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将我国缘腹细蜂科Scelionidae黑卵蜂属Telenomus新纪录8种,纪录如下: 1.四川黑卵蜂Telenomus manolus Nixon 寄主:不明。分布:四川成都。 2.舟形毛虫黑卵蜂Telenomus kolbei Mayr 寄主:舟形毛虫Phalera flavescens(Bremer et Grey)、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Fabricius)、杨毒蛾Leucoma salicis Linnaeus、柳毒蛾等。分布:北京、黑龙江、河北。  相似文献   

2.
1.本文主要研究松毛虫卵的两种黑卵蜂(Telenomus dendrolimusi Chu及Teleno-mus sp.,Scelionidae,Hymenoptera)的生物学特性;及1954—55年江苏南京和浙江常山等地林间的寄生情况,同时对松毛虫卵及黑卵蜂的冷藏也进行了试验。 2.两种黑卵蜂中,松毛虫黑卵蜂(Telenomus dendrolimusi Chu)与毒蛾黑卵蜂(Telenomus sp.)不但在形态上有所不同。而且在生活习性及各期虫态对低温的反应上亦各异,证明它们确系不同的两种。毒蛾黑卵蜂在我国系首次记载寄生于松毛虫卵中,现知在江苏南京、江宁,浙江常山及广东广州均有分布,在南京的黑卵蜂中占80%以上。 3.毒蛾黑卵蜂以幼虫态在寄主卵内越冬,利于冬季生存。越冬代成虫羽化时间接近松毛虫第1代卵出现期。且有松毒蛾(Lymantria sp.,Lymantriidae,Lepidoptera)作为补充寄主。这些特性均较松毛虫黑卵蜂为优。 4.室内外饲育结果,知松毛虫黑卵蜂在南京年可发生10—12代,毒蛾黑卵蜂年有8—9代,性比雌蜂占80%左右,毒蛾黑卵蜂破坏寄主卵粒平均为30粒左右比松毛虫黑卵蜂平均15粒左右为高。产卵期较集中,且在室内容易繁殖。 5.从发育1天的松毛虫卵冷藏于4℃冰箱中1个月不影响毒蛾黑卵蜂的寄生发育。毒蛾黑卵蜂在4℃冰箱中冷藏,以老熟幼虫为最好,冷藏1个月后,对其产生后代数无影  相似文献   

3.
Aholcus是黑卵蜂属Telenomus的一个亚属,其特点是雌蜂触角10节。目前全世界共记述的26种。其中旧北区16种,非洲7种,美洲3种。 本文记述我国Aholcus亚属7种,其中茶毛虫黑卵蜂 T.(A.)euproctidis Wilcox,梧桐毒蛾黑卵蜂 T.(A.)adenyus Nixon,天蛾黑卵蜂 T.(A.)stigis Nixon,古毒蛾黑卵蜂 T.(A.)monticola Kieffer(新描述)为我国第一次纪录,杨扇舟蛾黑卵蜂 T.(A.)closterae,野蚕黑卵蜂 T.(A.)theophilae,桑蟥黑卵蜂 T.(A.)rondotiae为新种。此  相似文献   

4.
王问学 《昆虫学报》1981,(4):384-389
茶毒蛾黑卵蜂Telenomus euproctidis Wilcox是茶毒蛾卵的主要寄生蜂,它以一龄幼虫在寄主卵内过冬。雌蜂寿命平均为11.6—15.2天,单雌产仔数平均38.6头。蜂群产卵期为10—20天,80%以上的卵在前半期产下且多为雌蜂。一粒寄生卵育出一蜂。母蜂食蜂蜜比食清水者寿命长10倍,产仔数多11.8倍,子代雌性比高1.8倍。在日均温21.1℃时,完成一代需21—22天:30.1—30.9℃时10—12天。雌蜂羽化2日内交尾所得精子可供其一生受精之用。盗毒蛾、幻带黄毒蛾、乌桕毒蛾、戟盗毒蛾及一种黄毒蛾的卵是此蜂良好的补充寄主。幻带黄毒蛾卵期为9—10天,第8天的卵仍可寄生。在林间,对寄主卵块外层的卵粒寄生率较高;树冠各部位的卵块均可寄生。  相似文献   

5.
记述黑卵蜂属Scelio中国1新记录种:东方蝗卵蜂Scelio orientalis Dodd,并报道该寄生蜂的新寄主:越北腹露蝗Fruhstorferiola tonkinensis Will.。  相似文献   

6.
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是国际性检疫害虫。大蛾卵跳小蜂Ooencyrtus kuwanae (Howard)是舞毒蛾卵的重要寄生蜂, 对舞毒蛾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为了在规模化繁育大蛾卵跳小蜂时控制小蜂的发育进度, 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研究了该蜂发育与温度的关系; 同时, 为了对替代寄主繁育出的天敌质量进行评价, 对利用其自然寄主舞毒蛾卵和替代寄主柞蚕Antheraea pernyi卵繁育出的子代成蜂的寿命、 胸宽、 雌雄性比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 大蛾卵跳小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0.50±1.41℃和260.74±25.09日·度, 温度与发育速率的关系为T=10.50+260.74V。当采用30%的蜂蜜水饲喂成蜂时, 柞蚕卵繁育出的大蛾卵跳小蜂雌、 雄蜂的平均寿命分别为15.01和10.38 d, 采用原寄主舞毒蛾卵繁育出的雌、 雄蜂平均寿命分别为20.94和15.95 d, 两者差异显著; 采用柞蚕卵繁育出的雌蜂个体显著大于用舞毒蛾卵繁育出的雌蜂个体; 柞蚕卵和舞毒蛾卵繁育出的大蛾卵跳小蜂雌雄性比没有显著差异, 分别为2.42∶1和2.57∶1。结果表明, 在野外开展舞毒蛾的生物防治时, 释放利用柞蚕卵繁育出的大蛾卵跳小蜂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黑卵蜂属Telenomus Haliday是缘腹细蜂科Scelionidae中一个重要的属,全世界共400种左右,大部分是农、林、牧害虫卵期的天敌,少数也寄生于益虫卵中。  相似文献   

8.
近年我国从事生物防治的科技人员和广大社员,利用赤眼蜂大面积防治多种农业和林业害虫于卵期,取得良好效果。关于赤眼蜂在自然界中利用何种昆虫卵作为其越冬寄主卵,以及这些寄主卵的显微结构特征,迄今未见任何系统报道。经野外调查证实,杨雪毒蛾(即柳毒蛾)卵、茶白毒蛾卵、蔚茸毒蛾卵和茶茸毒蛾卵是赤眼蜂的四种越冬寄主卵、它们皆属鳞翅目的毒蛾科。 本文首次报道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这四种毒蛾卵的结构特征,并探讨其被赤眼蜂产卵寄生,在其中越冬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夜蛾黑卵蜂是草地贪夜蛾卵期的一种重要寄生性天敌,适宜的寄主是实现其规模化繁育及应用的基础。本文应用实验种群生命表方法,分析、评价了草地贪夜蛾、斜纹夜蛾及甜菜夜蛾这3种夜蛾卵上夜蛾黑卵蜂的生长发育及种群增长潜能。结果表明,夜蛾黑卵蜂在3种夜蛾卵上均能顺利完成幼期发育且出蜂日期较为整齐,羽化当日即为产卵高峰日,羽化后3 d内的寄生卵量占总产卵量的80%以上。子代羽化率介于77.90%~85.56%之间,雌性比率介于0.53~0.59之间。不同寄主繁育的夜蛾黑卵蜂雄蜂后足胫节长度无明显差异,但以甜菜夜蛾卵繁育的雌蜂的后足胫节最长(152.00μm),斜纹夜蛾卵繁育的次之(146.33μm),草地贪夜蛾卵繁育的最短(142.67μm)。以甜菜夜蛾卵繁育的夜蛾黑卵蜂的内禀增长率(rm)、净生殖力(R0)及周限增长率(λ)均最高,分别为0.3486、57.94和1.4171,以斜纹夜蛾卵繁育的次之(rm,0.3091;R0,49.60;λ,1.3623),而以草地贪夜蛾卵繁育的最小(rm,...  相似文献   

10.
2005年5~9月,在长春市吉林农业大学校园内的杨树林和李树林内进行人工挂放柞蚕Anthera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卵卡诱集本地平腹小蜂Anastatus spp.寄生试验.结果表明杨树林中的舞毒蛾卵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 Ashmead的寄生率最高可达23.1%,李树林中的舞毒蛾卵平腹小蜂的寄生率最高可达33.5%,李树林中舞毒蛾卵平腹小蜂的寄生率明显高于杨树林.全年中,舞毒蛾卵平腹小蜂分别在6月下旬和8月上旬出现2次寄生高峰.  相似文献   

11.
库蚊一新种     
孟庆华 《昆虫学报》1958,(4):351-354
雄蚊 头顶的绝大部有很多稀疏、长窄而弯、在显微镜下为黄白色的鳞和稀疏、直立叉状、棕黑色的鳞;有少数直立叉状淡色的鳞。头部两侧复眼之后备有一群灰白色宽而平铺的鳞。喙暗棕;伪关节稍微色淡但未形成清楚的淡色环;喙的尖端超过触须第4节的中央。触须棕黑;第3节的末段外侧和末两节的内外两侧有棕色的长毛丛;第2—3节关接处色淡;第3节外侧腹面有一灰白纵走条未延伸到基部和差一点未到末端;第4节腹面有  相似文献   

12.
许漱壁  谭jing宪 《昆虫学报》1991,34(3):380-382
细胞遗传学是蚊类、特别是按蚊复合种团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十分有用的方法之一(White,1984;Green等,1984)。采用细胞遗传学方法,结合生化、生活习性、生态和形态分类等技术,已经发现了许多按蚊近似物种的存在(Kitzmiller,1976;Coluzzi等,1979;Stegniy,1981),明确鉴别各按蚊近似种,对于制定有效的媒介控制措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比较同属赫坎按蚊种团(Anopheles hyrcanusgroup)的两种近似种——赫坎按蚊(An.hyrcanus)和中华按蚊(An.sinensis)的唾腺多线染色体、有丝分裂染色体,确定它们在遗传学上的亲缘关系,为赫坎按蚊种团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的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3.
将齿叶山杨Populusserrata及其3个变型尖芽齿叶山杨f.acuminati-gemmata、粗齿山杨f.grosseserrata、心形齿叶山杨f.cordata并入汉白杨P.ningshanica。  相似文献   

14.
库蚊一新种     
在1964年7月新会县古斗山采的蚊虫标本中,发现孳生在猪笼革[Nepenthes mirubilis(Lour)Dvuce]内的一种蚊,经鉴定系一新种。  相似文献   

15.
浙江嘉兴中华按蚊越冬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据前人报告:中华按蚊在多数地区仅由成虫越冬;个别地区发现幼虫也能越冬。为了进一步探究其越冬方式,作者等于1956年2—3月及同年11月—1957年4月在嘉兴县东栅乡进行了本项观察。主要对成虫、幼虫的越冬情况作了较详细的调查,此外也初步探查了卵有无越冬可能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邱式邦 《昆虫学报》1953,(4):181-184
紫蓝小灰蝶在广西柳州沙塘是因种野百合属绿肥豆荚的主要害虫。此外该虫还为害木豆、刀豆和扁豆。根据文献该虫也为害荷兰豆和蚕豆。 小灰蝶和豆荚螟为害绿肥豆荚的特征和区别文中有详细的叙述。 小灰蝶以卵态在绿肥的花苞、嫩荚、茎和叶上越冬。幼虫为害豆类的时期自3月下旬直至12月上旬。在饲育室内一年发生7—8代。一世代需时20—176日。 成熟绿肥豆荚被害率自1.8—22.6%不等,本虫更为害花朵和嫩荚,使之凋落,不能结实。 绿肥作物终年开花结荚,不独是小灰蝶越冬的理想寄主,也助长其他重要豆作害虫如豆荚螟的繁殖。作者建议及时和合法刈割绿肥是解决本虫和若干其他豆作害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古蚤属(Palaeopsylla Wagner,1903)在我国迄今只有偏远古蚤(P.remota Jordan,1929)一种,报告自重庆(Jordan,1929)和台湾(Smit,1960)。著者今整理了自云南和成都采到的本属跳蚤,共计有3种,除偏远古蚤外,另有奇异古蚤(P.miranda Smit,1960)和内曲古蚤(P.incurva Jordan,1932),均系我国新记录。今将3种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株被误认为是蚜霉(Entomophthora aphidisHoffm)的菌株经鉴定是串珠镰刀菌(Fusariummoniliforme Sheldon)。 “昆虫学报”Vol.9 No 1 刊出“蚜霉菌剂的简易制备及其田间防治棉蚜实验初报”一文,目前该菌已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井已收到防治棉蚜的初步效果。我们对此菌株的分类地位提出异议,经原作者的支持进行了重新鉴定。本文仅记载该菌的形态和培养特性以及学名的鉴定。  相似文献   

19.
龚正达  解宝琦 《昆虫学报》1990,33(3):362-365
二刺大锥蚤(Macrostylophora bispiniforma Li, Hsieh & Yang)系李贵真等1976年根据云南德钦标本首次记述的。在此以后,作者等先后从本省的剑川、中甸和贡山又采到数批标本。经进一步研究鉴定,认为其中的贡山标本系一新亚种,兹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钱庭玉 《昆虫学报》1959,(3):224-233
1.油桐蓑蛾是油桐主要害虫之一。我国福建、浙江、湖南等省皆有发生,幼虫致害油桐叶片、枝条及桐果表皮,被害严重的植株,往往仅剩枝枒,损失颇大。 2.在福建闽北一带,该虫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枝梢越冬,3月下旬雌、雄性幼虫相继化蛹;5月下旬新一代幼虫开始为害,初龄幼虫皆栖息树梢端,叶的背面;幼虫匿居于蓑囊中,蓑囊圆锥形,纯系丝织成。 3.雌、雄性成虫异态,雌性成虫缺乏翅膀,匿存于幼虫的蓑囊中,雄性成虫皆晚间羽化,白日活动交尾。每一雌虫产卵数为270—430个。 4.冬季修剪幼虫大量集中的枝梢;6、7月间喷用6%可湿性γ-666 300—400倍稀释液,甚有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