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Survivin、P34cdc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survivin和P34cdc3的表达,探讨survivin和P34cdc2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随机收集非小细胞肺癌(含癌旁细支气管和/或小支气管增生组织和正常肺组织)标本10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结果在癌组织与癌旁细支气管和/或小支气管上皮增生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survivin和P34cdc2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癌组织中有过表达,在癌旁细支气管和/或小支气管上皮增生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增强;癌组织中survivin和P34cdc2表达呈正相关(P<0.01),癌旁细支气管和/或小支气管上皮增生组织中,survivin和P34cdc2的表达也呈正相关(P<0.01).癌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与survivin和P34cdc2的表达均无相关性(P>0.05).不同临床分期的非小细胞肺癌,其survivin和P34cec2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survivin和P34cdc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有过表达现象,在非小细胞肺癌的G2/M期,P34cdc2可能通过将survivinThr(34)磷酸化而激活或增强细胞的抗凋亡能力,从而将细胞周期进程与凋亡调控有机地联系起来.过表达的survivin和P34cdc2可作为反映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分裂增殖、凋亡抑制(细胞生存延长)能力和临床分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P-gp、TopoⅡ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明确化疗前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L)中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拓扑异构酶Ⅱ(TopoisomeraseⅡ,TopoⅡ)的不同表达与NSCLC的组织类型、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是否相关,是否存在原发耐药,是否影响NSCLC患的预后,本实验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7例化疗前NSCLC患中P-gp、TopoⅡ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P-gp在腺癌中高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高表达,且P-gp和TopoⅡ在表达上虽不具有相关性,但两表达程度及其交互作用都是NSCLC患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Cyclin B1蛋白在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CyclinB1蛋白在皮肤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CyclinB1在血管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增生期血管瘤、退化期血管瘤及正常皮肤组织 (各 2 0例 )中CyclinB1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增生期血管瘤、退化期血管瘤和正常皮肤组组织中 ,CyclinB1蛋白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反应颗粒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 :0 14 6± 0 0 16 ,0 0 79± 0 0 18,0 0 6 8± 0 0 2 1;阳性面积率分别为 :0 5 38± 0 0 6 5 ,0 2 0 4± 0 0 79,0 176±0 0 5 4。增生期血管瘤与退化期血管瘤、正常皮肤组分别相比 ,CyclinB1蛋白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阳性面积率均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退化期血管瘤与正常皮肤组之间 ,CyclinB1蛋白阳性表达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Cy clinB1蛋白在血管瘤发生发展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异常过度增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VEGF与P53蛋白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VEGF和P5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病理确诊的6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进行VEGF和P53表达的检测。结果:62例非小细胞肺癌VEGF阳性表达率58.1%(36/62),其表达与NSCLC的组织分化程度、生存期有相关性(P<0.05),与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无关。P53阳性表达率46.8%(29,62),表达与肿瘤组织类型、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VEGF和P53可作为评价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用免疫组化检测出P53蛋白可间接反映P53基因的突变。本组资料检测的结果显示,P53基因阳性表达率46.8% (29/62),表明近一半肺癌病例已失去P53蛋白的抑癌功能,且P53基因的突变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有关。P53和VEGF都是潜在的新型肿瘤表型标志物,它们的检测可作为肿瘤病理分级诊断的主要参考依据。同时检测P53和VEGF的表达状态,可通过肿瘤血管形成的生物学行为信息,进一步研究肿瘤血管形成的分子水平调控机制,这有助于抗肿瘤药物的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中ERCC1和RRM1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胸外二科于2013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癌肺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免疫组化技术测定组织中ERCC1和RRM1表达水平,并分析ERCC1和RRM1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病理分期、是否淋巴结转移等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RCC1表达阴性28例(70.0%),阳性12例(30.0%);RRM1表达阴性9例(22.5%),阳性31例(77.5%)。ERCC1和RRM1表达阴性非小细胞肺患者生存期均优于表达阳性患者,均P0.05。患者非小细胞癌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转移情况与ERCC1及RRM1表达情况具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ERCC1和RRM1表达水平测定有助于预后情况,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mi-1和EZH2基因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06-2009年非小细胞肺癌存档蜡块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非小细胞肺癌及癌旁组织中Bmi-1和EZH2基因的表达水平,并采用HPIAS-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报告管理系统对Bmi-1和EZH2基因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用SPSS11.5软件对各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颗粒的平均光密度、阳性面积率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结果 1.Bmi-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呈高表达,癌旁组织中呈低表达。非小细胞肺癌组织Bm i-1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5)。2.EZH2基因的表达EZH2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呈高表达,癌旁组织中呈低表达。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ZH2基因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结论 EZH2和Bmi-1基因对肺癌的生长有着不同的调节作用,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PTEN和MDM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20例正常肺组织中PTEN和MDM2蛋白的表达。结果:56例肺癌组织中PTEN表达率为48.21%(27/56),20例正常肺组织中PTEN表达率为95%(19/20),二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表达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56例肺癌组织中MDM2表达率为53.57%(30/56),20例正常肺组织MDM2表达率为10%(2/20),二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MDM2表达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在NSCLC中,PTEN和MDM2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PTEN和MDM2的异常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PTEN和MDM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20例正常肺组织中PTEN和MDM2蛋白的表达。结果:56例肺癌组织中PTEN表达率为48.21%(27/56),20例正常肺组织中PTEN表达率为95%(19/20),二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表达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56例肺癌组织中MDM2表达率为53.57%(30/56),20例正常肺组织MDM2表达率为10%(2/20),二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MDM2表达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在NSCLC中,PTEN和MDM2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PTEN和MDM2的异常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AQP1在中国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的表达意义。研究由中国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院病理科提供不同分化程度的非小细胞肺癌标本标本48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15例。所有标本均有完整临床和病理资料,术前均未经放、化疗。诊断标准参照WHO1999年肺和胸膜肿瘤组织学分类,鳞癌17例,腺癌22例,其它类型9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肺癌是威胁人类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已有超过1/3的NSCLC患者诊断时发生了转移。早期判断肺癌的转移对于肺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Tenasein-C(TNC)具有调节细胞发生、增殖、迁移、分化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Tenascin-C(TNC)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探讨Tenascin-C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nsion法检测70例NSCLC及其正常组织内TNC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肺癌组织中TNC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TNC在NSCLC组织内高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TNC在腺癌和鳞癌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C表达与NSCLC的TNM分期、有无侵及胸膜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其表达与肿瘤直径、病理分级无关(P0.05)。结论:结果显示TNC的表达与肺癌的分类无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TNC表达与NSCLC的肿瘤的TNM分期、有无胸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但其表达与肿瘤直径、病理分级无关。故TNC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NSCLC的侵袭和转移有关,其表达可能有助于肿瘤细胞的转移和癌细胞浸润,检测其表达有助于判断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TEN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PTE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了40例非小细胞肺癌及癌旁组织中PTEN和PTENmRNA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比较PTEN基因突变和mRNA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TEN在4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在癌旁组织中PTEN呈高表达。PTENmRNA在4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无表达29例,阳性表达11例,癌旁组织中PTENmRNA无表达的为8例,阳性表达为32例。癌组织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周组织(P〈0.0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存在较高比例的PTENmRNA表达缺失,表明PTEN基因转录水平异常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Nucleostemin(NS,核干细胞因子)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RT-PCR法检测13对NSCL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NS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3例NSCLC组织和13例癌旁正常组织中NS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NSCLC组织中NS mRNA相对表达强度(0.848±0.305)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153±0.020)(t=8.712,P0.01)。NS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率为58.9%(43/73)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0%(0/13)(χ2=15.315,P0.01)。NS蛋白的表达率与NSCLC的组织类型及分化程度相关,腺癌组织的表达率为76.5%(26/34)明显高于鳞癌组织的表达率43.6%(17/39)(χ2=8.113,P0.01);低分化组织的表达率81.5%(22/27)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织的表达率45.7%(21/46)(χ2=9.023,P0.01),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NS基因mRNA及蛋白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对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起了重要作用,是一个新的有应用价值的肿瘤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非小细胞肺癌中细胞凋亡与P53、Bcl-2蛋白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P53和Bcl-2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DNA缺口末端标记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11例肺癌患者组织中细胞凋亡、突变型P53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11例肺癌中,细胞凋亡高表达53例(47.7%),突变型P53蛋白阳性45例(40.5%),Bcl-2蛋白阳性59例(53.2%)。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的转移和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是本组肺癌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P<0.05)。结论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P53和Bcl-2影响肺癌患者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非小细胞肺癌中HMGA2的表达与细胞增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igh mobility group A2 protein(HMGA2)的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生长、转移的影响,与临床病理参数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8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23例鳞癌,15例腺癌)及癌旁的正常肺组织标本中HMGA2和Ki-67的表达。结果HMGA2和Ki-67在癌旁的正常肺组织中均不表达,而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9.47%、44.74%,二者在肺癌组和癌旁的正常肺组织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HMGA2的表达在伴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明显高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P〈0.05),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包括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和TNM分期以及细胞增殖指标Ki-67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本研究显示HMGA2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异常表达,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和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G1和G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00-2006年有完整临床和病理资料的膀胱移行细胞癌存档蜡块50例和5例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5例癌旁组织中细胞周期素G1和G2的表达水平。采用HPIAS-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报告管理系统,对细胞周期素G1和G2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并用SPSS11.5软件对各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颗粒的平均光密度、阳性面积率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结果细胞周期素G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呈高表达,癌旁组织中呈低表达。而细胞周期素G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呈低表达,癌旁组织中呈高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素G1表达的增高,周期素G2的表达却显著下降,两者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细胞周期素G1和G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与癌旁组织中对细胞周期调控和/或DNA修复起了重要作用,并参与了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研究认为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细胞周期蛋白(CylinD1)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几种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相互作用构成一条重要的细胞周期调节通路,为了解P16、PRb、CyclinD1种调控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作用,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8例原发性NSCLC中上述三种因子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其中54%的肺癌组织出现CyclinD1的过度表达,P16、Rb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4%和76.3%。我们发现,在50%Rb阳性病例中,P16蛋白不表达或表达水平很低,在21%PRb阴性病例中,P16蛋白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本研究结果提示:1.PRb与P16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16的表达可能受PRb负调控,2.PRb的失活与CyclinD1过度表达共同存在于NSCLC中;3.NSCLC的发生涉及P16-Rb-CyclinD1/CDK4调节通路多个调控因子的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MMP-13、TIMP-1蛋白表达,探讨其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99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以及32例正常肺组织中MMP-13、TIMP-1蛋白的表达。结果①MMP-13、TIMP-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51.5%(51/99)和59.6%(59/99),较正常肺组织中阳性率0%(0/32)和15.6%(5/32)显著增高(P〈0.05)。MMP-13、TIMP-1蛋白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与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1)。MMP-13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TIMP-1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②Kaplan-Meier法显示MMP-13、TIMP-1蛋白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相关,Cox多因素模型分析显示MMP-13蛋白表达可以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独立的预后因子,其过表达提示预后不良;而TIMP-1不能作为独立的预后因子。结论MMP-13是影响预后的独立指标;TIMP-1是影响预后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rgrin-linked kinase ILK)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与非小细胞肺癌患预后的关系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ILK在101例非小细胞肺癌(60例鳞癌,41例腺癌)中的表达。结果(1)ILK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且在鳞癌组织中ILK的表达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而提高;(2)ILK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联系(3)ILK的不同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的预后无关。结论目前国内外尚未有ILK在肺癌中的研究,我们的研究表明ILK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组织类型来源和恶性程度有关,并可能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CD34与CD31显示78例非小细胞肺癌微血管密度的对比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标记物CD34与CD31在显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微血管密度(MVD)中的差异,以及MVD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微波免疫组化染色方法(LSAB)检测CD34与CD31在 78例NSCLS中的阳性表达.结果两种血管内皮标记物CD34与CD31显示的MVD分别是65.8±14.3条和63.5±17.9条,范围分别是18~112条和16~102条,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CD34与CD31微血管内皮标记物显示NSCLC的MVD,在转移组分别是69.5±15.7和65.3±14.5,在无转移组分别是44.3±14.3和40.5±12.6,转移组与无转移组间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性(P<0.01),而两种微血管内皮标记物之间显示的MVD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D34、CD31相关抗原均能清晰地选择性地显示血管内皮细胞,CD34比CD31因子相关抗原更敏感,能突出显示较小的、不成熟的微血管或单一的内皮细胞;MVD与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NSCLC病人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