菌数量有很大影响,其中有机质、碱解氮含量以及鲜草产量与放线菌总数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有机质含量、鲜草产量与拮抗性放线菌株数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此外,植被盖度、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全盐以及速效钾含量与放线菌总数、链霉菌数、小单孢菌数的相关性也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2.
土壤拮抗放线菌的分离和筛选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48  
针对秦岭太白山区不同类型的土壤进行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在实验过程中初步解决了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在放线菌分离培养中的污染问题 ,并对所分离获得的土壤放线菌测定了其对 7种病原真菌的拮抗性。结果表明 :10 3 倍土壤稀释浓度为分离放线菌的最佳土壤稀释浓度 ;重铬酸钾是一种高效、方便、廉价的杂菌抑制剂 ,其有效抑菌浓度为 5× 10 -6;其次为放线菌酮 ,有效抑制浓度为 4× 10 -5;杂草荒地中放线菌种类最多 ,而华北落叶松林中种类较少 ,但数量巨大 ;在拮抗实验中 ,筛选出了对 7种病原真菌具有强烈抑菌和杀菌作用或同时有抑菌和杀菌作用的菌株为S 5 12 0。  相似文献   

3.
广西沿海地区红树林根系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分离纯培养,从广西北海及防城港红树林根系土壤中分离出放线菌并提取其总DNA,用放线菌通用引物对获得菌株的16S rDNA进行PCR扩增,对获得的扩增产物进行DNA序列测定及菌株鉴定.研究结果表明,从红树林根系土壤样品中分离出15株典型放线菌菌株.16S rDNA测序比对鉴定结果显示,15株典型放线菌菌株中有12株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是常见菌属;3株属于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为稀有放线菌.本研究分离纯化获得15株典型放线菌,初步揭示了广西沿海地区红树林土壤中放线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微波处理对土壤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稀释平皿分离测数及琼脂块法研究了微波预处理对土壤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1)微波处理能显著增加可培养放线菌数量.随着微波处理时间的增加,高有机质土壤放线菌总数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处理3~15 min,GA及HA培养基上放线菌总数分别较对照提高8.3%~92.6%及24.4%~108.5%;处理18~24 min,放线菌总数分别较对照降低了62.1%~78.8%及41.4%~79.8%.微波处理对低有机质土壤放线菌数量无明显影响.2)微波处理对可培养放线菌种类有明显影响.随着微波处理时间的增加,高有机质土壤中新出现的放线菌种类呈先增后减趋势. 处理3~24 min,GA与HA培养基上新出现放线菌种类占放线菌总种类的比例为62.5%~85.7%与66.7%~83.3%,新出现了原小单孢菌属、链轮丝菌属等稀有放线菌属;链霉菌类群也有明显变化.低有机质土壤具有类似趋势.3)微波处理对可培养放线菌中拮抗性放线菌株数占供试放线菌总株数的比例也有明显影响.微波处理6、9和15 min,拮抗性放线菌株数所占比例分别较对照提高66.7%、66.7%和83.3%,其中新出现的拮抗性放线菌株数分别占拮抗性放线菌总株数的70.0%, 90.0%和81.8%.  相似文献   

5.
新疆南部土壤放线菌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疆南部巴州和克州两地区8个县(市)采集农田、原始森林、草甸、戈壁、荒漠和盐碱土壤51份,使用6种分离培养基,9种分离方法分离,并对分离得到的放线菌进行了鉴定。共得到9个属的放线菌,其中链霉菌为优势菌,并可分为13个类群。同时,较为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两地区之间和不同类型土壤中放线菌区系组成和异同。  相似文献   

6.
硝尔库勒湖可培养放线菌多样性及其功能酶和抗细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认识和了解硝尔库勒湖可培养放线菌的多样性、功能酶和抗细菌活性特点,为今后的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应用可培养技术和基于16S r 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硝尔库勒盐湖沉积物中放线菌的多样性。常规方法检测样品成分因子,并筛选了嗜盐放线菌的蛋白酶、淀粉酶和酯酶活性;抑菌圈法检测放线菌新种的抗细菌活性。【结果】分离获得了51个OTUs,分属于24个不同的属,其中15个OTUs代表了放线菌新种;链霉菌属是优势菌属,占全部分离菌株数量的16.25%。硝尔库勒湖放线菌类群数量一定程度上受样品成分因子的协同影响。代表新种的菌株展示了良好的功能酶活性和抗细菌活性,其中代表链霉菌新种的菌株XHU5011不仅具有多种酶活性,而且具有强大的抗金黄葡萄球菌、耻垢分枝杆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的能力,具有很好的开发潜能。【结论】硝尔库勒盐湖中存在丰富的可培养放线菌多样性,潜藏着大量的放线菌新资源,并且具有很好的功能酶和天然产物挖掘潜力。  相似文献   

7.
旨在探究抗病品种与易感品种香蕉的健康株和病株内生菌与其中广谱拮抗菌的主要分布规律,并对广谱拮抗菌进行拮抗活性的测定。以样品根、球茎、假茎、叶为材料分离培养内生菌,在实验室条件下,筛选对供试的10种香蕉致病菌均有良好拮抗活性的菌株并测定它们的拮抗活性,对活性最强的菌株进行形态学、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得到内生菌438株,其中细菌240株,放线菌142株,真菌56株。抗病品种南天黄病株中分离得到的内生菌最多,共计128株。内生菌数量在香蕉植株中的分布呈现规律为:根部球茎部假茎部叶部。内生真菌在各香蕉种病株中的分布最广泛。筛选出具广谱活性的放线菌10株、细菌2株。其中内生放线菌菌株041的广谱拮抗活性最强,最大抑菌带宽为28.13±1.89 mm。对广谱拮抗内生放线菌菌株041、04-1、19-1、03A-1进行的形态学和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它们属于链霉菌属。  相似文献   

8.
(一)热带季雨林、灌木林的放线菌数量较多(最高643万/克土)、原森林地与海滨土壤放筱菌数量最少(2—8万/克土)。季雨林垦为农地后放彼菌数量降低至1/2一1/3。种植经济林后的变化没有农地显著。 (二)在同一剖面内枯枝落叶层放线菌数量最高,如保亭地区枯枝落叶层高达1500—2000万/克士,随着土层加深,有机质含量减少,放彼菌数量亦相应降低(0一lo厘米为208—643万/克土,20—30厘米为9—80万/克土,60—70厘米仅有2—3万/克土)。 (三)放线菌种粗的分布亦以热带季雨林最多,整个剖面包括有所划分之垒部16个种粗。楹济林、农地和水田灾之,而以原始森林和海滨土壤最少,仅分布有6—8个种粗。从土层深度划分,以0—30厘米土层所含放植菌种租最多(14一15个种组),枯枝落叶层与底土较少。 (四)在放线菌拮抗性能的分布上,旱地土壤单帝屯抗真菌的放枝菌比例较大(占整个}吉抗菌株的58.9%);水稻土及海滨土壤单纯抗和菌的菌株较多(占整个拮抗菌株的50%)。在各类土壤中抗革兰氏阳性菌(枯草杆菌)的又较抗革兰氏阴性菌(大腸杆菌)的为多,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此例占对细菌有拮抗作用菌株的50—95%。 (五)在进行放线菌种粗的划分中发现有静多放线菌不能在r.巾.高泽氏1号培养基上生长,或者在其上不长气生菌丝,或者生长微弱,无法利用高泽氏种粗划分原则进行分祖。因此作者将其另划为一个种组(第16种粗),井发现此类放线菌在60一70厘米土层中仍存在有相当数量,且具有鞍大拮抗作用。作者认为在拮抗性放线菌过筛工作中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9.
探究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放线菌组成及其抑菌和酶活性,为放线菌新药物先导化合物和高活性酶的筛选提供资源。从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不同土壤类型、不同优势植被采集25份土样。用分散差速离心法分离了拉鲁湿地中温放线菌和低温放线菌。从中温放线菌中选择15株代表菌株进行了初步分类鉴定。采用打孔法检测了其对2株细菌和4株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1)拉鲁湿地放线菌数量从水生环境向陆地生态系统递增,中温放线菌数量显著多于低温放线菌;(2)拉鲁湿地土壤中分离到链霉菌属、小单孢菌属、诺卡氏菌属、马杜拉菌属、小链孢菌属5个放线菌属。其中以链霉菌属和小单孢菌属为优势属。链霉菌属以金色类群、白孢类群和粉红孢类群为主,小单孢菌分离到黄橙类群和黑褐类群;(3)供试菌株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分解蛋白质活性较低,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很少,且抗菌活性较弱;(4)供试菌株耐毒性物质的能力较强。这些菌可用于毒害有机物污染物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云南若干地区土壤放线菌区系及资源考察 X.滇东南地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省文山、红河等地采集不同植被、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样品,用不同方法分离高温、中温放线菌,按国内外通用的方法进行鉴定。滇东南地区的土壤放线菌种类丰富,分离到了13个菌属,稀有放线菌的数量所占比例较高。原始森林中的放线菌种属最丰富。本文对该地区放线菌的生态分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从放线菌发现新的药物先导化合物,研究了川滇4个地区的放线菌多样性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集250份土样,用4种培养基分离放线菌;从中选择98株代表菌进行了初步分类鉴定;采用琼脂扩散法,检测了169株放线菌对4种细菌和7种真菌的抑菌活性;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法,测定了它们产生的聚酮合酶(PKSI、PKSⅡ)基因、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RPS)基因和多烯类化合物合成酶(CYP)基因。【结果】黄荆老林的放线菌有13个属,峨眉山、青城山仅5个属,九寨沟9个属,西双版纳达20个属;不同地区的放线菌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平均约占10%;有27%-36%的菌株产生PKSI、II、NRPS、CPY化合物合成基因。【结论】在采集样品的地区中,人类干扰越少,放线菌的多样性越高。分离放线菌时,使用"极端"条件,虽然分离到的放线菌数量可能不多,但获得未知菌的比例较大。添加抑制剂可减少革兰氏阴性细菌和真菌,有利于分离放线菌。  相似文献   

12.
【背景】群体感应抑制剂(quorum sensing inhibitor,QSI)作为抗生素潜在替代品,可有效降低致病菌传染性和毒性。沙漠土壤蕴藏着丰富的放线菌资源,是挖掘群体感应抑制剂的重要来源。【目的】解析库木塔格沙漠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筛选并挖掘群体感应抑制活性放线菌资源。【方法】采用Illumina Nova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揭示库木塔格沙漠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利用可培养方法进行土壤放线菌分离和鉴定;选用紫色杆菌CV026模型筛选群体感应抑制活性放线菌,并对其功能特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Illumina Nova Seq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样品土壤细菌涉及23门96目150属,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61%)、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8%),其中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为放线菌门最优势菌属(87.3%),其次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6.8%)和丙酸杆菌属(Cutibacterium,0.9%)。可培养方法共分离到108株放线菌,归属9科10属,其中优势菌属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占65....  相似文献   

13.
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及活性菌株YIM 61470鉴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多种药用植物中分离到272株内生放线菌,活性筛选表明 146株菌的发酵产物具有抗菌活性,其中94株菌具有拮抗病原细菌活性,127株菌具有抑制病原真菌的功能.分离菌株YIM 61470具有广谱抗菌活性,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细胞化学分类特征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分析等研究,菌株YIM 61470被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氢化链霉菌(S.llydrogenans)的一个菌株.  相似文献   

14.
武陵山放线菌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为了探究武陵山放线菌多样性,以便从新放线菌菌株中发现新的潜在药物先导化合物.[方法]从武陵山采集280份土样,采用纯培养的方法,用4种培养基分离到1134株放线菌.选择其中30株代表菌进行了初步分类鉴定;以3株细菌和7株农作物致病真菌作为指示菌,检测其抑菌活性;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的方法,检测是否具有聚酮合酶(PKS Ⅰ、PKSⅡ)基因、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RPS)基因和多烯类化合物合成酶(CYP)基因.[结果]分离到的武陵山放线菌中,链霉菌占70%以上,还有小单孢菌等8个科13个属,其中有5个菌株是潜在的新种.选取的30株实验菌对细菌、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其中含有4类化合物合成基因的菌株占23%~60%.[结论]武陵山原始森林土壤中,放线菌多样性很丰富,且存在很多未开发的稀有类群.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可用于进一步的药物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药用植物青蒿不同种类的内生菌抑菌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玲玲 《广西植物》2021,41(7):1112-1119
为了研究青蒿不同种类的内生菌抑制细菌和抑制真菌的活性,该研究采用组织块法和研磨法从青蒿的根、茎、叶中分离内生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以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ICC 23657)、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ICC 10275)、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ICC 10384)、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ICC 2487)、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ICC 33032)为指示菌,采用琼脂块法和双层平板法检测内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1)从青蒿植株中共分离到76株内生菌,其中内生细菌19株、内生放线菌34株、内生真菌23株。从分离部位来看,56株来自于茎段、17株来自于根段、3株来自叶片。(2)内生细菌中抑菌活性菌株占总菌株的比例最高,为95%,内生放线菌和内生真菌中抑菌活性菌株的比例分别为41%、35%。(3)内生细菌的抗菌谱较广;虽然内生放线菌的抗菌谱较窄,但其中高抗菌株较多,尤其对酿酒酵母的抑菌效果好。综上结果显示,药用植物青蒿中存在着丰富的有抑菌活性的内生菌,且不同种类的内生菌抑菌活性不同。  相似文献   

16.
AIMS: To evaluate the patterns of the production of antimicrobial compounds by diverse collection of actinomycetes isolated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es under alternative conditions of pH and salinity in the media. METHODS AND RESULTS: Actinomycetes were grouped based on their method of isolation and their phenotype diversity was determined by total fatty acid analysis. A total of 335 representative isolates, including 235 Streptomyces species and 100 actinomycetes from other taxa, were screen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against a panel of bacteria, filamentous fungi and yeasts, including some of clinical relevance. Production of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was detected in 230 strains. In the case of the genus Streptomyces, 181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77% of the tested isolates) were recorded. The activities observed among the other actinomycetes taxa were lower (49% of the tested isolates).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pport the idea that species of actinomycetes isolated in alternative selective conditions of pH and salinity present a significant capacity to produce compounds with antibacterial or antifungal activity. The best group of isolates in terms of production of active secondary metabolites was the one isolated in saline conditions. SIGNIFICANCE AND IMPACT OF THE STUDY: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se actinomycetes strains isolated in alternative selective conditions of pH and salinity and collected from diverse geographical locations present a significant capacity to produce compounds with antibacterial or antifungal activity.  相似文献   

17.
青海高寒草甸土壤放线菌区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2001~2002年从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采集土样,用不同方法从中分离放线菌300余株,根据其形态和分类特征,分别归入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诺卡氏菌属(Nocardia)、糖多孢菌属(Saccharopolyspora)、原小单孢菌属(Promicromonospora)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并将链霉菌归入7个类群。同时对230株中温菌和110株低温菌的部分酶活性及其对真菌和细菌的拮抗性进行了测定,发现链霉菌不仅具有许多酶活性,而且对真菌和细菌有拮抗性。  相似文献   

18.
【背景】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峻,新抗生素的研发速度远远落后于临床需要,从特殊生境中挖掘微生物药物资源有望解决以上问题。【目的】勘探西藏仲巴五彩沙漠土壤放线菌多样性并进行生物活性筛选,为发现药用放线菌资源、开发新型抗生素奠定基础。【方法】采用8种分离培养基,通过平板稀释涂布法分离放线菌;根据分离菌株的16S r 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放线菌多样性;采用PCR技术对分离的放线菌菌株进行II型聚酮合酶(PKS-II)酮缩酶结构域KS、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RPS)腺苷酸化结构域A、安莎类抗生素生物合成前体3-氨基-5-羟基-苯甲酸合酶(AHBA)保守区、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卤化酶(Halo)保守区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检测;对生物合成基因检测阳性的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发酵液经乙酸乙酯萃取、菌体经丙酮浸提,获得提取浓缩物样品进行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筛选。【结果】从4份土样中分离纯化到231株放线菌,分布于7个属,其中链霉菌为优势菌属。68株放线菌的生物合成基因分析显示至少具有1种生物合成基因簇,其中6株同时具有4种生物合成基因簇;进一步的抑菌活性检测显示所有检测的菌株至少表现为对1株检定菌具有抑菌活性,其中8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抗氧化活性筛选结果为13株显示总抗氧化能力阳性,10株具有较好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3株显示较强的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结论】西藏仲巴五彩沙漠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放线菌药用资源,具有从中发现放线菌新菌种和开发新抗生素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