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质对水稻幼苗蛋白质、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光对水稻幼苗可溶性蛋白积累的促进效应,在幼苗生长的初期比较明显;第5天,幼苗的可溶性蛋白质、蛋白氮、非蛋白氮以及Asp、Asn、Glu、Gln等游离氨基酸含量都远远高于白光或红光的处理。随着苗龄的增加,蓝光的促进作用减弱,到第17天,各项指标都低于白光处理的幼苗。红光处理的幼苗可溶性蛋白始终低于白光或蓝光的处理,其 Asn、Gln 两种酰胺含量在第10天以后明显高于同期的白光或蓝光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光质对水稻幼苗蛋白质、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蓝光对水稻幼苗可溶性蛋白积累的促进效应,在幼苗生长的初期比较明显;第5天,幼苗的可溶性蛋白质、蛋白氮、非蛋白氮以及Asp、Asn、Glu、Gln等游离氨基酸含量都远远高于白光或红光的处理。随着苗龄的增加,蓝光的促进作用减弱,到第17天,各项指标都低于白光处理的幼苗。红光处理的幼苗可溶性蛋白始终低于白光或蓝光的处理,其Asn、Gln两种酰胺含量在第10天以后明显高于同期的白光或蓝光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不同浓度海水对油葵幼苗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采用砂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海水对油葵幼苗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0%和20%海水处理下,油葵幼苗叶绿素含量、P n和ΦPSⅡ值较对照没有明显差异,表明较低浓度的海水处理对油葵幼苗光合作用没有明显影响;而30%和40%海水处理显著降低了油葵幼苗的叶绿素含量、P n、G s,同时还降低了叶绿素荧光参数F v/Fm、F v/F o、ΦPSⅡ和qP,表明高浓度海水处理抑制了油葵幼苗PSⅡ活性,降低了光合和碳同化能力,不利于幼苗的生长.此外,高浓度海水处理下油葵幼苗净光合速率的下降主要是气孔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4.
采用低剂量(5 mW.mm-2)He-Ne激光辐照经增强UV-B辐射处理(10.08 KJ.m-2.d-1)后的‘ML7113’小麦幼苗,待小麦幼苗长7 d后,对各处理组小麦幼苗的核蛋白进行提取,通过紫外吸收法测定各个处理组幼苗核蛋白的含量。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进行电泳。结果显示:小麦幼苗经UV-B辐射后核蛋白含量明显增高;单独激光处理后,小麦幼苗核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经He-Ne激光和增强UV-B辐射复合处理后,小麦幼苗核蛋白含量低于UV-B辐射处理组,而高于对照组,推测一定剂量的He-Ne激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增强UV-B辐射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红闪光对绿豆幼苗的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实验发现,与普通的日光生长条件相比,经红闪光(加普通绿光和蓝光)处理的绿豆幼苗的茎生长比较快,而叶片生长比较缓慢。同时,叶片叶绿素含量较少,叶重也较轻,示红闪光使绿豆幼苗的干物质积累受阻。这种差别随红闪光处理时间的延长越来越明显。此外,红闪光还大大增强了 1叶的UBE强度。这些结果表明,红闪光处理不利于绿豆幼苗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滤光膜对黄檗幼苗生物量及初级氮同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霞  阎秀峰  于涛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1):2020-2023
以日光为对照,采用红色、黄色、蓝色和绿色4种滤光膜遮光处理温室栽培的黄檗幼苗100 d,测定了不同光环境下幼苗生物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滤光膜处理均抑制黄檗幼苗的生长,黄檗幼苗的全株生物量与日光下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4种滤光膜对黄檗幼苗株高、茎径的影响与对全株生物量的影响相似;红膜和黄膜处理对黄檗幼苗根冠比影响不明显,蓝膜和绿膜处理明显抑制地下部分的生长(P<0.05);蓝膜、绿膜和红膜遮光的黄檗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日光下的黄檗幼苗(P<0.05),以蓝膜处理最为突出;红膜处理增加了叶绿素a的比例,而蓝膜处理则使叶绿素a比例减少.经滤光膜遮光处理的黄檗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叶片NR和GS活性也显著高于日光下对照.  相似文献   

7.
滤光膜对喜树幼苗叶片生长和喜树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喜树 (Camptotheca acuminata)为中国特有树种 ,因其次生代谢产物喜树碱具有抗癌作用而闻名。通过用黄色、红色、蓝色 3种滤光膜对温室栽培的喜树幼苗进行遮光处理 ,研究了不同光照环境下喜树幼苗叶片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和喜树碱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 30 d的遮光过程中 ,红膜和蓝膜遮光明显导致幼苗叶片生物量降低 ,黄膜遮光下幼苗叶片生物量在处理后 2 5 d才表现明显降低。不同滤光膜下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先降低然后升高 ,遮光幼苗的叶绿素 a/ b明显低于日光幼苗。幼苗日最大净光合速率的顺序是 :日光 >黄膜 >红膜 >蓝膜。处理后第 2 0天 ,不同滤光膜下幼苗的光饱和光合速率 (Amax)、光饱和点 (Is)、光补偿点 (Ic)、最大表观量子效率 (AQYmax)都不同程度的低于日光幼苗。处理后第 10天至第 30天 ,遮光幼苗叶片喜树碱含量均显著高于日光下幼苗 ,以蓝膜下幼苗的喜树碱含量最高。蓝膜和黄膜下幼苗的喜树碱产量在后期处理中显著高于日光下幼苗 ,蓝膜下幼苗喜树碱产量在第 30天最高 ,是日光下幼苗的 2 .4 9倍。红膜下幼苗的喜树碱产量在第 10天后与日光下幼苗差异不显著。通过滤光膜遮光促进喜树碱在幼苗叶片中的积累 ,提高了叶片喜树碱产量 ,对喜树碱的生产实践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水体酚类化合物污染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0、50、100和150×10-6浓度的苯酚溶液处理水稻幼苗,本实验的目的是探讨苯酚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苯酚抑制水稻幼苗生长,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越明显。150ppm是抑制作用最强的浓度。经苯酚处理后的水稻幼苗,其根和茎的生长都抑制了,而鲜重、干重、水分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则明显减少,硝酸还原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也下降了。  相似文献   

9.
江月玲 《植物学报》1997,14(2):41-44
用0、50、100和150 X 10-6浓度的苯酚溶液处理水稻幼苗,本实验的目的是探讨苯酚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苯酚抑制水稻幼苗生长,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越明显。150 ppm是抑制作用最强的浓度。经苯酚处理后的水稻幼苗,其根和茎的生长都抑制了,而鲜重、干重、水分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则明显减少,硝酸还原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也下降了。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水稻幼苗低温胁迫前后膜脂和膜脂脂肪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经胆固醇处理的幼苗叶和根细胞膜脂中LPC、PS和PG含量比对照下降少,PA含量增加也较少。胆固醇处理的幼苗叶和根棕榈酸(16:0)增加量和亚麻酸(18:3)与IUFA减少量均明显比对照少。试验结果证明,水稻幼苗叶片和根系的抗冷力与PA含量和脂肪酸不饱和程度变化有密切关系。外源胆固醇处理水稻幼苗能阻止低温对膜脂的破坏作用,提高幼苗抗低温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以黄花风铃木(Tabebuia chrysantha (Jacq.) Nichols)幼苗为材料,采用L16(45)正交实验方法,测定生根粉(GGR)、3-吲哚乙酸(IAA)、多效唑(PP333) 3种外源植物激素不同组合处理下黄花风铃木幼苗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光合特性,研究3种外源植物激素不同组合对黄花风铃木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黄花风铃木幼苗生长的最佳浓度组合。结果显示:11号处理(GGR 400 mg/L、IAA 400 mg/L、PP333400 mg/L)幼苗鲜重、干重均大于其他组合处理。3种外源植物激素中,GGR对幼苗鲜重、幼苗干重增长起主导作用,IAA和PP333的作用不明显。11号处理下的幼苗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大于其他处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值最低。分析得出IAA对黄花风铃木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光合系统潜在活性、最大光能转换效率和叶绿素含量起主导作用,GGR和PP333的作用不明显。综合分析各指标得出,适宜黄花风铃木幼苗生长的最佳外源激素浓度组合为11号处理,此浓度下黄花风铃木幼苗综合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时间的低温胁迫对油棕幼苗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以8个月苗龄的油棕幼苗为材料,根据海南的气温变化规律,设置4个不同的最低温度处理,分别为28℃(CK处理),18℃(T1处理)、12℃(T2处理)、6℃(T3处理),分别处理0、7、14、21 d时取样。结果发现,随着温度的下降和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幼苗叶片含水量、SOD活性不断下降;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H2O2、MDA含量不断升高;POD、CAT、APX活性先上升而后下降;T2、T3处理2周后的幼苗其心叶都变褐色,且生长明显减缓。低温会对油棕幼苗造成了明显地氧化伤害,但油棕幼苗可能通过提高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等物质的含量,抗氧化酶维持一定活性的适应机制,以抵抗低温造成的氧化伤害,维持其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3.
汞对萝卜种子发芽及幼苗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了重金属汞离子(Hg^2 )对萝卜种子发芽及幼苗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汞离子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萝卜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以及幼苗的生长势和生长量均明显下降。幼苗子叶叶绿素a、b的含量下降。幼苗根系、茎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则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4.
光质对水稻幼苗超弱发光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长在不同光质下的水稻幼苗叶片的超弱发光(UBE)随着其生长进程不断增强,光质对UBE有显著影响,生长在白光下的水稻幼苗的UBE明显高于生长在红光或蓝光下的水稻幼苗的UBE,而红光和蓝光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同时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变化也是白光处理的水稻幼苗GS活性明显高于红光和蓝光处理,而后两者之间也无显著差异.表明光质对水稻幼苗UBE和GS活性的影响是相似的,可能与叶绿体的发育和光合作用有关.讨论了超弱发光的生物学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米心水青冈幼苗对光照和养分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模拟郁闭林下(L1,大约1%~2%的全日照)、林窗(L2,大约18%的全日照)、开阔地(L3,全日照)3个光照水平和每个光照水平下进行施肥(F1)和不施肥(F0)对照的6个实验处理条件下,研究了2年龄米心水青冈(FagusenglerianaSeem)幼苗在随后的两个生长季里的生长对光照和土壤养分的响应。结果显示:光照和养分对幼苗高度、基径和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经过两个生长季,L1处理下幼苗高度增量极显著地小于L2和L3处理下幼苗高度增量。L1处理下基径和生物量的增量在处理当年秋就极显著地小于L2和L3处理下的增量,并在第二年差异继续扩大。L2和L3处理下的幼苗间的生长没有显著差异。施肥明显地促进了L2和L3处理下的幼苗的生长,但对L1处理下的幼苗没有明显的作用。这些结果说明,虽然2年龄米心水青冈幼苗能够在林下的弱光条件下生存,但生长受到了极大的抑制。幼苗在林窗的中等光照条件下能够与在开阔地全日照条件下生长的一样好或更好,这与许多耐阴的落叶树的响应一样。在比林内光照强度较高的条件下施肥或较高的土壤养分才对米心水青冈幼苗的生长和生存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外源胆固醇对水稻幼苗膜脂组成及抗冷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水稻幼苗低温胁迫前后膜脂和膜脂脂肪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经胆固醇处理的幼苗叶和根细胞膜脂中LPC、PS和PG含量比对照下降,PA含量增加也较少。胆固醇处理的幼苗叶和根棕榈酸(16:0)增加量和亚麻酸(18:3)与IUFA减少量均明显比对照少。试验结果证明,水稻幼苗叶片和根系的抗冷力与PA含量和脂肪酸不饱和程度变化有密切关系。外源胆固醇处理水稻幼苗能阻止低温对膜脂的破坏作用,提高幼苗抗低温胁迫  相似文献   

17.
模拟氮沉降对三种南亚热带树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19  
探讨了 3种南亚热带优势树种荷木 (Schima superba)、锥栗 (Castanopsis chinensis)和黄果厚壳桂 (Cryptocarya concinna)的幼苗对模拟氮沉降增加的响应。实验分为对照组 A和处理组 B、C、D和 E,分别以 NH4 NO3形式人为喷施 0、5、10、15和 30g N/ (m2 · a)。研究结果表明 ,高氮处理组的幼苗生长逐渐受到抑制 ,而中氮处理则大大促进了幼苗的生长。经过 7个月的处理 ,3种树苗的净光合速率呈现出随氮处理水平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的特点 ,即 C组的净光合速率最高 ,而 D组则开始下降。荷木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和锥栗幼苗的气孔导度的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一样 ,但黄果厚壳桂幼苗的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及荷木幼苗气孔导度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荷木和黄果厚壳桂幼苗的光合色素含量随处理水平增加而增加 ,锥栗幼苗的 Chl a和 Chl(a b)含量以 B组最高 ,总体趋势呈现出随处理水平先增加后减小的特点 ,但类胡萝卜素随处理水平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效解磷菌P19和P7(解无机磷)以及YP17(解有机磷),研究不同浓度单一及混合解磷菌处理对巨尾桉( Eucalyptus grandis Hill ex Maiden × E. urophylla S. T. Blake)幼苗干质量、氮和钾含量的影响以及叶片磷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用5×106、2×106和1×106 CFU·mL-1解磷菌单一及混合处理后,巨尾桉幼苗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干质量、总干质量以及氮含量总体上高于空白对照( CKB )和供磷对照( CKP ,添加18 mg·kg-1 KH2 PO4),且总体上差异显著(P<0.05),而仅少数处理组的幼苗钾含量显著高于CKB和CKP。随处理时间延长,不同解磷菌处理组的叶片磷含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但不同月份间叶片磷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各处理组的叶片磷含量平均值均高于CKB ,且混菌处理组总体上高于单菌处理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解磷菌和不同菌液浓度对幼苗总干质量的影响效应均有显著差异;二者对幼苗氮含量有极显著或显著影响,但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幼苗氮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解磷菌、不同菌液浓度及二者间的交互作用对幼苗钾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不同解磷菌、不同菌液浓度、不同时间及三者间的交互作用对叶片磷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多重比较结果表明:P19-YP17、P7-YP17和P7-P19处理对幼苗氮含量和叶片磷含量平均值的提升作用明显,YP17、P19-YP17和P7-P19处理对幼苗总干质量平均值的提升作用明显,不同解磷菌对幼苗钾含量平均值无显著提升作用;不同菌液浓度下幼苗的总干质量、氮和钾含量以及叶片磷含量的平均值总体上显著高于CKB,其中,中浓度(2×106 CFU·mL-1)和低浓度(1×106 CFU·mL-1)菌液处理对叶片磷含量以及幼苗氮和钾含量平均值的提升作用明显。综合分析结果显示:P19-YP17、P7-YP17和P19-YP17解磷菌混合处理对巨尾桉幼苗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作为混合解磷菌剂加以进一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9.
壳聚糖对镉胁迫条件下小麦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云  蔡汉  陆任云  王振斌  董英 《生态学杂志》2007,26(10):1671-1673
以小麦为材料,研究了镉对水培小麦幼苗的胁迫作用及壳聚糖对镉胁迫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250μmol·L-1的镉胁迫处理后,小麦幼苗的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金属硫蛋白和丙二醛的含量显著上升(P<0.05);培养液中添加0.01%的壳聚糖能降低小麦幼苗中镉的积累,对小麦幼苗的镉胁迫具有明显地缓解效应。  相似文献   

20.
光对紫甘蓝花青素合成代谢影响及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光对紫甘蓝花青素合成代谢影响及其调控机制,以“早红”紫甘蓝为试验材料,普通甘蓝“丰园913”(青甘蓝)为对照,对生长1周的幼苗进行遮光处理和光照处理,采用pH差示法测定花青素含量,半定量RT-PCR分析花青素合成途径结构基因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光照处理与遮光处理后,除PAL、UFGT外,紫甘蓝结构基因表达无明显差异,无光条件下,紫甘蓝幼苗仍着色明显,而青甘蓝幼苗完全白化;与青甘蓝相比,紫甘蓝花青素合成途径下游结构基因表达量明显增高,幼苗着色深,揭示紫甘蓝花青素的大量积累与下游结构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