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温锻炼对冰温贮藏牡丹切花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满  施江  史国安 《西北植物学报》2017,37(10):1996-2002
以牡丹品种‘玉面桃花’、‘清香白’和‘凤丹’切花为试验材料,测定室温对照(15~18℃保湿贮藏3d,RTS)、低温锻炼[(4±1)℃保湿贮藏3d,CAS]、冰温贮藏[(4±1)℃保湿贮藏3d,然后转入(-4±1)℃保湿贮藏3d,ITS]3种处理的牡丹切花花枝不同器官(花瓣、花药、子房、萼片、叶柄、叶片、茎杆)的过冷点(SCP)和冰点温度(FP),以及花瓣和叶片束缚水与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明确低温锻炼对其切花抗冷能力的影响,为牡丹切花储运及销售过程中冰温贮藏温度控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经4℃低温锻炼3d的牡丹切花与室温对照相比,低温锻炼处理使3个牡丹切花不同组织的SCP和FP显著降低,但花瓣和叶片的束缚水、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得到提高;冷锻炼后转入冰温贮藏处理进一步提高了牡丹切花花瓣和叶片的束缚水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研究发现,4℃低温锻炼显著提高了牡丹切花的抗冷性,使花枝能够更好地适应30~150d长期贮藏的-3~-4℃冰温环境。  相似文献   

2.
以 3种不同浓度柠檬酸对 5种粉红色花进行发色处理 ,观察了柠檬酸对各组粉红色花发色的效应 ,结果为 :(1)花瓣组织结构在相同发色条件下效果不同 ;(2 )花材体内花青素组成结构的差异是影响发色的重要因素 ;(3)发色效果与柠檬酸浓度以及处理时间成正相关 ;(4 )新鲜花瓣比干燥后的花瓣处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以牡丹洛阳红(Paeonia suffruticosa‘Luoyang Hong’)开放级别为蕾开期的切花为材料,研究不同温度(22℃、15℃和4℃)处理对切花花色和花青素苷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22℃处理相比,15℃和4℃处理切花花色明度下降、红度和彩度增加,花瓣花青素苷含量增加。对花青素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的结果表明:15℃和4℃低温促进与花青素苷合成相关的PsCHS1、PsCHI1、PsF3'H1、PsANS1、PsDFR1、PsMYB2、Psb HLH1和Psb HLH3基因的表达。低温对花青素苷上游合成途径中PsCHS1和PsCHI1基因进行调控;下游合成途径中PsDFR1、PsANS1和PsF3'H1基因对低温的响应相对敏感,4℃处理后基因的表达量大幅上调,且显著高于15℃处理组。上述所提到的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均是受低温调控的关键基因,进而影响牡丹洛阳红切花花青素苷合成与积累。  相似文献   

4.
为阐明小型哺乳动物被毛的季节性变化及其在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中的作用,测定了季节性驯化,以及不同光周期和温度驯化的黑线仓鼠的被毛重量、体温和能量收支。结果显示: (1)冬季黑线仓鼠的被毛重量和产热显著高于夏季;(2)短光照(8L∶16D)和低温(5℃ ) 对被毛生长的影响不显著; (3)与室温组(21℃ )相比,低温组(5℃ )摄入能、基础代谢率(BMR)、非颤抖性产热(NST) 、褐色脂肪组织细胞色素c 氧化酶活性和热传导率显著增加,而暖温组(30℃ )显著降低; (4)室温和低温下,剃毛导致摄入能、BMR、NST 和热传导率显著增加;结果表明:被毛的作用与环境温度有关,低温下被毛降低了能量需求,增强了动物应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被毛的适应性变化是独居的野生小型哺乳动物应对环境温度季节性波动的主要适应策略之一,在其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藤花粉萌发与低温贮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培养法对黄藤花粉进行了蔗糖浓度梯度、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试验;用干燥脱水法对黄藤花粉进行了低温贮藏研究.结果表明:(1)10%~15%的蔗糖浓度有利于花粉萌发生长;(2)花粉在31~35℃下培养6~9 h,其萌发生长最佳;(3)黄藤花粉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花粉萌发率逐渐下降,花粉管长度较短;随着贮藏温度的加深,花粉萌发率下降趋于缓慢,花粉管长度较长。尤其在45℃下恒温干燥4 h,并在-20~-30℃下贮藏的花粉,540 d后仍然保持了较高的萌发率和较长的花粉管;(4)40℃水浴化冻和室温化冻均可用于黄藤花粉解冻,两者效果一样。  相似文献   

6.
吸胀期低温处理对水青树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野外环境条件的变化,研究吸胀期低温处理对水青树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探讨限制水青树种群更新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水青树种子的吸胀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其吸水量将随土壤湿度的增加而增加,并在30%土壤湿度条件下基本达到充分吸胀状态;(2)随着野外埋藏时间的延长,水青树种子萌发率、发芽势及含水量均呈上升趋势,活力指数呈现先上升后逐渐下降的趋势;(3)经不同低温处理的水青树种子,在20%或30%土壤湿度吸胀条件下,其萌发特性达到最高;(4)在20%土壤湿度条件下,低温处理2~4 d或21~28 d时,0℃最适于水青树种子的萌发;在30%土壤湿度条件下,低温处理14~28 d时,-7℃最适于水青树种子的萌发;(5)在相同冷冻时间的条件下,随温度的降低,落叶中水青树种子的萌发率无显著变化;在相同低温条件下(0℃低温除外),种子的萌发率会在冷冻28 d后有所提高。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的吸胀期低温处理对水青树种子的萌发并无抑制作用,并不是限制水青树种群更新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不同氮素水平辣椒幼苗对低温响应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世萍  杜尧东  陈新光  胡飞 《生态学报》2010,30(6):1516-1523
为研究低温对不同氮素水平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在2228℃条件下分别用0.00g·L-1,2.00g·L-1和3.00g·L-13个浓度尿素水溶液培养的3个品种辣椒4叶1心期幼苗在人工气候箱内进行低温处理。结果显示:3个辣椒品种幼苗对相同低温的响应存在差异,其受低温危害由轻到重依次为中椒四号、市祥206和红龙。3个氮素水平下培养的3个品种辣椒幼苗进行连续3d11.0/5.0℃(Ⅲ)低温处理后,均危害严重,各项生理指标与对照差异显著,不能恢复正常生长,危害的程度因品种和氮素水平高低存在差异,氮素水平愈低受害愈重。连续3d15.0/9.0℃(Ⅰ)或13/7℃(Ⅱ)对辣椒幼苗处理后,受危害的程度仍因品种和氮素水平高低存在明显差异,但各项生理指标与对照差异显著减小,均能恢复生长,且氮素水平愈高,与对照的差异愈小。氮素水平影响辣椒幼苗对低温的响应,浓度较高时(3.00g·L-1)辣椒幼苗抵御低温的能力较强,较高的氮素水平虽能减轻低温对辣椒幼苗的影响程度,却不能完全抵消低温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重要藏药川西獐牙菜种子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比较了温度、生长素(赤霉素GA3)和储藏条件对川西獐牙菜(SwertiamussotiiFranch)高海拔野生自然种群和低海拔栽培后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未经任何处理的高海拔野生自然种群种子的发芽率明显高于低海拔栽培种群。无论是赤霉素处理还是低温处理对种子的发芽率都有显著提高。经过处理后,两种来源的种子最终发芽率没有明显的变化。结果表明:(i)野生的或栽培的川西獐牙菜种子都存在休眠现象;(ii)通过引种栽培不能打破川西獐牙菜种子的休眠,该机制可能是受遗传因素的控制;(iii)赤霉素处理和4℃低温冷藏对打破种子的休眠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Enderlein)是我国柑橘类的重要害虫。与恒定的相对高温相比,冬季自然低温长期作用利于柑橘大实蝇蛹的存活。但短时的温和低温(发育起点以上,25℃室温以下)对柑橘大实蝇1~4级蛹存活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不同时长的短时温和低温对柑橘大实蝇1-4级蛹存活的影响。[方法]利用短时温和低温暴露处理柑橘大实蝇不同级别(1,2~3,4级)蛹,考察其在10、15、20℃下暴露2、4、8h后的成虫羽化率。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温度和时长对柑橘大实蝇蛹存活的影响,利用LSD法比较温度或时长的单独作用效果。[结果]温度和时长对柑橘大实蝇1级蛹和4级蛹无交互作用,对2~3级蛹有极显著交互作用。柑橘大实蝇1级蛹短时暴露于15°℃和20℃下的成虫羽化率(66.79%,59.93%),2~3级蛹在10°℃和15°℃下暴露4h和8h的成虫羽化率(10°℃:50.59%,58.80%;15℃:54.96%,55.61%),4级蛹短时暴露于10、15、20℃下的成虫羽化率(52.10%,53.30%,51.62%),与CK的成虫羽化率(25℃恒温下42.81%)相比,均显著提高。[结论]特定短时低温利于柑橘大实蝇蛹的存活,柑橘大实蝇不同级别的蛹对短时温和低温的敏感性不同,结果可为柑橘大实蝇蛹的保存、成虫发生动态的精准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极端温度对海刺猬的存活率、摄食率、生长以及组织器官等方面的影响。实验设置两个处理组温度为30°C和-2℃,对照组为自然水温(19~23℃),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60枚海刺猬,实验周期为56 d。结果表明:高温组海刺猬实验温度升到30℃后2 d内全部死亡,其平均摄食量(5.19±1.31 g·ind-1)极显著小于对照组(15.15±1.58 g·ind-1)(P0.01);低温组和对照组之间海刺猬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低温组海刺猬平均摄食量(0.18±0.04 g·ind-1)极显著小于对照组(10.90±0.33 g·ind-1)(P0.01);56 d内低温组海刺猬个体湿重极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低温组海刺猬口器湿重、壳湿重、性腺湿重、壳干重、口器指数、壳指数极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性腺干重、口器干重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但性腺指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P0.05);低温组海刺猬最大承受压力极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在实验室条件下,海刺猬(2~3 g·ind-1)无法长时间在高温环境(30℃)下存活,而能在低温环境(-2℃)下存活但其摄食、生长和性腺性状影响极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不同胁迫处理对刺栲叶片叶绿素a荧光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光强、温度和水分胁迫对刺栲(Castanopsis hystrix)体叶片叶绿素a荧光特征的影响,由此了解它的基本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强光(1 300μmol.m-2.s-1左右)未胁迫时下降6.1%,表现轻微光抑制;(2)黑暗下低温(4℃,72 h)处理后电子传递速率下降较少(21.1%),初始荧光Fo保持稳定;与25℃对照相比,Fv/Fo和Fv/Fm无显著变化,表明黑暗下零上低温对PSⅡ潜在活性及光化学效率影响较小;(3)高温(40℃)胁迫显著影响了PSⅡ反应中心活性,ETR,Fv/Fm和Fv/Fo下降在处理2 h后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Fo上升在处理4 h后也达到显著水平(p<0.05);(4)PEG诱导的水分胁迫严重影响了其光合机构活性,表现在无论与处理前比较、还是与耐旱种降真香(Acronychia pedunculata)的比较,其Fo上升和Fv/Fm、Fv/Fo下降都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其不耐干旱。  相似文献   

12.
张国军  王稳  南江磊  成卫宁  朱克岩 《昆虫学报》2021,64(12):1398-1406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破茧率和破茧所需时间作为典型的专性幼虫期滞育昆虫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滞育解除指标的可行性,探讨蜕皮激素受体基因EcR和热激蛋白基因Hsp70和Hsp90在低温解除滞育中的作用。【方法】9月上旬采自田间的麦红吸浆虫滞育幼虫在低温(4℃)和自然变温处理不同时间(0~90 d)后转移至24℃化蛹,调查幼虫的破茧率、化蛹率及破茧和化蛹所需时间;采用qPCR技术分析4℃低温终止滞育并在24℃下恢复发育的幼虫EcR, Hsp70和Hsp90的mRNA水平。【结果】不同时间低温(4℃)和自然变温处理的麦红吸浆虫滞育幼虫破茧率和化蛹率以及破茧和化蛹所需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未经低温(4℃)处理的幼虫在水分满足的条件下破茧率为71.3%,但均不能化蛹;低温(4℃)处理60 d内,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破茧率和化蛹率逐渐升高,破茧和化蛹所需时间逐渐缩短;与4℃低温处理30~60 d相比,自然变温处理30~60 d的幼虫化蛹率显著较低;4℃低温处理60 d和自然变温处理90 d后幼虫的化蛹率均超过91%。低温(4℃)处理显著提高了麦红吸浆虫幼虫EcR, Hsp70和Hsp90的表达量,其中处理30 d时其表达量最高,随着低温(4℃)处理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降低,大部分幼虫滞育解除后表达量趋于恒定。【结论】低温能显著促进麦红吸浆虫的滞育解除,效果优于9-10月自然变温;破茧率及破茧所需时间可作为评判麦红吸浆虫幼虫滞育强度的参考,但不能独立作为滞育解除的指标;EcR,Hsp70和Hsp90的表达水平与滞育强度密切相关,在麦红吸浆虫滞育解除中发挥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对黑果枸杞愈伤组织进行不同温度的低温胁迫处理,记录其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分析黑果枸杞在细胞和组织水平对逆境胁迫的调控能力。研究表明:4℃处理48 h时细胞膜透性达到最大43.6%;0℃处理24 h时细胞活性下降最多,达到74%;H_2O_2在4℃低温胁迫72 h时达到最高67.3μmol/g;花色素苷在4℃处理48 h时达到最高0.43μmol/g;总黄酮在4℃处理下72 h时降到最低0.18μmol/g,而在0℃处理下24 h时就降到最低0.17μmol/g;CAT活性和APX活性在4℃和0℃低温胁迫24 h时都比对照降低近4倍;之后各项指标均逐步恢复。MDA、SOD、POD在4℃和0℃低温胁迫下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各项指标综合考虑,黑果枸杞在细胞和组织水平也具备对低温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4.
大叶碎米荠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植物名称大叶碎米荠(CardaminemacrophyllaWilld)。2材料类别茎尖叶片。3培养条件培养基为:(1)MS+NAA1.0mg·L-1(单位下同)+KT1.0+2,4-D0.1;(2)MS+NAA2.0+KT2.0+2,4-D0.5;(3)MS+6-BA1.0+KT1.0+2,4-D0.5;(4)MS+6-BA2.0+KT2.0+2,4-D0.1;(5)MS+6-BA2.0+NAA2.0+KT1.0;(6)1/2MS+IBA1.0+活性炭1.0g·L-1。培养基均加30g·L-1蔗糖和6g·L-1琼脂,pH5.8。置于日光灯下培养,光照时间12h·d-1,光强约为30μmol·m-2·s-1,培养温度为25℃左右。4生长与分化情况4.1无菌材料的获得取大叶碎米荠上的茎尖幼叶,清水冲洗3h,4℃低温处理1…  相似文献   

15.
在人工模拟试验箱设置-4、-3、-2、-1、0、1和2℃共7个低温处理,每个低温处理持续时间设1、2和3 d共3个水平,观测低温对台湾青枣苗期形态的影响及低温处理后的恢复情况,确定台湾青枣苗期的低温受害指标;并在5个地理移置点进行自然低温试验,观测不同低温条件对台湾青枣苗期形态的影响及低温处理后恢复情况,验证和完善台湾青枣苗期的低温指标。结果表明:极端最低气温低于-2℃时,青枣苗受害,确定-2℃为低温临界受害指标;极端最低气温低于-4℃时,青枣苗死亡率可达67%,确定-4℃为低温致死指标;冬季最低气温如高于0℃对树体、花果均无不良影响;连续多日出现剧烈的温度变化会导致青枣苗落叶。本研究结合人工模拟低温实验及自然低温试验构建的台湾青枣苗期低温指标较台湾资料中的青枣低温耐受力要强,可为青枣苗期管理及寒害防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选择当天采收的新鲜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var.altilis)品种玛丽华盛顿500W,进行以下几种处理:(1)0.1%山梨酸溶液;(2)0.1%山梨酸+0.1%异维生素C;(3)4%CaCl_2溶液;(4)对照(自来冰处理)。各处理均浸泡3分钟后沥干,装入聚乙烯塑料袋中,每袋0.5kg,重复3次,于4~6℃冷库内贮藏。测定的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7.
紫萁(薇菜)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植物名称紫萁(Osmunda japonica),又名薇菜. 2材料类别孢子. 3培养条件 (1)诱导孢子萌发培养基:1/4MS;(2)诱导原叶体增殖培养基:1/2MS KT 5.0 mg·L-1(单位下同) IBA 1.0 NaH2PO4 200;(3)壮苗生根培养基:1/2MS IBA 0.5.上述培养基均加入0.65%琼脂;(1)和(2)加入3%蔗糖,(3)加入2%蔗糖;(2)和(3)分别加入0.5 g·L-1活性炭;pH 5.8.培养温度22~24℃,光照度1 000~1 500 lx,光照时间14 h·d-1.  相似文献   

18.
1植物名称短果茴芹[Pimpinella brachycarpa(Kom.)Nakai]. 2材料类别小苗茎尖. 3培养条件(1)芽诱导培养基:MS 6-BA 2 mg·L-1(单位下同) NAA 0.01 IBA 1 KT 2;(2)继代培养基:MS 6-BA 2 IBA 0.1;(3)生根培养基:1/2MS NAA 0.5 IBA 0.3.上述培养基均附加30 g·L-1蔗糖和6.8 g·L-1琼脂,pH 5.8~6.0.室温20~25℃,自然光照10~12 h·d-1.  相似文献   

19.
福建柏低温胁迫下一些生理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不同种源(福建仙游、南靖、德化)的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 (Dunn) Henry et Thomas]1~2 年生苗进行-8℃及-15℃低温胁迫处理,结果表明,处理24 h,叶片内叶绿素和脯氨酸的含量比对照(自然低温-4℃)都有所升高,而根活力指标均有所降低.且种源间差异明显,仙游和南靖种源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的增加率均大于德化种源;根活力指标的降低率为仙游<南靖<德化.仙游种源2年生苗低温处理24 h,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均升高,但处理48和72 h时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脯氨酸含量在处理72 h时明显升高.田间同步观测表明,在-4℃24 h自然低温条件下,2年生苗仅出现少量侧枝顶端鳞叶轻微受冻;经-8℃持续48 h自然低温,则出现中度(Ⅱ级)冻害(多数苗木未见顶梢受冻);而经-8℃处理72 h以及-15℃处理48 h和72 h的苗木绝大多数冻死.上述生理指标的变化,可为评估耐寒种源及北移引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浑善达克沙地黄柳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秀萍  刘果厚  贺晓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11):2312-2317
在实验室通过模拟野外自然条件,研究了土壤水分、沙埋厚度和温度对黄柳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柳种子对水分条件很敏感,发芽的适宜土壤含水量为3%~20%,低于3%或高于20%发芽都会受到抑制;(2)种子萌发需要沙土覆盖,适宜覆沙厚度为0.1~0.4 cm,此条件下第5天种子发芽率达80%以上;但当沙埋厚度超过0.6 cm时,种子出苗就会受到抑制;当沙埋厚度超过1.2 cm时,将不能出苗;(3)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15~35℃,当温度高于45℃时种子将不能萌发并最终死亡;(4)幼苗的耐热性较强,40℃处理下幼苗出现热害症状,并且热害症状发展缓慢,60℃处理下90 min后幼苗干枯死亡;(5)种子的寿命为120 d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