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囟土白蚁Odontotermes fontanellus Kemner是安徽为害林木、水库堤坝的主要蚁种。研究结果表明:1.在一定的巢龄范围内,随着蚁后身体增长,卵巢管数量增多,一侧的卵巢管最多可达3726条。2.蚁后体长与工蚁数、兵蚁数、幼蚁数、整巢蚁数之间成幂函数关系。3.卵巢管数与蚁后体长、工蚁数、兵蚁数、幼蚁数、整巢蚁数之间成幂函数关系,4,蚁巢体积(y)与蚁后体长(X_2)、兵蚁数(X_4)、的关系式为:y=6.687e~(0.0566)X_2+0.6741X_4  相似文献   

2.
囟土白蚁蚁后体形与巢内群体发育及数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文报道研究林地囟土白蚁Odontotcrmcs fontanellus Kemner 蚁后体形与巢内群体发育和数量关系的结果.幼年蚁群与成熟蚁群蚁后体长(X)与蚁后体积(YV)之间成幂函数关系:Yv=3.5250×10-4,蚁后体长与兵蚁、工蚁、幼蚁和整巢蚁群总数之间也成幂函数关系.蚁后体长(X)与蚁群总数的关系是:Yt=0.02491X4.2628,蚁后体长(X)与蚁巢深度(Yd)之间的关系是:Yd=0.50009X1.325,蚁后体长(X)与蚁巢体积(Yn)的关系是:Yn=0.00098X4.5611,在一般情况下,根据蚁后体长大小就可预测蚁群量的多少及蚁巢深浅、巢积大小以及蚁路远近,可给治理林地及水库堤坝白蚁的危害提供有用的数据.  相似文献   

3.
陈博尧  杨润卿 《昆虫学报》1992,35(4):438-442
囟土白蚁Odontotermes fontanellus Kemner是安徽为害林木、水库堤坝的主要蚁种.研究结果表明:1.在一定的巢龄范围内,随着蚁后身体增长,卵巢管数量增多,一侧的卵巢管最多可达3726条.2.蚁后体长与工蚁数、兵蚁数、幼蚁数、整巢蚁数之间成幂函数关系.3.卵巢管数与蚁后体长、工蚁数、兵蚁数、幼蚁数、整巢蚁数之间成幂函数关系,4,蚁巢体积(y)与蚁后体长(X2)、兵蚁数(X4)、的关系式为:y=6.687e0.0566X2+0.6741X4  相似文献   

4.
黄亮文 《昆虫学报》1987,(4):393-396
家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营大巢生活,由于雌虫生殖潜能很大,群体蚁数极多.群体蚁数的逐年增长和雌蚁卵巢内卵巢管的数目增长有密切关系.实验表明,分飞时的雌虫卵巢有8条卵巢管,初建群体,半年内一群体的蚁数仅为57个.经过四年后发育的群体,蚁数是1,767个,这时的蚁后卵巢管数是75条.二年群体的年幼蚁后腹部稍膨大,三年以上的群体,蚁后的1腹部膨大较显著.一年的群体,雌虫体长是0.78厘米,雄虫体长0.71厘米.九年后的群体,蚁后体长是2.1厘米,蚁王体长为1.2厘米.和卵巢相似,雄虫精巢叶的数目也随时间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正> 一、找巢的目标——鸡(土从)菌 在调查和防治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O.)formosanus(Shiraki)、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 barneyi Light过程中,于1976年6月7日在我省繁昌县环城公社阳冲林场发现一簇鸡(土从)菌Termitomyces albuminosus(Berk.) Heim共15根,顺着菌柄挖掘,有一条“菌根”连着菌圃,翻开即很快捕到了蚁王、蚁后,消灭了巢内幼年蚁群,既省工又省力。  相似文献   

6.
2011年5~7月对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N40°21'~40°22',E96°13'~96°14',海拔1 306 m)荒漠伯劳(Lanius isabellinus)巢址选择和繁殖成功进行研究。调查了58巢的巢址因子,巢主要位于营巢树主枝上,巢距地面高度多为2.0~2.5 m。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巢距地面高度、营巢树高度、营巢树胸径和营巢处树干直径是影响荒漠伯劳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这也是荒漠伯劳适应繁殖地大风天气的结果。既调查巢址数据又明确繁殖情况的49个巢中,红柳(Tamarix ramosissima)(5棵)上巢的繁殖成功率明显高于沙枣(Elaeagnus angusifolia)(43棵)和胡杨(Populus euphratica)(1棵)上的巢,原因可能是红柳郁闭度大。已知窝卵数和繁殖情况的30个巢中,窝卵数分别为2(1巢)、4(7巢)、5(18巢)、6(4巢)。卡方检验结果表明,窝卵数和繁殖成功率之间差异不显著(χ2=3.921,df=3,P0.05)。发现的63个巢中跟踪监测了54个巢(包括调查巢址数据的和未调查巢址数据的)的繁殖情况,54巢中37巢繁殖成功,成功率为68.52%。所有繁殖失败的巢均为产卵阶段或育雏早期阶段由于同类的破坏而导致繁殖失败,繁殖失败巢的数量随着相邻最近巢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因而,繁殖失败可能与种群密度以及种内竞争有关。  相似文献   

7.
大白蚁属(Macrotermes),顾名思义是属于大型的种类。它在分类系统上是最为进化的高等白蚁,无性个体有2—3态,能筑巢于地下深一米,也有筑垅巢于地上高达一米以上,巢内有坚硬的泥质骨架,有建造精致专供蚁王、蚁后居住的独立王宫,有培养真菌供食用的为数众多的菌圃。  相似文献   

8.
刘明花  张小晶  薛薇  陈娇玲  刘鹤  吴佳  苏晓红 《昆虫学报》2014,57(11):1328-1334
摘要: 【目的】为了探讨圆唇散白蚁Reticulitermes labralis补充生殖蚁对巢群稳定和发展的作用。【方法】对野外巢群进行调查研究, 及对婚飞成虫通过雌雄配对与补充生殖蚁隔离巢群进行人工饲养的对比研究。【结果】在野外巢群只发现1对原始蚁王蚁后, 而补充生殖蚁的数量最多可达到689头/巢。圆唇散白蚁有3种类型的补充生殖蚁, 即由工蚁转化来的无翅型补充生殖蚁、若蚁转化来的翅芽型补充生殖蚁和末龄若蚁羽化来的拟成虫型补充生殖蚁。实验室条件下婚飞配对群体和隔离群体建群1个月后的存活率分别为64%和96%。建巢初期婚飞配对群体的子代数目增长缓慢, 2个月时的群体数量为6.3±1.54, 10个月时的群体数量也仅为8.4±1.47; 而隔离建群补充生殖蚁2个月时的群体数量为52.4±6.44, 10个月时的群体数量为164.3±20.85, 都高于婚飞配对群体。 此外, 野外巢群的补充蚁后跟原始蚁后一样都具有发达的卵巢。【结论】在圆唇散白蚁中补充生殖蚁是白蚁巢群主要的繁殖力量, 也是建立新巢群的重要繁殖品级。  相似文献   

9.
黑胸散白蚁新群体的建立及发展规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潘演征  刘源智 《昆虫学报》1990,33(2):200-206
经十年的室内配对饲养观察,黑胸散白蚁 Reticulitermes chinensisSnyder初期群体配对后5—10天开始产卵,胚胎发育期36—46天,幼蚁经历两个龄期,各龄8—13天,工蚁是幼蚁经两次蜕皮后分化出来,具有上颚自如活动,头宽0.71mm以上;前兵蚁蜕一次皮发育为兵蚁需经历10—13天,触角14—15节,头宽0.81—0.82mm,大于2龄工蚁,初期巢群最早3个半月左右产生兵蚁.当年配对的产卵期3至4个半月,产卵量16—45粒.饲养7—8年后的群体开始出现若蚁(长翅成虫的幼期).9、10年群体发育成熟即产生长翅成虫.解剖三个成熟群体中一个巢原始蚁王、蚁后均存在,另两巢发现原始蚁王、蚁后均死亡,其中一巢由群体内自行补充上了翅鳞型母蚁1头,无翅补充型生殖蚁1头(较小,性别不清),翅芽型3头.另一巢补充上了无翅型大腹母蚁1头,翅芽型1头.通过室内长期连续饲养观察,对该种白蚁新建群体发育成熟年龄及其内在因素已有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西北荒漠草原针毛收获蚁的筑巢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有德  贺达汉 《昆虫知识》2002,39(4):281-283,280
针毛收获蚁Messoraciculatus(F .Smith)是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荒漠草原的优势种蚂蚁 ,亦是重要的种子收获性蚁类 ,收获、贮藏和取食 1 0余种荒漠植物种子。自然巢穴深 80cm~ 1 3 7cm ,单一巢口 ,沿主隧道不同深度有水平延伸的各层巢室 ,巢室向四周的延伸范围随巢深减小 ,层间距拉大。自然巢穴的空间结构与社群越冬与种子的深层贮藏有着密切的关系。饲养社群筑巢行为由蚁后主导 ,起始营巢位点数与蚁后头数有关 ,每一蚁后带领 5 0~ 70头工蚁 ,营巢时程 0 5~ 0 67d 60工蚁 蚁后 ,蚁巢有多个巢口。自然与饲养社群的巢穴结构差异很大 ,但两者单一蚁后与工蚁所占的有效巢穴空间是基本一致的 ,自然社群 1 81 3 7cm3 蚁后 ,2 99cm3 工蚁 ,饲养社群 1 5 6 2 6cm3 蚁后 ,2 60cm3 工蚁  相似文献   

11.
太湖地区夜鹭配对年龄及繁殖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夜鹭同龄配对及其与窝卵数、窝雏数、雏鸟成活率的关系,2001年4-6月对无锡太湖地区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的年龄配对及其繁殖作了观察。在方便观察的206个样巢中,二龄(2Y)、三龄(3Y)鸟参与配对繁殖的达35.4%:亲鸟“2Y 4Y^ “的2对,“2Y 2Y“的39对,“3Y 3Y“的34对。“4Y^ 4Y^ 的131对(含6对弃巢鸟)。在200个成功育雏的巢中,不同年龄亲鸟所产卵的体积和窝卵数无差异,但卵重、窝雏数、孵化率及成活率有随亲鸟年龄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土栖白蚁是农、林、水利、水电的一大害虫。我国南自海南岛,北抵河南,东至江苏,西达西藏东南部均广泛分布。据1971—76年观察,永修县有黄翅大白蚁、黑翅土白蚁、海南土白蚁三种,主巢筑于地下1—3米深处,巢腔可达一立方米以上,四周还有较多的卫星巢,一个大型巢可容纳2—3百万个体。危害范围可超过一百米。认识白蚁的分飞活动,对于消灭蚁害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翅大白蚁的分群孔图象与主巢方位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言 我国南方诸省危害土质堤坝的主要白蚁危害种,一般多为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其次是黄翅大白蚁Macrotemes barneyi Light。然而也有些水库则以黄翅大白蚁为主,如广东湛江志满水库1982年据分群孔普查出黄翅大白蚁21巢,其中分群孔图象标记清楚的有12巢例;黑翅土白蚁只有一巢例;海南土白蚁7巢例;黄翅大白蚁占该坝白蚁危害种数的72.41%。 为提供堤坝白蚁找巢技术,从1978—1982年对黄翅大白蚁的分群孔分布图象与主巢方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室内条件下通过将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异巢不同品级的个体置于同一容器中,对红火蚁的巢间相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蚁后与异巢幼蚁共处时,异巢幼蚁的羽化率为33.3%,与对照处理的38.3%(蚁后与同巢幼蚁共处)无显著差异。工蚁与异巢幼蚁共处时,异巢幼蚁的羽化率为53.7%,与对照处理的72.2%(工蚁与同巢幼蚁共处)无显著差异。蚁后与异巢工蚁共处时,异巢蚁后的存活率为45%,与对照处理的61.7%(工蚁与同巢蚁后共处)无显著差异。有翅繁殖雌蚁与异巢工蚁共处时,异巢工蚁的存活率为86.7%与对照处理的99.4%(工蚁与同巢有翅繁殖雌蚁共处)存在显著差异;异巢有翅雌蚁的存活率为22.2%,与对照处理的88.9%(工蚁与同巢有翅繁殖雌蚁共处)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同区域内红火蚁异巢各品级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容性,并巢行为有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15.
记录了云南思茅太阳河自然保护区2个红头咬鹃巢的繁殖。红头咬鹃的巢位于枯树干侧面的洞中,窝卵数2~3枚。红外相机监测记录显示,雌、雄亲鸟均参与孵卵,雄鸟白天孵卵,时间较短,雌鸟从傍晚至次日上午孵卵,时间较长。雏鸟孵出后,主要由雌鸟在巢中暖雏,雄鸟送回食物。2个巢均未繁殖成功。  相似文献   

16.
杭州黄胸白蚁(Reticulitermes flaviceps Oshima)分群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觉  李参 《昆虫学报》1959,(5):477-482
1.黄胸白蚁的大翅蚁分群观察尚系初次报道。 2.黄胸白蚁大翅蚁的分群期在杭州一般在3月中旬,特殊气候情况下可提早至2月底或延迟到4月底出巢。 3.本观察初步掌握黄胸白蚁大翅蚁于春雨后,天气转暖,气温到达20℃的晴天,于中午12时—下午2时(有时可延迟到4时)气压急速下降到760毫米以下(一般在750—755毫米间)便进行分群。大翅蚁较少的蚁群一般一次分群完毕,较大窝可连续进行几日,如次日天气条件不符合(如天转冷及阴雨或气压上升等)则可延至条件足够时再进行分群。 4.由于近时天气预告的进步,对天气情况如气温,气压等变化已能预测,故对黄胸白蚁大翅蚁的出巢分群也能预测。 5.黄胸白蚁大翅蚁的分群期既能预测,提供了地板下蚁巢位置的确定,故对及时扑灭白蚁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白蚁重要为害种黑翅土白蚁巢居于土壤中,研究土壤含水量对其初建群体的影响,了解黑翅土白蚁生活中薄弱环节,有利于今后控制其为害。 土壤含水量的高低,关系到分飞配对繁殖蚁入土营巢、繁殖新蚁群等。含水量14%以下和28%以上会阻碍配对蚁入土建巢或影响建巢速度;含水量22~26%初建幼年巢幼蚁群生活力强、群体壮大快、死亡率低:含水量18%以下和28%以上,兵蚁分化推迟5~8天;含水量14%以下孵前期延长9天左右,并且群体在2个月左右衰亡。  相似文献   

18.
针毛收获蚁Messoraciculatus(F .Smith)是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荒漠草原的优势种蚂蚁 ,亦是重要的种子收获性蚁类 ,收获、贮藏和取食 1 0余种荒漠植物种子。本文以沙坡头自然保护区红卫固定沙丘地段为样地 ,对该蚁的社群密度与分布及社群各品级在自然穴巢中的季节迁移行为作了研究。最近邻体法测定表明 ,社群在新生生境中起初随机定居 ,随社群密度的不断定居 ,空间分布型逐渐向均匀六边形过渡 ;社群密度为成熟社群 34 .98巢 hm2 ,发展中社群 2 6 .99巢 hm2 ,新建社群 4 4.98巢 hm2 ,种群密度 2 .6 8工蚁 m2 。社群结构的季节动态总蚁量和幼蚁为双峰型 ,蚁后和雄蚁为单峰型。室内人工蚁巢饲养表明 ,社群结构约 1月后趋于稳定 ,蚁量 5 0~ 70头 ,单蚁后以 4个品级混合越冬。自然社群的挖掘表明 ,各品级在蚁巢中的季节迁移行为明显呈现上迁、前层持续活动、下迁和深层越冬四期。此外 ,讨论了该蚁对荒漠草原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昆虫知识》2009,(1):162-162
据国外媒体报道,人类现代修建的一些建筑物的确很了不起,称得上是人造奇迹。然而,自然界也有许多建筑高手,他们的“作品”同样令人叹为观止。以下转载的是自然界七大建筑奇观之1和4。 1喜欢造塔的白蚁:大马力推土机白蚁是一种令人惊叹的动物。蚁后比普通的兵蚁和工蚁大30倍,为了确保家族繁盛,蚁后平均每分钟产下30个卵。可是,比起它们建筑的自然奇观,  相似文献   

20.
<正> 在我国亚热带地区,家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是危害木、竹、塑料、橡胶,皮革、棉、麻、化纤等多种材料和产品最有代表性的白蚁种类,因此,它常被用来检验各种天然材料和加药材料的抗白蚁蛀蚀性能的实验群体。在自然条件下,家白蚁群体的品级组成有一定比例,兵蚁平均约占3%,可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某些主巢外围,王室附近或幼龄巢的白蚁,有时会出现兵蚁比例甚高现象。众所周知,兵蚁的食物靠工蚁饲喂,如果各实验群体中兵蚁所占百分比过高或不一致,对生物测定结果的正确性影响很大。本工作试验了家白蚁实验群体中不同工、兵蚁组成对取食和存活的影响,为制定材料抗白蚁蛀蚀的试验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