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学通报》2007,42(3):31-31
我国古生物学家与美国专家近日对在贵州瓮安发现的胚胎化石研究认为,这个距今约6亿年的动物胚胎化石可能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动物。  相似文献   

2.
《化石》2013,(1):2
<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研究员课题组卢静博士等在云南昭通早泥盆世地层中发现了迄今最古老的基干四足动物——奇异东生鱼(Tungsenia paradoxa)。2012年10月23日《自然-通讯》杂志刊发了该项研究成果。科学家利用高精度X射线断层扫描和计算机三维虚拟重建技术复原了东生鱼的颅腔以及相关的神经、血管等结构,揭示了基干四足动物脑的基本形态,为研究四足动物的脑演化提供了最早的参考点。对东生鱼脑部结构的研究还显示,某些与脊椎动物陆地生活相关的重要脑部特  相似文献   

3.
2003年9月6日至8日,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开馆典礼及中国和政地区晚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国际研讨会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举行。此项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化厅、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甘肃省旅游局和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和政县委和和政县人民政府承办。  相似文献   

4.
《四川动物》2007,26(2):F0003-F0003
[本刊讯]据本刊特约记者自沈阳师范大学报道,今年3月27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了沈阳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科学家联合发表的论文“A gliding lizard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China”。这是蜥蜴长达两亿多年演化历史中唯一能滑翔的化石物种。这一滑翔蜥蜴化石的发现,是近年来在世界上引起广泛关注的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中的又一个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5.
《化石》2010,(2):30-30
国际知名的澳大利亚《动物分类学》杂志刚刚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和河南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的王德友研究员最新取得的一项研究成果。在我国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点发乏现了一个单爪龙类恐龙的新属种,这对于研究这一类群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激素印迹是单细胞动物和多细胞动物的一种生理现象,也是选择参与信号识别过程分子的工具。激素印迹后,受体记忆将遗传给子孙后代,因此其对进化的作用可能是很大的。同时,激素印迹还有利于物种的维持。另外,激素印迹过程还是具有终身效应的临时开放系统的一部分。没有印迹,就没有完全的受体成熟,而不成熟的受体是不能和适量的激素结合的。在围 期诸如治疗药物和环境污染剂等人工合成的物质分子易致错误或病理印迹。许多研究表明错误印迹对生物体具有重要的影响。当然,单细胞动物的激素印迹过程与多细胞动物并不完全一样。  相似文献   

7.
《植物学通报》2007,24(3):274-274
中国植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第11届学术讨论会于2007年3月23—27日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深圳仙湖植物园、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嘉应学院、地质出版社、科学时报、植物学报、植物学通报、珠海市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中山大学等单位的五十多位古植物学和植物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8.
徐若瑜 《化石》2005,(2):15-15
位于西直门外的中国古动物馆是以古生物化石为载体进行科普教育的博物馆。  相似文献   

9.
MicroRNA对多细胞动物复杂性进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中华  陈良标 《遗传》2010,32(2):105-114
MicroRNA(miRNA)是一种长度约为22个碱基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作为一类重要的转录后基因表达调控因子,miRNA参与了广泛的生物学过程,如发育时程调控、细胞分化、凋亡、肿瘤以及病毒抵抗等。然而,除了在个体发生过程中的重要功能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RNA在系统发生中也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基因表达模式的不同被广泛地认为是物种内和物种间表型差异的根源,动物物种间miRNA的保守性和多样性研究提示miRNA对物种间表型差异以及动物进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miRNA产生过程和作用机制,重点探讨了miRNA在动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从miRNA的进化速度、miRNA表达的时空特异性、miRNA作用靶位点变异以及miRNA基因的扩增与丢失4个方面论述miRNA介导的基因调控网络对多细胞动物发育复杂性进化的影响,推测miRNA在多细胞动物进化过程中驱动了复杂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许汉奎 《化石》2006,(2):26-29
在距今5·4亿年的寒武纪早期地球上发生了不可思议的生物大爆发,因在这之前,地球上海洋动物很少,故形成化石也很单调,绝大多属为蠕虫、水母和节肢动物等3-5个门类而己,它们绝大多数是体内无骨骼支撑、体外无壳瓣保护的软躯体动物,所以保存化石时只在岩石表面上留下印痕或其活动  相似文献   

11.
叶勇 《化石》2016,(3):53-56
正近期,著名SCI刊物"Palaeogeography,Palaeoclimatology,Palaeoecology"(古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2016年452期上发表了由中国和美国等国专家合作撰写的科研论文:"A new Minisauripus site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China:Tracks of small adults or  相似文献   

12.
从单细胞生物体转换成为各种由许多个细胞组成的生物体,这样的独立进化过程已经经历了大约二十多回。这样的演变在动物和植物等复杂生物体的起源方面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余汶 《古生物学报》1988,(3):303-305
本文中所描述的化石,系笔者于1978年采自湖北宜昌黄山洞剖面下寒武统灯影组黄鳝洞段灰棕色磷质白云岩中.与这种化石共生的有扬子微型软体动物群(Yangtze Micromolluscan Fauna)中的多板类 Tchangsichiton notabilus Yu, Sinuconus clypeus Yu; 节壳类 Yangtzemerisma rarum Yu, Y.? cancellatum Yu; 单板类 Yangtzeconus priscus Yu, Huangshan dongoconus pileus Yu, Obtusoconus paucicostatus Yu, O. rostriptutea (Qian), Spatuloconus rudis Yu;  相似文献   

14.
刘庆国 《化石》2010,(1):62-64
化石名称:锯齿似剑齿虎 Homotherium crenatidens 化石描述:近乎完整的头骨(侧面暴露其发育的显著裂齿)和下颌骨 生活时代:早更新世(距今约200万年前) 化石产地:安徽省繁昌县  相似文献   

15.
《微体古生物学报》2007,24(4):434-434
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于2007年10月10日—12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教学和生产单位的50多名代表。既有老一辈的专家,也有广大中青年学者,更可喜的是还有年轻博士生的加入,显示出化石藻类研究后继有人。此次学术年会是一次内容丰富、交流热烈的会议。会议所做的学术报告,包括我国化石藻类当前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了我国化石藻类研究的现状。从研究生物类别上来说,这些报告包括从原核到真核生物,从低等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多细胞生物,如从低等藻类到高等植物和高等动物,涉及十余个生物…  相似文献   

16.
杨钟健生于1897年6月1日,陕西省华县人,出身教育世家.1917年进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923年毕业,获得北京大学理学学士学位.学生时代的杨钟健,对政治有过极大的热情,他参加过"五四运动",与早期的共产党人毛泽东、恽代英都有过亲密的接触,作过"中国少年学会"的执委,后来转为科学救国论者.1924年,受李四光先生的推荐,自费去德国慕尼黑大学,师从于布罗里,学习古脊椎动物学.192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7.
韩凤禄 《化石》2016,(1):79-80
2015年12月9日出版的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期刊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韩凤禄、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Catherine Forster,James Clark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联合报道了在新疆准噶尔盆地五彩湾地区晚侏罗世早期石树沟组发现的一新的基干角龙类化石——五彩湾花脸角龙(Hualianceratops wucaiwanensis),这是继发现当氏隐龙之后在该地区发现的第二种原始角龙,对于研究角龙类的早期起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报道迄今仙女蝎蛉科的最古老化石(meropeids)在中国陕西发现.经研究确定1新属1新种:Sinothuama ladinica gen.et sp.,归入仙女蝎蛉科Meropeidae Handlisch,1906.此次这类化石的发现,其意义在于:首次发现迄今世界上仙女蝎蛉科的最古老化石(meropeids),从而打破了俄国学者发现最古老仙女蝎蛉化石在晚三叠世所保持30余年的纪录;并根据从晚三叠世至新生代中仙女蝎蛉化石的不同种类所反映出来的脉序变化特征,推论仙女蝎蛉早期分异于在三叠纪,继承和发展于侏罗纪.化石采自中国陕西铜川地区中三叠统铜川组(Tr2t),时代相当于欧洲标准时代的拉丁尼期(Ladinian stage).  相似文献   

19.
《化石》2012,(4):57-58
为共同推动中国古生物化石的科学研究,发展科普教育和古生物化石保护事业,搭建更广泛的古生物和地质环境保护公益平台,我会资助并协办了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暨中国第四纪古人类—旧石器专业委员会第四次  相似文献   

20.
赵文金 《化石》2005,(2):2-6
早期脊椎动物主要是指古生代中期(包括志留纪和泥盆纪)生活在水中的无颌及有颌的鱼类,主要类群包括无颌类、盾皮鱼类(包括胴甲鱼类、节甲鱼类与瓣甲鱼类等)、棘鱼类、软骨鱼类以及硬骨鱼类。在地质历史上,志留纪和泥盆纪是脊椎动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在生物的演化史上,泥盆纪常被称为“鱼类时代”;目前,全球志留纪鱼类化石的大量发现,已使我们能够将“鱼类时代”推前至志留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