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Anthraquinones were histochemically locayed and content were determined in rhizome of Polygonum cuspidatum. Anthraquinones were located in the parenchyma cells of rhizome, including vascular ray, part of parenchyma cell in phloem, cortex and pith. Phelloderm and ray initial also accumulated a small amount anthraquinones. The content of total anthraquinones was highest in pith that consisted of parenchyma cells, and higher in bark (including phloem, cortex and periderm) than in xylem. The content of total anthraquinones was highest in three-year-old rhizome, and higher in biennial rhizome than in annual rhizome. It suggests that correlation exist between accumulation of anthraquinones and the growth age of rhizome. 相似文献
2.
大黄蒽醌类化合物的组织化学定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利用新鲜材料的秆手切片直接观察,5%NaOH水溶液显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戊二醛及饿酸固定薄切片法对大黄根茎蒽醌类化合物进行了组织化学定位研究。结果发现大黄根茎内蒽醌类化合物主要积累在次生木质部的木射线和次生韧皮部的韧皮射线细胞中。根据显色程度的不同,可以判断早期形成的维管射线细胞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较晚期形成的射线细胞的含量高,二年生根茎的含量高于一所生根茎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虎杖根茎中蒽醌类成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提取法用体积分数80%乙醇对虎杖(Reynoutriajaponica Houtt.)根茎中的蒽醌类成分进行粗提,并利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粗提液进行纯化.以Vc为阳性对照,采用体外动物实验研究了虎杖根茎中蒽醌类成分对小白鼠肝组织匀浆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对H2O2诱导的MDA含量和红细胞氧化溶血的影响,并采用化学模拟体系分析了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对Fe3+的还原能力以及与Fe2+的螯合能力.结果表明:虎杖根茎中蒽醌类成分含量丰富,粗提物含量达到55.86 mg·g-1,纯化后含量达到44.77 mg·g-1.质量浓度l0、20、30和40μg·mL-1的蒽醌类成分可显著增强GSH-px活力、降低由H2O2诱导产生的MDA含量,并对H2O2诱导产生的红细胞氧化溶血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质量浓度2、4、6和8μg·mL-1的蒽醌类成分对DPPH·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质量浓度6、8、12和16μg·mL-1蒽醌类成分对Fe3+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而质量浓度5、10、15和20μg·mL-1蒽醌类成分对Fe2+则具有很强的螯合能力.随质量浓度的提高,虎杖蒽醌类成分及阳性对照Vc的各项抗氧化活性指标均逐渐增强,呈现出明显的量效关系,且虎杖根茎中蒽醌类成分的各项抗氧化指标均优于相同质量浓度的Vc.研究结果显示:虎杖根茎中的蒽醌类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不仅能够直接清除过量的自由基,也可以通过增强体内的抗氧化系统以抑制自由基的产生.结合他人研究结果,对虎杖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虎杖营养器官蒽醌类化合物含量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虎杖营养器官中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该法以醋酸镁甲醇液为显色剂,以大黄素作标准对照品.其回归方程y=0.0576x+0.0012,r=0.9962.结果表明,在一个生长期中,各营养器官总蒽醌的变化不明显,蒽醌类化合物在各营养器官中含量的顺序依次为根>叶>茎;三年生的根高于一年生根;幼嫩茎叶的含量高于成熟的茎叶.在三年生根中游离蒽醌的含量在7月和9月出现两个峰值,8月降至最低;一年生根、幼叶、幼茎和老茎中游离蒽醌的含量在7月左右最高;除根外,幼叶的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较其它营养器官高,且其生物量大,因此幼叶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巴戟天根的结构及其与蒽醌类化合物积累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石蜡切片法、荧光显微镜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不同年生巴戟天根组织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对蒽醌类化合物在根中的分布场所及其积累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巴戟天根的结构类似一般多年生草本植物,薄壁细胞是巴戟天根中蒽醌类化合物的分布储存场所,蒽醌类化合物含量随着根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由以上研究总结出巴戟天以四年或四年以上采收为好,并以根皮厚、木心细者为上品。 相似文献
6.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六盘山鸡爪大黄根蒽醌类化合物的组织化学定位特征及贮藏和积累的规律。结果表明:蒽醌类化合物在根内的贮藏是多位点的,在根周皮的木栓层和栓内层、次生维管组织的维管射线和根中央的部分木薄壁细胞内不同程度地贮藏和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蒽醌类化合物,次生木质部的木射线和次生韧皮部的韧皮射线是主要贮藏和积累的部位,早期形成的维管射线中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较晚期形成的射线含量高。 相似文献
7.
RP-HPLC法同时测定虎杖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的含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建立了国内首次用RP-HPLC同时测定虎杖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含量的方法,并详细考察了2个指标成分的稳定性。对不同产地的虎杖药材、不同采收期的虎杖根及根茎以及虎杖的不同部位共25个样品中的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进行了含量测定,考察了两种活性成分的含量与产地、采收期及部位的关系,为虎杖资源的合理采收利用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气象因子和矿质元素对虎杖根茎白藜芦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全年各月虎杖材料中白藜芦醇含量,及其Ca、Cu、Fe、K、Mg、Na、Zn 8种矿质元素积累进行检测,结合气象因子动态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不同季节虎杖白藜芦醇含量动态变化与其矿质元素、气象因子动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Cu与Fe,Mg与K、Zn,Ca与月日照时数,K与Zn相关系数分别为0.812、0.871、0.793、0.602、0.729,呈极显著正相关;Cu、Mn与月平均气温,Fe与K相关系数分别为-0.738、-0.712、-0.766,呈极显著负相关;Cu与白藜芦醇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找出了影响虎杖白藜芦醇含量动态变化的5个主成分,其中“酶促反应促进性矿质营养因子”,“高温、强照射气象因子”的贡献率分别为35.539%、33.358%,合计为68.897%,二者对不同季节虎杖白藜芦醇的变异贡献率最大.同时进行白藜芦醇含量的动态变化与主成分的多元相关、回归分析,建立了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不同营养器官和组织中蒽醌类和茋类化合物的分布,为合理利用何首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数码显微鉴定和TLC对何首乌的不同器官和组织部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从器官来看,何首乌藤茎、地下茎和块根中均含有蒽醌(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和芪类(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而叶和嫩茎则不舍;从组织部位来看,蒽醌类成分主要分布于韧皮部,而茋类成分主要分布于周皮和韧皮部,木质部最少.结论蒽醌类和茋类成分的产生与周皮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可能与韧皮部的发达程度有关,茋类化合物主要产生和贮藏于薄壁细胞中. 相似文献
10.
槲蕨根茎总黄酮和柚皮甙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槲蕨根茎总黄酮和柚皮甙的含量测定周铜水1李瑞洲2林东武1周荣汉1(1中国药科大学,南京210038,2安徽省医药学校,合肥230031)DeterminationoftotalflavonoidandnaringinintherhizomeofDr...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代表不同分类位置和不同寄居部位的8种吸虫体内的酚类物质及酚酶进行了组织化学定位的研究。结果表明:仅在上述虫体的成熟卵黄细胞颗粒球和子宫中的卵壳含有丰富的酚及酚酶物质,这些物质在卵壳形成中具有一定的生理作用。本文列表比较了吸虫纲中酚酶的组织化学,并对吸虫类卵壳蛋白的化学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建立测定虎杖中白藜芦醇含量的反相中压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实验采用SOURCE 5RPC ST 4.6/150预装拄,以乙腈:水(体积比30:70 V/V)溶液为流动相、流速l mL/min、检测波长308 nm。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对照品浓度在0.6~1.6 mg/mL时,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形关系(R=0.9919);加样回收率为103.0~90.4%,RSD=7.21%。采用中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虎杖中白藜芦醇含量,操作方便,准确性和实用性好。 相似文献
13.
虎杖不同部位白藜芦醇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藜芦醇(反-3,4,5-三羟基二苯乙烯,resveratrol)是一种活性多酚物质,也称芪三酚,1940年从毛叶藜芦(Veratrum puberulum Loes. f.)的根中最先得到.有研究认为,白藜芦醇及其苷是植物体在恶劣环境下或遇到病原侵害时自身分泌的一种抗毒素,因此有“植物杀菌素”之称[1]. 相似文献
14.
植物类型Ⅲ聚酮合酶超家族(PKSs),又称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超家族,催化合成多种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分子骨架。苯亚甲基丙酮合酶(Benzalacetone synthase,BAS)催化4-香豆酰辅酶A与丙二酰辅酶A通过一步脱羧缩合反应生成苯亚甲基丙酮,是一系列具有重要生物学活性苯丁烷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前体化合物。前期工作从虎杖中分离出苯亚甲基丙酮合酶BAS(PcPKS2)和1个具有CHS和BAS活性的双功能酶(PcPKS1)。两者与超家族其他成员序列经比较,在包括门卫氨基酸Phe215和Phe265在内的重要氨基酸序列存在一定差异。已有蛋白晶体学研究结果表明,PKSs家族不同成员的功能多样性来自于酶催化位点的非常微小的构象变化。为了能够从结构上比较PcPKS2和Pc PKS1双功能酶活性差异可能产生的机制,以确定其高效BAS活性的分子机理,研究利用了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过量表达了C-端融合有His6标签的重组蛋白,经纯化得到了高纯度蛋白。经过对其晶体生长条件进行摸索和优化,得到了能用于X-射线衍射的单晶,为其结构解析、催化机理研究、了解虎杖聚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机制和该类酶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虎杖鞣质的糖苷酶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虎杖鞣质对-αD-葡萄糖苷酶、蔗糖酶、乳糖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以探讨其降血糖机制。结果显示虎杖鞣质除对α-淀粉酶几乎没有抑制活性外,对其余糖苷酶均显示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降血糖机理可能是通过调控糖苷酶活性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研究了虎杖提取物对弹性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实验利用热水浸渍法提取虎杖得到粗提取物1(CE1),聚酰胺柱层析后得到粗提取物2(CE2),并进行一系列的定性及定量分析。分别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提取物对弹性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和荧光猝灭作用。实验结果表明CE1和CE2中均含有虎杖苷,含量分别为41.01%和69.57%。CE1、CE2和虎杖苷对弹性蛋白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浓度为2.0 mg/mL时,它们对弹性蛋白酶的抑制率分别为53.56%、61.27%和82.53%。CE1、CE2和虎杖苷对弹性蛋白酶均有明显的内源荧光猝灭作用,当浓度为0.1 mg/mL时,荧光猝灭率分别为70.38%、72.90%和75.99%。 相似文献
17.
酶解法提高虎杖中白藜芦醇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提高虎杖中白藜芦醇的含量. 方法:采用酶解法使虎杖中白藜芦醇甙转化为白藜芦醇.对影响酶解的虎杖颗粒度、浸润用水量、酶解温度、时间4个因素进行考察,得出了最佳的酶解工艺. 结论:最佳酶解工艺是,虎杖粗碎至3 mm~10目、用3倍量的水浸润后、在(45±0.5) ℃下酶解2天.酶解后虎杖中白藜芦醇的含量提高了2.72倍. 相似文献
18.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虎杖中白藜芦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虎杖粗提物中白藜芦醇进行初步富集、分离和纯化.方法:考察18种树脂对白藜芦醇的吸附量和解吸率,选择吸附量大、解吸率高的数种树脂进行吸附动力学研究,确定最佳的脱附工艺.结论:HPD-500树脂对白藜芦醇的吸附量可达58.67mg/g,解吸率为92.6%,经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与解吸,白藜芦醇的含量由粗提物中9.25%提高至39.5%. 相似文献
19.
应用组织化学方法对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 Mast)受精前后,原胚及幼胚形成早期细胞内的DNA、RNA、碱性蛋白质,酸性蛋白质及多糖物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DNA在卵核受精前后为孚尔根弱正反应。在原胚及早期幼胚发育过程中,胚原细胞核DNA含量恢复正常,RNA及酸性蛋白质含量均较丰富,特别是在胚原细胞内。新细胞质中碱性蛋白质呈负反应,而DNA、RNA、酸性蛋白质及多糖物质均呈现正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