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从全基因组水平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核苷酸结构及复制和抗原表达特性,分别从2例HBsAg和HBeAg阳性、HBV DNA滴度为10^14和10^13拷贝/ml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编号为56和2-18)血清中扩增、克隆了HBV全基因组,并测定了核苷酸序列。两株病毒基因组转染HepG2细胞的培养上清中HBsAg水平基本相同,但#56毒株表达的HBeAg约为#2-18株的3倍,Southerm印  相似文献   

2.
王明凤  曹佳莉  袁权  夏宁邵 《微生物学报》2019,59(12):2263-2275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基于现有抗HBV药物的治疗策略,仅能在极少部分患者中实现慢性乙肝的功能性治愈。发展更为有效的抗HBV药物,需要更加透彻全面地认识各个病毒组分和关键宿主因子在HBV感染和复制生命周期中发挥的功能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发现鉴定新的治疗靶点。支持HBV体外感染和复制的细胞模型,是研究HBV生活史的重要工具,并在治疗新靶点的发现和候选药物功效评估等研究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对支持HBV感染和复制细胞模型的新近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分析,并对这些模型的应用特点和局限性、新近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系统阐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Lnc-HUR1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上调的长链非编码RNA,具有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和促进肝癌发生发展的功能。为探究lnc-HUR1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免疫印迹、实时荧光定量PC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免疫共沉淀、流式细胞术等实验方法,检测lnc-HUR1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转化生长因子-β(t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五氟尿嘧啶和星孢菌素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lnc-HUR1能够显著降低caspase3/7的活性以及PARP-1的剪切,而敲低lnc-HUR1则能够显著增加caspase3/7的活性,促进PARP-1的剪切;Annexin-Ⅴ和PI联合染色实验也表明过表达lnc-HUR1能够抑制细胞凋亡,敲低lnc-HUR1能够促进细胞的凋亡。同时过表达lnc-HUR1能够在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上调凋亡抑制因子Bcl-2(B cell lymphoma-2)、下调促凋亡因子BAX(B cell lymphoma-2-associated x),从而抑制细胞的凋亡。在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中,lnc-HUR1转基因小鼠肝组织中Bcl-2的表达高于对照小鼠。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实验也证实lnc-HUR1能够降低p53在Bcl-2和BAX启动子区的富集。以上结果说明,lnc-HUR1通过促进凋亡抑制因子Bcl-2及抑制凋亡促进因子BAX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的凋亡。进一步的实验表明,在HCT116细胞中lnc-HUR1能够调控Bcl-2和BAX的转录,而在HCT116 p53−/−细胞中,lnc-HUR1对Bcl-2和BAX的表达没有影响,说明lnc-HUR1对肝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依赖于p53的活性。综上所述,HBV上调的lnc-HUR1具有抑制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lnc-HUR1通过抑制p53转录活性,上调凋亡抑制因子Bcl-2、抑制凋亡促进因子BAX的转录,从而抑制细胞凋亡。上述结果提示Lnc-HUR1在HBV相关肝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复合体(DHBVRCs)的提纯及其对外源模板的利用邵兴无,陶佩珍,郭巨涛,陈鸿珊(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50)关键词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复合体,DNA聚合酶,核心抗原,外源模板1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复合体(DHB...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小表面抗原(small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SHB)在细胞内质网上表达,沿着细胞分泌途径分泌到胞外。为系统分析SHB拓扑结构对SHB表达和分泌的影响,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临床病毒株HBV C8和8种基因型(A~H)代表株的SHB拓扑结构,发现这些SHB均为四次跨膜蛋白,拥有基本相同的拓扑结构。相对内质网膜而言,SHB的拓扑结构拥有3个内质网腔内区段(Inside1~Inside3)、4个跨膜螺旋区(Tmhelix1~Tmhelix4)和2个内质网膜外区段(Outside1和Outside2)。6种基因型(基因型A、B、C、D、E和G)代表株与病毒株C8的SHB拓扑结构预测结果完全相同,而基因型F和H的SHB有4个区段与C8等不完全一致。通过对C8的SHB拓扑结构各区段进行缺失突变研究,发现Inside1区段不是SHB表达和分泌所必需的;Outside1、Tmhelix2和Inside2区段是SHB表达和分泌所必需的;Tmhelix1和Outside2不是SHB表达所必需的,但为SHB分泌所必需;Tmhelix3和Tmhelix4对SHB表达有重要影响,也是SHB分泌所必需的。进一步对Outside1和Outside2进行小片段(6个氨基酸)的缺失突变研究,发现小片段缺失基本不显著影响SHB的表达,但Outside1的氨基酸55~78及Outside2是SHB分泌所必需的。本研究首次系统性分析了SHB的拓扑结构各区段对SHB表达和分泌的影响,为深入探索SHB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水平对原发性肝癌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水平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发病的影响.方法:调查226例HCC患者和51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LC)患者,分别应用ELISA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和DNA含量.结果:HCC患者中HBsAg阳性率为96.9%;168例HCC患者和51乙型肝炎后LC患者接受HBV DNA定量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5.1%、88.2%,两组患者lg HBV DNA均服从正态分布,HBV DNA的均数为105.49±1.49拷贝/ml、106.15±1.38拷贝/ml,乙型肝炎后LC组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较高(P<0.05);乙型肝炎后LC患者中HBeAg阳性率较HCC组高(P<0.05);HCC患者血清HBVDNA含量与HBeAg阳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乙型肝炎后LC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与HBeAg阳性密切相关(P<0.05);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与性别、年龄、感染HBV的时间等因素均无明显的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我国HCC的发病与HBV感染密切相关,但可能与患者是否存在HBV高水平复制无关.  相似文献   

7.
作者资料来源Burrell研究结果Nature。279:43一47Galibert 1979Valenzuela 1979Sninsky 1979Galibert 1979Pasek1979入ature。281:646一650Nature.280:815一817Nature。279:346一348Nueleie Aeids。researeh 7(2):335Nature.282:575一579把HBeAg的DNA elone到Eeoli中,产生HBeAgHBv DNA HasAg序列分析HBsAg的基因密码核普酸序列分析报告HBv基因组的克隆化和pHBVI基因图HBv nNA序#IJ分析 Marion Edman1980)。Virol.33(2):95 80619....  相似文献   

8.
构建了pCHBSSIG质料,其特点是CMV立即早期启动子调控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S+前S1融合基因在前,SV40早期启动子调控GS扩增基因在后,此质粒转化到CHO-dhfr^-细胞中,经克隆加MSX及MTX筛选、扩增,建立了7个高效表达乙肝表达抗原S及前S1融合蛋白细胞系GdSS1,并检测了其中GdSS1-18细胞系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未发现微生物污染,无致瘤性、遗传稳定,电镜下可观察到2  相似文献   

9.
利用重组质粒 pNeo-CK与 pNeo-CKLacZ和表达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S抗原的重组痘苗病毒RVJ12 3[1] ,构建了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RVJ12 3ΔCK。Southernblot证实 ,非复制型重组病毒RVJ12 3ΔCK基因组C和K片段间与宿主范围和毒力相关的基因稳定缺失 ,同时 ,J片段中插入的乙肝S抗原基因稳定存在。重组病毒RVJ12 3ΔCK在鸡胚成纤维母细胞中可良好繁殖 ,而在人源细胞系中不繁殖或仅低度繁殖 ,但都能表达HBsAg ,并且在病毒一个复制周期内 ,复制型和非复制型病毒HBsAg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
克隆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野毒(JEV)GSS株前膜蛋白信号序列、前膜蛋白(prM)、包膜蛋白(E)、非结构蛋白-1(NSl)和非结构蛋白NS2a的编码基因,并与非复制型痘苗病毒载体NTV进行同源重组,构建了乙脑病毒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疫苗株NTVA(E/L)JEV。通过:PCR和Southern blot检测证明,在非复制型痘苗病毒中有乙暗病毒prM信号序列、prM、E、NS1和NS2a基因的插入:Western blot检测证明,重组病毒可以在细胞内成功地表达prM、E和NSl蛋白,并可将prM、E和NSl蛋白分泌到细胞培养上清中;免疫荧光检测证明,E和NSl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电镜下可见分泌到细胞外的病毒样颗粒。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哺乳动物细胞(转基因GdSS1-18细胞系)分泌的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S+PreS1融合抗原(SS1)纯品的理化及生物学性状,结果表明:经HPLC柱层析呈现一个对称峰,证明HBsAg颗粒所带电荷的均一性;SDS-PAGE出现P24及P27条带,未出现Gp30的条带,凝胶扫描分析其各条带分别各占22 3%、77 7%、0%;West ernblot试验证实,P27和Gp30能与S及S1抗体结合,而P24条带仅能与S抗体结合,表明S、PreS1是特异性条带;N-末端的氨基酸序列与所用目的基因编码的序列相同;乙肝SS1融合抗原在4℃储存较稳定。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纯含S基因的参比疫苗相比,含SS1融合基因疫苗免疫Balb/c小鼠既产生S抗体,又产生S1抗体,S抗体的ED50滴度与参比疫苗相似,S1抗体产生早于S抗体。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用PAP法、胸腺细胞增殖法、脾细胞增殖法,分别检测16例体外HBV感染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与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感染的骨髓单个核细胞(MNCs)中的HBcAg和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的诱生活性(以△cpm值表示)。结果显示,体外HBV感染组与体内HBV感染组骨髓MNCs中HBcAg检出率分别为50%和43.7%。本实验结果表明,HBV在体外感染骨髓MNCs,且与体内自然感染相符,但光镜下未观察到致细胞病变效应(CPE)。体外感染组与体内感染组IL-I和IL-2活性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且细胞中HBcAg检出阳性者较阴性者下降更为明显(P<0.01)。IL-1和IL-2诱生活性降低与HBV侵染免疫细胞及其在细胞内复制有密切关系,从而提示,IL-1和IL-2降低可能影响HBV的清除而引起慢性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肝细胞肝癌发生密切相关,推测与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也有关系。该研究发现,感染HCV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存在高频染色体异常,且用HCV体外感染B细胞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