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10月3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Bruce Beutler(布鲁斯·比特勒)、法国科学家Jules Hoffmann(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学家Ralph Steinman(拉尔夫·斯坦曼),以表彰他们在人类免疫系统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2011年10月3日,举世瞩目的 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揭晓[1].因在免疫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博伊特勒(Bruce A.Beutler)、法国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Jules A.Hoffmann)和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Ralph M.Steinman),共同分享了这一  相似文献   

3.
钟波  舒红兵 《生命科学》2011,(12):1147-1161
201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Bruce A.Beutler,Jules A.Hoffmann以及Ralph M.Steinman教授,以奖励他们在天然免疫模式识别受体和树突状细胞研究领域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宿主的天然免疫系统依赖模式识别受体识别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并通过树突状细胞对其加工处理将抗原提呈给T细胞,从而激活适应性免疫。回顾模式识别受体和树突状细胞发现的过程,介绍该领域最近的研究进展,并对它们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岳东方摘译 《生命科学》2011,(12):1145-1146
今年的诺贝尔得主使我们对于免疫系统的认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他们发现了激活免疫系统的主要因子。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免疫反应的门卫,通过免疫反应,人和其他动物保护自己免于被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感染。Bruce Beutler和Jules Hoffmann发现了能够识别这些微生物和激活先天性免疫的受体蛋白,这也是机体免疫反应的第一步。Ralph Steinman发现了免疫系统的树突细胞及其它们在激活和调控适应性免疫(即免疫反应后期微生物从机体清除)中的独特作用。三位诺贝尔奖得主揭示了在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阶段,免疫反应如何被激活,为疾病机理提供了新的认识。他们的工作为预防和治疗感染、癌症和炎症性疾病开创了新道路。  相似文献   

5.
正天然免疫又称为固有免疫,存在于所有多细胞生物中,从1883年发现细胞的吞噬现象至今,天然免疫的研究经历了130多年,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法国科学家Jules Hoffmann和美国科学家Bruce Beutler  相似文献   

6.
伯氮喹啉类抗疟药物能引起某些机体急性溶血已为人们所熟知。近年来,由于发现了红细胞G-6-PD遗传性缺乏是此类溶血的内在原因后,这方面的研究有了迅速进展。在国外,这一问题已先后由Beutler,Carson,Marks,Childs,Kellermeyer及  相似文献   

7.
鸢尾素(Irisin)是2012年被Bruce Spiegelman教授团队发现并报导的一种新的肌肉因子,通过"PGC-1α→FNDC5/Irisin→UCP-1通路"增加机体能量消耗、调节能量代谢.本文整理Irisin及其与骨骼肌减少症、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的最新研究.发现Irisin可能主要通过对骨骼肌细胞线粒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1973年,Steinman和Cohn在小鼠脾脏发现具有树枝状突起的独特形态细胞,并将之命名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DC作为连接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是机体识别和摄取病原体和肿瘤抗原的关键细胞,具有抗原提呈能力强和激活初始型T细胞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一、基因工程公司 敢于冒险的32岁资本家Robert Swanson和加州大学44岁的生物化学家Herbert Boyer,于1976年在南归金山共同创立了基因工程公司(Genentech Inc)。目前该公司拥有职工200名。并与几家大的制药公司签订了研究协定,包括了Hoffmann La Roche公司及A.B.  相似文献   

10.
细胞内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内吞(endocytosis)是细胞从周围环境中摄取各种物质的过程,是细胞生理代谢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现象。几乎所有的真核细胞都通过内吞作用摄取细胞外基质中的大分子。70年代中期,Steinman等人发现了细胞膜系就再循环现象,Goldstein等人第一次较为完整地描述了由受体介导的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lipoprotein,简称LDL)内吞过程,这两项成果使细胞内吞成为细胞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  相似文献   

11.
正扁颅鼩鼱(Sorex roboratus)隶属于食虫目(INSECTIVORA)鼩鼱科(Soricidae)鼩鼱属(Sorex),又称阿尔泰鼩鼱或西伯利亚鼩鼱,从前称S.vir,但是S.roboratus有优先权(Hoffmann,1985)。Wilson和Reeder(2005)认为其分布区域从俄罗斯东部的鄂毕河到乌苏里江,南部到阿尔泰山脉、蒙古北部和krai滨海边疆区。Hoffmann(1987)把扁颅鼩鼱作为可能分布于中国的两个鼩鼱类物种之一列于文中,王应祥(2003)在《中  相似文献   

12.
应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伏雄教授邀请,澳大利亚Melbourne大学植物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R. Bruce Knox教授在北京讲学后顺访武汉,于1987年5月16日至19日在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等处讲学、参观并进行了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3.
大多数古人类学家相信,人脑的扩大和人脑结构的发展是在直立行走之后。在埃塞俄比亚哈达地区发现的距今300多万年的“露西”化石及其同类虽然已能相当好地直立行走,但其脑子仍是象猿那样大小。 最近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专门研究人类化石脑结构的霍洛韦教授(Ralph Holloway)说,虽然“露西”的脑并不比猿的大多少,然而却显示其结构已有向人的方向发展的痕迹。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0月3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图1),以表彰他们在人类免疫系统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其中一半奖金由来自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University of Stra sbourg)的朱尔斯.霍夫曼(Jules  相似文献   

15.
大纹背鼩鼱(Sorex cylindricauda)和小纹背鼩鼱(Sorex bedfordiae)的划分,国外Corbet(1978,1980);Honacki,ctal.(1982);R.S.Hoffmann(1987)多已承认。本文拟通过在卧龙所采18号标本的研究,对其分类问题进行讨论。分布两种都属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特有种。从水平分布看,小纹背鼩鼱除分布于我国四川、云南和陕西等省外,还分布于缅甸和尼泊尔。而大纹背鼩鼱目前仅发现在我国四川,为我国特有种。垂直分布也有差异,笔者1986年在卧龙采得这两种动物,小纹背鼩鼱分布区的海拔(2500—2900米)低于大纹背鼩鼱(2900—3600米),前者主要分布针阔混交…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一篇发表于国际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皇家墨尔本医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展了一项名为EXTEND-IA的大型随机临床研究,旨在揭示一种治疗中风的新疗法的作用。文章中研究者将一种名为支架血栓切除术的微创凝块移除步骤加入到了标准的凝块溶解疗法(名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 PA)中,Bruce Campbell表示,我们发现新  相似文献   

17.
Schwartz和Beckman曾分别在玉米杂种胚乳的酯酶、酒精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等同工酶中发现过杂种酶的存在,即杂种中除具两亲本酶带外,还在两亲本酶带的中间位置出现新的酶带。而Bruce等用15个自交系互配组合检验玉米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工作中,却没有观察到杂种酶的存在,而只观察到互补酶带。我们曾在玉米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相似文献   

18.
齐心 《昆虫知识》2007,44(5):778-782
为什么要写论文?研究人员都知道Publishor perish,但是却很少有人检讨自己的论文是否Published and perished。一般的观察、纪录、描述、统计,人人都能做。但是科学研究不能永远只是观察、纪录、描述、统计,更不能停滞于模仿与重复。Jules Henry Poincare(1854~1912)说的好:“  相似文献   

19.
亚利桑那大学的Ralph Backhaus和Katrina Cornish进行的研究可以改良银菊橡胶植物中的橡胶产量。他们已克隆了一主要银菊蛋白即橡胶转移酶的基因。他们利用一土壤杆菌载体,力图产生能高水平表达酶的转基因银菊植物。该酶催化异戊烯焦磷酸转化为橡胶。亚利桑那州研究人员想定序这个基因,以确定它是否类似于植物中的其它基因。此外,他们也很想了解什么因素影响该基因在植物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几年来研究人员们已知有一个可靠的办法可以减轻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妇女的病痛,那就是怀孕。患有这种病的妇女如果怀孕即可减缓病症。令人遗憾的是,该病一旦在家族中开始出现就很难治疗,尤其是对男人。 但是,Thomas Jefferson大学(Philadelphia, PA)的医学教授Bruce Smith认为他已经找到了一种方法,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