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忠恩  陈宇  王建义  华润令  刘秋红 《蛇志》2007,19(4):265-267
目的采用中药为主的方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并进行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CK)的测定及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RA病人62例,其中治疗组42例以中药益气养阴,甘润辛通法为主自拟中药芪龙风湿丸治疗,同时予MTX每周5 mg,连服60天;对照组20例,予MTX每周5 mg,连续服用60天。同时观察药物对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IL-1,IL-6,TNF-α的影响。结果两组外周血细胞因子治疗前均有异常表达,治疗后异常水平均有下降,中药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三种细胞因子的下调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中药组IL-1,TNF-α的下降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以益气养阴,甘润辛通法治疗RA,能改善外周血异常细胞因子表达,对RA病人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均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免疫功能紊乱伴随严重滑膜炎和关节侵蚀为特征,进一步发展会导致进行性残疾。目前,临床上针对RA的治疗药物以缓解病情的抗类风湿药物(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为主,包括传统合成DMARDs(traditional synthetic DMARDs,cs DMARDs)、生物类DMARDs(biological DMARDs,b DMARDs)和靶向合成DMARDs(targeted synthetic DMARDs,tsDMARDs),此外还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glucocorticoids,GCs)。其中,bDMARDs和tsDMARDs已成为RA市场的绝对主力,但因其使用周期长且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无法达到有效的持续缓解状态,停药后往往会有复发可能,进一步限制了临床应用。综述了临床上主要RA治疗药物及停药后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者血清中的抗RA33抗体,了解抗RA33抗体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固相分析检测81例JIA患儿(女19名,男62名,平均年龄8.6岁,平均病程1.4年)血清中抗RA33抗体、RF,同时以55例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其他关节性疾病或病毒感染患者和49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阴阳性结果判断均采用试剂盒推荐的临界值。结果:81例JIA患儿中抗RA33抗体阳性率为11.11%(9/81),RF阳性率为12.35%(10/81),特异性均为91.35%;JIA组与正常对照组抗RA33抗体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关节性疾病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JIA组中抗RA33抗体的检出与RF无相关性(P〉0.05);在JIA各亚型中抗RA33抗体主要存在于全身型和多关节型,各占33.3%和25.0%,RF则只出现于多关节型,占62.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81例JIA患儿中共有18例关节出现影像学改变,其中4例抗RA33抗体阳性(22.2%),与未发生影像学改变的JIA患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RA33抗体尚不能作为JIA早期诊断的新的可靠性指标,抗RA33抗体主要见于全身型和多关节型,对JIA的分型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青龙胶囊伍用中药治疗中晚期肝癌34例疗效报告(摘要)常熟市白茆医院蛇毒医用中心徐炳兴本文报告以青龙胶囊为主,伍用中药扶正汤治疗中晚期肝癌34例。青龙胶囊每日3次,每次5丸,30天一疗程,中药扶正汤(党参、灵芝、仙灵牌等8味中药组成),每日1剂,30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阳性与阴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中辅助T细胞(Th17)及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17(interleukin,IL-17),白介素6(interleukin,IL-6)表达的差异。方法:收集RA患者51例,根据RF测定分为RF+、RF-组,健康查体者(对照组)2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Th17细胞的百分率;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受检者血浆中IL-17,IL-6的水平。结果:RA患者CD4+IL-17+T细胞,IL-17、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RF因子阳性与阴性RA患者之间CD4+IL-17+T细胞,IL-17、IL-6表达水平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RA中不同RF型免疫反应和炎症表达的不同,可能与Th17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以及类风湿因子(RV)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55份人血清的抗CCP抗体,同时采用使用贝克曼库尔特Image800双光镜免疫浊度分析仪定量监测类风湿因子(RF),其中包括门诊及住院RA患者135例,非RA组170例,正常对照组来自本院的健康体检人员50例。结果:抗-CCP检测在RA组与非RA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RF检测在RA组与非RA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135例RA病人中,抗CCP抗体的阻性率为70.4%,在非RA病人中的阳性率为3.5%,抗CCP抗体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4%、96.5%。RF的阳性率为63.7%,在非RA病人中的阳性率为14.1%,RF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7%、81.1%。联合应用抗CCP抗体与RF进行诊断,串联时敏感性为59.3%,特异性为97.1%。并联时敏感性为74.8%,特异性为85.3%。结论:抗CCP抗体和RF对RA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很高的特异性,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RA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角质蛋白(AKA)抗体、抗核周围因子(APF)抗体联合类风湿因子(RF)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94例RA患者和69例非RA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血清中该4项指标,并将该4种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RA组患者该4项指标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RA组(P<0.05)。RA组中CCP、AKA、APF和RF的敏感度分别为79.79%、45.74%、48.94%、75.53%,特异性分别为95.65%、94.20%、91.30%、79.71%,其中抗CCP与R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中CCP、AKA、APF和RF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15%、91.49%、88.46%、83.53%。4项指标联合检测中,任一指标阳性即判定RA阳性的敏感度为89.36%,4项指标均为阳性即判定RA阳性的特异度高达98.55%,阳性预测值达96.77%。结论 抗CCP抗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4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RA诊断的准确性,有利于RA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早期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105例RA组、51例风湿病组、42例非风湿病组及4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GPI浓度,其中RA组分为早期组和中晚期组。同时收集RA患者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CRP)、补体(C3、C4)、关节炎部位数等相关临床指标。结果:GPI对早期RA和中晚期RA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0.03%,和79.41%;特异性分别为89.89%和90.91%;二者敏感性、特异性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在RA患者中,GPI结果与RF、CRP、ESR、IgA、IgG、关节炎部位数均有相关性(P〈0.05),与c3、C4、IgM无相关性;RF诊断RA的敏感性80.95%,特异性为78.19%,与GPI比较,二者敏感性无显著差异,特异性有差异(P〈0.05),二者同时检测诊断RA的敏感性为69.52%,特异性达93.99%。结论:GPI诊断早期RA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RF联合检测对RA诊断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且可能成为判断RA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对HL-60细胞内视黄酸(retinoic acid,RA)代谢的影响及机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细胞内RA代谢,RT-PCR半一量分析CRABPII和RARαmRNA表达。实验结果表明,EPA可减缓HL-60细胞内RA代谢,而这可能与其降低RA诱导的CRABPⅡmRNA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0.
茉莉酸甲酯是植物细胞响应外界刺激产生的重要信号分子,与植物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有关。本研究考察了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对丹参培养细胞中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诱导24h后可显著提高丹参愈伤细胞中RA的积累量及其相关酶(PAL、TAT)的活性,在48h时RA积累量和酶活性达到最大。布洛芬(IBu)处理可抑制MeJA对RA积累量和相关酶活性的促进作用,外源施加MeJA可部分解除IBU对RA合成及其相关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说明MeJA可以显著促进丹参培养细胞中RA的生物合成,IBU抑制了MeJA合成、PAL和TAT活性,从而导致了RA合成受阻。  相似文献   

11.
中药有效成分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有几千年的临床应用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国内外针对中药复方和单味药的抗RA作用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很多中药的活性成分(组分)和作用机制得到初步阐明,开发出青藤碱注射液、雷公藤多苷片和白芍总苷片等新型RA治疗药物.本文对中药有效成分在治疗RA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克隆类风湿性关节炎(RA)滑膜细胞(FLS)中的蛋白酪氨酸激酶(PTKs),并研究它们在RA滑膜细胞异常增殖和侵软骨中的作用。根据巳知的PTKs氨基酸序列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采用3'快速末端扩增法(3'RACE)扩增滑膜细胞中PTKs cDNAs的3'末端,将所得序列与Genebank中序列进行比较,以鉴定其是否为巳知的PTKs或与PTKs同源的新序列,然后通过RNA点杂交方法分别观察这些PTKs在RA和骨性关节炎(OA)病人滑膜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从RA FLS中克隆到6种巳知PTKs的cDNAs片段,分别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A(PDGFRA)、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含discoidin结构域的受体型酪氨酸激酶(DDR2)、Lyn、Janus激酶1(JAK1)和TYK2。RNA点杂交结果显示,在4个RA病人和2个OA病人的滑膜细胞中,PDGFRA、IGF-1R和DDR2在RA滑膜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高于OA滑膜细胞,其它几处激酶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相同。说明RI滑膜细胞中至少表达PDGFR、IGF1R、Lyn、DDR2、JAK1和TYK2等6种PTKs,其中PDGFRA、IGF1R和DDR2可能与RA滑膜细胞的过度增殖和对软骨的侵蚀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房氏束顺序起搏时心脏电生理和血液动力学效应,为临床开展生理性心脏起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犬20只,全麻机械通气下,开胸暴露心脏,将特制希氏束(His Bundle,His B)标测/起搏电极进行His束电图标测,选择最佳His束起搏位点,并与右心房(right atria,RA)、右室尖部(right ventricular apex,RVA)心外膜起搏位点组合成不同的心脏起搏模式,比较RA-AAI、Sis B-VVI、RVA-VVI单腔按需型心脏起搏和RA-His BDDI、RA-RVADDI双腔按需型心脏起搏时的心脏电生理学和血液动力学参数变化特点。结果:His B起搏阈值接近于RVA起搏;RAAAI、His B-VVI和RA-His BDDI起搏时心输出量(CO)较起搏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RA-His BDDI起搏CO提高最显著约29.64%(P<0.01),RA-RVADDI起搏提高约0.25%(P>0.05)、单RVA-VVI起搏则降低约5.41%(P>0.05),每搏量(SV)、左室每搏功(LVSW)和右室每搏功(RVSW)等参数明显优于RVAVVI和RA-RVADDI起搏。结论:His B-VVI和RA-His BDDI起搏由于将起搏位点从传统的右室尖改为His束,从而保持了近于正常生理性房激动顺序和心室收缩同步性,故可维持整个心脏协调有序的收缩和舒张,产生优于RVA-VVI、RA-RVADDI起搏的血液动力学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性病变磁共振成像(MRI)征象及其与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1例RA患者,根据28个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AS28)评分将其分为活动组(35例)和稳定组(26例)。对比两组MRI征象,血清FIB、FDP、D-D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RA活动期患者MRI各征象间的相关性及MRI各征象与血清FIB、FDP、D-D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活动组滑膜增厚或滑膜炎、骨髓水肿、软骨及骨侵蚀、腱鞘炎或周围软组织受累、关节腔积液征象人数占比均高于稳定组(P<0.05)。活动组患者血清FIB、FDP、D-D水平均高于稳定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A活动期患者滑膜增厚或滑膜炎征象与骨髓水肿、软骨及骨侵蚀、关节腔积液征象均呈正相关(P<0.05),骨髓水肿征象与软骨及骨侵蚀征象呈正相关(P<0.05);RA活动期患者滑膜增厚或滑膜炎、骨髓水肿、关节腔积液征象与血清FIB、FDP、D-D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软骨及骨侵蚀征象与FIB呈正相关(P<0.05)。结论:MRI征象可清晰显示RA患者的滑膜、骨质、关节腔及周围肌腱、软组织等异常改变,且MRI征象之间具有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RA的病理改变;血清FIB、FDP、D-D的检测有助于反映RA活动情况;MRI征象与血清FIB、FDP、D-D水平间具有相关性,二者联合应用有助于进一步评估RA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15.
廖永强  彭可君  夏洪娇  刘剑荣  孟芳 《生物磁学》2011,(13):2535-2537,2534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与抗核抗体(ANA)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IIF法对82例RA患者(RA组)、74例非RA自身免疫疾病患者(非RA组)和52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ANCA和ANA谱进行了检测分析,并用ELISA法进行抗丝氨酸蛋白酶3(PR3)、抗髓过氧化物酶(MPO)、ANA谱的定量检测。结果:RA组82例患者中,64例ANCA阳性,阳性率为78.08%,其中核周型(PANCA)37例,阳性率为45.1%,胞浆型(CANCA)27例,阳性率为32.9%;非RA组74例患者中有7例ANCA阳性率分别为9.4%;正常对照组50例中没有一例ANCA阳性。利用Elisa法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分别能够特异的检测到PR3、MPO、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抗SS—A等抗体、抗ss—A抗体、抗PM—SCL抗体的存在。结论:联合ANCA、ANA检测有助于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以植物根系吸水的人工模拟试验测得资料为依据,运用水流的电模拟原理,定量分析了不同土壤水分水平处理下土壤-植物系统中水流阻力各分量的大小、变化规律及其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土壤阻力(Rs)、根内木质部传导阻力(Rc)随生任时间的推移而减小,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增大,土根接触组力(Rsr)、根系吸收阻力(Rr)、土壤-植物系统中水流总阻力(RA)随时间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阶段的动态变化特征,Rs、Rc、Rsr、Rr、RA均随土壤湿度减小而大幅度增大;在土壤-植物系统水流阻力各分量中,Rr占RA的比例为55~96%,Rsr约占RA的4-45%,而Rs、Pc相对可忽略不计,故Rr,是决定液态水流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探讨高氧暴露对原代培养的胎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成纤维细胞(LF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维甲酸(RA)的保护作用机制。通过建立高氧暴露原代培养的胎鼠AECⅡ和LFs模型,以RA作为干预方式,采用流式细胞术(膜联蛋白V—PI双标记)检测AECⅡ和LFs凋亡,Western印迹检测AECⅡ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及caspase-3表达和LFs PCNA表达。结果发现:(1)与空气对照比较,高氧暴露12h,膜联蛋白V(+)PI(-)和膜联蛋白V(+)PI(+)标记AECⅡ数均显著升高(14.41±1.15 vs 2.80±0.19,P<0.01;61.07±3.06 vs 1.49±0.11,P<0.01);RA对空气暴露下AECⅡ坏死、凋亡无明显影响,但明显下调高氧暴露下膜联蛋白V(+)PI(-)和膜联蛋白V(+)PI(+)标记AECⅡ数(8.04±0.79 vs 14.41±1.15,P<0.01;27.57±2.32 vs 61.07±3.06,P<0.01)。(2)高氧、RA对LFs坏死、凋亡无明显影响。(3)高氧暴露12h,明显降低AECⅡPCNA表达(P<0.01),显著提高其p53(P<0.01)和caspase-3活性片段(P<0.01)表达;RA显著上调高氧暴露下AECⅡPCNA表达(P<0.01),下调其p53和caspase-3活化片段表达(P<0.01)。(4)高氧、RA对LFs PCNA表达无明显影响。由此提示,高氧暴露,导致AECⅡ大量凋亡、坏死,增殖受到抑制,同时,LFs所受影响较小,两种细胞对高氧暴露的差异性行为可能是导致未成熟肺组织异常重构的重要原因;RA通过降低AECⅡ凋亡、坏死从而对高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关节炎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伴随有慢性滑膜炎症及继发的关节软骨和骨质的破坏。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TNFSF)的成员,特别是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在疾病的炎症和骨破坏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靶向于TNFSF的生物制剂已被开发应用于RA的治疗。综述了TNF—α和RANKL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以及靶向药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主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六种辛凉解表类中药(薄荷、柴胡、葛根、菊花、桑叶、牛蒡子)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色谱保留指数法辅助定性,对重叠色谱峰运用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HELP)法解析。在理论上阐述了六种辛凉解表类中药的指纹图谱和挥发油成分方面的共性和差异。得出此类中药挥发油的指纹图谱差异较大,化学成分以萜烯、醛、醇、酮类物质为主,且不能以某几种化合物作为此类中药的有效成分等结论。结果为此类药物挥发油化学成分和特征成分研究提供依据,但药理药效研究还要进一步从中药的协同作用开展。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中药抗癌方的疗效机理,采用裸鼠移植性人肝癌细胞,分中药组(TCM)、环磷酰胺(CTX)组和空模组对照治疗试验。结果发现:中药组中癌细胞的形态改变以凋亡为主,而CTX组中癌细胞的形态改变主要为坏死。在可疑凋亡细胞处,光镜常见P21^Waf1/Cip1表达。其疗效机理与诱导HepG2调亡,提高P21^Waf1/Cip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