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紫花苜蓿胚状体形成中的二次诱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植物名称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  相似文献   

2.
灌溉对干旱沙区紫花苜蓿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白文明 《生态学报》2002,22(8):1247-1253
研究了干旱沙区不同水分处理下紫花苜蓿的 (Medicago sativa L.)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 ,不同水分处理对紫花苜蓿植株高度、根系伸长生长和地上生物量形成的影响是不同的。在生长季内 ,灌水量最少的喷灌处理 W3植株高度最低 ,灌水量较多的漫灌处理 W1和灌水量居中的喷灌处理 W2植株高度相对较高 ,表明较多的灌水有利于植株高度的生长 ;对于根系长度则相反 ,灌水量最少的喷灌处理 W3根系伸长生长较快 ,到结实后期根系长度达到最大值 1 0 7.60 cm,说明适当的干旱可以促进紫花苜蓿根系伸长生长 ;地上生物量则是灌水量居中的喷灌处理 W2最高 ,表明在干旱沙区这种特殊的环境条件下 ,采取 W2这种灌溉方式种植紫花苜蓿 ,既可以获得较高的地上生物量 ,又可以节约利用水分  相似文献   

3.
乌兰布和沙区紫花苜蓿生长发育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白文明  包雪梅 《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2):1605-1609
借鉴积温学的原理,结合紫花苜蓿(Meicago sativa)生理生态学特性,建立了水分限制条件下干旱沙区紫花苜蓿生长发育模拟模型,该模型主要由生长发育阶段子模型,叶面积动态子模型,干物质积累子模型和干物质分配子模型组成。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沙地紫花苜蓿生长发育进程,叶面积变化动态及牧草产量变化动态,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贼小豆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其饲用价值,以赤小豆和家绿豆为对照,对贼小豆野生情形、实验室条件下的发芽率、发芽特性、抗逆性、休眠破除方法等进行观察研究,测定其种子及幼苗的基本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野生状态下贼小豆生命力强,生长周期长,结荚多,出苗越晚的植株进入生殖生长的时间越短。试验条件下,贼小豆发芽率很低,不整齐;出苗时稍耐弱酸和喜低盐刺激;98%浓硫酸处理贼小豆种子30min或用刀片割破种皮是破除其休眠的最好办法。贼小豆种子粗脂肪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赤小豆和家绿豆,粗蛋白稍低,幼苗营养成分中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可溶性蛋白低于赤小豆而高于家绿豆,游离氨基酸最低。与常规饲料作物玉米、大麦及常规饲草苜蓿、黑麦草相比,贼小豆优势明显。作为饲料作物开发利用,贼小豆有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6个紫花苜蓿材料的核型及其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染色体压片法对陇东野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等6个紫花苜蓿材料进行核型分析,并通过核型似近系数对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全部供试材料皆为2n=32的四倍体,核型进化由高到低依次为:[陇东野生紫花苜蓿、新疆大叶紫花苜蓿(M.sativa,Xinjiangdaye)]2B>[皇后2000紫花苜蓿(M.sativa,Regina 2000)、陇东紫花苜蓿(M.sativa,Longdong)、Pick 8925紫花苜蓿(M.sativa,Pick 8925)]1B>[肇东紫花苜蓿(M.sativa,Zhaodong)]1A.(2)供试材料间的核型似近系数(λ)均在0.900 0以上,并在进化距离(De)0.073 8处分为两类,陇东野生紫花苜蓿和新疆大叶紫花苜蓿归为一类,其它供试材料归为另一类.研究表明,陇东野生紫花苜蓿的染色体较不对称,与其它供试材料相比,亲缘关系远,系统演化快.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菊苣(Cichorium intybus)叶片生长和光合生理对不同用量保水剂的适应能力和生理响应机制,以不施保水剂作为对照(CK),测定了施用不同用量保水剂(15 kg · hm~(-2),30 kg · hm~(-2))条件下大田种植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菊苣(Cichorium intybus)的比叶面积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保水剂对紫花苜蓿的比叶面积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菊苣的比叶面积具有显著影响(P<0.05).对紫花苜蓿而言,保水剂施用量为15 kg · hm~(-2)时,其P_n、g_s和WUE均显著高于对照(P<0.01),但施用量为30 kg · hm~(-2)处理时,其P_n、和g_s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P<0.01),但是却维持较高的WUE;对菊苣而言,施用保水剂降低了其P_n和T_r(P<0.01),但WUE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紫花苜蓿和菊苣采取两种不同的生理适应策略来适应变化了的水分环境条件.紫花苜蓿P_n与g_s、P_n与T_r的相关性均以保水剂施用量为30 kg · hm~(-2)处理最紧密(P<0.01),而P_n与WUE的相关性则以对照最为紧密,依次为15 kg · hm~(-2)处理和30 kg · hm~(-2)处理;菊苣P_n与g_s、Tr和WUE的相关性强弱均表现为15 kg · hm~(-2)处理<30 kg · hm~(-2)处理<对照,表明保水剂影响叶片气体交换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植物叶片参数和光合特性对保水剂的响应并不具有一致性,植物可以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调节其形态和生理过程,以维持其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7.
喀斯特地区野生饲用灌木资源充裕,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比较滞后。通过深入挖掘喀斯特地区野生饲用灌木、半灌木资源及其利用价值,详细阐述了灌木、半灌木的营养、饲用、药用、生态价值,具体分析了野生饲用灌木、半灌木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入侵植物黄顶菊与3种牧草竞争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入侵植物黄顶菊和多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高丹草3种牧草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取代试验方法观察了不同密度及比例条件下4种植物的竞争表现,为黄顶菊生物替代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在3种牧草中,高丹草对黄顶菊株高控制效果最为明显,并以苗期效果最好,在低密度比例下对黄顶菊抑制率即可达60.00%;而多年生黑麦草和紫花苜蓿的控制效果较差,在低密度比例下对黄顶菊起不到抑制作用.(2)在高丹草低密度替代组合中,黄顶菊单株生物量、分枝数比对照均明显减少,抑制率分别可达91.40%和44.87%;而多年生黑麦草和紫花苜蓿各密度替代组合中,黄顶菊单株生物量、分枝数与对照相同或大于对照.(3)在各个生育时期,除高密度高丹草替代组合外,其他组合中黄顶菊的相对产量值均极显著小于1.0,生长受明显抑制;而在各替代密度下,多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与黄顶菊竞争替代效果均不明显.研究发现,高丹草的替代效果明显优于多年生黑麦草和紫花苜蓿,可以作为生物替代的材料对黄顶菊进行替代控制,且在植株比为1∶3比例下即可实现理想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新疆紫花苜蓿单宁提取工艺优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新疆紫花苜蓿中提取单宁酸.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新疆紫花苜蓿单宁酸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考察了乙醇浓度、乙醇中盐酸的浓度、提取时间、及温度四因素对新疆紫花苜蓿单宁酸提取率的影响.结果:确立了新疆紫花苜蓿单宁酸最佳提取条件为:盐酸浓度2.5%,乙醇浓度70%,提取温度50℃,回流提取5h,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新疆紫花苜蓿中单宁提取量为2.15mg/g.  相似文献   

10.
李红 《生命世界》2003,(3):15-16
紫花苜蓿(Medicao sativa)又名紫苜蓿,起源于小亚细亚、外高加索、伊朗和土库曼的高地,经“丝绸之路”首先传入我国西北地区。现在我国“三北”地区均有广泛分布,在南方的江淮流域也有种植,我国对紫花苜蓿的栽培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紫花苜蓿为豆科草本植物,多年生,一般寿命5—7年,长者可达25年。根系发达,主根粗长,入土深3—6米,最深可达10米,侧根上生有根瘤,根茎上产生茎枝,多分枝,株高100—150厘米,羽状三出复叶,小叶圆状倒卵形。总状花序腋生,具5—20小花,紫色或蓝紫色,花期一般持续1个月,虫媒异花授粉,荚果,螺旋形,每荚有2—8粒种…  相似文献   

11.
紫花苜蓿花部特征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姜华  毕玉芬  何承刚  周禾 《遗传》2005,27(3):391-394
采用形态标记和RAPD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对10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的花萼直径、花冠长度、花序花朵数、单枝花序数、单位面积花朵数、已弹花百分率、花蜜量、花蜜含糖量及花蜜中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等花部特征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品种间花部特征的变异为0.80%~92.30%,花蜜中葡萄糖变异最大,变幅为0.01~0.53 µmol/L (P<0.05);花蜜含糖量的变异最小,且差异不显著(P>0.05);RAPD分析表明各品种的遗传距离变异范围为0.21~0.35,其中变异最大的是WL323和Shanbei,而变异最小的是Derby和Prime;紫花苜蓿品种间的花部特征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黄土丘陵区紫花苜蓿生长与土壤水分变化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2  
研究了黄土丘陵区紫花苜蓿生物量变化规律和土壤水分过耗与恢复特征.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在退耕地生长年限一般为10年,生长的高峰期为第4年~第5年,到第6年,由于土壤水分过耗严重,生物量开始逐年下降,草地开始衰败.紫花苜蓿茎叶生物量的垂直变化,在距地面0~35cm之间,茎生物量远大于叶生物量,茎叶比为1.7:1;在40cm高时茎叶比相等,在45~90cm之间叶生物量远大于茎生物量,叶茎比为1.42:1.紫花苜蓿土壤干层在生长的前两年不甚明显,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干层厚度不断增大,由第3年的110cm扩大到第7年的260cm,含水量仅为4.6%~6.2%,土壤水分严重亏缺.紫花苜蓿退化草地土壤水分的自然恢复过程一般需5年,且随着恢复年限的延长,土壤水分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13.
运用比较形态学和比较解剖学方法,使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紫花苜蓿复合体(Medicago sativa complex)6个分类群的叶片形态特征和叶片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并以15个叶片表征形态性状为基础,采用聚类分析法(UPGMA)和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对6个分类群进行了数量分类研究.观察结果表明:各分类群叶片的上、下表皮多为不规则形细胞;垂周壁呈深浅不一的波状;气孔器为不规则型,具有蜡质气孔盖,气孔密度有一定差异.6个分类群的叶片均为薄纸质型,厚度130~170 μm,表皮细胞切面近圆形或近长方形;栅栏组织细胞1~2层,厚度41~68 μm,细胞排列紧密;海绵组织厚度32~75 μm,细胞排列疏松;不同分类群叶片的组织疏松度和组织紧缩度有一定的差异,大花苜蓿(M. trautvetterii Sumnev. )叶片的组织疏松度最高,紫花苜蓿叶片的组织紧缩度最高.UPGMA结果显示:在结合线1.53处可将6个分类群划分为2支,其中,黄花苜蓿(M. falcata L. )独立为一支,其余5个分类群聚成另一支;在结合线1.18处,第2支又被分成2个亚支,其中一个亚支包含紫花苜蓿和天山苜蓿(M. tianschanica Vassilcz. ),另一个亚支则包含西锡金苜蓿(M. schischkinii Sumnev. )、座垫苜蓿(M. rivularis Vassilcz. )和大花苜蓿.PCA结果表明:对紫花苜蓿复合体而言,叶片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式样、轴性分化特征、组织疏松度和气孔密度等特征具有较好的分类价值;基于主成分分析的Q分布图与聚类分析结果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根据本研究结果及前人的研究结果,认为国产的紫花苜蓿复合体应包含3个分类群,即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及多变苜蓿(M. varia Martyn).此外,西锡金苜蓿、座垫苜蓿、天山苜蓿和大花苜蓿等杂交后代分类群的性状分化不稳定,应属于多变苜蓿的同种异名植物.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北部紫花苜蓿草地退化过程与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李裕元  邵明安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2):2321-2327
以陕西省神木县六道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域,探讨了黄土高原北部紫花苜蓿人工草地退化过程中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北部森林草原气候区,紫花苜蓿人工草地的退化演替过程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紫花苜蓿草地阶段(1~6年)、人工草地向天然草地演替的过渡阶段(6~10年)与长芒草次生天然草地阶段(10年以上).在1~30年的演替过程中,调查样方内共出现高等植物32种,分属于13科28属,其中90%以上出现在前6年.植被演替过程中累积出现的植物科属种数的动态变化可以用对数函数进行较好地描述.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演替前期(第1个阶段)增加较快,在第2个阶段(过渡阶段)达到最高,然后有所降低并渐趋稳定.种植紫花苜蓿可显著地加快植被的自然演替进程,这与人工草地水分消耗强烈加速了土壤的旱化过程密切相关.发展人工草地是黄土高原北部加速天然植被恢复与发展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机结合点,是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良好范式.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给黄河三角洲地区野生饲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对该区域的野生饲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初步统计黄河三角洲地区野生饲用植物有40科118属172种.并介绍了该区域饲用植物的科属种组成、区系分布、地理分布及饲用价值等,并对其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野生Lu草的生态效应及利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Lu草的生长特点、生态效应、营养成分及饲用价值,对野生Lu草利用和在荒沟荒坡规模开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紫花苜蓿外源基因共转化植株的再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含硫氨基酸蛋白(HNP)基因和发根(rol)基因由发根农杆菌介导转入紫花苜蓿, 成功地从子叶毛根组织诱导转基因植株再生. 子叶是较理想的转化受体, 毛根年龄与紫花苜蓿体细胞胚分化频率呈负相关. 共转化植株高产、优质性状的产生对紫花苜蓿新品种的培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茶子饼粕的化学成分、饲用价值、脱皂方法、饲喂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茶子饼粕可以作为一种新的饲料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9.
硅是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的元素,植物不可能在无硅的环境中生长.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硅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35%和80%的条件下,硅对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和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而在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和65%的条件下,硅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和生物量(p<0.05),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的增幅分别为35%和20%,主要途径为降低叶片蒸腾速率;紫花苜蓿生物量增幅分别为41%和14%,主要通过促进分枝和株高生长,而不受单枝生物量的影响.因此硅对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和生物量的有益作用与其生长环境中的土壤水分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呼伦贝尔草地野生豆科牧草资源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呼伦贝尔草地野生豆科牧草的属种组成、生长习性及饲用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呼伦贝尔草地现有豆科植物17属64种.这些豆科牧草大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适应典型草原和丘陵草甸草原生境,饲用价值较高,适口性良好,是植被组成中的重要组成成分,生态利用前景广阔,是本地区重要的饲草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