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柯为 《生物工程学报》2004,20(5):773-773
多酚化合物是抗氧化物之一,这种化合物在绿茶中含量丰富,其中如EGCG(中名: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也有叫“表榕儿茶素榕酸盐”),在防癌、抗癌中起重要作用。我国中南大学研究人员开展这方面研究已多年,发现EGCG抗癌(指血癌),效力在于它具有诱导癌细胞“自杀”的功能,也就是说,它具有抑制癌基因的低表达,诱导抗癌基因的高表达,这些基因的  相似文献   

2.
植物多酚抗逆生态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物多酚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具有吸收过多的太阳辐射、过滤UV(ultra-violet)和清除体内自由基等多种生理功能,有利于传播花粉、受精及传播种子,并在植物逆境生理生态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植物多酚在逆境生态中抗生物或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作为缓解营养缺乏、抵抗干旱、温度变化、盐害、大气污染、食草动物和病原菌浸染等逆境胁迫时的防御物质,以及作为植物与植物之间以及植物与环境之间信息交流物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了植物多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生物类黄酮抗癌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生物类黄酮广泛分布于植物源食物中,具有广泛的生理和药理作用,如具有抗癌和抗突变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的形成,这些功能与其显著的抗氧化、抗自由基作用等密切相关。笔者就类黄酮抗癌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抗癌植物——红豆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红豆杉属植物,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抗癌新药———紫杉醇(Taxol)的原料植物。本属植物全世界有11种,均产于北半球温带。我国产4种1变种,零星分布在东北、西南、华南地区。本文介绍国产红豆杉的种类、分布及其药用、观赏、油料、食用、用材、色素等用途。同时本属植物资源稀少,经济价植极大,除加强发展种植外,应注意保护野生资源。  相似文献   

5.
抗癌植物药及其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植物是抗癌药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人们对植物来源的抗癌药物非常重视 ,一方面是由于植物种类繁多 ,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化学成分 ,对发现新抗癌药有很大潜力 ,另方面 ,也可为设计更理想的抗癌新药提供独特的化学结构 ,后者可被作为创制新药的先导化合物。本文仅对几种抗癌效果较为确切且其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较多、近期可望工业化生产的植物药用成分及其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作一介绍。1 紫杉醇 (paclitaxel,商品名 taxol) 最初是从短叶红豆杉 (Taxusbrevifolia)的树皮中分离得到的二萜紫杉烷类化合物 ,对于卵巢癌、乳腺癌、肺癌等均有显著疗…  相似文献   

6.
7.
番荔枝科的抗癌植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番荔枝科的抗癌植物宋万志马林番荔枝科植物是热带区系中主要的植物类群之一,喜生于气温较高而潮湿的林中。我国有24属,约103种,资源较丰富。多年来人们仅知该科番荔枝为热带著名的水果,瓜馥木的花可提取精油,以及不多的民间药。许多种类尚未充分研究。近10多...  相似文献   

8.
西双版纳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气候条件以及复杂的地形地貌,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在这块面积仅占国土面积0.2%的土地上生长着5000多种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包括栽培植物在内),占全国的1/6。如此丰富的植物资源在全国确属罕见。在这丰富的植物资源中,有很多的抗癌植物,目前发现和利用的主要有:  相似文献   

9.
家蚕抗菌肽的抗癌作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从家蚕(Bombyxmori)免疫蛹血淋巴中提取抗菌肽,以S180荷瘤小鼠和艾氏腹水瘤荷瘤小鼠为模型,研究抗菌肽的抗癌效应,结果表明,抗菌肽明显抑制S180瘤重,3792,4542和4980U3种剂量抑瘤作用分别为42.86%,39.13%和37.89%,抗菌肽对外周血白细胞数没有影响。病理切片显示,注射抗菌肽荷瘤小鼠癌瘤组织大面积坏死,癌瘤周围组织内有大量炎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0.
甘肃河西地区抗癌植物资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甘肃河西地区抗癌植物进行了初步整理 ,对它们的分布、产量、抗癌成分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加强基础研究 ,综合利用 ,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1.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植物精油在农用抑菌活性及抑菌活性成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阐述了具有农用抑菌活性的31种植物精油及其抑菌效果,并列举了植物精油中13种具有开发潜力的抑菌活性成分,简要分析了植物精油及其主要活性成分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2.
石榴籽中多酚的提取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正交试验对石榴籽多酚的提取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清除DPPH?和还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石榴籽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50%、pH值为4、六偏磷酸钠添加量0.4%、温度60℃;(2)石榴籽多酚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率达11.34%,还原力达0.73,与VC和VE的抗氧化作用相比,其清除率大小顺序为:VC>石榴籽多酚提取物>VE,还原力大小顺序为:石榴籽多酚提取物>VC>VE,表明石榴籽多酚提取物对DPPH?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其还原力强于VC和VE.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植物多酚的分类和来源、在代谢组学技术的驱动下,新型多酚物质的鉴定、控制植物多酚合成途径的关键因子以及多酚的功能特性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植物多酚在肠道中的代谢以及其作为“益生元”调节肠道微生态并影响机体健康的重要功能。目前的研究表明不同植物多酚在调节肠道微生态方面存在差异,多数有促进肠道有益菌作用,并通过与肠道微生物“互作”发挥促进健康效应。总之,植物多酚作为“益生元”影响人体健康可能离不开肠道微生物的介导。各个植物多酚的益生功能也需要进一步阐析,在此过程中需要考虑宿主,膳食等混杂因素的综合影响,且需要拓展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植物源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物抗菌肽是植物自身合成的能够防御环境中微生物侵害的一类小分子多肽.它们大都是阳离子多肽,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根据作用位点和抗菌机理的不同,植物抗菌肽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通过干扰微生物细胞壁的合成来抑制微生物生长;第二类作用于质膜使其产生穿膜孔洞,从而导致微生物因细胞物质外泄受损;第三类则通过抑制某些细胞器的作用而起到抑菌的效果.本文从抗菌肽的作用机理及其分类等方面对植物源抗菌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采用Folin-Ciocalteu法和铝盐显色法对祁连山东段12种高寒植物(灌木嫩枝和草本植物叶片)进行总酚、黄酮含量的测定,并用FRAP法和ABTS法测定其总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1)金露梅、山生柳、高山绣线菊、西藏沙棘、珠芽蓼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较高且总抗氧化能力较强,其中山生柳的总酚含量最高为19.58%,高山绣线菊的黄酮含量最高为13.23%。(2)采用FRAP法测得西藏沙棘的抗氧化能力最强为49.58mmol/L,而用ABTS法测得金露梅的抗氧化能力最强为32.46mmol/L。(3)总酚、总黄酮与总抗氧化能力(FRAP法)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 1和0.915 7)。分析认为,12种高寒植物的植株体内总酚和总黄酮含量越高,其抗氧化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6.
张俞  刘婷婷  刘洋  杨磊  祖元刚 《植物研究》2010,30(5):623-628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对蒙古栎种壳多酚进行了提取。对超声提取过程中的各因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Box Behnken中心组合进行3因素3水平的实验设计法进行了得率与纯度双响应值的优化,得到蒙古栎种壳多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60.56%,液料比30.72∶1 mL·g-1,提取时间42.39 min,在此条件下蒙古栎种壳多酚平均得率为0.38%,平均纯度为18.8%,该多酚清除DPPH自由基的EC50值为176 μg·mL-1,高于合成抗氧化剂BHA和BHT等。  相似文献   

17.
植物多肽抗生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多肽抗生素是一类对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及某些昆虫和动植物细胞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小分子多肽. 根据多肽抗生素的氨基酸序列及二级结构,可将植物多肽抗生素分为9类,包括硫素(thionins)、植物防御素(plant defensins)、转脂蛋白(lipid transfer proteins, LTPs)、橡胶素(heveins)、打结素(knottins)、凤仙花素(1b-AMPs)和新近发现的荠菜素(shepherdins)、蜕皮素(snakins)、环肽(cyclotides). 对近年来植物多肽抗生素的分类、抗菌机理、生物活性及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介绍,希望有助于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8.
咖啡碱是茶树的主要生物碱和特征性物质之一,通过滤纸片法、生长速率法、饲喂称重法对咖啡碱抑菌、抗虫作用的研究,发现咖啡碱对供试细菌和真菌有一定的抑菌能力,对棉铃虫和菜粉蝶、家蚕幼虫具有毒害和抑制生长的影响。咖啡碱作为茶树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病抗虫的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9.
Plants produce chemicals of immense diversity that provide great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of new antifungal compounds. In search for environment-friendly alternatives to the fungicide of current use, we screened plant extracts obtained from more than eight hundred plant materials collected in Korea for their antifungal activity against the model plant pathogenic fungus, Magnaporthe oryzae. This initial screening identified antifungal activities from the eleven plant extract samples, among which nine showed reproducibility in the follow-up screening. These nine samples were able to suppress not only M. oryzae but also other fungal pathogens. Interestingly, the plant extracts obtained from Actinostemma lobatum comprised five out of eight samples, and were the most effective in their antifungal activity. We found that butanol fraction of the A. lobatum extract is the most potent.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tifungal substances in the A. lobatum extracts would provide the promising lead compounds for new fungici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