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豆杉叶精油成分的研究与化学分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白豆杉属Pseudotaxus Cheng属裸子植物红豆杉科Taxaceae。 该属仅有一种,即白 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Cheng)Cheng。 关于红豆杉科在松柏类植物中应该占据什么 地位问题,一直持有不同意见。为此,作者从化学角度对红豆杉科各属有关植物化学成份进 行研究。我们曾报道白豆杉枝干中的一重要特征成份—铁杉树脂醇(tsugalacton,tsugare- sinol)(马忠武等1982)。为了获得更多的化学证据,我们又从白豆杉叶的精油中分离了38个 成份,鉴定了其中的33个成份。就其组成比看,其特点是柠檬烯、α-蒎烯和δ-3-蒈烯的总含 量占整个精油成份的1/3以上。这一精油成份的组成特征与红豆杉科榧属植物香榧Torreya grandis cv.‘Merrillii’ 树叶精油成份的组成特征(何关福等1986)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白豆杉属(Pseudotaxus)是我国裸子植物特有属之一,属红豆杉科,该属仅有一种。由于红豆杉科在松柏目系统发育研究中的重要性,因此对白豆杉的染色体研究自然十  相似文献   

3.
从化学成分探讨白豆杉属的系统位置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白豆杉属Pseudotaxus隶属红豆杉科Taxaceae。该属仅一种,即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Cheng)Cheng,是我国特有单种属植物之一。关于白豆杉属的系统位置,多年来一直有不同的看法。笔者通过对白豆杉化学成分的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的红豆杉科各属植物中存在的生物碱、萜类、黄酮,木脂素、葸醌、甾体、芳香族化合物、精油及其它类成分对照分析,发现除一些基本的次生代谢产物,如甾体、芳香族化合物等有些相似外,其他成分的差别很大,白豆杉属植物中未发现在红豆杉属各种植物中广泛分布的紫杉烷和双共酮类化合物。又结合国外学者在植物的花粉形态、种子蛋白和针叶过氧化酶谱,以及一些特征成分,如双黄酮化合物在各属代表种中的分布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和观点,对白豆杉属的系统位置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将其从红豆杉族中分出,单独成立白豆杉族Pseudotaxeae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4.
白豆杉的胚胎发育及其系统位置的商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白豆杉属(Pseudotaxus Cheng)是我国裸子植物特有属之一,它的胚胎发育十分类似于红豆 杉属。白豆杉受精卵经4次有丝分裂,形成16个游离核的原胚,紧接着形成细胞壁。简单多 胚普遍存在,但没有裂生多胚。在后期胚胎发育中,根原始细胞主要向上分化形成原形成层和 胚皮层,向下提供根冠较少。因此,根冠组织弱小,而次生胚柄系统则十分发达。成熟胚具2 枚子叶,下胚轴中没有髓部,也没有任何分泌分子。 通过白豆杉胚胎发育的研究,作者认为白豆杉属在红豆杉科中的排列位置是:红豆杉属、 白豆杉属、澳洲红豆杉属、穗花杉属和榧树属。其中红豆杉属和白豆杉属比较原始,而榧树属 则比较进化。同时作者认为:从胚胎学资料看,将红豆杉科从松柏目中分离出来,单独成立红 豆杉目,这种观点得不到支持。  相似文献   

5.
王康  杨永 《植物分类学报》2007,45(6):862-869
白豆杉属Pseudotaxus现包括2种,即白豆杉P.chienii(Cheng)Cheng和李氏白豆杉P.lianaJ.Silba,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叶片宽度不同。本文对来自浙江、江西、湖南和广西等地的白豆杉属植物标本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尽管t检验分析表明来自浙江的标本与来自江西、湖南和广西的标本在叶片宽度平均数上的确存在显著差异,但是,散点图分析却显示叶片宽度变异是连续的,这与J.Silba的观察不同,因此,将P.lianaJ.Silba作为P.chienii(Cheng)Cheng的异名处理。  相似文献   

6.
中国红豆杉属及其近缘植物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水平式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中国产红豆杉属Taxus 3种1变种以及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共12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对7个酶系统9个酶位点的分析结果表明,红豆杉属和 白豆杉的种内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各类群的多态位点比率(P)为44.4%~77.8%,等位基因平均数 (A)为1.6~2.1,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实际观察杂合度(Ho)分别为0.065~0.152和0.068~0.111。 根据对等位酶实验结果的分析,结果表明除云南红豆杉T.yunnanensis与红豆杉属其它几个种的遗传 一致度稍低(I=0.727~0.804)外,红豆杉属的其它几个种的遗传一致度较高(0.906~0.995),体现其 亲缘关系很近。笔者建议将红豆杉属的这几个种合并为一个种,并根据地理分布及不同生境发生的变 异在种下设地理宗。同时根据等位酶的实验分析结果,白豆杉和红豆杉属各种的比较有显著差异,支持白豆杉作为单独属Pseudotaxus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为我国特有植物,属于红豆杉科(Taxaceae)白豆杉属(pseudotaxus)。本文对白豆杉树皮的化学成分以及就该种植物中是否含有紫杉醇(Taxol)进行分析研究。 并从石油醚提取物中已鉴定出2个化合物,为铁杉树脂醇(Tsugalactone)和1.1.3一三苯基丙烷 (1.1.3-triphenylpropane)。  相似文献   

8.
中国红豆杉科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红豆杉科(Taxaceae),花粉近球形,有时稍扁或稍长。直径为20.8-45.8μm。具远极 薄壁区,或不典型的乳头状突起。外壁两层,内外层厚度相等,有时层次不明显。在光学显微 镜下,外壁表面粗糙,或具微弱的颗粒状纹饰。在穗花杉(Amentotaxus argotaenia)这个种里,有些花粉粒具残存气囊。在扫描电镜下,外壁表面具粗瘤和细瘤两种纹饰类型。透射电镜本科各属代表种观察表明,本科花粉外壁内层具片状结构,外层由单层瘤状纹饰分子构成,有 些种细瘤连接形成覆盖层。根据花粉形态资料,可将本科植物分为2个族: 白豆杉族(仅包括白豆杉一个属)和红豆杉族(包括红豆杉属和榧树属)。 鉴于穗花杉属花粉的特殊性,建议独立上升为穗花杉科Amentotaxaceae。  相似文献   

9.
 利用Diva-Gis软件对东亚特有单种属植物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的地理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合海拔图层和植被图层绘制白豆杉的分布图, 并用Diva-Gis中整合的Bioclim和Domain两个生态模型估测了白豆杉的潜在分布区。结果表明, 白豆杉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中低海拔450~1 500 m山区山坡林下、沟谷地带及溪边灌丛中, 浙江地区为白豆杉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白豆杉的分布与植被类型和海拔有着密切的关系, 分布区的植被类型为常绿灌木林、阔叶林及常绿针阔叶混交林; 由东到西, 分布的最低海拔升高, 海拔范围缩小, 白豆杉资源量减少。白豆杉潜在分布区为浙、闽、粤、赣、湘、桂及黔几省及其交界处, 从浙江南部山区沿武夷山山系至南岭山系(向北到湘赣交界的罗宵山系甚至可以延伸到大别山系)至大瑶山山系(向北沿雪峰山)。保护方式应以就地保护为主, 同时兼顾其未来潜在的分布区, 关键是对白豆杉的适生区生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生态位模拟研究不同时期植物分布区变迁模式,有利于了解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从而更好地在全球气候背景下保护生物多样性。本研究以中国特有濒危裸子植物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为对象,根据野外调查及标本记录确定34个野生分布点,结合5个时期(末次间冰期、末次盛冰期、中全新世、现在和未来) 19个生物气候因子,运用生态位模型对5个时期白豆杉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重建。结果表明:白豆杉在5个时期的地理分布均与降水有密切关系,其中最干月份雨量是影响该物种分布最重要的气候因子,说明白豆杉适应潮湿气候和较短的旱季;在末次间冰期,白豆杉在中国东南呈大面积分布;在末次盛冰期,白豆杉分布区往浙江、福建和贵州东部扩张,江西、湖南等中部地区最适分布区面积减小;中全新世其适宜分布区面积比末次盛冰期有所减少,相比于末次间冰期其生境片段化更为严重;在未来气候变暖条件下,白豆杉适宜分布区减少,该物种往高海拔山地收缩,低海拔(约600 m以下)的适宜区基本消失。本文通过生态位模拟对白豆杉5个时期分布区进行重建,探究气候变化对其分布区变迁的影响,可以为保护濒危植物白豆杉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1.
白豆杉细胞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杉醇是从短叶红豆杉〔Taxusbrevifolia(Cheng)Cheng〕树皮中分离出来的二萜类生物碱[1],现已成为知名抗癌药物。紫杉醇主要来源于红豆杉属植物。白豆杉〔Pseudotaxuschienii(Cheng)Cheng〕属红豆杉科白豆杉属,为...  相似文献   

12.
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系红豆杉科的常绿小乔木,为我国特有树种。由于白豆杉雌株结实不稳定,受粉率低,种子有休眠期,需隔年发芽;在分类学上占有独特的地位,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树种;因它树姿优美,种子具白色肉质假种皮,深受园林界欢迎,也是一个很好的园林观赏树种。我们在白豆杉的主产区浙江省龙泉县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对白豆杉的生境和物候进行了调查。一、白豆杉的生境白豆杉垂直分布在海拔1100—1500米的狭窄地段。这里年均温度为 11.9℃,绝对最高  相似文献   

13.
从幼苗形态学特征探讨红豆杉科各属间的系统演化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本文根据幼苗的形态学特征,尤其是子叶的结构、说明在红豆杉科中最原始的属是榧树属,其幼苗为留土萌发,植株粗壮;子叶肥厚,有吸收功能,叶肉不分化,其细胞中充满淀粉粒:维管束在子叶的上部或顶部为单束2条,下部合并成双束1条。其次是穗花杉属,幼苗为出土萌发,植株粗壮,下胚轴的下部肥厚;子叶稍肉质,叶肉不分化,质体淡绿,有一定的光合功能,但主要是积累淀粉,维管束双束1条,在子叶的顶端趋于分裂。最进化的是红豆杉属和白豆杉属,可能还有澳洲红豆杉属,其幼苗为出土萌发,植株纤细;子叶薄,叶状,叶肉分化成栅栏和海绵组织,维管束单束1条。本科中族的划分和属的系统排列,从原始到进化,应该是:族1.榧树族(1.榧树属);族2.穗花杉族(2.穗花杉属);族3.红豆杉族(3.澳洲红豆杉属,4.红豆杉属,5.白豆杉属)。  相似文献   

14.
白豆杉及其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豆杉(PseudotaxuschieniiCheng.)系红豆杉科白豆杉属植物,分布范围较窄;叶常绿,种子有白色肉质假种皮,颇美观,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5.
部分裸子植物假种皮微形态特征及共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扫描电镜对红豆杉科、三尖杉科和罗汉松科植物假种皮的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以把红豆杉科植物分为两类,既具规则型网状纹饰的经豆杉属和具夫规则型网状纹饰的白豆杉属、穗花杉属和榧树属。在后三属中,穗花杉属的穗花帮和白豆杉属的纹饰特征更为相近,同属厚网脊亚型。而云南穗花杉和榧树属的特征相近,属薄网脊亚型。假种皮表面纹饰特征显示不宜将红豆杉(T.chinensis)再分为两个独立的种,认为设立  相似文献   

16.
裸子植物中的红豆杉科植物,全世界现存有五个属,即穗花杉属(Amentotaxus)、澳洲红豆杉属(Austrotaxus)、白豆杉属(Psu-dotaxus)、红豆杉属(Taxus)和榧树属(Torreya),共23种,其中除澳洲红豆杉属(一属一种)产于南半球的新喀里多尼亚以外,其余四个属都分布在北半球,我国就有4属12种1变种和1栽培种。 近年来,由于人们从红豆杉的树皮中提取出了一种抗癌活性物质——紫杉醇,从而使这类植物的名声大振、身价倍增。尽管如此,人们对红豆杉以及同科其它成员树皮的构造却了解甚少,特别是对树皮中的含晶韧皮纤维更是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7.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揭示红豆杉属和白豆杉的种子蛋白主要多肽的分子量为31、 22和20千道尔顿(K)。穗花杉的多肽谱与上述两属相差较大,没有22K多肽,代之以一个33K 主要多肽。榧树属和穗花杉有很多共同的多肽,但没有44K这个红豆杉科多数种类共有的中 等含量的多肽,并出现一个36K主要多肽。三尖杉属一些种的多肽谱十分接近红豆杉属,竹 柏的种子蛋白与上述分类群也有一定程度的近似。 红豆杉科各属之间针叶过氧化物酶谱差别很大,但三尖杉属一些种与红豆杉属却有些类 似。 两种蛋白质资料一致说明红豆杉科内的进化趋势是从红豆杉属、经白豆杉属和穗花杉属 至榧树属。红豆杉属和三尖杉属之间蛋白质的近似,说明红豆杉科和三尖杉科之间的关系,可 能通过红豆杉属相联系的,述资料也说明红豆杉科应置于松柏目之下。  相似文献   

18.
王桢  邓琦  苏应娟 《生态科学》2016,35(5):208-213
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是我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 其生长地的土壤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为此, 对分布在浙江龙门顶、广西大明山、湖南张家界、江西三清山及福建武夷山的白豆杉种群的生长地进行了土壤取样和成分分析。共测定了包括水分、pH 值、有机质、全N、P 等在内的19 个土壤因子, 并对其展开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白豆杉生长地的土壤呈酸性; 除Zn 和Si 外, 其他因子在各个生长地的含量变异不大。确定pH 值、有机质、电导率、土壤新鲜水含量、土壤干燥水含量、K、Si 和P 为影响白豆杉生长的土壤因子。浙江龙门顶、福建武夷山、广西大明山和湖南张家界的土壤相似性高, 而江西三清山的土壤与它们相差较远。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探究白豆杉对异质性土壤的适应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红豆杉科、三尖杉科、罗汉松科及松科共9属13种植物的matK基因序列,发现3′端的单碱基插入造成mat k基因在这些类群间有较大的长度变异(1488∽1548bp),其它插入或缺失的长度为3、6或9bp(白豆杉中有一个长为27bp的缺失),且绝大多数插入或缺失事件具有系统发育信息。matK基因中,密码子第1、2及3位的变异率较为相近,平均同义替代率约为平均非同义替代率的2倍。以松科2属3种植物为外类群,运用PAUP软件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仅得到一棵最简约树(步长为895,CI=0.850,RI=0.876),该简约树的各分支均得到bootstrap分析的极强支持。结果表明:红豆杉科与三尖杉科均为单系群,二者互为姐妹群;白豆杉属与穗花杉属为红豆杉科中两个很自然的属,白豆杉属为红豆杉属的姐妹群,穗花杉属为榧树属的姐妹群。竹柏属与罗汉松属聚为一支,二者间的亲缘关系得到boot-strap分析的100%支持,从分支分类学及遗传距离角度,作者不赞同将竹柏属提升为科。  相似文献   

20.
滇黄芩中的两个酮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龙胆科滇黄芩属植物滇黄芩(Veratrilla baillonii Franch.)中分离得到两个新的(口山)酮甙,分别命名为:滇黄芩甙C(I)和滇黄芩甙D(Ⅱ).经各种光谱解析及化学反应证明,其结构推定为:2,3,4,5-四甲氧(口山)酮-1-O-β-D-吡喃葡萄糖基(6←l)-β-D-吡喃木糖甙(I)和3,4,5-三甲氧基(口山)酮-1-O-β-D-吡喃葡萄糖基(6←1)-β-D-吡喃本糖甙(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