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旗叶老化期间的内肽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叶片中存在着内肽酶,其最适pH为4.8,最适反应温度为45℃。小麦旗叶全展以后,净光合速率和总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而内肽酶比活上升。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处理的结果表明,有内肽酶的从头合成;用激活制和抑制剂处理的结果表明,小麦叶片中至少有3种类型的内肽酶(即巯基蛋白酶、丝氨酸蛋白酶和金属蛋白酶),而在蛋白质降解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巯基蛋白酶。另外,氨基酸对内肽酶有保护作用,激素对内肽酶具有调节作用,活性氧对内肽酶的活力上升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小麦叶片暗诱导衰老期间内肽酶的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cv.Yangmai 158)叶片暗诱导衰老期间内肽酶同工酶的变化及其部分生化特性,发现叶片衰老期间,内肽酶活性升高,同时出现5种新的内肽酶同工酶(EP1、EP2、EP4、EP5、EP6)。6-苄氨基嘌呤(6-BA)处理能延缓这些同工酶的出现,而脱落酸(ABA)处理则加速它们的表达。衰老期间小麦叶片内的6种内肽酶同工酶(EP1-EP6)中的EP1、EP2、EP4、EP5、EP6呈现活性的pH及温度范围较窄,而EP3有活性的pH范围和温度范围均较宽,且EP3在嫩叶、老叶中均有活性。另外,EP3、EP5、EP6对热不太敏感。蛋白酶抑制剂实验表明,EP1、EP2是需金属离子的半胱氨酸型内肽酶,EP4是丝氨酸型内肽酶。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H2 O2 和蛋白水解酶在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cv.Yanmai15 8)叶片老化过程中的关系。小麦叶片老化期间 ,H2 O2 含量高的叶片中内肽酶活力也高。老化后期 ,内源H2 O2 迅速累积 ,内肽酶活力迅速上升 ;通过内肽酶同工酶电泳可检测到新增一种活力较强的内肽酶。用外源H2 O2 处理全展旗叶的内肽酶粗提液 ,随着H2 O2 浓度的升高 ,内肽酶活力先上升后下降。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H2O2和蛋白水解酶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cv.Yanmai 158)叶老化过程中的关系。小麦叶片老化期间,H2O2含量高的叶片中内肽酶活力也高,老化后期,内源H2O2迅速累积,内肽酶活力迅速上升;通过内肽酶同工酶电泳可检测到新增一种活力较强的内肽酶,用外源H2O2处理全展旗叶的内肽酶粗提液,随着H2O2浓度的高,内肽酶活力先上升后下降。  相似文献   

5.
丝氨酸内肽酶在黄瓜叶片衰老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丝氨酸内肽酶抑制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离体黄瓜叶片,研究了黄瓜叶片暗诱导衰老过程中丝氨酸内肽酶的作用。结果表明,6-BA50μmol/L与丝氨酸内肽酶抑制剂AEBSF能抑制叶片内肽酶活性的升高,延缓蛋白质降解,而ABA50μmol/L则促进了内肽酶活性的升高:其作用效果与AEBSF相反。活性电泳结果显示,黄瓜叶片中检测到6条内肽酶同工酶,其中4条(CEP2、3、4、6)为丝氨酸类型内肽酶,而ABA使丝氨酸内肽酶CEP2、3、4、6的活性明显增强,提示了丝氨酸类型内肽酶在黄瓜叶片衰老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氮在光延缓小麦叶片衰老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离体叶片为材料,采用药理学实验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对内源一氧化氮(NO)在光延缓离体小麦叶片衰老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光照处理的同时添加NO清除剂血红蛋白(Hb)或硝酸还原酶抑制剂钨酸钠(Na2WO4)后,光抑制离体小麦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及丙二醛累积的效应均显著减弱;光照处理下小麦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内源NO水平均明显高于黑暗条件下,而Na2WO4处理不仅能抑制光诱导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还与Hb处理一样能显著降低光下叶片内源NO水平.结果表明,硝酸还原酶途径来源的NO参与了光抑制离体小麦叶片衰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龚明  尹昕  黄天宇  郑婷婷  唐利华  张赫男  汪滢 《菌物学报》2022,41(12):2074-2082
为了改进草菇低温保鲜方法,在15 ℃贮藏条件下,采用泛素化结合酶E2 (UBEV2)抑制剂对草菇子实体进行处理,并开展相关生理指标和基因表达检测。结果表明,使用100 μmol/L的UBEV2抑制剂L345-0044维持了草菇较好的品质,提高了草菇可溶性糖的含量。低温明显提升抑制剂处理下的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活力,并证实了低温胁迫显著提高了抑制剂处理下的一种类型蛋白酶肽基赖氨酸金属内肽酶的表达。本研究证实了草菇可溶性糖和高活性的冷诱导金属内肽酶对于延长草菇的低温保鲜时间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8.
郑春芳  姜东  戴廷波  荆奇  曹卫星 《生态学报》2010,30(5):1174-1183
预先用0.1mmol/L的SNP(硝普钠,NO供体)浸种,研究NO预处理对120mmol/L NaCl胁迫下两小麦品种(扬麦12和淮麦17)幼苗叶片抗氧化系统、碳氮代谢及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O预处理能有效地抑制NaCl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超氧阴离子释放(O.2-)和过氧化氢(H2O2)积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提高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另外,NO预处理显著提高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内肽酶和羧肽酶活性。分析表明,NO有利于维持盐胁迫下小麦碳氮代谢正常运转,从而促进植株生长,提高小麦幼苗株高、鲜重和干重。试验条件下,NO对淮麦17的促进作用大于扬麦12。  相似文献   

9.
杨铁钢    戴廷波  曹卫星   《生态学报》2008,28(5):2357-2357~2364
为了解小麦花后介质氮素输入籽粒的同化途径,在不同发育时期不同施氮水平下,采用GS抑制剂(草丁膦)和15N示踪结合,研究了高低籽粒蛋白两种类型品种花后介质氮素的同化特征.结果表明,叶片GS抑制剂处理使豫麦47穗中的NDFF(氮含量中来自介质N的百分比)显著升高,豫麦50则显著降低;穗部GS抑制剂处理使豫麦47叶中的NDFF上升,而豫麦50(开花期)低氮处理上升、高氮处理下降.花后豫麦47的介质N同化量远大于豫麦50,同化介质N的主要器官为根茎,根茎∶叶∶穗的花后介质氮同化量之比约为4∶1∶2;而豫麦50的主要同化器官则为叶片,根茎∶叶∶穗之比约为1∶5∶1.随施N量的增加,豫麦47叶片花后介质N同化量增加,豫麦50则减少;且豫麦47叶片花后同化介质N的输出量显著小于籽粒花后介质N的同化量,而豫麦50叶片花后介质氮的输出量显著大于籽粒介质N的同化量.说明不同类型小麦品种花后N素由根系到籽粒的代谢同化途径具有显著差异,高蛋白品种豫麦47花后由根系流向籽粒的氮素可以不经叶片直接到达籽粒,低蛋白品种豫麦50则必须经过叶片才能到达籽粒.  相似文献   

10.
用不同浓度的薯蓣皂素喷施处理小麦幼苗叶片,研究薯蓣皂素在干旱胁迫下对小麦幼苗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一定浓度的外源薯蓣皂素,在干旱胁迫下可保持小麦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提高SOD和POD活性,降低MDA含量,对小麦幼苗抗旱有一定的作用。且薯蓣皂素最佳质量浓度为0.5 mg.L-1。  相似文献   

11.
春小地片质膜氧化还原系统及其对缓慢干旱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抗旱性不同的2个品种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叶片质膜氧化还原系统的部分性南及其在田间缓慢干时时下氧化还原活力的变化。结果显示,2个品种小麦叶片质膜氧化还原活性的最适pH为8.0,最适温度在40℃左右,Mg^2 对其活性有刺激作用,Ca^2 对其活性没有影响。但这2个品种叶片的质膜氧化还原系统对K^ 和Na^ 的响应不尽相同:在品种定西24中,K^ 刺激作用不太明显,Na^ 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在品种8139中,这两种离子都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干旱降低了小麦叶片的水势和水分含量,影响了小麦的生长发育;在缓慢干旱下,小麦叶片质膜氧化还原活力在生长发育的前期上升;在后期,其活性不变或下降,这与前人在实验室内以植物幼苗进行短期而剧烈的模拟干旱下所观察的结果不同。这种差异的原因除了与植物材料不同有关外,主要与胁迫方式及植物的发育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2.
小麦老化叶片蛋白水解酶的某些生化特性的研究(简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小麦叶片蛋白水解酶最适pH为5.0左右;最适温度:扬麦五号品种为50℃,野生一粒为45℃。碘乙酸、苯甲基磺酰氟明显抑制蛋白水解酶活力,前者大于后者;而半胱氨酸明显激活其活性。对小麦老化叶片起主要作用的是巯基类蛋白水解酶,丝氨酸蛋白酶也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温度和光强是如何影响离体紫黄质脱环氧化酶(VDE)活性, 阐明依赖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与VDE活性关系, 该文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光强(200、500、900和1 200 μmol&;#8226;m–2&;#8226;s–1)和不同温度(4、25、38和45 ℃) 交叉处理对小麦叶片VDE活性以及依赖叶黄素循环热耗散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小麦叶片VDE活性在30 ℃最高, 说明30 ℃是小麦叶片VDE体外条件下的最适温度; 不同光强处理下小麦叶片VDE活性基本一致。与室温(25 ℃)处理的叶片相比, 低温(4 ℃)处理的叶片VDE活力没有明显下降, 而高温(45 ℃)处理则导致了叶片VDE活性急剧下降。小麦叶片热耗散(NPQ)以及依赖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qE)均随着处理光强的增加不断上升, 而qE/NPQ则随光强增加略微下降, 在1 200 μmol&;#8226;m–2&;#8226;s–1光强条件下qE/NPQ则急剧下降。该研究揭示VDE活性与依赖叶黄素循环热耗散能力的指标qE/NPQ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但不完全一致。并针对此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采用牛磺酸溶液培育小麦幼苗,测定10、100、500、1 000、5 000 mg/L的牛磺酸对小麦幼苗的光合作用PS Ⅱ光化学效率、细胞膜相对透性和膜脂过氧化以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适宜浓度的牛磺酸处理可促进小麦幼苗的生长,使其根长、株高、单株幼苗的干重和鲜重增加,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叶片的光化学效率,降低细胞膜相对透性和膜脂过氧化产物的含量;最适处理浓度约为500 mg/L.说明牛磺酸对小麦幼苗细胞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NR和NOS在CTK延缓离体小麦叶片衰老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一氧化氮(NO)清除剂血红蛋白(Hb)、硝酸还原酶(NR)抑制剂钨酸钠(Na2WO4)、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并结合激动素(KT)和玉米素(ZT)两种细胞分裂素(CTK)处理离体小麦叶片,测定分析各处理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以明确NR和NOS在CTK延缓离体小麦叶片衰老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KT和ZT单独处理均能显著延缓离体小麦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降低,抑制丙二醛(MDA)的积累,促进NR和NOS活性升高;在Hb、Na2WO4或L-NAME存在时,上述KT和ZT延缓衰老的效应均显著减弱,同时NR和NOS活性的升高也分别被Na2WO4和L-NAME显著抑制.该结果暗示CTK延缓离体小麦叶片衰老可能与其诱导了NR和NOS活性的提高,进而促进NO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
从小麦叶片得到的硝酸还原酶(NR)-钝化蛋白用作钝化小麦叶片NR。通过硫酸铵分级分离和Sephadex G-100柱纯化的小麦蛋白分为两个部分,对NR都有明显的钝化活力,但又有着不同的性质。在Tris-甘氨酸缓冲液系统中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钝化蛋白部分Ⅰ的蛋白下移缓慢,保持在起端,而钝化蛋白部分Ⅱ的蛋白则下移迅速,接近底端。对NR的钝化作用,钝化蛋白部分Ⅱ明显高于同样量的部分Ⅰ。钝化蛋白部分Ⅰ的最适pH为7.5,部分Ⅱ的最适pH为6.5。钝化蛋白部分Ⅰ和部分Ⅱ对NR的作用方式也不同。前者对NR无明显水解作用,后者对NR有较强水解作用且与NR-起预保温后在Sephadex G-75柱上移动性无明显变化。小麦叶片NR-钝化蛋白部分Ⅱ可能是个特异的水解蛋白,而钝化蛋白部分Ⅰ可能不是个水解蛋白。  相似文献   

17.
重组点状产气单胞菌脯氨酰内肽酶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特异性底物和多态的对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点状产气单胞菌脯氨酰内肽酶(简称apPEP)催化性质的研究表明,apPEP在4~32℃比较稳定,最适催化温度为34℃;在pH6~10比较稳定,最适pH为8.4;apPEP的比活力为67.6u/mg。对Z-Gly-Pro-βNA底物的酶解常数Km为0.03mmol/L。一些蛋白酶抑制剂和金属离子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apPEP不受PMSF、TLCK、TPCK、胰  相似文献   

18.
高粱和小麦叶片苹果酸酶某些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高粱和小麦叶片的苹果酸酶的某些特性。发现高粱苹果酸酶对NADP-是专一的,未观测到NAD-苹果酸酶的活力。高粱叶片的NADP-苹果酸酶的最适pH随底物浓度不同而异;在0.5 mM苹果酸浓度下酶的最适pH是7.0~7.5,在1 mM和10 mM浓度下最适pH各为7.5~8.0和8.0~8.5,其中以底物浓度10 mM的活性最高。小麦苹果酸酶也具有类似的效应;但与高粱相比较活性较低。两种不同来源的苹果酸酶在动力学特性上有明显的差异,小麦叶片NADP-苹果酸酶的Km(苹果酸)值1.3比高粱大3.4倍。pH、Mg~(++)、Mn~(++)和苹果酸对高粱叶片NADP-苹果酸酶活力具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在不同pH条件下Mg~(++)、Mn~(++)对高粱叶片NADP-苹果酸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协同性。Mg~(++)、Mn~(++)的亲和力随pH的升高而增大。而对小麦叶片NADP-苹果酸酶活性几乎无多大影响。在我们所试验的浓度下乙酰辅酶A、甘氨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1-6二磷酸、琥珀酸以及延胡索酸对高粱NADP-苹果酸酶活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氮素水平对小麦生殖生长时期一些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殖生长时期,外源供氮水平供应增加,叶面积、叶片光合速率及叶绿素含量均随之增加;叶片和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叶片铵态氮含量和外源供氮水平间有显著正相关;根系DNA及RNA含量均随供氮水平升高而升高;孕穗期用不同氮素水平处理15d,对小麦成熟后生物量及经济产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小麦拔节期淹水对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拔节期涝害对小麦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以小麦品种烟农19 为试验材料, 采用盆栽试验, 于小麦拔节 期进行淹水(涝害)处理, 分析小麦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 拔节期淹水6 d 后小麦叶片SPAD 值较对照显著下降。在淹水3–9 d 内, 随着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逐渐下降, 叶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 浓度亦显著下降, 说明烟农19 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叶片气孔限制引起的。而在淹水后期(9 d 之后), 净光合速率持续下降, 而叶片胞间CO2浓度却升高, 说明在涝害发生后期叶片光合速率下降主要由非气孔因素引起。在小麦拔节期涝害前期叶片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由叶片气孔限制引起的, 而在涝害发生后期叶片光合速率下降主要由非气孔因素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