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焦懿  赵苹 《动物学研究》2000,21(4):291-296
研究了白蜡虫啮小蜂Tetrastichus kodaikanalensis Saraswat的室内饲养条件及其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ericeri Ishii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温度对白蜡虫啮小蜂存活率和产卵量有显著影响。18、21、24、27、30和33℃6个温度处理下,白蜡虫啮小蜂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13.21%粒和84.84%。雄蜡早体内的白蜡虫啮小蜂有3个羽化高峰期,分别  相似文献   

2.
不同温度下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懿  赵苹 《昆虫学报》2002,45(1):86-90
在15、18、21、24、27和30℃恒温下,观察了温度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ericeri发育、存活和繁殖力的影响,组建了相应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白蜡虫花翅跳小蜂全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2.1℃和499.4日·度。27℃时发育历期最短,产卵量、产卵率和卵孵化率最高。24℃时雌虫怀卵量最多,3~5龄幼虫和蛹的存活率最高。6种温度下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种群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8.5%、25.2%、50.3%、68.2%、49.8%和38.1%。24℃时世代存活率、种群趋势指数、净增殖率和内禀增长力均高于其它温度处理。24℃和27℃时种群加倍时间只需12天。18℃时种群出现负增长,15℃时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不产卵,不能繁殖下一代。  相似文献   

3.
白蜡虫阔柄跳小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焦懿  赵苹 《昆虫学报》1999,42(2):166-171
白蜡虫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ericeri Xu et Jiang在昆明地区一年发生5代,以3、4、5龄幼虫和蛹在白蜡虫雌成虫体内越冬。该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45℃和552.93日度。18 ℃、21℃、24℃、27℃和30℃恒温条件下的平均世代历期分别为 66.87天、42.27天、35.56天 、30.84天和27.81天。成虫需取食蜜露或白蜡虫雌虫体液作补充营养。性比为1.75~2.88:1(平均2.25:1)。产卵前期2~3天。开始产卵后的2~5天产卵量占总产卵量的62.21%。 27℃的产卵量和产卵率分别为19.31粒和89.81%。18℃时仅4.37粒和18.56%。15℃时不产卵。补充营养、性别和产卵与否对成虫寿命有显著影响。幼虫共5龄。1~4龄以寄主体液和组织为食。5龄幼虫不取食,3~4天后化蛹。  相似文献   

4.
白蜡虫啮小蜂的研究及其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害虫的天敌防制害虫,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天敌资源非常丰富,所以发掘并充分利用这类资源仍是当前生物防制工作的重要课题。我们在四川省峨眉县研究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ericerilshu)对白蜡虫(EriceruspelaChav)的危害及其防制时,发现白蜡虫啮小蜂(Tetrastichussp.)是一种抑制白蜡虫花翅跳小蜂极为有效的重寄生蜂,其重寄生率可达70—90%以上,值得引起注意并加以保护利用。现将研究的初步结果报道如下:一、分类、分布及形态特征白蜡虫啮小蜂属于寡节小蜂科(Eulophidae)啮小蜂亚科(Tetrastichinae)的啮小蜂属…  相似文献   

5.
焦懿  赵苹 《昆虫学报》2002,45(4):482-486
中华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sinicus Jiang是白蜡虫成虫产卵期的主要天敌。该蜂成虫喜在自然光下活动,取食和交配都在寄主树上进行。中华花翅跳小蜂每雌平均怀卵量34.39粒,产卵前期2~3天。产卵量、产卵率和产卵天数与温度密切相关,27℃时产卵量和产卵率最高。30℃时产卵天数最少。21~27℃卵孵化率达80%以上。幼虫共5龄。每头跳小蜂幼虫平均取食蜡虫卵数分别为:1龄14.6粒,2龄29.8粒,3龄69.4粒,4龄126.9粒。5龄幼虫不取食。全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84℃和574.32日·度。补充营养能显著延长成虫寿命和产卵天数,提高雌虫产卵量。中华花翅跳小蜂成虫在田间有两个高峰期,分别发生在4月上中旬和5月中下旬。每粒虫囊内跳小蜂幼虫数与白蜡虫健卵百分率呈负指数关系,拟合方程为:Y=96.0829Exp(-0.1872x)。  相似文献   

6.
白蜡虫阔柄跳小蜂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焦懿  赵苹 《应用生态学报》2001,12(6):892-896
观察了温度对白蜡虫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ericeri Xu et Jiang)存活和繁殖的影响,组建了18℃、21℃、24℃、27℃、30℃和33℃6种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白蜡虫阔柄跳小蜂的世代存活率为24℃>27℃>30℃>21℃>33℃>18℃>15℃,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白蜡虫阔柄跳小蜂的存活和繁殖不利,24℃和27℃雄虫的怀卵量、产卵量和产卵百分率都显著高于其它温度处理,以抛物线方程y=a bx cx^2拟合世代存活率(S)、种群趋势指数(I)、净生殖率(R0)和内禀增长为(rm),在24℃、27℃和30℃温度下,白蜡门阔柄跳小蜂的种群趋势指数I>1,内禀增长力rm>0,种群数量逐代增加,种群加倍时间分别为15、16和23d,21℃时I≈1,rm≈0,种群数量基本保持不变,18℃和33℃时I<1,rm<0,种群数量出现负增长,15℃雌蜂不产卵,不能繁殖后代。  相似文献   

7.
在白蜡虫Ericerus pela (Chavannes)分布特征和寄生蜂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白蜡虫及其3种优势寄生蜂: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ericeri Ishii、中华花翅跳小蜂M.sinicus Jiang和白蜡虫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ericeri Xu et Jiang的时间和空间的一维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比例相似性。结果表明,白蜡虫及其3种优势寄生蜂的时间生态位宽度:白蜡虫>白蜡虫阔柄跳小蜂>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中华花翅跳小蜂,空间生态位宽度:白蜡虫>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白蜡虫阔柄跳小蜂>中华花翅跳小蜂。3种优势寄生蜂与白蜡虫的生态位重叠度: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中华花翅跳小蜂>白蜡虫阔柄跳小蜂,比例相似性: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白蜡虫阔柄跳小蜂>中华花翅跳小蜂。说明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与白蜡虫在资源序列上分布的相似性最大,在时间上的同步性和空间上的同域性较强,资源利用程度最高。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与白蜡虫阔柄跳小蜂在时间生态位、空间生态位和时间-空间生态位上均有较大的重叠和比例相似性,在资源利用上存在明显的种间竞争。白蜡虫种群数量大,生长周期长、为多种寄生蜂的繁育提供了丰富、稳定的食物资源。  相似文献   

8.
焦懿  赵苹 《生态学报》2001,21(7):1148-1152
白蜡虫雌虫产卵期是白蜡种虫生产的关键时期,在我国白蜡主产地区,选择有代表性的4个种虫产地,2个白蜡产地和4个虫蜡混产地,调查群落中白蜡虫天敌的物种组成和数量变化,并进行聚类分析和排序,在10个白蜡主产地内,共收集到各种天敌15种,分属于6科11属,各群落的物种组成变化较小,优势种为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ericeri Ishii、中华花翅跳小蜂M.sinicus Jiang、白蜡虫啮小蜂Tetrastichus kodaikanalensis Saraswat、白蜡蚧长角象Anthribus la-jievorus Chao和黑缘红瓢虫Chilocorus rubidus Hope。群落的优势集中指数较小,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较高,群落相似性系数最高达97.46%,最低为75.92%。影响群落相似性的主要因子为白蜡产区不同、生态环境差异和优势种天敌的数量变化,根据聚类分析和排序,将10个不同产地白蜡虫天敌群落分为3类;第1类为种虫产地,优势种天敌发生和危害较轻;第2类为白蜡产地,白蜡虫天敌发生和危害极为严重,其种群数量为第1类的3.36倍,第3类虫蜡皆产,其天敌数量介于第1、2类之间,中华花翅跳小蜂种群数量在第1、3类群落中大致相等,第2类发生较较重,白蜡虫天敌的严重危害是造成蜡区不产种虫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报据1974—1979年在峨眉县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的形态,生物学等进行研究观察的结果。发现此蜂有二种色型。认为在苏联远东地区海参威附近,从白蜡虫雄虫中羽化出并定名的Microteryy eve linae Trapitizen,1966及M.tachikawai Sugonjaeb,1976二种是本种的同物异名。 在蛾眉,白蜡虫花翅跳小蜂每年发生6—7代。成虫在4月到11月出现,其数量最高峰在8月底到9月中旬。成熟雌蜂怀卵量为6—30枚。平均每天产卵4枚,卵为跳小蜂型。 幼虫共5龄,在6—7月发育历期约40—45天,幼虫尾端有呼吸圆锥。当幼虫发育到4龄时,宿主死亡。成虫性比为57.3比42.7,雌蜂稍多。 文中还报据药物试验的结果,提出了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的几点防治措施和意见。  相似文献   

10.
寄生白蜡虫雌虫的蚜小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是我国养殖白蜡虫最多的地区。寄生白蜡虫雌虫的蚜小蜂,尚未见有报道。本文报道的二种蚜小蜂是寄生在白蜡虫雌虫二龄幼虫和成虫体内,在四川白蜡虫养殖区较为常见的种类,即日本软蚧蚜小蜂及环刺花翅蚜小蜂。白蜡虫雌虫是它们的新宿主。1.日本软蚧蚜小蜂Coccophagus japonicu  相似文献   

11.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3.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4.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5.
16.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7.
18.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9.
20.
省沽油科叶解剖结构的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士友  于兆英 《植物研究》1992,12(2):177-184
本文对国产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4属植物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叶解剖结构特征在属间的区别较明显, 特别是瘿椒树属 Tapiscia 有着几乎与其他三属截然不同的独特性状。根据已有的孢粉学, 花、节及木材的解剖等方面的资料, 我们支持Тахтаджян(1987)将瘿椒树亚科分出而建立瘿椒树科 Tapisciaceae 的观点。瘿椒树属为我国特有属, 根据我们对采自不同产地的材料观察, 居群间的差异很小, 其可能仍为一单种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