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NO在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肾组织细胞凋亡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我室常规方法复制大鼠LI/R模型,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血液及肾组织中一氧化氮及其相关指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动物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鼠LI/R后4h,肾小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呈凋亡改变;预先给予L-Arg的大鼠,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而经L-NAME处理的大鼠,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结论:大鼠LI/R后肾损伤可能与细胞凋亡增强有关;NO可通过影响凋亡基因的激活及相关蛋白的表达减轻LI/R后肾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脑损伤中的作用,探讨NO/ET-1平衡关系的变化对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在大鼠LI/R损伤模型上,应用NO合成前体物质L-精氨酸(L-Arg)、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氨基胍(AG)、ETA受体阻断剂BQl23进行干预,观察血浆 NO、ET-1、MDA、XOD、SOD、LDH及脑组织tNOS、iNOS、cNOS、NO、ET-1、MDA、XOD、MPO、 SOD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R组血浆MDA、XOD、LDH及脑组织MDA、XOD、MPO升高,SOD活性降低(P<0.01),脑组织tNOS和iNOS明显升高,而cNOS明显降低(P<0.01),I/R组血浆及脑组织NO、ET-1增加,NO/ET-1比值降低,脑损伤加重.应用L-Arg及BQ123后,血浆及脑组织NO/ET-1比值较I/R组升高,脑损伤减轻,应用AG后,NO/ET-1比值降低,脑损伤进一步加重.结论: 肢体缺血/再灌注后,一氧化氮与内皮素-l的比值降低时脑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I/R)后一氧化氮/内皮素-1(NO/ET-1)失衡与肝损伤的关系以及缺血预适应(1pc)对NO/ET-1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实验用雄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n=6):对照组(control)、缺血/再灌注组(I/R)和缺血预适应组(IPC+I/R),分别测定血浆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血浆和肝组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I)的含量变化,一氧化氮/内皮素-1(NO/ET-1)比值及肝组织的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的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的诱导型一氧化氮舍酶(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发现肢体再灌注期血浆和肝组织NO、ET-1均明显增加,而NO/ET-1的比值却明显降低,同时血浆ALT、AST升高,光学显微镜下肝细胞、内皮细胞肿胀,肝细胞变性及肝窦淤血,炎性细胞浸润,肝损伤加重,肢体I/R后肝组织iNOS的表达增强,而eNOS(主要为eNOS)的表达减少,伴有总NOS活性增强。说明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肝组织内皮源的NO产生减少,而非内皮源的NO产生增多;IPC减轻了肢体I/R后引起的NO/ET-1失衡。结论:肢体I/R后肝组织损伤与NO/ET-1失衡有关,IPC对肢体I/R继发的肝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对NO/ET-1系统的调节作用而介导的,此时内皮源的NO产生增加,非内皮源的NO产生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急性肺损伤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及其在急性肺损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于后肢根部阻断血流后松解(4h/4h),分别给予L-Arg和氨基胍(AG)预先干预,分为control、IR、L-Arg和AG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中iNOS和eNOS的表达,同时检测肺组织中MDA、MPO、W/D和NO2^-/NO3^-值,肺组织形态学观察以评价肺损伤的程度。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I/R组eNOS表达降低,iNOS表达增强,MDA、MPO、W/D和NO2^-/NO3^-值增加。肺组织充血、炎细胞浸润,肺泡腔渗液;与I/R组比较,L-Arg组eNOS、iNOS表达无明显变化,NO2^-/NO3^-增加。MDA、MPO、W/D降低,肺组织损伤有减轻趋势,AG组eNOS表达无明显变化,iNOS活性降低,NO2^-/NO3^-减少,MDA、MPO、W/D增加,肺组织损伤有加重趋势。结论:肢体缺血/再灌注急性肺损伤过程中,iNOS表达增加,NO生成增多,在肺损伤发生中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缺血预适应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I/R)后肺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C),肢体缺血/再灌注组(LI/R),缺血预适应组(IPC)和L-NAME组。各组大鼠均于肢体缺血4h再灌注4h处死,分别测定其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浆及肺组织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计算血浆NO/ET比值;以及肺湿干比(W/D)、肺系数(LI),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结果:大鼠LI/R后4h,PaO2明显降低;W/D、LI、血浆及肺组织的MDA、NO、ET和肺组织MPO活性均明显增加,而血浆NO/ET比值明显减小。与LI/R组比较,IPC组各项损伤指标明显减轻,NO水平升高,血浆NO/ET比值明显增大。与对照组和IPC组比较,L-NAME处理组,各项损伤指标数值明显增加,NO水平降低;血浆NO/ET比值明显减小,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各组大鼠PaCO2的变化无显著性。结论:缺血预适应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内源性NO合成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LI/R)时肺损伤的变化并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其保护作用。方法:复制家兔LI/R损伤模型,观察肢体缺血4 h再灌注4 h肺损伤的变化以及采用肢体IPC干预后对肺损伤的影响。从右颈外静脉和左颈总动脉采血,分别代表入肺血和出肺血,检测入、出肺血及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脂质过氧化物的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同时测定肺组织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性以及肢体IPC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和缺血前比较,LI/R组松夹再灌注4 h入、出肺血及肺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和NO含量增高(P〈0.05,P〈0.01);肺组织tNOS和iNOS活性亦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缺血前给予IPC组,SOD活性升高,而MDA、NO含量降低,tNOS、iNOS活性也降低(P〈0.01)。相关分析显示MDA与SOD间存在明显负相关(P〈0.01),而MDA与NO及iNOS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LI/R时并发的急性肺损伤与组织氧化代谢紊乱有关,IPC通过改善LI/R时肺组织氧化与抗氧化之间的平衡,进而增强肺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对LI/R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给予牛磺酸预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limb ischemia-reperfusion,H/R)后大鼠肝脏损伤及,INn、NF—KB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建立LI/R损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C)组,缺血/再灌注(I/R)组,牛磺酸(T)组和牛磺酸+缺血/再灌注(TR)组。比色法测定动物血浆ALT、AST、MDA,肝组织MDA、MPO、DNA裂解率和钙含量,放免法检测血浆及肝组织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法观察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I/R和TR组各损伤性指标、TNF-α水平均升高,NF-κB蛋白表达增高(P〈0.01);但TR组上述各项指标较I/R组显著降低。结论:牛磺酸预处理可减轻大鼠LI/R所致肝脏损伤,降低TNF-α、NF-κB表达。  相似文献   

8.
MAPK信号途径在一氧化氮抑制大鼠心肌肥大中的作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Lu W  Liu PQ  Wang TH  Gong SZ  Fu SG  Pan JY 《生理学报》2001,53(1):32-36
实验观察了一氧化氮(NO)前体L-精氨酸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eNOS蛋白表达及亚硝酸盐/硝酸盐含量、MKP-1蛋白表达及MAPK活性的影响,以及与心肌肥厚的关系,采用两肾一夹Goldblatt肾性高血压模型,随机分为5组:L-精氨酸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于术后第5周给予L-精氨酸50、150及450mg/kg;L-NAME组,腹腔注射L-NAME 10mg/kg,同时给予L-精氨酸150mg/kg;高血压对照组,正常饮水,以及另设的一假手术对照组。用药8周后,用插管法测量大鼠动脉血压、左心室重与体重比值,用胶内原位磷酸化法测MFAPK活性、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eNOS及MKP-1蛋白表达、酶还原法测定心肌组织亚硝酸盐/硝酸盐-硝酸盐含量。结果表明:(1)L-精氨酸可明显抑制肾动脉狭窄术后的血压升高、左心室重与体重比增加,增加心肌组织eNOS、MKP-1蛋白表达及亚硝酸盐-硝酸盐含量,降低心肌组织MAPK活性,其中以150mg/kg组作用最为明显;(2)NOS抑制剂L-NAME可明显抑制-精氨酸的以上作用,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eNOS蛋白表达下降。NO生成减少及MKP-1蛋白表达下降以及MAPK活性增强可能与高血压及心肌厚形成有关,L-精氨酸通过促进心肌组织eNOS蛋白表达、增加NO产生和MKP-1表达、减弱MAPK活性而发挥抗高血压及心肌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对胃粘膜的损伤作用及缺血预处理对其影响,探讨胃粘膜损伤的机制及缺血预处理(IPC)的作用机理。方法:观察并测定肢体缺血4h再灌注4h后以及应用肢体缺血预处理干预后各组胃粘膜损伤指数,胃结合粘液量;检测胃粘膜中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XOD)含量的变化以及血浆中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变化。结果:大鼠LI/R后胃粘膜损伤指数增加;胃结合粘液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胃粘膜中MPO、MDA、XOD的值均较对照组增加,血浆中LDH的含量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胃粘膜组织中SOD的酶活力下降;IPC组与LIR组对比,胃结合粘液量较LIR组显著增加:胃粘膜损伤指数、胃粘膜中MPO的含量、以及胃粘膜中MDA、XOD、LDH均较LI/R组明显降低;胃粘膜中SOD酶活力增强。结论:LI/R作为应激原可引起胃粘膜损伤,导致应激性溃疡的发生;自由基在肢体缺血再/灌注后继发胃粘膜损伤过程中发挥作用。缺血预处理可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后的胃粘膜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自由基的产生而发挥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糖皮质激素对机械通气大鼠肺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一氧化氮(NO)表达的影响,探讨糖皮质激素对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entilator induced lung injury,VILI)的干预作用。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机械通气组、地塞米松(DXM)干预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肺组织iNOS mRNA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肺组织iNOS蛋白表达,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肺组织和血浆NO含量。结果机械通气组和DXM干预组大鼠肺组织iNOS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血浆和肺组织NO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XM干预组上述指标与机械通气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可通过抑制肺组织iNOS的表达,减少NO的生成,对机械通气大鼠肺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脑组织损伤的发生及MK801的影响。方法:采用文献[4]方法复制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损伤模型,给予MK801处理,观察各组动物脑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因子Bcl-2、细胞色素C(cytoC)、Caspase-3表达的变化。结果:大鼠LI/R后,脑组织中MDA含量升高,中脑红核区有大量胞浆呈棕色的Bcl-2、cytoC、Caspase-3蛋白阳性细胞分布,且细胞凋亡明显增加。MK801干预组与LI/R组相比MDA含量显著下降,Bcl-2、cytoC、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显著,且细胞凋亡相应降低。结论:凋亡相关因素Bcl-2、cytoC、Caspase-3变化介导的细胞凋亡参与大鼠LI/R后所致脑损伤过程。减弱谷氨酸兴奋性毒性作用及氧自由基损伤、影响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可能是MK801脑保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生素E(VE)在青年和老年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夹闭双侧肾动、静脉45min后恢复血流的方法制作RI/RI模型,测定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Scr)、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浓度,免疫组化检测肾皮质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肾皮质细胞凋亡率。结果:缺血/再灌注(I/R)后BUN、Scr含量明显升高,老年I/R组MDA含量高于青年I/R组,SOD含量低于青年IR组,HSP70、NO以及肾皮质细胞凋亡率高于control组;VE可显著降低RI/RI大鼠BUN、Scr、MDA、iNOS水平,升高NO和SOD水平,增加HSP70的表达,降低肾皮质细胞凋亡率。结论:VE可通过促进肾组织HSP70的表达,增加NO和SOD水平,提高大鼠体内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从而对青、老年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肺缺血/再灌注(LI/R)时肝脏损伤的影响,并初步探索细胞自噬(Autophagy)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构建大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LI/RI)模型,模型制备方法为大鼠麻醉后切开气管进行机械通气,使用动脉夹将肺门夹闭模拟缺血过程,30 min后松开动脉夹,恢复灌注3 h。24只大鼠随机分为伪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溶剂组(DMSO组)和自噬抑制剂组(3-MA组),每组均6只,后2组大鼠术前分别腹腔注射DMSO和3-MA,造模结束后使用肺湿/干重比判断造模是否成功;抽取静脉血测定肝脏转氨酶指标ALT与AST;取肝脏组织,光镜下观察肝脏形态改变,以及电镜下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使用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分别检测肝脏组织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的基因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Sham组相比,其余各组肺湿/干重比均升高;血AST和ALT均有大幅升高且肝脏组织损伤明显,其中以I/R组升高最为明显,光镜下组织形态学及电镜下细胞微细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肝脏中自噬相关蛋白的基因表达水平与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明显不同,表现为自噬上升 (P<0.01或P<0.05)。I/R组和DMSO组肝脏组织均有较重损伤,肝细胞结构破坏严重,自噬小体形成,而AST、ALT、自噬相关蛋白转录和表达水平等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相较于DMSO组,3-MA组肝脏组织损伤有所减轻,肝细胞微细结构损伤程度低,且无自噬小体形成,血中AST和ALT下降,肝脏组织内自噬水平均下降 (P<0.05)。结论: 肺缺血/再灌注可引起大鼠肝损伤;细胞自噬可介导大鼠肺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肝损伤,抑制细胞自噬可以有效减轻大鼠LI/R引起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14.
一氧化氮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Yang XH  Zhang LY  Sun SX  Dong SY  Men XL  Jing YL  Zhang YB 《生理学报》2002,54(3):234-238
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损伤模型上,观察应用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氨基胍(AG)及一氧化氮(NO)合成前体物质L-精氨酸(L-Arg)对大鼠骨骼肌和肺组织的NOS活性、NO含量、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和湿/干重(W/D)值的影响以及肺磷脂酰胆碱(PC)的改变,并观察了肺组织在光镜下形态学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LIR组骨骼肌和肺组织NOS活性均增强,MDA值、MPO活性增加,W/D值增大,肺PC含量降低;光镜下,肺间质多形核粒细胞(PMN)聚集和浸润,肺间隔面密度值增加。给予AG后,与LIR组相比NOS活性降低,NO产生下降,而MPO活性、W/D比值增加,肺PC含量进一步降低;镜下PMN聚集和浸润增加,肺间隔面密度值增大。而给予L-Arg后能 减轻LIR引起的上述变化。上述结果提示,LIR后2h时,骨骼肌和肺组织NOS活性增加,NO产生增多;内源性NO可能在LIR所诱发的早期急性肺损伤中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