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尿苷二磷酸(uridine diphosphate,UDP)-葡萄糖醛酸是细胞内重要的糖基供体,参与多种代谢途径,也是体外进行糖基化反应的重要糖基供体,但其价格昂贵、工艺复杂,限制了其大量使用,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基于此,利用双酶偶联法氧化UDP-葡萄糖生成UDP-葡萄糖醛酸,并研究反应产物的合成情况。以UDP-葡萄糖为底物、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为辅因子,利用化脓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源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脱氢酶(UDP-glucose dehydrogenase,UGD)、猪源的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双酶偶联催化合成UDP-葡萄糖醛酸,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及核磁共振氢谱对反应产物进行检测,确定产物的结构及产物的生成量。结果表明,利用双酶偶联法氧化UDP-葡萄糖所得到的产物为UDP-葡萄糖醛酸。在UGD的作用下,氧化UDP-葡萄糖生成UDP-葡萄糖醛酸,同时辅因子NAD+在LDH的作用下实现循环再生,减少高能产物辅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reduce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H)对反应的反馈抑制作用,产物的生成率约为60.17%。研究提高了产物UDP-葡萄糖醛酸产物生成量,为后续工业化制备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白皮杉醇苷(PG)是藏边大黄中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前期研究发现其极易发生代谢。本文主要研究PG在大鼠体内外的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特征。SD大鼠经尾静脉注射给予PG(20 mg/kg),采集给药后胆汁样品,采用LC-MS对主要代谢产物进行结构推测。在此基础上,研究大鼠肝微粒体体外温孵体系中PG的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并测定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显示SD大鼠经尾静脉注射给予PG,可在胆汁中快速检测到多种PG及其衍生物的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产物。在大鼠肝微粒体体外温孵体系中,PG代谢生成两个与体内一致的单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物,其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的最大反应速率(Vmax)、米氏常数(Km)和肝内清除率CLint(Vmax/Km)分别为10.11 nmol/(min·mg)、0.36 mmol/L和0.028 m L/(min·mg)。PG经静脉途径进入大鼠体内可经肝脏被快速地广泛代谢,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是其体内消除的主要途径之一。大鼠肝脏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对PG有较强的亲和力,可催化PG发生快速的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  相似文献   

3.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uo D  Pang LF  Zhou HH 《生理科学进展》2010,41(2):107-111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GT)是生物体内进行第Ⅱ相生物转化时最重要的一种酶。UGT广泛分布于人体的肝、肾和肠等不同组织,代谢大量的外源性毒性物质和内源性物质。研究发现,UGT1A基因多态性是个体间葡萄糖醛酸化活性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UGT1A基因多态性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葡萄糖二酸是天然存在的一种重要二元酸,其在医疗保健和化工工业等领域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因此被称为"最具价值的生物炼制产品之一".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底盘微生物,文中考察了过量表达肌醇转运蛋白Itr1、融合表达肌醇加氧酶和葡萄糖醛酸脱氢酶以及弱化表达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  相似文献   

5.
从海栖热袍菌克隆出编码热稳定性b-葡萄糖醛酸酶基因, 以热激载体pHsh为表达质粒, 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基因表达产物通过一步热处理后, 酶纯度达电泳均一。纯化重组酶酶学性质研究表明, b-葡萄糖醛酸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80oC, 最适反应pH为5.0, pH 5.8~ 8.2之间酶的稳定性较好, 80oC的半衰期为2 h, SDS-PAGE结果显示分子量为65.9 kD, 与理论推算值相吻合。以对硝基苯-b-葡萄糖醛酸苷(pNPG)为底物时, 其动力学参数Km值0.18 mmol/L, Vmax值为312 u/mg。初步的应用分析表明, 该重组酶能催化甘草酸转化为甘草次酸。  相似文献   

6.
极耐热性β-葡萄糖醛酸酶的高效表达和酶学性质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海栖热袍菌克隆出编码热稳定性β-葡萄糖醛酸酶基因,以热激载体pHsh为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基因表达产物通过一步热处理后,酶纯度达电泳均一。纯化重组酶酶学性质研究表明,β-葡萄糖醛酸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80℃,最适反应pH为5.0,pH5.8~8.2之间酶的稳定性较好,80℃的半衰期为2h,SDS—PAGE结果显示分子量为65.9kD,与理论推算值相吻合。以对硝基苯-β-葡萄糖醛酸苷(pN/PG)为底物时,其动力学参数Km值0.18mmol/L,Vmax值为312u/mg。初步的应用分析表明,该重组酶能催化甘草酸转化为甘草次酸。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用纸片法检查376株细菌产生葡萄糖醛酸酶、半乳糖苷酶和色氨酸酶的能力(GTT试验),97%的大肠杆菌,47.4%的志贺氏菌,41.1%的沙门氏菌能产生葡萄糖醛酸酶。肠杆菌科的其它细菌,包括枸橼酸杆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蜂窝哈夫尼亚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爱德华氏菌,沙雷氏菌属,变形杆菌,摩根氏菌属,司徒氏普鲁菲登斯菌(一株例外),雷极氏普鲁菲登斯菌和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均不产生葡萄糖醛酸酶,假单胞菌属中的绿脓杆菌、粪产碱杆菌以及弧菌科的类志贺邻单胞菌也为阴性。132株大肠杆菌中,90.9%的菌株,其  相似文献   

8.
以Fischman法检测了6种培养的人大肠癌细胞系分泌至培养液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力。结果显示高侵袭力细胞系分泌的该酶活力显著高于低侵袭力细胞系,提示培养的人大肠癌细胞分泌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水平可作为判断其侵袭力高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9.
针对产紫青霉(Penicillium purpurogenum)Li-3发酵生产β-葡萄糖醛酸苷酶存在的碳代谢阻遏现象,研究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高效诱导表达策略。在发酵条件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产酶诱导工艺:葡萄糖的初始质量浓度5 g/L,在葡萄糖耗尽时加入20%诱导剂(10 g/L GL+1.2%Tween80)进行诱导,每24 h添加1次诱导剂,诱导72 h后立即转到40℃摇床发酵48 h。采用该工艺进行发酵,菌体出现了"二次生长"现象,比酶活从647.99 U/mL提高至2 356 U/mL,提高了近3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建立了分离纯化鉴定拳卷地钱中芹菜素-7-0-β-D-葡萄糖醛酸甙的硅胶柱色谱/Rp-HPLC/LC-ESI-MS方法。拳卷地钱叶经过80%乙醇提取后,减压蒸馏,得粗提物。拳卷地钱叶粗提物用甲醇溶解后上硅胶柱,用不同浓度的甲醇一氯仿溶液洗脱,各洗脱液进行RP-HPLC分析,较纯的洗脱液进行IC-ESI-MS分析,为制备分离黄酮类化合物单体提供指导。氯仿与甲醇配比为5:4的洗脱液经过RB-HPLC分析为单一组分,tR为12.1min,与对照品芹菜素-7-β-D-葡萄糖醛酸甙共注射进行RP-HPLC实验,发现峰高增加,tR为12.1min,UV(λmax为336/296(Sh)/267nm)和IR光谱与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甙基本一致。IC-ESI-MS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品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甙的分子量相同为446。由此可以鉴定该洗脱组分为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甙。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分叉双歧杆菌及其脂磷壁酸、细胞壁肽聚糖对小鼠粪便中肠内细菌酶-β-葡萄糖醛酸酶、偶氮还原酶和硝酸盐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鼠摄入双歧杆菌活菌、死菌、脂磷壁酸、细胞壁肽聚糖3周期间,肠内细菌偶氮还原酶、β-葡萄糖醛酸酶、硝酸盐还原酶活性降低,以活菌、死菌作用更为显著,二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李俊年  刘季科  陶双伦 《生态学报》2003,23(9):1816-1822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根田鼠对单宁酸的解毒代价。结果表明,在食物蛋白质为10%的条件下,摄食3%和6%单宁酸食物的根田鼠经尿液分泌的葡萄糖醛酸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3.77%和38.80%;与对照组比较,在食物蛋白质为20%的条件下,摄食3%和6%单宁酸食物的实验个体尿液分泌的葡萄糖醛酸分别增加6.11%和22.25%。在食物蛋白质为10%时,用3%和6%单宁酸食物处理的个体,其尿液NH4^ —N含量较对照组个体分别增加51.69%和198.44%。在食物中蛋白质为20%时,摄食3%和6%单宁酸食物的试验个体,其尿液中的NH4^ —N含量分别较对照组高1.72%和74.19%。由此说明,单宁酸能显著增加根田鼠尿液葡萄糖醛酸分泌量,根田鼠尿液的NH4^ —N的含量随食物单宁酸增加而增高,从而增加动物机体对单宁酸的代谢价。  相似文献   

13.
葡萄糖二酸是一种高附加值的有机酸,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工领域。为获得生产葡萄糖二酸的微生物细胞工厂,通过共表达小鼠来源的肌醇加氧酶(MIOX)及恶臭假单胞菌来源的醛酸脱氢酶(Udh),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EN.PK2-1C中构建了葡萄糖二酸合成途径,产量为(28.28±3.15)mg/L。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控前体肌醇的合成途径,发现肌醇-1-磷酸合成酶(INO1)是葡萄糖二酸合成途径的限速酶,过量表达INO1,葡萄糖二酸产量达到(107.51±10.87)mg/L,提高了2.8倍。进一步弱化竞争支路中磷酸果糖激酶(PFK1)的表达,最终葡萄糖二酸的产量达到(230.22±10.75)mg/L,为进一步获得高产葡萄糖二酸细胞工厂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大多数微生物通过一种复杂的机制来感知和传递环境中的葡萄糖变化并对其做出适当的反应。酵母细胞中,葡萄糖主要通过Snf1/Mig1信号通路来阻遏三羧酸循环、糖异生、乙醛酸循环和替代碳源代谢等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木糖、半乳糖、蔗糖、乙醇和有机酸等替代碳源只有当环境中的葡萄糖消耗殆尽后才能重启代谢编程,进行替代碳源的利用。而葡萄糖去抑制对于提高现代微生物工业生产效率、解决环境与能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Snf1/Mig1信号通路阻遏机制以及相关转录因子的活性位点,具体介绍了多种替代碳源的应用以及其受葡萄糖阻遏的具体机制,总结提出了根据不同背景缓解或解除碳代谢阻遏的策略,以期为酵母菌现代化生产应用范围的扩大和效率的提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白皮杉醇苷(PG)是藏边大黄中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前期研究发现其极易发生代谢。本文主要研究PG在大鼠体内外的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特征。SD大鼠经尾静脉注射给予PG(20 mg/kg),采集给药后胆汁样品,采用LC-MS对主要代谢产物进行结构推测。在此基础上,研究大鼠肝微粒体体外温孵体系中PG的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并测定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显示SD大鼠经尾静脉注射给予PG,可在胆汁中快速检测到多种PG及其衍生物的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产物。在大鼠肝微粒体体外温孵体系中,PG代谢生成两个与体内一致的单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物,其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的最大反应速率(Vmax)、米氏常数(Km)和肝内清除率CLint(Vmax/Km)分别为10.11 nmol/(min·mg)、0.36 mmol/L和0.028 m L/(min·mg)。PG经静脉途径进入大鼠体内可经肝脏被快速地广泛代谢,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是其体内消除的主要途径之一。大鼠肝脏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对PG有较强的亲和力,可催化PG发生快速的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  相似文献   

16.
葡萄糖二酸是一种葡萄糖衍生物,可作为原料制备多种聚合物和生物质新能源,在化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被认为是"最具价值的生物炼制产品"之一。葡萄糖二酸也具有调控体内激素、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癌症病发的作用,它在食品和医药领域的关注度和市场需求逐年增加。目前葡萄糖二酸的制备主要依靠化学氧化法生产,用微生物法合成的研究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本文综述了葡萄糖二酸的在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应用前景,阐述了其生产方法及测定手段,并对微生物法生产葡萄糖二酸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采用抗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简称β┐G)抗体及胶体金探针技术对人肝细胞超微细胞内β┐G进行定位及定量研究,结果表明,β┐G定位于肝细胞中的溶酶体和内质网,并且在溶酶体内分布的量较多,与内质网中分布的量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因此溶酶体可做为研究β┐G与肝细胞病变关系在细胞超微结构水平的形态学研究的模型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葡萄糖醛酸木聚糖酶在枯草芽孢杆菌中异源表达,笔者从枯草芽孢杆菌中克隆得到带有自身信号肽的葡萄糖醛酸木聚糖酶基因,将其构建到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穿梭质粒中,转化入枯草芽孢杆菌WB800,得到重组菌。通过发酵条件以及培养基成分优化,重组菌中葡萄糖醛酸木聚糖酶酶活达到76.0 U/mL,约为优化前产酶量的5.4倍。葡萄糖醛酸木聚糖酶在枯草芽孢杆菌中实现高效异源表达,为其进一步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改良的Fishman法对胆石症、胆系感染者的胆汁标本中分离出的20株大肠杆菌及其L型进行β-葡萄糖酸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20株大肠杆菌及其L型均可产生β-葡萄糖醛酸酶,但大肠杆菌L型产此酶的能力仅为其细菌型的58.69%。胆汁中的细菌主要以L型的形式存在,所以,大肠杆菌L型与胆红素钙结石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0.
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对迷迭香水溶性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用^13C NMR、^1H NMR、Ms等方法鉴定出3个化合物:迷迭香酸(1)、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甙(2)、木犀草素(3),其中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甙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对化合物2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结果为:对金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