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EB病毒核抗原1羧基端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免疫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研究EB病毒核抗原 1(EBNA1)的功能及提高EB病毒 (EBV)相关疾病辅助诊断的特异性 ,对EBNA1基因 3′端的部分片段进行了原核表达、纯化并初步研究其免疫学特性 .采用PCR法扩增了EBNA1基因编码区 ,经酶切鉴定、序列分析后 ,将其 3′端 5 73bp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 ,得到重组质粒pET30a SS5 80 .该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感受态细胞并经异丙基 β D 硫代半乳糖苷 (IPTG)诱导表达出分子量约 2 5kD的融合蛋白 (2 5 kDEBNA1) .该蛋白以包涵体和可溶形式存在 ,均可用Ni2 + 离子亲和柱纯化 .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 ,该蛋白能与鼻咽癌 (NPC)病人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 .纯化的 2 5kDEBNA1蛋白免疫BALB c小鼠后 ,经ELISA检测获得了高效价的多克隆抗体 .免疫印迹和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制备的免疫小鼠血清能够与HeLa细胞中瞬时表达的EBNA1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 ,且特异性优于鼻咽癌病人血清 .以上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EBNA1羧基端的原核表达质粒 ,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了 2 5kDEBNA1蛋白 ,该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2.
用PCR的方法扩增得到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nucleopolyhedrovirus,SpltMNPV)ORF119全长基因(Splt119),将其克隆至5'端有6 × His编码序列的原核表达栽体pQE30上,转化大肠杆菌M15[pREP4],在1 mmol/LIPTG诱导下超量表达了一个分子量约28 kD的融合蛋白.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纯化,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特异的抗Splt119抗体.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分析表明,该抗体适合用作Splt119蛋白功能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斜纹夜蛾泛素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途径对脑内蛋白的选择性降解起着重要作用。设计一对简并引物,从斜纹夜娥(Spodoptera litura)细胞中克隆了泛素基因的编码区,CenBank登录号AF436066。序列分析表明,该编码区的长度为228bp,编码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分子质量为8.56kD的蛋白,其等电点为6.56。同源性比较发现,斜纹夜峨泛素基因不仅与其它真核生物的泛素基因在氨基酸水平上具有96%以上的相似性,而且与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ltMNPV)泛素基因的同源性为84%。RT—PCR分析发现,泛素基因在所检测的斜纹夜蛾幼虫多种组织,尤其是脂肪体中均有表达。采用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QEUB,在大肠杆菌M15中诱导并高效表达出了带有His—tag的重组融合蛋白,薄层扫描分析得知靶蛋白约占总蛋白的37%。利用Ni—NTA亲和层析胶纯化得到重组融合蛋白,经SDS—PAGE鉴定为单一区带,为进一步研究S.litura泛素在SpltMNPV感染中的作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将Mn-SOD与抗癌胚抗原(CEA)单链抗体基因(ScFv gene)融合,重组到含T7启动子的表达载体pET-22b(+)中,构建表达质粒pETMnSOD-ScFv,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高效表达,表达物占菌体可溶性总蛋白的24%。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图谱显示表达物分子量为45kD与融合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理论值相符。该蛋白质在大肠杆菌中为分泌型表达有利于纯化。RIA测定表明表达产物能特异性的与抗原CEA结合,同时邻苯三酚法测定也表明表达产物具有SOD酶的活性,该融合蛋白为分泌CEA肿瘤的靶向性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应用PCR从兔多杀性巴氏杆菌C51-3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编码36 kD黏附蛋白的cp36基因, 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并对插入片段进行测序。以重组质粒pMD18-cp36为模板, 用PCR扩增得到编码信号肽除外的成熟黏附蛋白基因cpm36, 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QE30中, 得到重组质粒pQE30-cpm36, 转化大肠杆菌M15, 在IPTG诱导下表达融合蛋白CPM36, 经Ni2+-NTA亲和层析纯化。DNA测序结果表明cp36基因片段大小为1032 bp, 与已报道的16个血清型多杀性巴氏杆菌cp36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比较, 同源性在76.9%~100%之间。SDS-PAGE结果显示, 表达分子量约为37 kD的带有6×His标签的CPM36蛋白, 与预期分子量相符。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 抗重组蛋白抗体分别能与CPM36蛋白和多杀性巴氏杆菌36 kD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 证明原核表达蛋白具有抗原性, 为进一步开展多杀性巴氏杆菌免疫保护性抗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人鼻咽癌相关基因NGX6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及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GX6是一个新克隆的鼻咽癌抑瘤基因候选者,为了进一步制备抗NGX6编码蛋白质的抗体和研究它的功能,本研究拟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并纯化出NGX6蛋白.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扩增出NGX6基因蛋白编码序列,构建该基因的融合表达质粒pGEX3X/NGX6,导入大肠杆菌中,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Western hlot鉴定.用GST融合蛋白纯化试剂盒纯化融合蛋白.结果显示构建的融合表达质粒酶切和测序鉴定阅读框架正确,导入大肠杆菌中诱导后出现一条42kDa的新蛋白带,主要存在于细菌沉淀中,占总蛋白的26%,Western blot鉴定其为GST/NGX6融合蛋白,并进一步纯化出融合蛋白.研究表明NGX6基因编码蛋白质能够在原核细胞中表达,并能纯化出该种蛋白,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猪丹毒丝菌C43065株表面保护性抗原A(SpaA)N端保护区(SpaA-N),并检测其抗原性.方法:利用PCR方法从猪丹毒丝菌C43065株基因组中扩增出spaA基因片段,构建pMD18-spaA重组质粒并对插入片段进行测序;以pMD18-spaA重组质粒为模板,PCR扩增得到spoA-N基因片段,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spaA-N,经序列测定证实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再经IFrG诱导表达GST-SpaA-N融合蛋白并纯化.结果:扩增得到的spaA基因长1 881 bp,编码由626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多肽;SDS-PAGE和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表明,诱导表达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64 000的GST-SpaA-N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能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获得了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的GST-SpaA-N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猪丹毒丝菌免疫保护性抗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前发现GOLPH2蛋白与肝癌密切相关,将golph2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并制备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应用RT-PCR技术,从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中扩增得到golph2 cDNA,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1a(+)-TRX内、转化大肠杆菌DH5a,用IPTG诱导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His-tag磁珠纯化试剂盒纯化重组蛋白GOLPH2,SDS-PAGE鉴定.将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ELISA、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抗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测定临床血清标本中GOLPH2蛋白水平.成功地构建了表达TRX-GOLPH2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1a(+)-TRX-GOLPH2.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内得以高效表达,且以可溶性的形式存在.SDS-PAGE和Western blot证实,重组GOLPH2蛋白质与预期结果一致.抗血清能够特异地识别52 kD重组蛋白、73 kD细胞裂解液和血清蛋白质.成功制备了GOLPH2蛋白质和多克隆抗体,能用于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了构建抗EGFRvⅢ单链抗体大肠杆菌表达体系,优化抗EGFRvⅢ单链抗体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条件,并建立纯化方法。构建抗EGFRvⅢ单链抗体的pET-22b(+)重组质粒,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中,研究不同温度、不同浓度诱导剂对目的蛋白表达效率的影响。用Ni2+亲和层析纯化蛋白,并通过免疫印迹对其进行鉴定。抗EGFRvⅢ单链抗体重组质粒经NdeⅠ和XhoⅠ双酶切,菌落PCR和测序验证,结果显示重组质粒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表明BL21表达的目的蛋白相对分子量为29kD左右,与理论分子量一致,免疫印迹结果表明在29kD左右出现一条特异性条带,与SDS-PAGE结果一致。15℃和0.6μmol/L的诱导剂为抗EGFRvⅢ单链抗体的最佳诱导条件。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抗EGFRvⅢ单链抗体大肠杆菌表达体系,并获得了大肠杆菌表达单链抗体的最佳诱导条件。  相似文献   

10.
COX-2的基因克隆和多克隆抗体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氧合酶-2(COX-2)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神经调节物质,它的许多功能细节仍不十分清楚,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用PCR技术从大鼠脑cDNA文库中,扩增到正常成年大鼠COX-2的cDNA序列,测序结果与已发表的序列一致.通过PCR扩增和基因重组,分别构建COX-2编码基因全长和羧基端部分编码序列的表达载体,并导入大肠杆菌DH5α中,通过IPTG诱导表达重组融合蛋白,结果导入全长编码基因表达载体的DH5α无COX-2融合蛋白表达,而羧基端部分基因编码的COX-2融合蛋白在DH5α中以包涵体的形式进行表达.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在相对分子质量(Mr)为44 000处有1条特异的蛋白质条带.对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蛋白质进行变性、重折叠及纯化后,得到了高纯度融合蛋白.以重组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种大白兔,制作了抗COX-2多克隆抗体,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蛋白质印迹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此抗体具有较高效价和特异性.COX-2基因和多克隆抗体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COX-2的功能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昆虫杆状病毒是目前已知唯一编码泛素(ubiquitin)的病毒。迄今,已克隆了8种该类病毒的泛素基因。与真核生物Uba52(80)相似,这些基因在一个泛素分子的C末端都有不同长度的融合,其中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lituramulticapsidnucleopolyhedrovirus,SpltMNPV)的ubiquitingp37基因是一个典型的融合基因。近年来,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californiamulticapsid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泛素的定位与功能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  相似文献   

12.
根据棉铃虫单核衣壳核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 armigerasingle nucleo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HaSNPV)gp41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引入适当的酶切位点,通过PCR的方法扩增目的片段。将扩增出的基因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质粒并转化至大肠杆菌中,经IPTG诱导表达。纯化蛋白产物并免疫家兔产生抗血清。该抗血清可与原核表达的His-GP41融合蛋白及在感染的昆虫细胞中表达的GP41蛋白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该抗体的获得为深入研究GP41的功能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表达和纯化半乳糖凝集素-1融合蛋白。方法:用PCR方法从乳腺文库中扩增半乳糖凝集素-1编码序列,将其以正确相位与pGEX-KG载体中的GST编码序列融合,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α后,用谷胱甘肽-Sepharose 4B纯化融合蛋白,并用Western印迹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构建得到半乳糖凝集素-1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Western印迹检测表明,GST-半乳糖凝集素-1融合蛋白成功表达,并纯化得到融合蛋白。结论:克隆和表达了半乳糖凝集素-1基因,并得到纯化的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巴尔通体表面蛋白p26基因的原核重组表达载体,表达和纯化重组表达蛋白P26,并鉴定其抗原性.方法 利用PCR方法从巴尔通体B.tribocorum厦门分离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p26蛋白基因,并将该基因的编码区克隆到pGEX-4T-1表达载体中,从而构建GST-p26融合蛋白原核重组表达载体.将表达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E.coli DH5α),诱导表达GST-p26,并运用亲和层析技术纯化蛋白.通过蛋白质斑点印迹试验和间接ELISA法检验GST-p26是否具有抗原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p26的原核表达载体,该表达载体可在E.coli DH5α中大量表达GST-p26,原核表达的GST-p26能够与感染动物血液样本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结论 原核重组表达的GST-p26可作为潜在的抗原,应用于巴尔通体的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15.
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基因ompTS的高效表达及其免疫原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基因ompTS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符的基因片段。将此基因片段克隆至质粒pRSET A的BamHI和EcoRI位点,构建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获得高效表达,SDS-PAGE蛋白电泳表明在39.9kD处出现超强特异带,占总蛋白的51%。以Ni-NTA-Conjugate抗体进行Western blot分析证明该39.9kD的蛋白为所表达的融合蛋白。纯化融合蛋白注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可诱导产生特异抗体。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该抗体与表达的融合蛋白和从嗜水气单胞菌中提取的36.9kD外膜蛋白均呈阳性反应,表明所表达的融合蛋白仍保持原有外膜蛋白的免疫原性,为此融合蛋白作为 疫苗的候选成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BRD7基因是一个鼻咽癌侯选抑瘤基因,为了构建BRD7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使其在大肠杆菌得到表达,设计了带有SalⅠ,NotⅠ酶切位点的引物,以已构建好的质粒pGEM-T Easy/BRD7为模板,用PCR扩增出BRD7基因的完整阅读框架,并用SalⅠ,NotⅠ酶切PCR产物和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然后用T4 DNA连接酶将其连接,得到重组表达质粒PGEX-4T-2/BRD7,经双酶切鉴定和测序验证,表达载体构建正确.重组表达质粒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Jm105后用IPTG诱导,成功表达了一分子质量约为90 ku的融合蛋白;37℃诱导4 h后,SDS-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后,经扫描分析该融合蛋白产量占菌体蛋白总量28.48%, 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证实了该融合蛋白的表达获得成功.这为BRD7基因的蛋白纯化及抗体制备,进一步开展其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Ubiquitin (UBI)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ed non-lysosomal ATP dependent protein degradation.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coding sequence of Spodoptera litura UBI gene was isolated (GenBank Accession No. AF436066). The length of this ORF is 228bp, encoding a protein with Mr of 8.56 kD and isoelectric point of 6.56. Multiple sequence alignment indicated that S. litura UBI is very similar to the homologous proteins of other eukaryotic species and it has 84% identity with S. litura nucleopolyhedrovirus (SpltMNPV) UBI at amino acid level. RT-PCR analysis showed that S. litura UBI gene is ubiquitously expressed in larva tissues which are susceptible to SpltMNPV infection. By constructing E. coli expression vector, S. litura UBI was highly expressed and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was purified using Ni-NTA resin column, and currently further study on the function of S. litura UBI in SpltMNPV infection is underway.  相似文献   

18.
类泛素家族SUMO-1和UBC9的克隆、融合表达及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克隆类泛素化家族SUMO-1和UBC9基因,表达并纯化二者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融合蛋白。方法:用PCR方法从乳腺文库中扩增SUMO-1和UBC9的编码序列,分别将其以正确相位与pGEX-KG载体中的GST编码序列融合,得到重组质粒pGST-SUMO-1和pGST-UBC9,分别转化大肠杆菌DH5α,表达融合蛋白GST-SUMO-1和GST-UBC9;用谷胱甘肽-Sepharose4B亲和纯化融合蛋白;用Western印迹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及纯化。结果:分别构建了SUMO-1和UBC9的融合表达载体;Western印迹检测表明,GST-SUMO-1和GST-UBC9融合蛋白获得表达;纯化得到了融合蛋白。结论:克隆、表达并纯化了SUMO-1和UBC9与GST的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19.
禽白血病病毒(ALV)跨膜蛋白(TM)在病毒-细胞融合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其蛋白内部存在的许多高度保守序列有可能成为抗病毒的重要靶点。对TM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将为抗禽白血病病毒乃至其它反转录病毒相关制剂的研制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本研究通过PCR从本实验室分离的ALV-J山东汶上毒株获得表达TM的gp37基因,克隆连接pMD18-T载体并测序,从已构建的质粒pMD18-T-gp37中酶切回收gp37基因,构建重组转移载体pFastBacHTb-gp37。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对gp37基因进行表达,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gp37基因表达产物,间接免疫荧光显示,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sf9细胞呈现明显的强阳性反应;Western blot分析,重组病毒感染的sf9细胞蛋白显示出约21kD的阳性条带。结果表明,gp37基因在sf9细胞内表达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