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婴幼儿腹泻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轮状病毒肠炎与乳糖不耐受的的关系;婴幼儿腹泻去乳糖饮食的疗效。方法采用醋酸铅法检测粪便乳糖的含量。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抗。分组观察婴幼儿腹泻去乳糖饮食的疗效。结果婴幼儿腹泻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为62.5%。其中<1岁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为70.59%;>1岁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为42.86%,0.010.05。婴幼儿腹泻乳糖不耐受去乳糖饮食有效率93.33%;对照组有效率53.33%,P<0.01。结论(1)婴幼儿腹泻时乳糖不耐受发生率高达62.5%;(2)RV肠炎时可合并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可能加重腹泻症状,是使腹泻时间延长的重要原因;(3)婴幼儿腹泻时乳糖不耐受给去乳糖饮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营养健康的关注,牛奶成了家庭必备的食品。但有些人喝牛奶会腹胀、腹泻,而喝酸奶会避免这个症状。通过上网查阅资料,采访专家,参考文献,开展社会调研,亲自制作酸奶,实地考察酸奶生产线,以及对对酸奶成分进行检测后,发现喝牛奶腹胀、腹泻的现象(乳糖不耐受)较为普遍,其主要原因是体内缺乏乳糖酶的人群不能分解牛奶中的乳糖所致。酸奶与牛奶的加工工艺不同,在发酵过程中20%-30%的乳糖被分解,含量明显下降,易于人体消化吸收。加之酸奶中的活性乳酸菌的代谢物可增加小肠乳糖水平,从而有效缓解和克服了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相似文献   

3.
由于乳糖在人体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LM或LI不仅可诱发小儿佝偻病、成人骨质疏松,而且还可造成人体腹泻、影响婴幼儿脑组织和神经系统的构建,对婴幼儿的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造成损害。本研究对乳糖不耐受的病因及发病因素、分型、流行病学、临床及实验室诊断方法等做一概述,为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乳酸菌治疗乳糖不耐受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糖不耐受与人体健康尤其是婴儿期的营养密切相关,该病症主要影响人体对乳糖的消化吸收。乳酸菌作为有效的微生态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营养保健、食品工业等领域。近年研究发现,含乳酸菌的微生态制剂在治疗乳糖不耐受症方面具有明显疗效。本文综述了乳糖不耐受症的发病机制及分型、乳酸菌治疗乳糖不耐受症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布拉酵母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53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布拉酵母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103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静滴病毒唑,口服思密达。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布拉酵母菌。<1岁,一日3次,每次1/3袋;<3岁;一日3次,每次1/2袋。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在退热、止泻、总疗程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 显著性(P<0.05)。结论:布拉酵母菌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附60例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轮状病毒是我国婴幼儿急性感染性胃肠炎、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其发病高峰期为每年10月到次年1月。我院自1996年10月至1998年1月,对60例急性腹泻婴幼儿,采用新鲜粪便,用创新ELISA一步法(金标免疫斑点法)进行HRV检测,均属阳性者,随机分成两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小儿腹泻病继发乳糖不耐受的年龄、病因及乳糖酶治疗继发乳糖不耐受的效果.方法 对382例腹泻继发乳糖不耐受患儿进行年龄、病因分析,同时将患儿分成治疗及对照两组,分析乳糖酶的疗效.结果 小儿腹泻继发乳糖不耐受以婴幼儿多见,轮状病毒感染是继发乳糖不耐受的主要病因,乳糖酶治疗继发乳糖不耐受疗效显著.结论 婴幼儿腹泻常规给予乳糖酶可以缩短病程,减少治疗费用,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48例病原学检测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的病原。我们用ELISA试剂盒对54例大便常规检查无WBC或偶见的疑似轮状病毒腹泻患儿进行了轮状病毒病原学检测,从中检出轮状病毒阳性患儿48例,被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结果显示粪便中轮状病毒滴度越高,其临床症状也相应越重。此48例患儿均采用病毒唑、双歧杆菌活菌制剂、补液纠正脱水等综合治疗,其中30例辅以消化道粘膜保护剂思密达治疗,治疗组显效率为60%,而对照组为11.1%,经t检验两组间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表明思密达用于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评价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在万方数据知识平台、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图书馆等中检索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相关文献,并追索已纳入的参考文献。对文献进行评价与资料提取,使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2篇文献,共1 233例患儿(626例为试验组,607例为对照组),7篇文献采用止泻时间进行评价,显示布拉氏酵母菌能够缩短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腹泻时间[SMD=‒0.73,95%CI(‒1.05, ‒0.41), I2=75.7%];5篇文献以住院时间进行评价,显示布拉氏酵母菌能够缩短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住院时间[SMD=‒0.99,95%CI(‒1.24, ‒0.74), I2=56.5%];10篇文献以总有效率进行评价,显示布拉氏酵母菌能够提高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总有效率[RR=1.26,95%CI(1.19, 1.34),I2=26.2%];仅有1篇文献报道了轻微的不良反应。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的在腹泻、呕吐、发热及脱水程度等临床表现与肠外多脏器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93例,留取其大便、尿液及血液,以便进行大便常规、肠道细菌培养、RV抗原检查、尿常规、血常规以及生化指标检测,所有患儿行胸部X线、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并根据诊断标准判断其肠外脏器损伤情况。结果:193例RV肠炎患儿中有呼吸系统损伤120例,占62.17%,心肌损伤82例,占42.49%,肝脏损伤63例,占32.64%,肾脏损伤22例,占11.40%,神经系统损伤15例,占7.77%;呕吐持续≥3d与呼吸系统损伤、肾脏损伤及神经系统损伤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10次/d与呼吸系统损伤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持续≥3d及中重度脱水与心肌损伤、肝脏损伤、肾脏损伤及神经损伤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V肠炎患儿临床表现严重程度与肠外脏器损伤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散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9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补液及抗病毒等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口服,在治疗前、治疗后第8天及治愈后1个月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粪便标本中双歧杆菌、肠杆菌、乳杆菌的数量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高于治疗前(P0.01,P0.05),且观察组两类细菌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肠杆菌数量均低于治疗前(P0.01,P0.05),且观察组肠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愈后1个月,三类菌群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可改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肠道微生态,且无长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评价宝乐安(酪酸梭菌CGMCC0313.1散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4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6例,宝乐安联合炎琥宁进行治疗,对照组88例,单独应用炎琥宁治疗,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46%,对照组总有效为62.50%,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宝乐安联合抗病毒药物炎琥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且未见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思连康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思连康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给予抗病毒、补液、纠酸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B组加用思连康,C组加用思密达,D组加用思连康联合思密达治疗,比较4组临床疗效。结果A、B、C和D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27.34%、56.67%、53.33%和83.34%,平均止泻时间分别为(133.20±41.89)h、(87.56±34.63)h、(88.07±36.24)h和(68.63±29.48)h。无论总有效率或平均止泻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又以D组疗效最好,与B组或C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思连康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妈咪爱联合利巴韦林、思密达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将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58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用利巴韦林、思密达治疗。治疗组29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妈咪爱治疗;利巴韦林用法:10mg/(kg·d),分3次口服;思密达用法:1岁以下,1g/次,1岁以上,1.5g/次,3次/d;妈咪爱用法:1岁以下,0.5g/次,1岁以上,1g,/次,2次/d。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5.86%和96.55%,对照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8.28%和75.86%,组间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妈咪爱联合利巴韦林、思密达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孟鸿鑫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2,34(2):183-186, 200
目的 观察益生菌制剂辅助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16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80)和研究组(n=80)。对照组患儿给予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观察患儿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患儿腹泻停止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和呕吐停止时间。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和肠道菌群状况,评价患儿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腹泻停止时间[(2.41±0.70)d]、发热消退时间[(1.71±0.52)d]和呕吐停止时间[(2.09±0.62)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总体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00%vs 83.75%,χ^(2)=5.331,P=0.021)。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gG和IgM水平[(5.83±0.59)g/L和(1.07±0.16)g/L]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肠道菌群正常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92.50%vs 76.25%,χ^(2)=8.012,P=0.005)。两组患儿恶心、便秘、皮疹和嗜睡等药物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vs 8.75%,χ^(2)=0.074,P=0.786)。结论 益生菌制剂可有效缩短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周期,提高疗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纠正肠道菌群失调状况,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RVE)患者肠道菌群和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于丽水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治疗的RVE患儿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儿均予饮食调整、补液及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等治疗。观察组患儿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1.0 g/次,3次/d,温水冲服。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数量和肠黏膜通透性指标[内毒素(ETX)和D-乳酸]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72 h后,观察组患儿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明显上升,大肠埃希菌数量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较对照组更高,大肠埃希菌数量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ETX和D-乳酸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11,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儿童RVE的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增加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等有益菌的数量,减少大肠埃希菌等致病菌的数量,改善患儿肠道微生态状况;并与其能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和减少肠液的分泌渗出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布拉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疗效。方法76例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予以补液、抗病毒、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加用布拉酵母菌散剂和蒙脱石散治疗,对照组患儿予以单纯的蒙脱石散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72h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χ2=4.15,P〈0.05),两组患儿治疗中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儿CD4+及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明显上升,CD8+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CD4+、CD8+、CD4+/CD8+比值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布拉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较好,与增强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布拉酵母菌与酪酸梭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Rotavirus viral enteritis,RV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RVE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抗病毒、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对照组予以酪酸梭菌,〈1岁0.25 g/次,〉1岁0.50 g/次,bid口服;观察组用布拉酵母菌,〈1岁0.125 g/次,〉1岁0.25 g/次,bid口服。5 d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70%(χ^2=7.06,P〈0.01)。观察组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便秘3例,腹痛1例。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布拉酵母菌治疗小儿RVE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