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布鲁菌病(brucellosis)是布鲁菌入侵机体引起的传染-变态反应性人兽共患传染病,易被忽视。该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影响畜牧业、旅游业的发展,阻碍正常国际贸易,还会造成食品安全隐患。布鲁菌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黏膜破损处等途径传播至人。人群对布鲁菌的易感性无年龄和性别差异,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从事布鲁氏菌研究的实验室操作人员有发生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风险,但可通过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避免感染的发生。布鲁菌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必须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防止疾病慢性化。本文对布鲁菌病的生物安全及其防控原则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布鲁菌感染时的临床特征、诊断及其治疗等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1例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慢性布鲁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并结合文献报道进行总结。结果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血培养和血清抗体检测呈阳性,C-反应蛋白(CRP)可见升高而降钙素原(PCT)变化不明显。结论布鲁菌病不能仅从临床表现来鉴别和诊断,更不能因为缺少流行病学资料而否定。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CRP水平对急性炎症的敏感性会降低,但仍可以作为疗效判断的参考指标。应适度增加疗程,定期复查,以更好的控制慢性布鲁菌感染。  相似文献   

4.
布鲁菌能够干扰宿主细胞发挥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应答,这是布鲁菌突出的致病特点。布鲁菌通过减少、修饰或隐藏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经由脂筏进入巨噬细胞后形成布氏小体,实现胞内生存复制,从而导致机体的持续性感染。深入了解布鲁菌逃避机体免疫应答的机制有助于研制新型有效的疫苗,如DNA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  相似文献   

5.
布鲁菌病是一种地区性人畜共患病,也是兽医及肉类加工厂工人中最常见的职业性疾病。在一些发达国家,也是微生物实验室最重要的职业获得性感染,因此又称为实验室获得性布鲁菌病(labmatoryacquired Brucellosis,LAB)。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孢子丝菌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选择临床、病理和(或)培养符合孢子丝菌病诊断的100例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PAS染色并统计孢子检出率。结果孢子丝菌病男女性别比例为1∶1.39。临床类型中固定型占58%。发病年龄40~59岁占48%。发病部位以颜面部及双上肢为主,分别为49%、45%。病理下典型"三区病变",约占23%。部分病例神经周围亦有炎性细胞的浸润。PAS染色孢子检出率为68%。结论孢子丝菌病以固定型为主,病理下结构模式多变,孢子检出率约70%左右。  相似文献   

7.
郭猛  宋峰  徐春华 《中国真菌学杂志》2011,6(4):225-226,251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及附近淋巴系统的慢性感染性皮肤病.现对我院2002~2009年35例临床资料完整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5例孢子丝菌病患者为2002~2009年我院皮肤科门诊患者.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69岁,平均32岁,绝大多数是青壮年;农民21例(60.0%),工人8例(22.9%,其中3例为水道工,4例为园林工),中小学生4例(11.4%),学龄前儿童2例(5.7%);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 a,平均6个月;发病前曾有明确的外伤史者15例(42.9%),7例述因瘙痒性皮肤病而经常搔抓身体,但否认有抓破,3例近期曾有疖肿、丹毒、脓疱病等友肤感染史.  相似文献   

8.
皮肤型孢子丝菌病3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孢子丝菌病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特点,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分析1972~2007年间就诊于我院的孢子丝菌病447例,其中有详细资料者316例,做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的203例中,105例做了PAS染色检查。结果春季发病者占50.34%,临床分型以固定型略多(52.53%)。儿童主要以面部发病。主要病理改变为混合细胞性肉芽肿。PAS染色阳性率为38.1%。结论孢子丝菌病常年皆可发病,近几年有增多的趋势,春季为本病高发季节。儿童皮损主要在面部,多为固定型。病理改变多为混合细胞性肉芽肿。病理切片、PAS染色诊断阳性率不高,确诊主要靠真菌培养。  相似文献   

9.
构建诊断人布病的优势抗原BP26原核表达载体,并建立以该蛋白作为包被抗原的间接ELISA方法。人工合成bp26基因片段,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0a-bp26,并转化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IPTG诱导表达,Ni柱亲和纯化BP26重组蛋白,间接ELISA检测其抗原活性,并优化间接ELISA方法的各个参数,检测临床大量样本,对该方法性能进行评价。PCR鉴定及DNA测序证实pET30a-bp26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并在0.8 mmol/L IPTG 20 ℃过夜诱导的条件下大量表达,经亲和纯化获得高纯度的可溶性BP26重组蛋白,间接ELISA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具有抗原活性,优化参数后,该方法的敏感度为70.00%,特异性为94.74%。成功获得高抗原活性的原核表达可溶性BP26重组蛋白,并建立用于临床特异性诊断人类布病的间接ELISA方法。  相似文献   

10.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由带菌动物通过多种途径传染给易感人群,可侵犯人体各器官系统。目前推荐的抗布鲁菌治疗方案为多西环素、利福平、喹诺酮类、氨基糖类等抗菌药物组合的二联或者三联抗菌方案,但治疗无效率和疾病复发率仍较高。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作为四环素类药物,经体外实验证明均可有效抑制布鲁菌,且50%最小抑菌浓度(50%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50) 和 90%最小抑菌浓度(90%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90)均较低。临床研究亦证实,包含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的联合抗菌方案具有较低的治疗无效率和疾病复发率。因此,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可作为治疗布鲁菌病的候选用药。本文就布鲁菌病传统治疗方案以及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的抗菌效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犬小孢子菌病6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犬小孢子菌病为亲动物真菌,感染人类致头皮、头发、皮肤及甲的传染性疾病,还可致头皮深在性感染引起脓癣等。以往均按其发病部位分别归人其他皮肤癣菌病如头癣、体癣等病种内报告。国内少有人将犬小孢子菌所致的病作为一独立的疾病来全面描述。为进一步认识犬小孢子菌及其所致疾病的特征,提高诊断、治疗、预防水平。作者在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皮肤科进修期间观察了经真菌培养为犬小孢子菌的67例癣菌病患者的真菌学特点和临床表现,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现归纳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探讨孢子丝菌病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孢子丝菌病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种深部真菌病,典型的皮肤科特征是慢性肉芽肿、溃疡性损害、炎性结节等.而部分孢子丝菌病的患者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皮损丧失特征性临床表现,给皮肤科医生尤其是临床经验尚不丰富的年轻医师于该病的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所讨论的8例患者均为就诊于我科门诊并已确诊为孢子丝菌病病例,皮损与典型的孢子丝菌病皮损表现不相符,希望皮肤科医师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遇到一些不典型皮损但是综合患者病史、生活环境、诊治过程等情况可考虑到此种疾病,及时给予明确的诊断,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孢子丝菌病的发病原因及特点。方法 就1991~2002年间在本院就诊的深部真菌病病例,利用沙氏真菌学检查方法筛查确诊为孢子丝菌病43例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1991—1993年患者5例(11.63%),1994~1996年水灾后2年内患者34例(79.07%),1997~2002年5年内患者4例(9.30%)。有明显外伤史及疑似蚊、蜂叮螫者占总发病人数72.09%。伴高血压者占20.93%。碘化钾治愈率100%。结论 各种原因造成的环境污染或某些自然灾害致使腐生菌大量生长繁殖是引起本病区域性流行的根本原因。外伤及昆虫叮、螫为重要致病条件。碘化钾为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中国大陆1964年至2013年报道的李斯特菌病(LD)病例,分析其临床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计算机结合手工检索我国1964年至2013年来报道李斯特菌病的文献资料,统计各李斯特菌病例的临床与流行病学信息,并进行分析。结果总结中国大陆1964年至2013年报道的LD相关文献121篇,LD病例256例,其中非围生期病例122例,新生儿86例,围生期孕妇48例;局灶感染39例,血液系统感染103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03例,11例未提供感染部位信息。多为散发(252例),仅1起爆发引起4例患者感染。青霉素耐药率18.9%,总体死亡率30.8%,新生儿组死亡率52.6%,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死亡率39.1%。结论李斯特菌病特别是新生儿感染者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病情严重,死亡率较高,应加强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了鼻部固定型孢子丝菌病1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沈阳地区孢子丝菌病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峰  王强  李铁男 《中国真菌学杂志》2007,2(3):146-147,157
目的探讨孢子丝菌病的发病原因、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48例孢子丝菌病病例进行调查分析,全部行真菌学检查,部分行病理检查,采用碘化钾、特比萘芬或以碘化钾为基础的联合治疗。结果48例患者有明确外伤史,蚊虫叮咬病史者占总发病人数66.67%。单纯应用碘化钾或以碘化钾为基础的联合治疗8~12周,治愈率均达100%。结论外伤及昆虫叮咬、动物抓伤为本病的重要致病诱因,单纯应用碘化钾或特比萘芬均可治愈,但联合用药起效更快,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通过探讨新生儿李斯特菌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明确母体危险因素,为新生儿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下称李斯特菌)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8年4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诊治的18例李斯特菌感染新生儿及其母亲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发现18例产妇中15例有临床症状,以发热及不规则腹痛最为常见;患儿中13例有临床症状,多数表现为呼吸窘迫和发热;89%患儿发生血流感染(61%为化脓性脑膜炎、28%为肺炎);影像学检查提示,存活患儿中56%有神经系统后遗症,50%可能有先天性心脏病。14例在明确李斯特菌感染后调整抗生素治疗,所有产妇经治疗均预后良好;患儿除1例放弃治疗、3例要求出院外,其余14例均痊愈或好转出院。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因此对有发热、腹痛及早产症状的孕妇,应警惕李斯特菌感染,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测和目标性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定菌生治疗细菌性阴道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观察定菌生治疗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Vaginosis,简称BV)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对照药物(灭滴灵)进行对比观察。经临床及化验检查确诊的无心、肝、肾疾病,血尿常规正常,不合并滴虫及霉菌性阴道炎的BV病人100例,其中80例随机分为定菌生试验组和灭滴灵对照组,另外20例为定菌生开放组。治疗一疗程,停药3天复查。观察结果:定菌生和灭滴灵治疗BV,临床表现总有效率分别是100%和95%(P>0.05),化验检查总有效率分别是95%和92.5%(P>0.05),两组的临床表现和化验检查总有效率差别均无显著性,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副作用。观察结果表明,定菌生可做为治疗BV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植物乳杆菌和粪链球菌2株乳酸菌预防鸡大肠埃希菌病的效果。方法把2株乳酸菌添加到肉鸡的饲料中饲喂,至14日龄时用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人工诱发鸡大肠埃希菌病,10 d后统计发病率、死亡率和有效预防率。结果成功诱发出鸡大肠埃希菌病,植物乳杆菌和粪链球菌预防鸡大肠埃希菌病的有效率非常高。结论植物乳杆菌和粪链球菌可以用于预防鸡大肠埃希菌病。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老年患者脑膜炎败血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eningoseptica, EM)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有效的治疗提供参考。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月绍兴市人民医院27株分离自60岁以上老年EM感染患者的菌株,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实验,并统计该菌的感染临床特征和耐药性。结果表明,EM主要感染住院时间长(住院天数≥4周)的患者,占66.7%,存在严重基础疾病,其中呼吸系统疾病占44.4%,恶性肿瘤占22.2%,以及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及接受过有创操作的老年患者。标本类型以痰液标本为主(85.2%),其次为尿液(11.1%);患者主要来自重症医学科(74.1%),其次是放疗科(7.4%);EM对多种广谱抗菌药物表现为高度耐药,但对多西环素100%敏感,对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均<30%。由此可知,存在严重基础疾病并长时间住院、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以及接受多种侵入性诊疗是老年患者感染EM的危险因素,且EM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