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利用胚胎整体原位杂交技术结合系列组织学切片技术,以及Northern blot 分析,对进化上处于特殊地位的模式动物文昌鱼profilin 基因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图式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该基因的动态表达图式与肌肉分化的过程一致,文昌鱼profilin 基因可能与胚胎早期肌肉的发育相关。同时,通过Southern blot 检测对青岛文昌鱼profilin 基因可能存在的同源体进行了探讨,试图为弄清文昌鱼肌肉发育分化的分子机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
稻胚凝集素(RGL)在开花后7—13天之间合成活性很强,15天以后明显下降。7—13天之间RGL合成相当旺盛是由于这一时期编码RGL的mRNA得到迅速转录,而在开花后15—30天之间以及萌发4小时内RGL的合成主要是由胚分化发育期间(7—13天)所形成的mRNA所指导的。RGL主要在水稻胚胎发育过程中合成、积累,在萌发过程中几乎不表达,所以RGL是胚胎特异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3.
利用电子显微镜术,对蒜休眠进程中鳞片薄壁细胞间胞间联络的特征进行了实验观察,发现不同时期胞间联络具有随细胞间生理关系密切程度而呈现相应结构变化的特点。并观察到萌芽期鳞片中衰败细胞与存活细胞之间有类外连丝型胞间连丝的存在;以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结合荧光标记物示踪检测,发现不透膜荧光物质分子量为457Da 的萤黄(Lucifer yellow,LYCH),可以共质体运输方式进入存活细胞内,论证了类外连丝这一胞间连丝特定修饰态的存在,并可在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生理活性,起到进行物质共质运输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几种冰草属披碱草属牧草种群地上生物量形成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种群生态的层次,研究了在宁夏盐池干草原向荒漠草原过渡地带冰草属、披碱草属6种牧草种群地上生物量的形成规律。结果表明,供试牧草种群高度生长有明显季节性。与其它5种牧草相比,俄罗斯野麦草生长发育早而快,其种群地上生物量及有效营养物量生长季内的变化曲线均呈单峰式,在乳熟期最大值分别为141.3和86.0g/m2。此外,本文还指出了牧草的最佳利用时期,并在牧草生产上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The nucleoside composition of tRNA from highly purified yeast mitochondria shows the presence of T, ψ, hU, m1G, m2G, m22G, I and t6A whereas neither m7G, m5C, m3C, m1A, i6A and Y nor O′-methylated nucleosides (which are common in yeast cytoplasmic tRNA) were found. The G+C content is very low (35%). The overall methylation content is 2.7% which is about half the content of yeast cytoplasmic tRNA but similar to that of E. coli tRNA. Some rare nucleosides however which are found in E. coli (s4U, acp3U, m2A, m6A, ms2i6A, Q) were not found in yeast mitochondrial tRNA.  相似文献   

6.
已有报道GABA能系统参与酒精耐受和成瘾。我们实验室先前的研究表明急性和慢性酒精处理能快速增强小鼠中枢神经系统γ-氨基丁酸转运蛋白(GATs)的功能,但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GAT1的基因表达水平;GABA 转运蛋白对底物的亲和性也未发生变化在本文中,我们用免疫荧光实验发现酒精处理后,GAT1蛋白向突触体质膜一侧聚集。蛋白磷酸化检测实验显示突触体内GAT1蛋白上丝氨酸、苏氨酸及酪氨酸的磷酸化水平降低。这些结果提示酒精通过刺激GAT1蛋白从胞内转位到突触质膜上而提高GABA 重摄取的功能,GAT1蛋白去磷酸化可能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In this paper Clematis sect. Aspidanthera s.l. is revised. Seventy-two species and 15 varieties are recognized. They are keyed, described, and in most cases illustrated, and are classified into six subsections. Of them, one series, five species, and two v  相似文献   

8.
Whereas m1G, m2G, m22G, m7G, T, m1A, m5C and Cm methylase activities were found in total cell enzyme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using under-methylated E. coli tRNA and E. coli B tRNA in reaction with or without Mg++, only m1G, m2G, m22G and T methylases occurred in mitochondria. Mitochondrial and cytoplasmic tRNA cannot be methylated by their homologous enzymes; only mitochondrial tRNA can be methylated in a heterologous reaction by total cell enzyme with formation of T, m5C, m1A and low amounts of m2G and m22G.  相似文献   

9.
中药蓼大青叶及其伪品的nrDNA ITS区序列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药蓼大青叶的基源为蓼科蓼属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t),同属植物的水蓼(辣蓼),(P.hydropiperL.)的叶常作其伪品,本文采用PCR直接测序法,首次测定了它们的核糖体DNA ITS区序列,结果显示,两者充列长度(ITS1,5,8S,ITS2)均为646bp,序列间共有28个变异位点,本研究为产蓝植物的DNA分子鉴定提供了必要的序列资料。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索了通过农杆菌介导,超声波辅助处理,转化番木瓜胚性愈伤组织,获得转基因植株的有效方法。分别将含有日本PLDMV 外壳蛋白基因(PTi-Epj-TL-PLDMV)和含有台湾PRSV 菌株、美国夏威夷PRSV 菌株、泰国PRSV 菌株及日本PLDMV 菌株的多元外壳蛋白基因编码序列(PTi-NP-YKT)插入双元载体质粒pGA482G,借助于农杆菌系LBA4404将双元载体上的外壳蛋白基因和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ptⅡ)转移到番木瓜品种Sunset 的胚性愈伤组织中,从而获得抗卡那霉素的转化再生植株。试验着重在转化方法上进行探索。结果表明,农杆菌过夜培养后,用高渗透压培养液(1/2 MS 6%蔗糖 1%葡萄糖,pH 5.7)调整至光密度OD_(600(?)m)=0.15-0.20,然后用该菌液感染材料30min,其间辅以超声波处理,可以大大提高转化效率。用15ml 无菌离心管装载胚性愈伤材料进行15s 的超声波处理,在80块被转化的胚性愈伤中获得21个CP 基因G 转化系(26.3%),而在对照处理64块胚性愈伤中仅获得1个转化系(1.6%);在经过15s 的超声波处理48块被转化的胚性愈伤中获得8个CP 基因B 转化系(16.7%),而在对照处理25块胚性愈伤中未出现转化系。上述操作方法用在两种CP 基因转化上均表现出相似的效果。试验还表明:120mg/L 是卡那霉素抗性筛选的最佳浓度。抗性筛选9个月后,在421块胚性愈伤组织中产生了42个抗卡那霉素的转化系。所获得的转基因植株分别用PCR 和Southern 印迹杂交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11.
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一种受基冈调控的、主动的、连续的程序化反应一般发生程序性死亡的细胞具有较为典型的形态及生化特征:细胞收缩、核染色质浓缩、趋边化;DNA 在一定位点被核酸内切酶降解成以180bp 为  相似文献   

12.
通过检查美国哈佛大学Gray标本馆(GH)、英国邱皇家植物园标本馆(K)和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BM)的中国翠雀属Delphinium L.植物标本,在王文采有关工作的基础上,对P.A.Munz1967-1968年在其《亚洲翠雀属(狭义)植物纲要》一文中有关中国种类的错误鉴定进行了进一步订正,给出了有关误订标本的重要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13.
白菜细胞核雄性不育花药的细胞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种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白菜细胞核雄性不育和可育株的花药进行了细胞学和组织化学研究。种子播种后,有1/4植株为不育株,其余的为可育株。通过对不育株和可育株花药发育的细胞学观察,确认不育花粉的败育发生在小孢子发育时期。用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了可育株和不育株花药发育过程中的多糖和脂类的分布动态,发现在减数分裂前,可育花药和不育花药的药隔细胞中都储藏了大量的淀粉粒。二者的差异仅是不育花药的绒毡层细胞液泡化明显。在减数分裂后的小孢子发育时期,可育花药的绒毡层细胞具有将药隔细胞中的淀粉粒多糖吸收并转化成脂类的功能,小孢子及以后的二胞花粉中也积累了大量的脂类储藏物质在不育花药中,虽然减数分裂后药隔细胞中的淀粉粒也都消失,但绒毡层细胞中的脂类物质相比很少,同时绒毡层细胞显示了明显的多糖反应,表明不育花药的绒毡层细胞将糖类转化为脂类的功能受阻。在小孢子的表面有些脂类物质,但在细胞质中却没有脂类积累。这一结果暗示在该种白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株中,由于花药绒毡层细胞转换多糖为脂类的功能失常,导致了小孢子的败育。  相似文献   

14.
稻曲病菌在PD 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并能产生对植物细胞具有高度生物抑制活性的毒素。生物学活性测定袁明,用100%的甲醇能提取稻曲病菌液体培养物中的粗毒素。粗毒素对小麦胚根胚芽的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把毒素主要成分Ustiloxin A 和BSA 偶联后,制备了抗血清,ELISA 检测表明用两种偶联剂偶联所制备的抗体效价分别为1∶20000和1∶6000。进一步的免疫胶体金标记分析表明,所制备的抗体能与茼丝中分泌的毒素特异性结合,说明所获得的抗体是特异性的。  相似文献   

15.
壶瓶碎米荠(Cardamine Hupingshanesis)胚和胚乳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壶瓶碎米荠(Cardamine Hupingshanesis.)是十字花科中以营养体繁殖的多年生植物,在自然条件下,种子不易萌芽成苗。本文以碎米荠、油菜为对照材料对壶瓶碎米荠的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壶瓶碎米荠胚发育经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和子叶胚四个时期,属柳叶菜型。胚乳发育属核型发育类型,其胚胎发育过程和成熟胚结构与节状聚积和胚乳吸器,而壶瓶碎米荠和碎米荠无此类结构。通过胚胎发育观察证明,壶瓶碎米荠种胚结构完整,其种子不易萌发成苗可能与其特殊的生理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用RT-PCR结合5’RACE方法从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栽培种JH块茎中克隆了转化酶抑制子St-inh 全长cDNA。序列分析表明,St-inh 基因编码区全长663bp,编码221个氨基酸。将含St-inh 基因cDNA 的DNA 片段克隆到pET28a(+)上,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成功实现了表达。基因表达产物与马铃薯栽培品种(系)E1、JH 试管块茎以及番茄果实的转化酶提取物共孵育结果显示,转化酶活性分别下降了34.3%、21%和33.8%,说明St-inh 的翻译产物具有转化酶抑制子功能。BLAST 基因序列分析表明,St-inh 与Kunitz-type C 类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5%以上,T-COF-FEE 氨基酸序列对比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具有典型的Kunitz-type 结构域[L,I,V,M]-X-D-X-[E,D,N,T,Y]-[D,G]-[R,K,H,D,E,N,Q]-X-[L,I,V,M]-X(5)-Y-X-[L,I,V,M],因此,Sit-inh 基因可能为Kunitz-type 家族成员。  相似文献   

17.
利用PCR定点突变技术构建人GSTp三种半胱氨酸突变体C~(47/101)、C~(14/47/101)和C~(14/47/101/169)。将CSTp 野生型和突变体表达质粒转染293细胞,以CDNB 为底物测定胞内GST 的转移酶活性,结果显示各类突变体均明显抑制了细胞内源性CST 的催化活性,具有显著的负显性(dominant nega-tive)突变体的功能;将CSTp 野生型和突变体与c-Jun、NF-kB 和p53的报告基因载体共转染,通过萤光素酶活性测定发现突变体C~(14/47/101)和C~(14/47/101/169)能明显激活c-Jun 和p21的转录活性;Western印迹分析显示突变体均能上调细胞内p21蛋白的水平,细胞存活率的测定表明GSTp 突变体能增强293细胞对H_2O_2刺激的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半胱氨酸残基对于维持GSTp 在对抗细胞氧化应激过程中的保护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甲醛对DNA损伤的彗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醛是一种遗传毒性物质。国内外学者的大量研究证实,甲醛可以引起DNA-DNA、DNA-蛋白质分子交联,但对于甲醛是否能够引起DNA 分子的断裂,学界却存在分歧。本实验以颊黏膜细胞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彗星实验对甲醛的遗传毒性——尤其是DNA 分子断裂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甲醛在较低浓度(5μmol/L,7.5μmol/L,10μmol/L)时具有断裂作用,在较高浓度(15μmol/L,30μmol/L,50μmol/L)时则具有交联作用。根据本实验的结果,本文还首次论证了甲醛断裂作用的断裂峰值(7.5μmol/L)。  相似文献   

19.
邬志荣  林祁 《植物研究》2008,28(2):155-167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了八角科(Illiciaceae)八角属(Illicium Linn.)2组11种20个材料、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南五味子属(Kadsura Ksempf. ex Juss.)2亚属2组8种15个材料和五味子属(Schisandra Michx.)2亚属4组6种17个材料的花被片表皮形态特征。首次报道了八角目2个科(八角科和五味子科)3个属(八角属、南五味子属和五味子属)植物花被片表皮细胞的形状、分泌细胞的形状及分布、气孔器的形状及分布、花被片表面的纹饰。通过与八角目2个科3个属植物的叶表皮形态比较,发现花被片表皮气孔器外拱盖均为单层,与叶表皮气孔器外拱盖层数(常绿种类为双层和落叶种类为单层)之间没有相关性,还在五味子科中发现2个新的性状(气孔对和环列型气孔)。通过对两性花、雌花和雄花花被片表皮观察,发现花被片表皮形态与花的性别之间没有相关性。通过对八角属、南五味子属和五味子属花被片表皮比较,发现五味子属与南五味子属相比,其花被片表皮表现出更多的衍生性状;南五味子属与八角属相比,前者花被片表皮具有更多的衍生性状;而南五味子属花被片表皮形态与五味子属的相似性程度较大,支持五味子科包含南五味子属和五味子属、八角科包含八角属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大叶盘果菊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和波谱方法鉴定结构,从大叶盘果菊(Prenanthes macrophylla Franch)中初步分离鉴定出8个化合物:木栓酮(friedelin,1)、木栓醇(friedelanol,2)、α-香树脂醇(α-amyrin,3)、α-香树脂醇乙酸脂(α-amyrin acetate,4)、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5)、蒲公英甾醇乙酸酯(taraxasteryl acetate,6)、β-谷甾醇(β-sitosterol,7)、二十八烷酸(octacosanoic acid,8),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