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重庆地区所作有关李拭库蠓生活史的研究,观察在实验条件结合自然情况下进行。设计了虫尸培养法,在虫尸培养内幼期处于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可以确切地观察卵的孵化、幼虫蜕皮、化蛹和羽化等现象,解决了库蠓变态发育的规律。 李拭库蠓的主要动物宿主是牛和家猪,雌虫吸取血液后糖类对卵巢的发育并不是必需的。9—11.5℃时胃血消化和卵巢发育仍能缓慢地进行。雌虫在20—28℃时一般在吸血后第3—4日间产卵,产卵数为40—213。 幼期发育的时间随温度和食物而改变。虫尸培养,在27±1℃时自卵至成虫为28—44天(卵期3天:第一龄幼虫6—8天:第二龄幼虫5—10天;第三龄幼虫6—9天:第四龄幼虫5一11天;蛹期3天)。当6.8—22℃时,共需101—212天(卵期3—8天;第一龄幼虫9—31天;第二龄幼虫27—35天;第三龄幼虫34—48天:第四龄幼虫25—80天:蛹期3—10天)。夏季室温条件下泥土培养基内自卵至成虫为22—32天。  相似文献   

2.
扶桑绵粉蚧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朱艺勇  黄芳  吕要斌 《昆虫学报》2011,54(2):246-252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是近年在我国新发现的一种重要外来入侵害虫, 特别是对我国棉花生产具有潜在的巨大威胁,本文研究了实验室条件下(27±1℃, RH 70%±5%)该虫在棉花上的发育历期、 繁殖能力及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雌虫生活史包括卵、1龄若虫、2龄若虫、3龄若虫和雌成虫;雄虫生活史包括卵、1龄若虫、 2龄若虫、预蛹、 蛹和雄成虫。卵期很短,雌虫若虫期15~20 d,总历期约为47~59 d;雄虫若虫和蛹期17~22 d,总历期约为20~26 d;雌虫寿命明显长于雄虫。该蚧虫繁殖能力强,雌成虫产卵量200~862粒/头,平均产卵458粒/头。各虫态主要形态特征为:卵呈长椭圆形,橙黄色, 略微透明; 1龄若虫,淡黄绿色,行动活泼;2龄若虫体缘突起显现, 尾瓣突出,至末期可根据体表黑斑的可见程度区分雌、 雄虫;3龄雌若虫, 体表有薄层蜡粉, 在前、中胸背面亚中区和腹部1~4节背面亚中区可见清晰斑点, 形成纵向黑色条斑, 外表形似雌成虫。雌成虫呈卵圆形,体表蜡粉厚实,胸、腹背面的黑色条斑在蜡粉覆盖下呈成对黑色斑点状,体缘蜡突明显,共18对,其中腹部末端2~3对较长; 雄虫蛹包裹于松软的白色丝茧中;雄成虫,虫体较小,黑褐色;触角细长,具一对发达透明前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棒,腹部末端具2对白色长蜡丝。本文通过对扶桑绵粉蚧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和各个龄期发育的形态特征的研究, 为该虫的进一步研究和科学防控提供了基本资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卤虫染色体倍性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张闰生  刘凤岐 《动物学报》1990,36(4):412-419
本文报道了我国4个地理品系卤虫的染色体倍性组成及卵径分布,分析了卤虫染色体的非整倍性,讨论了卤虫种的分布。 天津卤虫有2倍体(2n=42),占33.3%和5倍体,占16.2%;染色体数的波动为21—108;卵径为262±17μm。 海南卤虫有2倍体(2n=42),占8%;4倍体,占17.7%;5倍体,占18.3%;染色体数的波动为16—111;卵径为285±15μm。 新疆卤虫有2倍体(2n=42),占39.2%;染色体数的波动为17—106;卵径为269±15μm。 山西卤虫有2倍体(2n=42),占45.1%,染色体数的波动为17—84;卵径为234±13μm。  相似文献   

4.
<正> 银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又名忍冬、双花,为清热、解暑中药,受叶蜂Arge similis(Vollenhoven)的严重危害。我们于1981—1983年对该虫生物学及防治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整理于下。 一、形态特征 成虫 雌虫体长9—10毫米,翅展21—22毫米;雄虫体长7—8毫米,翅展8—9毫米。触角黑色,3节,第三节较长,雄成虫第三节上的茸毛较雌成虫明显。雌雄体均呈蓝黑色,有金  相似文献   

5.
我们社位于苏州太湖洞庭西山,全社果树面积6,500余亩,连年遭受桃麦蛾 Tachyptilia subsequellaHubner为害,一般每株梅树有虫100头左右,果品产量和质量显著下降。现将几年来的观察和防治试验整理于下。 一、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5—6.5毫米,翅展12—13毫米,全体棕灰褐色。复眼红棕色。前翅灰褐色;前缘近顶角处有一块金黄楔形斑纹,后翅淡灰色,基部棕黄色。 卵 扁圆呈“凹”形,直径0.6—0.7毫米。乳白色,半透明。 幼虫 幼虫期共有五龄,其主要特征见表1。  相似文献   

6.
机敏异漏斗蛛Allagelena difficilis是我国常见蜘蛛,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害虫控制中起重要作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饲养观察,弄清机敏异漏斗蛛的生活史及各龄虫态特征。机敏异漏斗蛛一年1代,蜕6次皮,以成蛛、卵和1龄幼蛛越冬,翌年4月上旬在蛛网上可以见到活动的2龄幼蛛,8月中旬发育为成蛛,由卵到成蛛平均历时265 d。卵椭球形,黄色;1-3龄幼蛛体光亮,枣红或红褐色;3龄幼蛛腹部背面隐约可见四对"八字形"灰白斑纹;4-6龄幼蛛体表光泽不明显,"八字形"灰白斑纹明显;6龄雄蛛触肢开始膨大而透明,雄性成蛛触肢膨大且色深。各龄虫态步足足式均为:ⅣⅠⅡⅢ。  相似文献   

7.
石蒜绵粉蚧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石蒜绵粉蚧Phenacoccus solani是近年来我国大陆新记录的一种有害昆虫,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潜在的巨大威胁,而本研究旨在明确该虫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27±1℃,RH 70%±5%,12L∶12D)以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作为寄主,研究了石蒜绵粉蚧的生殖方式、发育历期、繁殖能力及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结果】石蒜绵粉蚧只能营产雌孤雌生殖,生活史包括卵、1-3龄若虫和雌成虫;卵单个散产且在母体外孵化,孵化时间约24min,雌成虫还能产下一部分不能孵化的卵;若虫期14~22 d,总历期33~64 d;雌成虫繁殖能力强,单头产卵量135~337粒,平均产卵244粒。各龄期主要形态特征为:卵呈长椭圆形,黄色且透明,具一对红棕色的复眼;1龄若虫呈黄色,行动活泼;2龄若虫体缘出现齿状突起;3龄若虫呈深黄色,体缘突起明显,尾瓣突出;雌成虫体表的白色蜡粉较厚实,体缘蜡突明显,体色变深,足呈深红色。【结论】从生殖方式、发育历期及繁殖能力等方面明确了石蒜绵粉蚧的主要生物学特性,结果预示该虫是一种重要潜在的危险性害虫。  相似文献   

8.
宽尾凤蝶白斑亚种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宽尾凤蝶白斑亚种Agehana elwesi cava-leriei Le Cerf,属鳞翅目凤蝶科,为祖国的珍奇种类。它的成虫体大、色美、尾突特殊;它的幼虫主要取食檫树Sassafras tsumu Hemsl.和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Hemsl.)Sarg的叶片。本种凤蝶在我地区的各县都有零星分布。为了摸清它们的发生情况,笔者对其生活史和生物学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结果分述如后。 形态特征 卵 圆形,直径1.8毫米,淡黄色,光滑(图:1)。 幼虫 一龄幼虫 体色浅黄、黄褐色相间;头宽0.9毫米,体长3—8毫米;每节上有肉棘4根,前胸上两根最长。 二龄幼虫 体色黑灰、浅黄、白色相间,似鸟粪;头宽1.5毫米,体长8—13毫米;前胸上的  相似文献   

9.
豆野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豆野螟Maruea testulalisGeyer(1832)是我国豆类蔬菜,特别是长豇豆Vigna sesguipedalis的主要害虫。在杭州,一年发生七代,以预蛹越冬。以1—3代为害为主。一龄幼虫头宽0.197毫米,Dyar常数为1.653。随虫龄增加,取食场所从花器转向豆荚。产卵前期为3—4天,羽化后6—8天卵量最集中。幼虫、蛹发育历期与日平均温度间的对数回归方程为Y1=3.5825—1.7766x,Yp=3.8118-2.0800x。卵期2—4天。田间为害以6—8月为主;灯下威虫有7月和9—10月两个高峰。有分距姬蜂Cremastus sp.和稻苞虫寄蝇Pseudoperiehaeta insidiosa二种天敌。应用80%敌敌畏800倍等农药,在百花虫数达40头上下、二龄幼虫约占50%时,兼喷植株、落地花,能达到降低花、荚被害率,提高鲜荚产量、品质和降低成本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是一种世界性的入侵害虫,严重为害多种经济果蔬。本文通过响应面分析方法,研究了延迟交配对橘小实蝇交配率、产卵量、孵化率和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交配率随雌虫交配日龄的延迟先增后减,雌、雄成虫均为35日龄处理组中的交配率最高,为81.00%±2.00%;而雄虫交配日龄的延迟则对其卵孵化率有明显的负面作用,在56日龄雄虫与35日龄雌虫处理组中,其卵孵化率最低,仅为27.56%±4.55%。雌成虫产卵量和寿命受到雌、雄虫双方交配日龄的的影响,产卵量(y)与雄虫日龄(x1)和雌虫日龄(x2)的回归方程为y=514.36+3.08x1-11.05x2,雌成虫寿命(y)与雄虫日龄(x1)和雌虫日龄(x2)的回归方程为y=35.85+0.23x1+0.40x2。研究结果为田间使用性信息素迷向法防治橘小实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小黑瓢虫对高氏瘤粉虱捕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高氏瘤粉虱不同虫态共存的条件下,小黑标虫对高氏瘤粉虱各虫态的选择次序为卵>1龄若虫>2龄若虫>3龄若虫>4龄若虫和拟蛹,对卵的捕食率均最高,有明显的嗜好选择;小黑瓢虫幼虫捕食粉虱卵的数量,随着龄期的增长而递增,其中4龄幼虫的捕食量最大,4龄期捕食量平均为1565.42粒,占全幼虫期总食卵量的45.42%,整个幼虫期可捕食高氏瘤粉虱的卵数平均为3446.5粒。小黑瓢虫3龄幼虫对粉虱卵的捕食作用率在所给的猎物密度(1500粒/皿)条件下,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2.
塔六点蓟马对山楂叶螨的功能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定旭  田娟  沈佐锐 《生态学报》2006,26(5):1414-1421
室内采用叶碟饲养的方法研究了苹果园塔六点蓟马Scolothrips takahashii各发育阶段对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各虫态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塔六点蓟马成虫、幼虫对叶螨的卵、幼若螨及成螨的功能反应均为Holling-Ⅱ型;随着蓟马个体的不断生长,其捕食量逐渐增大,雌成虫的捕食量显著大于雄虫,但其捕食的猎物数量随着叶螨个体的不断生长而减少;温度对蓟马成虫的功能反应有明显的影响,在20~3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处置时间缩短、捕食能力明显增强;蓟马成虫的日龄对其功能反应也有明显影响,雌虫在日龄在12d之后,捕食能力逐渐减弱,15d日龄的雌虫对螨卵的处置时间显著长于3~6d日龄,雄虫则在9d日龄时对螨卵的处置时间已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13.
1980年10月在安徽省舒城县采集茶蚕虫尸,分离出一株茶蚕颗粒体病毒。小区试验及大面积防治示范表明:茶蚕颗粒体病毒防治茶蚕,致病死亡速度与气温密切相关;防效不受夏季较高气温影响,而受秋季较低气温影响;每亩剂量为100—200mg,气温低于20℃以200mg为宜;对各代虫体均有较好防治效果,为75.5—97.5%;防治适期以卵盛孵期至2龄前幼虫为宜。气温低于20℃时,病毒与低剂量杀虫双混用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增效18.8%,缩短死亡期6天,病毒对天敌安全,后效作用明显,1—3年内,感病死亡率为40—56.4%。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日本血吸虫皮肤型、肺型、肝门型童虫的体被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其目的在于寻求日本血吸虫童虫的体被在实验动物体内变化的规律,提供血吸虫病在免疫学上和预防化学药物上的研究参考。其图版Ⅰ—Ⅲ的1—4为日本血吸虫尾蚴,5—7为0.5小时龄皮肤型童虫,8—13为10日龄肺型童虫,14—22为15日龄肝门型雄性童虫。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克里斯坦森(R M.kristensen)发现并命名了一门新的无脊椎动物——铠甲动物门Loricifera,记述于1983年9月出版的《动物学分类和进化杂志》的第21卷第3期163—180页。铠甲动物生活在海中。由克氏命名的本新门的第一个种是神秘矮铠甲虫Nanaloricus mysticus,采自大西洋法德国罗斯科夫、亚速尔群岛及美国佛罗里达州皮尔斯堡三处附近砂砾中,水深15—450米不等。成虫体长0.230—0.235毫米(雌)和0.227—0.235毫米(雄),第1龄希金斯幼虫体长0.120—0.135毫米,第2龄幼虫0.158—0.185毫米,后期幼虫0.195毫米。体两侧对称。体前端的口锥有8根口针,口针基部分叉,前端有单独的开孔,肌肉收缩时,可从各自的孔伸出。口锥前端为口。翻吻(头部)有9行棘。第1行称棒棘,其形状和数目在雌雄有别,末端稍指向前方。其余5行为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日本血吸虫皮肤型、肺型、肝门型童虫的体被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其目的在于寻求日本血吸虫童虫的体被在实验动物体内变化的规律,提供血吸虫病在免疫学上和预防化学药物上的研究参考。其图版Ⅰ—Ⅲ的1—4为日本血吸虫尾蚴,5—7为0.5小时龄皮肤型童虫,8—13为10日龄肺型童虫,14—22为15日龄肝门型雄性童虫。  相似文献   

17.
10只一月龄幼犬用于研究水牛枯氏住肉孢子虫的内生发育史,其中9只接种包囊,1只不接种作对照。感染后12~24小时,缓殖子进入小肠绒毛内形成大配子(4.73×3.82μm)和小配子(5.20×3.92μm),2—5天发育成卵囊;8—12天卵囊孢子化;18天卵囊孢子化完成。成熟卵囊内含2个孢予囊。孢子囊15.24×9.95μm,内有4个子孢子和成团或散状的残余体。整个发育过程在小肠绒毛(尤其是回肠上段)的基底膜与固有层的带虫空泡内进行。  相似文献   

18.
日本蚱Tetrix japonica是一种广布于东亚地区的直翅目昆虫。本文通过野外观察与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日本蚱的卵块和各虫龄的形态特征、生活史、若虫及成虫的主要生活习性。结果表明:日本蚱喜欢栖息于具苔藓的矮草地表,主要取食幼嫩苔藓及腐殖质;在羽化7 d后开始出现交配现象,交配时间为1~1.5 h;交配后1~3 d内将大米粒状卵粒产于苔藓泥土中,卵块的形状近似橘瓣状,卵粒数目通常为10~30粒;卵经过6~10 d可孵化为若虫;雄性共有6龄,雌性共有7龄,每个虫龄历期随虫龄的增长而增加;不同虫龄的日本蚱在形态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此外,研究还发现日本蚱的前胸背板与翅型存在多态现象,可能在进化适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杨绒蚧Eriococcus abeliceae Kuwana是危害园林树木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蚧在西宁地区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树干裂皮缝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2龄若虫蜕皮变为3龄若虫,开始为害,雌虫5月上旬开始产卵,卵期18~23d,每雌虫产卵量134~424粒,平均287粒。6月上旬卵开始孵化,孵化率100%。雌虫3龄,雄虫2龄。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对黄杨绒蚧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卵发育起点温度12.98℃,有效积温39.03日.度;预测式为N=(39.03±2.66)/T-(12.98±0.18)。  相似文献   

20.
昆虫病毒的经卵传递,对于昆虫种群中病毒病的自然发生和传播有着重要意义,有关这方面的工作,前人已有一些报道,作者在利用质型多角体病毒(CPV)防治赤松毛虫工作中,对赤松毛虫CPV经卵传递的现象进行了观察,报道如后。 材料和方法 CPV系中国林科院林科所提供。将CPV悬液浸湿松枝,室内晾干后饲喂6—7龄幼虫,室外选择虫口密度较大的林地,在幼虫6—7龄时用CPV悬液喷雾防治。分别收取室内和防治区松树上的虫蛹,单个置于灭菌玻璃容器中,成虫羽化后,检查蛹便有无多角体。解剖部分成虫观察肠道病变,检查中肠有无多角体,另部分成虫置养虫笼中产卵,幼虫孵化后,单个饲养于灭菌容器中,逐日检查记载子代病死虫数。用扫描电镜检查雌蛾外生殖器和卵的表面有无多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