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受染的枯黄粉虱上分离到一种白僵菌Noc,EO-1 (ATCC74037),该菌在液体和固体培养时均可产生一种红色色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一种观察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侵染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若虫的荧光显微方法。【方法】将被白僵菌侵染的烟粉虱若虫用荧光素二乙酸酯(FDA)染色,并于波长为450~490 nm的蓝光下显微观察。【结果】在接种白僵菌12 h和24 h的烟粉虱若虫上分别观察到昆虫表皮上分生孢子的萌发和芽管穿透表皮。结合裸眼和荧光显微观察结果证实了被真菌侵染的烟粉虱若虫体色变红和菌体在虫体内增殖是同时发生的。【结论】应用荧光显微方法能观察到白僵菌在烟粉虱若虫体表和体内的侵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一种观察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侵染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若虫的荧光显微方法。【方法】将被白僵菌侵染的烟粉虱若虫用荧光素二乙酸酯(FDA)染色,并于波长为450~490 nm的蓝光下显微观察。【结果】在接种白僵菌12 h和24 h的烟粉虱若虫上分别观察到昆虫表皮上分生孢子的萌发和芽管穿透表皮。结合裸眼和荧光显微观察结果证实了被真菌侵染的烟粉虱若虫体色变红和菌体在虫体内增殖是同时发生的。【结论】应用荧光显微方法能观察到白僵菌在烟粉虱若虫体表和体内的侵染。  相似文献   

4.
美国农业部的农业研究中心 ARS 正在研究的一种自然发生的真菌及其毒素,不久将可能与化学除草剂进行竞争。该毒素得自一种杀草真菌 Alternaria cassiae,将该真菌喷撒在大豆地里,可杀死镰果草而不伤害大豆植株。美国农业部南方杂草科学实验室(斯通维尔,麻省)的 Doug Boyette 将 Alternaria 撒在大豆实验田,杀死了这块田里的98%的镰果草。根据 ARS的粗略估计,这种草每年至少对大豆作物造成400万美元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自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体上分离虫生真菌,通过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鉴定虫生真菌的种类;通过致病性测定,明确昆虫病原真菌种类。结果发现,自死体柑橘木虱上分离到18个虫生真菌菌株,隶属4种真菌;自活体上分离到985个虫生真菌菌株,隶属25种真菌。致病性测定结果发现,仅4种真菌对柑橘木虱成虫有致病性,包括刀孢蜡蚧菌Lecanicillium psalliotae、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爪哇虫草Cordyceps javanica和淡紫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该4种真菌的分生孢子悬浮液(浓度5×10^7个孢子/mL)接种柑橘木虱成虫后10 d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100%、100%、98.89%和43.33%。其中爪哇虫草仅自死体柑橘木虱上分离到,刀孢蜡蚧菌仅在活体上分离到,球孢白僵菌和淡紫紫孢菌在死体和活体上均被分离到。可见,柑橘木虱活体上的虫生真菌种类丰富。生产上应加强保护和利用昆虫病原真菌,提高其对柑橘木虱的自然抑制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温室白粉虱大发生原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是近年来在我国京、津、冀等地区蔬菜上造成严重危害的一种昆虫,尤其是保护地生产受到威胁更大,此虫严重发生时可使作物减产40—60%。为控制粉虱为害,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做了一些防治试验。本文仅就近年来粉虱大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谈一些粗浅看法如下。 如何解释近年来粉虱大发生的原因,目前主要有二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近年来由国外传入;一种观点认为与保护地生产的发展有关。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后一种观点的理由更为充足。主要依据是:其一,据有关研究人员观察记载,在北京五十年代、天津六十年代均见到此虫,这说明粉虱不是近年来由国外传入的。其二,调查中发现此虫在天津地区室外不能越冬,而露地作物上粉虱发生的轻重程度与距离有粉虱发生温室的远近及温室中越冬粉虱的虫量多少有关。基于上述二点,结合调查研究,现提出如下见解。 七十年代以前,粉虱在北方地区仅以少数个体找  相似文献   

7.
美国农业部(Washington.DC)农业研究局(ARS)独自或与其它部门合作开发了下述新产品和技术。 ARS分离出不产生黄曲霉毒素的曲霉菌株并申请了专利。此种“野生型”真菌为害花生作物并使企业每年损失以百万计的美元。ARS将与Gustafson, Inc. (Plano, TX)合作对此无害真菌对花生作物  相似文献   

8.
温室中常见粉虱的识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有些在田间为害经济作物的杂食性粉虱由于栽培方式的变化,逐渐侵袭温室蔬菜作物和花房观赏植物。所以在加强温室和花房的粉虱防治工作的时候,正确识别粉虱的种类是有一定意义的。现在简单介绍以下四种粉虱的识别。其中,一种不仅在蔬菜作物上,而且在观赏植物上发生都很猖獗;而另外三种则常在花房内为害观赏植物。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我国高纬度地区(黑龙江哈尔滨)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全年发生过程。连续2年调查结果显示,粉虱在哈尔滨地区只能在温室中越冬,于来年5月大棚的第一茬蔬菜上首先发生,至7月第二茬大棚作物时才在大田有少量(低于300头/百叶)出现,在7月末的部分保护地作物上,粉虱种群密度可达到6000头/百叶;而大棚蔬菜中则以番茄和黄瓜上发生最为严重,少量大棚因此绝收;入秋后又从大田消失。结果显示,我国高纬度省份的保护地(温室和大棚)粉虱为害仍然严重,迫切需要从切断源头和迁移扩散路线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宛氏拟青霉WS-11和球孢白僵菌QB-28对柑橘木虱成虫的致病力,为生防制剂的田间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孢子悬浮液浸没法比较研究了2种真菌对柑橘木虱的致病力,并利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估计了2种真菌对柑橘木虱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结果】宛氏拟青霉WS-11在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108 spores/m L时,累计死亡率达到90.67%,球孢白僵菌QB-28则达到97.33%。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中Hosmer-Lemeshow方法拟合异质性检验表明模型拟合良好,在接种后9 d,宛氏拟青霉WS-11和球孢白僵菌QB-28对柑橘木虱的LC50分别为7.57×10~6 spores/m L和8.39×105 spores/m L;当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108 spores/m L时,2种真菌对柑橘木虱的LT50分别为2.50 d和1.93 d。【结论】宛氏拟青霉WS-11和球孢白僵菌QB-28对柑橘木虱均有较好的致病力,具有较好的生防潜质,其中球孢白僵菌对柑橘木虱的致病力高于宛氏拟青霉,致死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纯林虫生真菌群落组成及优势种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麻姑山马尾松纯林的虫生真菌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共发现了3科6属14种。该林区虫生真菌群落的主要成分是环链棒束孢、球孢白僵菌和粉棒束孢,虫生菌种类较少,较为单一。对3种优势虫生真菌环链棒束孢、球孢白僵菌和粉棒束孢的营养、时间及营养-时间二维生态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环链棒束孢与粉棒束孢的营养生态位重叠度最大,与球孢白僵菌时间生态重叠度最大。而球孢白僵菌的营养生态位宽度、时间生态位宽度和营养-时间二维生态位宽度都为最大。球孢白僵菌在自然界中发生时间长,分布范围广,寄主昆虫丰富,生存能力强的实际情况也支持这一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2.
白僵菌的调查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als.)Vuill.]是一种重要的虫生真菌,我国广泛用于防治玉米螟和松毛虫等农、林害虫。但关于自然界昆虫白僵病的发生特点和寄主范围等在国内报道很少,对于白僵菌的分类也比较混乱,有人认为B.globulifera应区别于白僵菌(B.bassiana)作为一个独立的种存在,但有人则认为B.globulifera应是白僵菌(B.bassiana)的异名,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种。作者在虫生真菌的采集调查中,从1962年冬至1965年夏共分离到白僵菌属真菌55个菌株。根据对这些菌株的研究,同意后一种的看法。 现将调查和鉴定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烟粉虱和温室粉虱在甘蓝上的刺探取食行为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刺吸电波图技术研究B型、ZHJ_1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和温室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在甘蓝上的取食行为,将3种粉虱的电波图进行比较,其中,B型和ZHJ_1型烟粉虱记录到np,C,pd,E1,E2,F和G波7种波形,温室粉虱只记录到刺探波形,少有取食波形。B型的20个记录中只有1个没有持续吸食波形;ZHJ_1型的25个记录中有10个记录没有持续吸食波形;温室粉虱没有持续吸食记录。甘蓝叶片韧皮部的结构或汁液的化学成分与温室粉虱的抗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摸清浙江地区梨树上粉虱类害虫种类,通过采集梨树上的粉虱伪蛹制作玻片标本后进行观察鉴定.通过形态学研究,共鉴定出梨树粉虱6属、8种,其中梨树寄主新记录种6种,分别为马氏粉虱Aleurolobus marlatti(Quaintance)、杨梅粉虱Parabemisia myricae(Kuwana)、番石榴白棒粉虱Al...  相似文献   

15.
《环境昆虫学报》2014,(6):943-950
通过对罹病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幼虫病原真菌的分离纯化,筛选出5种不同真菌,探究不同营养对不同真菌生物活性的影响,并测定其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成虫和若虫的室内毒力。选择毒力最强的菌株,通过生物型的初步鉴定,明确高毒力菌株的种类。结果表明:所筛选的5种真菌对两种害虫均具有较高的毒力,其中菌株A26和Bbr14对烟粉虱和褐飞虱具有较强的毒力,在处理后第9 d,菌株A26对烟粉虱成虫和若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均最高分别达84.69%、77.62%,感染率为91.17%、88.24%,LT50为4.31 d、4.87 d;处理后第10 d对褐飞虱成虫和若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达87.54%、73.18%,感染率为90.13%、87.13%,LT50为4.27d、5.14 d,而菌株Bbr14的效果仅次于A26。鉴定的结果显示菌株A26为曲霉,菌株Bbr14为球孢白僵菌,曲霉的安全性有待研究,球孢白僵菌的应用技术已较成熟,有望能在防治这两类重要害虫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烟粉虱Bemisia tabaci属世界性分布的大害虫.在一定条件下虫生真菌是控制烟粉虱种群的最有效天敌.本文就几种常见虫生真菌: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lecanii、座壳孢Aschersoniaspp.、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fumosoroseus、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等防治烟粉虱的应用现状以及它们与其它天敌的关系进行了综述,以期对烟粉虱虫生真菌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松影  林华峰  李茂业  金立 《昆虫知识》2011,48(5):1407-1411
从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罹病虫体上新分离出的一种黄绿绿僵菌菌株Metarhizium flavoviride (Mf82),与实验室保存的黄绿绿僵菌、金龟于绿僵菌和白僵菌3种菌种5个菌株作为对比,研究了在SDAY和PDA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并测定了它们对褐飞虱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若虫应对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侵染的应答基因,以进一步研究烟粉虱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感染和非感染白僵菌的烟粉虱4龄若虫进行了测序分析,并筛选了差异表达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转录组测序得到的基因进行了功能注释、分类以及参与的信号通路展示。【结果】组装得到非冗余Unigene 232 554个,其N50和N90分别为1 153 bp和260 bp,平均长度为67 424 bp。对所有的基因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发现:以P<0.05为标准筛选得到了1 16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表达基因有474个,下调表达基因有692个,其中,与免疫相关的基因有405个;GO富集分析发现:有416个GO term有富集现象,包括156个生物学过程(66 402个Unigenes),89个细胞组分(27 645个Unigenes)和154个分子功能(73 417个Unigenes);KEGG代谢通路分析将烟粉虱转录组1 145个DEG匹配到309个通路上,其中76个通路得到了富集。【结论】对405个可能参与到烟粉虱若虫对白僵菌侵染的免疫识别和防御的基因进行了测序。研究结果为从分子水平上开展应用虫生真菌防治烟粉虱的研究奠定信息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和温室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在华北地区常混合发生, 为了揭示寄主植物在两种粉虱生态位竞争中的作用, 以番茄饲养的B型烟粉虱与温室粉虱为实验种群, 研究了转换取食棉花、甘蓝及玉米后, 其体内淀粉酶及蛋白酶的变化。结果表明, 无论在饲养寄主上还是转换植物上, B型烟粉虱淀粉酶活性较温室粉虱高1.49–1.66倍, 改变植物种类对两种粉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大。植物种类的改变对B型烟粉虱的蛋白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而温室粉虱却受到明显抑制, 由番茄转换到甘蓝、棉花及玉米上, 温室粉虱蛋白酶活性下降了29.9–42.7%; 转换到甘蓝或棉花上, B型烟粉虱蛋白酶活性分别较温室粉虱高1.30倍和1.21倍, 而在玉米上两种粉虱间没有明显差异。B型烟粉虱在嗜食寄主甘蓝或非寄主玉米上取食, 其淀粉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趋势为激活—抑制型或抑制—激活型, 而温室粉虱激活—抑制不明显; 在B型烟粉虱嗜食、温室粉虱亦可利用的棉花上, 两种粉虱淀粉酶活性的动态趋势相仿。转换的植物种类不同, 两种粉虱蛋白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各异; 在B型烟粉虱嗜食的甘蓝和棉花上, 其蛋白酶活性的动态趋势为激活—抑制型; 在非寄主玉米上虽亦为激活—抑制型, 但激活需时长且较为平缓; 而温室粉虱无论转换为寄主还是非寄主植物, 其蛋白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均相仿且较为平缓。以上结果表明B型烟粉虱应对植物种类转换的能力较温室粉虱强。  相似文献   

20.
陈斌  冯明光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1):1934-1938
在昆明市郊蔬菜基地4间大棚(5m×100m·间^-1)栽培的生菜上,用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和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asonoseus)的纯孢子乳悬剂(有效含孢量10^10·ml^-1)及其与1%和3%(w/v)的吡虫啉10%WP的混配剂对温室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进行了协同药效试验,吡虫啉添加量仅相当于推荐用量的6.4%~9.5%和19.1%~28.6%,试验含6个菌剂处理、2个低用量吡虫啉处理和1个清水对照,各有3个小区(7m×5m·小区^-1)重复,随机区组排列,稀释1000倍的菌液(含孢量10^7·ml^-1)和吡虫啉液于生菜移栽后第11d首次喷雾,15d后喷第二次,首次用菌前调查初始粉虱密度,用菌后每隔5d调查活虫数和死虫数,从8月20日起历时30d,结果表明,连续2次用菌有效地控制了粉虱对当季大棚生菜的危害,各菌剂处理的最终相对防效和虫口减退率均达到95%以上,极显著地高于低用量吡虫啉处理,其中,玫烟色拟青霉制剂对粉虱的控制效果一般优于球孢白僵菌制剂,且与吡虫啉的添加量呈正相关,但是,各菌剂处理间控虫效果的差异主要发生在首次用菌后第5d和10d,此后差异逐渐缩小,至第二次用菌后第10d各菌剂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本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真菌的孢子乳悬剂均可用于温室粉虱的防治,添加微量吡虫啉可增强菌剂的防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