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及耐药机制。方法对2012-2013年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共计12株进行分析,药敏采用MIC方法检测,用WHONET 5.6软件进行分析,KPC表型检测采用改良Hodge试验,基因检测采用PCR方法。结果 12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改良Hodge试验阴性,基因测序为KPC-2型。结论 KPC-2基因是引起本院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resistant,CRKP)的耐药机制及耐药趋势,为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3年分离的CRKP 178株,分别运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和K-B纸片法检测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改良Hodge试验确定是否产碳青霉烯酶以及EDTA抑制试验确定是否产金属酶,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耐药基因。结果临床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Kpn)中CRKP的比例从2008年0.1%升至2013年2.2%,呈明显上升趋势;药敏结果显示,其对碳青霉烯类高度耐药外,对头孢曲松、氨曲南、环丙沙星等多种抗菌药物呈现出多重耐药;改良Hodge试验阳性170株(阳性率为95.5%);EDTA双纸片协同试验阳性1株(阳性率为0.6%)。PCR共检出150株携带KPC-2酶基因(blaKPC-2),阳性率为84.3%(150/178),1株肺炎克雷伯菌同时携带blaKPC-2和blaIMP-4,占0.6%(1/178)。结论台州医院分离的CRKP比例逐年升高,对多种抗菌药物高度耐药,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是分离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多重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1512中的质粒p1512-KPC进行测序及比较基因组学的分析。【方法】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进行菌种鉴定,根据7对管家基因(gapA、infB、mdh、pgi、phoE、rpoB和tonB)对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利用PCR进行耐药基因的筛查,通过接合转移实验及电转化实验将质粒转入受体菌大肠杆菌EC600。采用改良Carba NP法检测细菌碳青霉烯酶的活性以及类型,使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检测菌株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后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分析手段明确菌株1512及质粒p1512-KPC的耐药基因谱,并通过比较基因组方法对质粒p1512-KPC的基本结构、耐药基因遗传环境及移动元件等结构基因组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菌株1512为产A类碳青霉烯酶的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LST分型结果显示该菌为ST11型。经PCR筛查,菌株1512包含bla_(KPC-2)、dfrA1和sul1耐药基因,其中bla_(KPC-2)基因位于不可结合转移但电转成功的质粒p1512-KPC上。测序结果显示,质粒p1512-KPC长度为117.69 kb,同时包含IncFII型复制子和属于Rep_3家族但类型未知的复制子repB,并携带耐药基因bla_(KPC-2)、bla_(CTX-M-65)、bla_(TEM-1)及rmtB。其中bla_(KPC-2)、bla_(CTX-M-65)及bla_(TEM-1)分别存在于截短的Tn6296、Tn6367及截短的Tn2的基因环境中。【结论】携带bla_(KPC-2)、bla_(CTX-M-65)、bla_(TEM-1)及rmtB基因的质粒p1512-KPC介导了肺炎克雷伯菌1512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单环β-内酰胺类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并能引起相应耐药基因的水平传播。此外,本研究还对IncFII型复制子和Rep_3家族复制子repB共存的质粒进行了比较基因组分析,为该类型质粒的多样性和进化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肺炎克雷伯菌在儿科普通病房、新生儿病房、小儿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临床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儿科各病房采集到的标本进行分析,菌株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 2COMPACT分析仪,药敏试验采用MIC法。结果本院儿科各病房共分离到487株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来自痰液和鼻咽拭子;各病区中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在35.3%~42.7%之间。药敏结果显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类、氨曲南100%耐药,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未产ESBLs菌株耐药率相对较低。结论加强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的测定,是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耐药机制,为CRKP的医院感染控制及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对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临床收集、分离的128株非重复CRKP,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临床常用抗生素对CRKP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采用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odified 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 mCIM)联合EDTA-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EDTA modified 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 eCIM)方法检测128株CRKP的产碳青霉烯酶型;通过PCR扩增并进一步测序确定菌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毒力基因、荚膜血清型和耐药基因突变位点。结果 CRKP菌株对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的耐药率分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福建省南平市第二医院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进行碳青霉烯类基因和其他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检测。方法收集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器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改良Hodge试验对实验菌株进行表型检测;利用PCR及测序法对常见的碳青霉烯类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进行检测;质粒接合试验检测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是否具有可转移性。结果共收集到4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呈多重耐药性。2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试验菌株均检出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NDM-1、IMP-8或VIM-2),并同时携带有其他β内酰胺类基因;4株细菌中有3株的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接合成功。结论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已在福建基层医院出现,并具有一定传播性,应引起相关主管部门的注意,以防耐药菌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来自住院患者血液标本分离出的1株菌株进行鉴定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基因型分析。方法利用DL-96II细菌测定系统进行菌株B1635-1的初步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PCR法扩增菌株B1635-1的16SrDNA基因序列;应用MEGA 5.0软件构建菌株B1635-1的系统发育树,确定其种属地位;采用PCR法克隆菌株B1635-1的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结果 DL-96II细菌测定系统初步鉴定菌株B1645-1为解鸟氨酸克雷伯菌,并显示该菌株对除氨曲南以外的几乎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对磺胺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也耐药,但对四环素类抗生素敏感。对菌株B1645-1的16SrD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析,最终鉴定该菌为解鸟氨酸克雷伯菌(Klebsiella ornithinolytica)。菌株B1645-1扩增出编码碳青霉烯酶blaNDM-1基因,未扩增出编码碳青霉烯酶blaKPC、blaVIM、blaTME和blaSHV基因。结论首次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中成功分离获得一株携带blaNDM-1基因解鸟氨酸克雷伯菌株,产NDM-1型碳青霉烯酶是该株解鸟氨酸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主要原因,为临床鸟氨酸克雷伯菌的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鉴于肠杆菌科细菌耐药速率传播更快,警示相关部门应重视并加强对blaNDM-1基因携带菌的监测与筛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肺炎克雷伯菌所致血流感染患者的科室分布及其病原菌耐药性特征,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2016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送检血液标本中分离得到的289株肺炎克雷伯菌,对其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及ESBL确认试验,分析肺炎克雷伯菌所致血流感染患者的科室分布特征及其病原菌耐药性变迁。结果患者血液中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以急诊科(24.91%)和ICU为最高(23.88%)。3年中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均在20.00%左右。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共135株,占46.71%,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非产ESBL菌株(P<0.01)。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均高于敏感菌株(P<0.01),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和阿米卡星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66.10%、66.10%、71.19%。结论我院2014-2016年患者血液中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以急诊科和ICU为最高。该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及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和阿米卡星尚有一定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了解医院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及分子流行特点,分析其基因同源性,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0月-2018年12月医院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和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用梅里埃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K-B法药敏予以补充;采用赛沛Xpert?Carba-R试剂盒检测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耐药基因;采用多位点序列分析技术检测菌株7个管家基因型别及其ST型别,使用eBURST软件对ST数据进行亲缘性关系分析。结果:共分离到63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和211株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随机选取30株作研究);耐药组对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含酶抑制剂类、四环素类耐药率显著高于敏感组;63株耐药株中,96.83%(61/63)产KPC酶,1.59%(1/63)产KPC酶和NDM酶,1.59%(1/63)未检测到5种碳青霉烯酶基因;耐碳青霉烯类组获得8个ST型别,包括ST11(54/63,85.71%)、ST15(2/63,3.17%)、ST392(2/63,3.17%)、ST45(1/63,1.59%)、ST147(1/63,1.59%),ST659(1/63,1.59%)、ST3228(1/63,1.59%)、STr1(1/63,1.59%),STr1为新发现型别,属于克隆复合体11;30株碳青霉烯敏感组获得25个ST型别,包括ST35(3/30,10.00%),ST659(3/30,10.00%),ST147(2/30,6.67%),ST485、 ST34、 ST395、ST370、ST2388、ST893、ST11、ST2176、ST221、ST86、ST380、ST65、ST920、ST268、ST25、ST2154、ST2229以及5个新ST型别(STs1,STs2,STs3,STs4,STs5)各1株,分别占3.33%,两组比较,耐药组ST型别集中而敏感组离散,差异明显。结论:医院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具有基因同源相关性,并呈现水平传播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三种方法测定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菌药物敏感的准确性。方法分别采用K-B法、Vitek 2法及MTS法检测临床分离的82株多重耐药细菌(MRSA、VRE、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比较其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MTS法检测13株MRSA、10株VRE测得的替加环素MIC50和MIC90分别为0.25、0.064 mg/L,0.50、0.125 mg/L;Vitek 2法测MRSA、VRE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0.5、0.25 mg/L,1、0.5 mg/L;MTS法检测15株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19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28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测得的替加环素MIC50和MIC90分别为0.25、0.5、1 mg/L,0.25、1、2 mg/L;Vitek 2法测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分别为0.25、1、2 mg/L,1、1、4 mg/L;K-B法的替加环素对五种多重耐药菌依序的敏感率分别为100.0%、100.0%、66.7%、79.0%、78.0%。与MTS比较,其他两种方法测定MRSA、VRE的分类一致性(categorical agreement,CA)均为100.0%,其他三种CA分别为86.7%/73.3%、89.5%/84.2%、78.6%/89.3%;重大误差(major error,ME)分别为6.7%/6.7%、5.3%/5.3%、0.0%/3.6%;小误差(minor error,Me)分别为13.3%/13.3%、10.5%/10.5%、17.9%/21.4%。结论替加环素对各种多重耐药菌的每种测定方法敏感率存在差异,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使用K-B法来作为首选,而对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及MRSA、VRE来说,Vitek 2法仍作为其敏感性的常规操作。需制定较方便合适的方法来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2008年11月至2009年4月我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31株,根据药敏结果分为碳青霉烯类耐药组(21株)和碳青霉烯类敏感组(10株).另设1株标准株ATCC 27853,用亚胺培南-EDTA(乙二胺四乙酸)抑制试验检测菌株是否产生金屑酶,采用PCR法检测各菌株的外膜孔道蛋白oprD2基因,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结果 21株耐药株有7株产生金属酶;21株耐药株经oprD2基因扩增,15株阴性,6株阳性,10株敏感株全部阳性.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碳青霉烯类耐药组与敏感组oprD2基因阳性率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oprD2基因缺失和金属酶是本院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的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的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改良Hodge试验筛查菌株是否产碳青霉烯酶;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KPC、IMP、VIM、NDM、SHV、TEM、CTX-M-1组、CTX-M-9组耐药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 21株实验菌均为多重耐药菌,对17种抗菌药物中耐药率60%的有11种,其中耐药率90%的有5种,分别为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西丁、环丙沙星和氨曲南。耐药率最低的为多粘菌素B,均表现为敏感。9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6株携带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3株NDM-1阳性、3株IMP阳性)。共有18株检出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结论该院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携带的碳青霉烯酶基因以NDM-1和IMP基因较常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碳青霉烯酶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的分布及其分子流行病学。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120株,采用改良Hodge试验及EDTA协同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的确认,用PCR方法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KPC、IMP、NDM、VIM、OXA-48),经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后纯化测序。通过MLST及ERIC-PCR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20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中,95株CRKP菌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64株菌株EDTA协同试验阳性。经PCR及测序确认,83株主要携带KPC-2型碳青霉烯酶,占69.2%;其次为IMP-4型金属酶,占28.3%(34/120),NDM-1型金属酶15株,占12.5%,未发现VIM和OXA-48碳青霉烯酶。ERICPCR及MLST分型显示出20个基因分型,其中ST395-A型和ST11-B型主要流行于产KPC-2型菌株中,占43.88%;ST263-B型和ST15-C型主要流行于产NDM-1菌株中,占13.27%;而ST11-B型主要分布于产IMP-4和KPC-2菌株中,占24.49%。结论我院碳青霉烯酶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存在多种碳青霉烯酶,主要以KPC-2为主,产不同种类碳青霉烯酶菌株存在不同的流行基因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临床痰液分离的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Ⅰ、Ⅱ类整合子分布情况,并进行基因分型。方法分离临床痰液中100株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用WHONET 5.4分析菌株药敏情况,PCR检测整合酶Ⅰ、整合酶Ⅱ,ERIC-PCR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100株菌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率100%,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多数耐药。整合酶Ⅰ检出率为60%,未检出整合酶Ⅱ。100株菌分为72个基因型。结论Ⅰ类整合子广泛存在于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与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相关,ERIC-PCR可用于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的基因分型。  相似文献   

15.
【背景】肺部菌群与宿主健康和呼吸道疾病密切相关,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Klebsiella pneumonia,CRKP)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感染后对肺部菌群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探究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CRKP2对C57BL/6小鼠肺部菌群的扰动。【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CRKP2、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KP2044和无菌PBS溶液滴鼻,利用16S 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肺部菌群结构。【结果】与健康小鼠相比,菌株KP2044和CRKP2感染后小鼠肺部菌群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均显著改变,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增加,乳酸杆菌属相对丰度明显下降。与KP2044相比,CRKP2生物膜形成能力较弱,感染后小鼠死亡率较低,对肺部菌群的扰动较小。【结论】虽然肺炎克雷伯菌是条件致病菌,但高剂量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2仍对健康小鼠肺部菌群造成显著影响;尽管菌株CRKP2具有多重耐药性,但与菌株KP2044相比对肺部菌群的扰动较小,因此推测KP菌株感染对肺部菌群的扰动程度可能与菌株毒力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肺炎克雷伯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FQNs)的耐药机制。方法筛选临床分离的对环丙沙星耐药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共10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对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MIC值;采用PCR方法检测菌株染色体和质粒携带的喹诺酮耐药基因(gyrA基因、parC基因和qnr基因)并测序;质粒接合试验验证qnr基因的转移性。结果 10株肺炎克雷伯杆菌对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均产生耐药性。扩增产物经测序发现10株肺炎克雷伯杆菌染色体的gyrA基因和parC基因均有突变;有2株菌株(K79和K107)携带qnrA基因,这2株菌的接合菌对喹诺酮抗菌药的MIC值上升了5~30倍;未检测到qnrB阳性的菌株。结论 gyrA和parC基因突变是肺炎克雷菌对氟喹诺酮类产生耐药机制的主要原因,质粒上qnrA基因的存在,也是产生喹诺酮耐药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台萃  张薇  许杰  欧一新  罗倩 《微生物学通报》2023,50(7):3058-3072
【背景】由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泛用和滥用,致使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耐药株与日俱增,产碳青霉烯酶是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目前对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耐药株的检测方法存在费时费力、特异性差、灵敏度低等问题。【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和碳青霉烯酶基因blaKPC的双重芯片式数字PCR方法。【方法】依据肺炎克雷伯菌的特有基因yhaI和碳青霉烯耐药基因blaKPC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确定双重芯片式数字PCR同时对yhaIblaKPC两个基因核酸浓度绝对定量的检测范围、检出限和最佳实验体系,并进行方法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分析及临床菌株的检测。【结果】双重芯片式数字PCR检测灵敏度比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提高了约1.5个数量级,在两基因同时检出的情况下,最低检出限分别为3.74 copies/μL (yhaI基因)和1.93 copies/μL (blaKPC基因);优化后的双重芯片式数字PCR对参考菌株检测特异性的结果与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一致;利用优化后的双重芯片式数字PCR方法共检测58株临床菌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43株,属肺炎克雷伯菌且含有blaKPC基因的菌株13株,这与质谱及耐药谱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利用双重芯片式数字PCR技术建立了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的绝对定量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可用于检测具有碳青霉烯酶基因blaKPC的肺炎克雷伯菌的核酸检测和定量分析,也为产其他类型碳青霉烯酶的病原菌检测提供了新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中qnr基因和Ⅰ类整合子基因的分布及其耐药特征.方法 采用PCR法对45株耐环丙沙星肺炎克雷伯菌进行qnrA、qnrB、qnrS基因筛查并测序,用PCR法检测qnr阳性菌株Ⅰ类整合子基因,并采用SPSS 13.0和Whonet 5.4软件分析药敏结果及比较.结果 45株肺炎克雷伯菌中,24株(51.1%)细菌检出qnrS基因,未检出qnrA和qnrB基因.20株qnr阳性菌株同时携带Ⅰ类整合子基因.qnr阳性菌株Ⅰ类整合子基因携带率显著高于阴性菌株,qnr阳性菌株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较高.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主要由qnrS引起,qnr阳性株同时携带Ⅰ类整合子,导致呈现多重耐药性,加强临床耐药监测对控制多重耐药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余姚地区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情况和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类型。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12月耐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的肠杆菌科细菌18株,进行Hodge试验确认。对于阳性试验菌株采用PCR法检测bla_(KPC)、bla_(NDM-1)、bla_(MH)、bla_(GES)、bla_(SME)、bla_(NmcA)和bla_(SHV-38)七种基因。结果 18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经改良Hodge试验确认阳性11株,占61.1%。经PCR检测显示11株均携带有bla_(KPC)基因,其中肺炎克雷伯菌6株,大肠埃希菌3株,阴沟肠杆菌2株。结论余姚地区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主要是bla_(KPC)型碳青霉烯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变迁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CNSE)的耐药机制,为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VITEK-2型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对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用PCR法检测A、B、D类碳青霉烯酶基因和esbls基因,并用核酸测序法进行验证.结果 2008-2011年共分离肠杆菌科细菌4154株,四年间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并未显著升高(P>0.05).对于CNSE而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特别是阿米卡星的敏感率最高,在90%以上.从338株CNSE中随机挑选出182株进行耐药基因的检测,esbls基因tem、ctx-M、shy和碳青霉烯酶基因kpc、imp的阳性率分别为36.8%、31.9%、19.8%、2.2%和3.3%.kpc和imp主要在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中检出,未检出其他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包括ndm-1基因.结论 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仍保持高度敏感.CNSE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性降低是多种耐药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ndm-1不是导致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性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