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普氏蹄蝠(Hipposideros pratti)栖息地的特征、微环境条件及影响该物种栖息地选择的因素,2016年6月至2019年9月,在我国中、南部的10个省或直辖市,对83个洞穴进行测量,记录洞穴微环境,评估洞穴内普氏蹄蝠的受干扰程度,对普氏蹄蝠生态习性进行初步观察.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评估普氏蹄蝠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中国蹄盖蕨属植物研究的系列论文的第三篇,对国产轴果蹄盖蕨系植物进行了分类学订正,详细记载了中国产该系植物11种,首次将20余个名称归入该系的一些种下做为异名处理。轴果蹄盖蕨系植物是蹄盖蕨属中自然的一群,以其铁角蕨类型的孢子囊群和囊群益与其它属下类群相区别。本系植物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山地,常见于山地常绿阔叶林下,海拔500~1800m。在华中和华东地区其分布区北界不超过长江一线。中国西南地区和台湾及日本为该系的三个分化中心。  相似文献   

3.
大蹄蝠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研究了大蹄蝠的核型、C-带和Ag-NORs。大蹄蝠的染色体数目是2n=32,NF=60,No.8染色体上有一明显的次缢痕,大蹄蝠有丰富的结构异染色质,主要以着丝粒带的形式存在;且有若干对染色体部分或全部异染色质化;一对Ag-NORs稳定地出现于No.8染色体。  相似文献   

4.
杨天友  侯秀发  谷晓明  周江 《四川动物》2012,31(4):570-573,508
2008年10月在贵州省荔波县进行翼手目动物多样性调查中,于该县永康乡采集到2号蹄蝠标本,经与国内外记载过的蹄蝠科bicolor族群的标本进行比较,这2号标本的体型较小,前臂长分别为44.26mm、42.48mm,耳大而圆,耳长22.02mm、22.58mm;鼻叶简单,前鼻叶外侧没有小附叶,中鼻叶不发达;后鼻叶稍宽于前鼻叶和中鼻叶,被3纵隔分为4个部分,P2弱小,但未消失,位于齿列线外侧,这些特征与中国和泰国记载的果树蹄蝠Hipposideros pomona一致。另对贵州早期文献中记载的双色蹄蝠H.bicolor标本进行了查阅,认为其应归为果树蹄蝠。  相似文献   

5.
应用Nd YAG激光和CO2 激光对牛离体蹄匣角质的截割、切削、打孔、扩创、清创试验和CO2 激光He Ne激光对家畜常见蹄病的临床治疗实验结果表明 ,上述方法是一种高效、安全、能改善劳保卫生条件的蹄病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广艳  周宁  钱敏  张婵  杨永平 《广西植物》2019,39(9):1191-1200
为探讨国产毛茛科(Ranunculaceae)驴蹄草属(Caltha)两种植物的演化,该文利用传统染色体压片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并结合前人染色体研究结果,对我国驴蹄草23个居群和花葶驴蹄草10个居群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驴蹄草是由四倍体(2n=4x=32)、六倍体(2n=6x=48)和八倍体(2n=8x=64)构成的多倍体复合群,花葶驴蹄草具有四倍体(2n=4x=32)和八倍体(2n=8x=64)两种倍性水平。驴蹄草和花葶驴蹄草均是四倍体较为常见,目前尚未见有二倍体报道。由于驴蹄草和花葶驴蹄草大部分居群采自中国青藏高原地区,可能在冰期时存在古二倍体,其适应性较弱,逐渐被其他的倍性取代,这是由于不同细胞型对环境适应性的结果。驴蹄草可能存在两条进化路线:一条是从甘肃到达云南;另一条是从西藏到达云南。前期分子系统学研究显示花葶驴蹄草与驴蹄草的亲缘关系较近,该研究结果中花葶驴蹄草染色体比驴蹄草要小,花葶驴蹄草可能比驴蹄草相对进化。目前花葶驴蹄草只有10个居群,还需进一步增加居群量来解析其演化路线。  相似文献   

7.
蹄盖蕨属是蕨类植物中分类最困难的大属之一,中国、喜马拉雅和日本为其分布中心。隶属于本属的种实际上是由蹄盖蕨科或广义蹄盖蕨属中其他属被划分出去以后剩余下来的种类集合而成的“大杂烩”,因此,它们被放在一起并非是一个单系起源的自然类群;属下不同类群分化的程度相差也很大,有的类群进化活跃,近缘种很多,有的类群则很孤立,所以属下单位所包括的种数相差悬殊;孢子周壁表面褶皱的有无在本属的属下分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已发表的中国蹄盖蕨属植物名称约有300多个,它们初步被处理为117种和一些变种和杂种,本文建议把这些种分为14个组和15个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蹄盖蕨属的研究Ⅰ-属下分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中仁 《植物研究》1997,17(3):274-300
蹄盖蕨属是蕨类植物中分类最困难的大属之一,中国、喜马拉雅和日本为其分布中心。隶属于本属的种实际上是由蹄盖蕨科或广义蹄盖蕨属中其他属被划分出去以后剩余下来的种类集合而成的"大杂烩",因此,它们被放在一起并非是一个单系起源的自然类群;属下不同类群分化的程度相差也很大,有的类群进化活跃,近缘种很多,有的类群则很孤立,所以属下单位所包括的种数相差悬殊;孢子周壁表面褶皱的有无在本属的属下分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已发表的中国蹄盖蕨属植物名称约有300多个,它们初步被处理为117种和一些变种和杂种,本文建议把这些种分为14个组和15个系。  相似文献   

9.
四川德格上新蹄兔亚科(Pliohyracinae)一新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藏后裂爪蹄兔 (PostschizotheriumtibetensisZongetal.,1 996)为基础 ,建立了上新蹄兔亚科 (PliohyracinaeOsborn ,1 899)一新属 :横断山蹄兔 (Hengduanshanhyraxgen .nov .)。它出现在四川甘孜德格的上上新统汪布顶组中。其主要特征是个体明显比Postschizotherium的小 ,吻部短而宽 ,脸部狭 ,齿隙在门齿之间、1 3和C之间以及在C和P1之间存在 ,颊齿从P1至M3紧密排列 ,上犬齿小、单根和前臼齿化不明显 ,前臼齿稍臼齿化 ,次尖小或不存在 ,P4具中附尖 ,上臼齿呈长方形 ,长大于宽 ,前附尖和中附尖发育 ,以及在臼齿的壁上存在少量的白垩质等等  相似文献   

10.
应用Nd:YAG激光C2铎牛离体蹄匣角质的截割、切削、打孔、扩创、清创试验和CO2激光He-Ne激光对家畜常见蹄病的临床治疗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方法是一种高效、安全、能改善劳保卫生条件的蹄病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国产毛茛科(Ranunculaceae)驴蹄草属(Caltha L.)植物的细胞学特征,对驴蹄草(C.palustris L.)3个居群和花葶驴蹄草(C.scaposa Hook.f.&Thoms.)5个居群进行了细胞学研究。驴蹄草贵州纳雍居群的染色体数目为2n=32(四倍体),两个云南中甸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64(八倍体)。花葶驴蹄草四川红原、康定、石渠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32(四倍体),该数目为首次报道;西藏林芝和云南德钦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64(八倍体)。驴蹄草的染色体比花葶驴蹄草大。这两种植物的32或64条染色体分别以4条或8条为单位大致能够排列为8组同源染色体,但同一组内的染色体经常具有明显的异形性(heteromorphy),不同居群的核型组成多少具有差异。同时,还分析了驴蹄草和花葶驴蹄草的不同倍性细胞型在我国的地理分布式样。  相似文献   

12.
中蹄蝠亚种的划分、分布及有效性尚不清楚,国内学者的观点不一致。为了探讨中国不同地区中蹄蝠的形态差异和亚种分化,运用软件SPSS 13. 0 对广西和海南中蹄蝠的17 项外部形态和25 项头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并用Mega 5 软件比较了它们的线粒体Cyt b 基因序列的差异,结果表明广西和海南的中蹄蝠在外形及头骨形态上均有明显差异,两地中蹄蝠外形6 项指标、头骨10 项指标有明显差异的个体数超过75% ,两地样本的Cyt b 基因序列分歧度为3. 7% - 4.4%,外形、头骨及Cyt b 基因序列的差异均已达到亚种分类水平,海南和广西的中蹄蝠应为不同的亚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台湾和大陆蹄盖蕨属植物的生物地理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中仁 《植物研究》2001,21(2):231-238
蹄盖蕨属Athyrium Roth是个典型的东亚属,全世界估计约有160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的亚热带高山,少数在温带其他地区,中国有117种,是其分布中心。台湾和大陆的蹄盖蕨属植物关系尤为密切,是研究海峡两岸植物地理关系的一个很好的材料。台湾已知共计有蹄盖蕨类植物32种,包括狭义蹄盖蕨27种,介蕨2种,蛾眉蕨1种,假蹄盖蕨1种,假冷蕨1种,即使将待查实的4种蹄盖蕨除去,至少还有28种。其中除去7种大陆不产外, 21种均和大陆共有,占75%。况且,这7种与大陆种形态相近,是否同种异名、亚种或姊妹种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在台湾和大陆共有的16种狭义蹄盖蕨中有7种是台湾-西南间断分布。这不仅说明了台湾的蹄盖蕨属类植物和大陆的关系密切、有着共同的起源,而且说明台湾高地的植物区系和西南高地关系最为密切。运用生物系统学和分子系统学的方法研究和测定海峡两岸共有种种内、姊妹种或近缘种之间的遗传学关系(如:遗传一致度),进一步了解并量化台湾和大陆植物区系之间的历史和地理关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普氏蹄蝠(Hipposideros pratti)胃肠道菌群多样性及致病菌的种类。【方法】采用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对16S r RNA基因V1-V2区基因进行测序,研究普氏蹄蝠胃肠道细菌的群落组成。应用MG-RAST V3.3.6分析和统计样品序列和操作分类单元(OTU)数目,分析胃肠道菌群物种丰度,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普氏蹄蝠胃和肠道中分别获得144 998条和275 274条原始序列以及48 332条和91 758条有效序列,分属于894个和756个操作分类单元。胃中菌群丰度指数Chao指数(1 490)和ACE指数(2 221)分别低于肠道菌群的Chao指数(2 051)和ACE指数(3 556);Shannon多样性指数(2.405)低于肠道(2.407);Simpson多样性指数(0.168)高于肠道(0.151)。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胃肠中的细菌主要分布在6个门,均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胃中占56.4%,肠中占46.0%)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胃中占40.7%,肠中占49.2%)为优势菌门。胃肠道中丰度在0.1%以上的属有24个,胃中优势类群为乳球菌属(Lactococcus)和哈夫尼菌属(Hafnia),分别占整个菌群的26.1%和21.0%;肠道中优势类群为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和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分别占整个菌群的15.2%和12.7%。普氏蹄蝠胃肠道中的优势菌群均为人类的致病菌或者条件致病菌。【结论】普氏蹄蝠携带有大量人类致病菌。因此,应注意防止向人类传播。  相似文献   

15.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国产蹄盖蕨科3属5种植物的管状分子,发现安蕨属、拟鳞毛蕨属和蹄盖蕨属管状分子结构类似,具体可分为3种类型:(1)梯状穿孔板,无穿孔板二型性现象;(2)梯状穿孔板,有穿孔板二型性现象;(3)梯状-网状混合穿孔板.除长江蹄盖蕨不具有梯状穿孔板,有穿孔板二型性现象外,其余4种均具有上述3种类型.该结果支持安蕨属、拟鳞毛蕨属和蹄盖蕨属三者之间有亲密关系的观点,并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管胞定义:管胞是指维管植物木质部中存在的一类狭长中空,端部圆凸或尖削,不具有明显端壁,侧壁具有多个侧壁穿孔板,纹孔膜从缺失到不同程度存在的死细胞.  相似文献   

16.
王广艳  周宁  钱敏  张婵  杨永平 《广西植物》2019,(9):1192-1200
为探讨国产毛茛科(Ranunculaceae)驴蹄草属(Caltha)两种植物的演化,该文利用传统染色体压片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并结合前人染色体研究结果,对我国驴蹄草23个居群和花葶驴蹄草10个居群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驴蹄草是由四倍体(2n=4x=32)、六倍体(2n=6x=48)和八倍体(2n=8x=64)构成的多倍体复合群,花葶驴蹄草具有四倍体(2n=4x=32)和八倍体(2n=8x=64)两种倍性水平。驴蹄草和花葶驴蹄草均是四倍体较为常见,目前尚未见有二倍体报道。由于驴蹄草和花葶驴蹄草大部分居群采自中国青藏高原地区,可能在冰期时存在古二倍体,其适应性较弱,逐渐被其他的倍性取代,这是由于不同细胞型对环境适应性的结果。驴蹄草可能存在两条进化路线:一条是从甘肃到达云南;另一条是从西藏到达云南。前期分子系统学研究显示花葶驴蹄草与驴蹄草的亲缘关系较近,该研究结果中花葶驴蹄草染色体比驴蹄草要小,花葶驴蹄草可能比驴蹄草相对进化。目前花葶驴蹄草只有10个居群,还需进一步增加居群量来解析其演化路线。  相似文献   

17.
梁仁济 《四川动物》1989,8(1):24-26
蹄蝠(Hipposideros)已知有47种(Honacki1982),主要分布于非洲、南亚、澳洲北部等热带及亚热带地区。非洲的H.commersoni是小蝙蝠亚目中最大的种类(重180克、前臂长达110毫米)。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H.ridleyi,1978年被IUCN列为濒危蝠种。我国有4种蹄蝠,安徽省已知两种,多见于沿江及皖南地区。一、大蹄蝠H.armiger swinhoei Peters(5月,泾县、东至)9♂♂,10♀♀。常数十或数百只群居。同栖者有普氏蹄蝠、中菊头蝠、皮氏菊头蝠、鲁氏菊头蝠、中华鼠耳蝠、毛腿鼠耳蝠、绒鼠耳蝠和折翼蝠等。雄蝠阴茎长约10毫米,冬季睾丸约7×4-8×5毫米。5月…  相似文献   

18.
东北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Ⅸ蹄盖蕨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室内培养条件下,用光镜较详尽地比较观察了我国东北产蹄盖蕨科8属10种的配子体发育的全过程;对蹄盖蕨科的系统分类,提供配子体发育方面的证据。蹄盖蕨科8属中仅有6属在配子体发育方面的属间区别明显,而假冷蕨属和短肠蕨属与蹄盖蕨属在配子体发育中未见甚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1980年12月作者在广州市龙眼洞采集到双色蹄蝠Hipposideros bicolor Temmnick 90只,在3只的血中发现一种锥虫。蹄螺锥虫Trypanosoma(Schizotrypanum)hipposideri Mackerras,1959 这是我国的首次纪录。国外,仅Mackerras在澳大利亚的同一种蝙蝠中描述了该虫。  相似文献   

20.
新蹄盖蕨具有长而横卧的根状茎,其叶轴、羽轴及小羽轴下面被有单细胞短毛及多细胞长毛,孢子囊群裸露、椭圆形或圆形,以及孢子周壁表面具褶皱状突起等特征与角蕨属植物相似;叶绿体DNA trnL-F区序列和rbcL序列分析结果均显示新蹄盖蕨与角蕨属成员的亲缘关系密切;新蹄盖蕨与角蕨属的染色体数目也相同。所有形态特征、细胞学及分子学资料均表明新蹄盖蕨属不成立,该种植物属于角蕨属,应恢复其名称“细齿角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