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记述从长薄鳅和斑鳜胃内采到的半尾科Hemiuridae吸虫一新属新种-薄鳅副指腺吸虫Paralecithochirium leptobotiae gen.et sp.nov.。新属以其虫卵的两端各具一根细长的卵丝、卵黄腺和卵巢位于尾部略前,子宫盘曲于卵黄腺之前等特征而区别于近似的指腺属Lecithochirium.  相似文献   

2.
贵阳蛇颈科(Gorgoderidae)吸虫三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者在贵阳的蛙及鳝鱼的膀胱中采获Gorgoderidae科的三种吸虫,分隶于三个属,经鉴订均为新种。 1.Gorgodera(Extremodera)unexpecta sp.nov.采自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其特征在于: 体表无棘或小疣突,仅在体前部具鳞片状突,腹吸盘距口吸盘甚近,睾丸分叶不明显及卵巢大于睾丸。 2.Phyllodistomum(Catoptroides)serrispatula sp.nov.采自鳝鱼Flutaalba。其鉴别要点为:体匙形;口吸盘大于腹吸盘,体后部两侧绿各具约15—18个锯齿状突。 3.Gorgoderina(Neogorgoderina)zigzagorchis sp.nov.得自棘腹蛙Ranaboulengeri。其与本属中其他种类的鉴别要点在于:卵黄腺紧实,仅表浅的分为数叶,距腹吸盘甚近;具较大的长形睾丸,弯曲作“Z”字形。 著者认为在Gorgoderina属中当从Pereira及Cuocolo(1940)的方法依卵黄腺的分叶情形分为Gorgoderina及Neogorgoderina二亚属,较之(1953)按卵黄腺与腹吸盘的距离分亚属更为妥善。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次阐明卵形半肠吸虫(Mesocoelium ovatum Goto et Ozaki,1930)的全程生活史。在福州,终宿主为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实验中间宿主为蜗牛,Bradybaena similaris和Cathaica ravida sieboldtiana。蜗牛吞食本吸虫卵而受感染。毛蚴在蜗牛肠管内孵化,而后钻到肠壁外发育为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和囊蚴各发育期。囊蚴可在子胞体中形成并可感染黑眶蟾蜍。本文讨论了半肠属(Mesocoelium)的演化系统问题及与外斜睾总科(Plagiorchioidea)中一些吸虫类群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在我国首次发现的隶属于微茎科、马蹄亚科中的结实卵腺吸虫(新属新种)及腺顶突吸虫二个虫种。这些材料的处理方法及量度单位同作者前文(动物分类学报,4卷1期,18—22页)。有关标本全部保存于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组。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枝腺科(Lecithodendriidae Odhner,1911)吸虫,福井玉夫与尾形藤治(1939)曾报告东北地区所采得的肠前腺属(Prosthodendrium)吸虫一种;陈心陶(1954)对肠前腺属吸虫的分类进行了研究,记载了华南地区采得的肠前腺属吸虫六种,并将肠前腺属中具有长形口吸盘与长形口的虫种分出,另建长吸盘属(Longitrema Chen,1954)。综上所述,我国已有记载的枝腺科吸虫仅肠前腺属六种,本科其他属虫种尚未见文献记载。作者  相似文献   

6.
双穴科吸虫(Diplostomatidae)属于吸虫纲、复殖目、前口亚目。寄生于鸟类及哺乳类。根据卵黄腺和寄主的不同、又分为二个亚科:重翼亚科(Alariinae)及双穴亚科(Diplosto-matinae),前者卵黄腺的分布仅限于前体、寄主为哺乳类、后者卵黄腺分布于前后体或仅限  相似文献   

7.
半尾类吸虫包括四新种的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尾亚目(Hemiurata)是一个巨大的吸虫类群,大多数是海洋的种类,在咸淡水及淡水中也广泛地分布。本类吸虫的幼虫期在离开贝类宿主后适应于数目繁多的甲壳动物体内继续发育,它们充为第二中间宿主。甲壳类是鱼类重要的食料,由于这个食物锁链关系,半尾类有了非常有利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成为吸虫类中繁荣的一支。关于种类的记述,在国内有顾昌栋和申纪伟(1964、1978),许鹏如(1954)及叶英和吴淑卿(1955)。本篇所述系多年前从我省沿海海鱼采集的种类及一些有关生活史资料的补充。标本保存在厦门大学生物系寄生动物研究室。  相似文献   

8.
山羊扁体吸虫Platynosomum capranum sp.nov.寄生在昆明的山羊肝脏内。这一新种吸虫为第四种寄生在哺乳类体内的扁体吸虫,也是扁体吸虫属在我国的初次记录。 虫体形小,体长平均3.538毫米,阔平均1.088毫米。表皮光滑。精巢形大,排列於腹吸盘後半部之後,阴茎囊延长,囊内藏有贮精囊之外,前端还有一个锥形的阴茎,长0.126—0.158毫米,常伸出於生殖孔之外。生殖孔位於肠叉之後。卵巢位於左精巢之後。具受精囊与卵壳腺。卵黄腺的长度约为体长的1/5。 本新种的形体与P.semifuscum Looss,1907相似。由於它寄生於哺乳类山羊的肝脏里,体形较小、精巢边缘平滑无叶,阴茎明显;这些特徵显与P.semifuscumLooss相区别,因此认它为扁体吸虫属中的一个新种。 文中把斯克里亚平氏所确定的11个独立种与本新种一起,作了一个检索表;但是几个未能确定的待考种与在有袋类体内发现的一个未定名的种,并未包括在表内。  相似文献   

9.
湖南鸣禽的滑口吸虫研究(复殖目:短咽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南省鸣禽寄生虫调查中检获短咽科滑口吸虫属Glaphyrostomum虫种5个,其中有3个新种,画眉滑口吸虫Glaphyrostomum garrulum sp.nov。,两吸盘约等大,睾丸偏于体右侧,卵黄腺始于腹吸盘水平;湖南滑口吸虫虫体较短小,体表在腹吸盘前被小棘,口腹吸盘比约1.0:1.5,睾丸偏体左侧,卵黄腺起始于口吸盘后缘至咽水平,小型滑口吸虫G.minor sp.nov虫体较小,体表  相似文献   

10.
1973年5月作者到北京市郊黄塔公社张家铺大队采集标本,在一只白眉鶲的右眼瞬膜内发现一条吸虫。经鉴定认为是属于嗜眼吸虫科(Family Philophthalmidae Travassos,1918)的嗜眼亚科(Subfamily Philophthalminae Looss,1899)。但本虫的形态与本亚科已知四属有许多不同之点,所以拟另立一新属。其学名拟命名为北京眉鹟吸虫(Ficedulariabeijingensis gen.et sp.nov.)新属及新种。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记述了在鳗鲡胃中检得的一新种吸虫,并建立新属,订名为Anguillotrema papillatum gen.et sp.nov.。宿主鳗鲡采自湖北嘉鱼县长江中。新属Anguillotrema Chin et Ku除生殖器官的排列外,并具有大而显著的生殖突和两性囊,卵的一端具长极丝及细短线约十根,另端具一较短极丝,使之区别于胞尾科的所有各属。本科在我国以往的纪录,共有六种。其中Halipegus occidualis是贵州省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乌鹳(Ciconia nigra Linnaeus)的肠内找到三种棘口类吸虫,为乌鹳异棘口吸虫、新种(Allechinostomum nigriconiatum sp.nov.),中国肿头吸虫、新种(Chaunocephalus sinensis sp.nov.),肿头吸虫(Chaunocephalus ferox Dietz,1909)。对两个新种作了描述。 乌鹳异棘口吸虫、新种与该属的其他各种主要区别在具有卵巢后子宫环盘曲。中国肿头吸虫、新种与肿头吸虫的区别主要在卵黄腺滤泡呈横行排列,分布向后达体后部、角棘较小等特征,并与该属的其他种也作了比较。肿头吸虫属种的发现不但在我国而且在东亚均为首次。 文内对异棘口吸虫属(Allechinostomum Odhner,1910) 与肿头吸虫属(Chaunocephalus Dietz,1909)的分类位置各作了论述,并均列有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3.
鴞形科(Strigeidae Railliet,1919)吸虫在分类学上属于吸虫纲,复殖目(Digenea),前口亚目(Prosostomata),全盘类(Holostomes)。本科吸虫的主要特征是体分前后两部,前体(fore-body)呈杯状或囊状,后体(hind-body)圆锥形或圆柱形。前体为附着器官,具有口吸盘、腹吸盘及粘器(adhesive organ),粘器作舌状或分叶状。 鴞形科吸虫根据寄主的种类以及口吸盘与消化道的有无,可分为三个亚科,即(1)Strigeinae亚科,成虫寄生于鸟类,具有口及消化道;(2)Bolbocephalodinae亚科,成虫寄生于鸟类,缺口及消化道;(3)Duboisiellinae亚科,成虫寄生于哺乳动物。在鴞形亚科(Strigeinae)中又可分为两个族:凡卵黄腺局限于后休的鴞形吸虫,隶属于Cotylurini族;凡  相似文献   

14.
鴞形类吸虫(Strigeids)属吸虫纲,复殖目,前口亚目。本类吸虫可分为前体与后体二部,前体为附着器官,具有口腹吸盘和黏器(adhesive organ);后体包含雌雄生殖器官,阴袋付缺,生殖腔开口于末端或亚末端。成虫寄生在哺乳动物、鸟类及爬行动物的肠道内。就文献记载,已发现的虫种,达300种以上,分属于五个科。在国内报告者有:Faust(1929)、陈心陶(1934)、唐仲璋(1936)、吴光(1937)氏等先后报告的咽口属(Pharyngos-  相似文献   

15.
记述采自海南省临高县所产游鳍叶鯵鳃上的似单斧虫1新种:华南似单斧虫Monaxinoides austrosinensis sp.nov.(图1~7)。本科目前仅含似单斧虫属一属,共记录2种。新种以吸铗中片无双叉型附片及卵黄腺不伸入后吸器而区别于已知种。似单斧虫科和似单斧虫属为我国新纪录。  相似文献   

16.
前睾吸虫亚科的研究(吸虫纲:半尾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半尾科前睾亚科吸虫的发现、变迁和研究历史。在半尾科中仅有该亚科的虫种是睾丸均在腹吸盘之前,并依两性管和受精囊的有无等特征分为前睾属和拟前睾属两属。文内还叙述了一个新种,天津前睾吸虫Prosorchis tianjinensis sp. nov. 并讨论了新种与前黄前睾吸虫、西沙前睾吸虫两近似种的区别。本亚科原来虫种均系海产鱼寄生虫,惟我们这个新种发现于淡水鱼黄鳝,扩大了该类吸虫宿主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7.
我国海岸线甚长,沿海鱼类丰富。寄生于鱼体的吸虫种类繁多,其中半尾亚目(Hemiuroidea)吸虫是一大类群。根据Skrjabin与Guschans-kaza(1954—1960)多年的整理,包括有15科,36亚科和105属。Yamaguti(1971)将它们修订为1总科、8科、26亚科、97属。此类吸虫绝大多数寄生于鱼类(包括海水、咸淡水及淡水鱼类),少数也见于两栖类和爬行类。国内有关本类吸虫的研究虽有些报道(唐仲璋,1951,1981;许鹏如,1954;叶英和吴淑卿,1955;唐崇惕和唐仲璋,1959;顾  相似文献   

18.
我国海岸线很长,沿海鱼类丰富。寄生于鱼体的半尾亚目Hemiuroidea吸虫是一大类群,也是我国海鱼主要寄生吸虫之一。Yamaguti(1971)记载本亚目,共有8科,26亚科,97属,其中大部分是鱼类寄生虫,少数寄生于两栖类和爬行类。国内有关本类吸虫的研究报道有曾省(1953),许鹏如(1954),叶英等(1955),郎所(1963),顾昌栋等(1964、  相似文献   

19.
叶形属吸虫,主要寄生于鱼类及两栖类的膀胱中。自Braun(1899)建立叶形属(Phyllodistomum)以来,讫今该属(包括四个亚属)已记载九十余种。国内首先由杜氏(1930)在成都淡水虾中发现,现在已增至十七种之多。作者最近在整理江西鱼类叶形科寄生吸虫时,发现该属尚有一种未曾记载,现记述如后。标本用70%乙醇固定,硼砂洋红染色,加拿大树胶封藏。测量单位以mm表示。模式标本存放于江西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模标本存于江西畜牧水产学校。  相似文献   

20.
1986年10月,我们在浙江省慈溪的折翼蝠(Miniopterus schreibersii chinensis Thomas)小肠中得到枝腺科(Lecithodendriidae)的吸虫4条,经鉴定为大口枝腺吸虫。测量单位为mm。 大口枝腺吸虫Lecithodendrium (Lecithodendrium)macrostomum (Ozaki,1929)Macy,19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